工业技术经济杂志社
分享到: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经济管理与改革、理论与方法、证券与投资、财务管理等。
  •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910X
  • 国内刊号:22-1129/T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275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
  • 综合影响因子:1.443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工业技术经济 201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产业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及产业转化研究——基于技术推动的视角

摘要:本文以新兴产业演化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进过程和在经济系统中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根据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将产业演化驱动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基于改进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产业模型,从技术、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投入3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描述。仿真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潜力和发展前景决定了其能否转化为未来的先导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质是技术的发展,且该产业的发展能够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3-8

基于改进GM(1,1)模型的中国铜消费需求预测

摘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中国铜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国内铜资源供需失衡状况加剧。本文运用改进的GM(1,1)模型对中国2014—2020年铜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需求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需求量将比2013年的实际消费量翻一番。据此,建议加快对海外钢矿投资、加大国内铜资源勘探开发和矿山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再生铜行业,并通过节能降耗以减少对铜资源的依赖。
9-14

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动态测算——基于产出指标改进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以客运量和货运量为产出指标构建了新的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2年中国各省市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对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技术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其能源利用技术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各地区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存在地区性差异,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样本期间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东北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在样本期间有所下降,是其能源利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下降造成的。
15-25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区域经济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中国四大经济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采用中国四大经济区2000-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协整检验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ECM模型也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自主创新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短期和长期都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区域又存在显著差异;自主创新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及环境保护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层面也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区域差异。本文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6-34

中国城市群发展研究——基于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摘要: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中心地理论和位序——规模理论,以我国三大城市群和7个重点建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分析和位序——期.模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群发展机制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发展演化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市场参数、政府因素、交通条件是重要的解释变量,以市场为主的社会消费总额和政府财政支出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城市体系演变影响很大,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城市群城市体系演变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35-44

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知识溢出在区域创新系统的不同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作用。本文基于波特的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研究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系统不同生命周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区域创新系统处于生命周期前3个阶段,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的影响;而当区域创新系统进入生命周期的衰退阶段,知识溢出对创新绩效产生负的效应并阻碍了经济主体的创新动力。
45-50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企业经济

中小企业个体知识共享绩效评价定性模拟研究

摘要:作为企业“软能力”之一的知识共享,本身的模糊性及知识共享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性,决定了评价个体知识共享绩效水平,须采用基于QSIM算法的定性模拟。利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对知识共享系统的函数关系及各因素间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并构建个体知识共享系统的因果关系图,然后借助QSIM算法来模拟不同时间段个体知识共享绩效水平的变化,为中小企业决策者在制定或调整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时,提供科学的、准确的定性模拟信息。
51-57

社会网络环境下意见领袖对消费者创新抗拒的影响研究

摘要:新产品扩散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大的风险,其中消费者创新抗拒是新产品扩散风险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本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确定了网络社区中的关键角色——意见领袖,提出了意见领袖的专业性、点入度、点出度及抗拒情绪与社区成员创新抗拒程度之间的影响关系假设,实证研究了网络意见领袖对消费者创新抗拒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意见领袖的专业性、点出度和抗拒情绪都与社区成员的创新抗拒程度正相关,而意见领袖的点入度与社区成员的创新抗拒程度无相关。为社会网络环境下企业新产品推广提供了启示。
58-66

不确定环境下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评价——基于联系数物元模型

摘要: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复杂多变,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充满了不确定性。通过梳理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标筛选,从资源获取能力、经营运作能力、创新变革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4个维度设置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的物元特征集合;针对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运用集对分析和物元分析方法,构建联系数物元模型,对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部分山东省中小企业为例,对中小企业持续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与联系数物元模型进行实例应用,验证了指标体系和模型方法的适用性。
67-73

企业社会资本嵌入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研究

摘要: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显著作用已被广泛证实。本文在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知识共享与产业共生间关系及其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建立了基于知识共事中介作用的企业社会资本与产业共生之间结构方程模型,以天津市生态产业园中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产业共生网络中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对基本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在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维、认知维对产业共生正向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三维度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为从社会学视角研究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提供了支持性论据。
74-81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低碳经济

基于Laspeyres分解法的中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解析

摘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动的紧迫形势下,碳排放约束生产的现象开始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本文运用Laspeyres分解法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解析,并以2000-2010年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碳排放结构变动、低碳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波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低碳技术进步是驱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碳排放结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先进低碳技术的行业部门碳排放空间不足是导致碳生产率增长缓慢根本原因。从行业角度看,各部门碳排放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进步,对碳生产率变动贡献程度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建议。
82-90

消费碳排放责任与中国区域间碳转移——基于MRIO模型的评估

摘要:近几年消费碳排放和国际问碳泄露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构建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我国8个地区的消费碳排放,分析生产分割条件下区域间贸易对各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消费碳排放较多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区域,同时单位GDP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异远远小于单位GDP生产碳排放的差异。通过区域间贸易,全国形成了“西部-中部-东部沿海”输出隐含碳的空间格局,这说明中西部区域实际上承担了东部沿海区域消费的外部性。因此,应通过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政策、扩大碳排放交易的范围和规模、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等措施,降低中西部碳排放量,缩小与沿海发达区域的差距。
91-98

区域性碳强度收敛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是当前碳减实践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为考察碳减排实践效果,论文对全国及各区域碳强度的收敛性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碳减排的影响,以考察节能政策的干预效果,找出碳排放驱动因素,为低碳化发展提供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碳强度只存在条件β收敛,说明区域间碳强度差异导致各区域在节能政策理解和减排行动方面未达成共识,总体碳减进程受阻;各区域碳强度的收敛状态因区域而异:东北、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同时存在α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西南地区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西北和北部沿海地区只存在条件β收敛,说明区域内部的碳强度差异或在碳减共识下或在政策干预下或在企业减碳行动下会逐步消除并趋向于各自的稳态水平,有利于各区域有条不紊地开展碳减排工作;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3种收敛均不存在,说明两个区域内部的碳强度差异难以消除,节能减排依然任重道远。
99-109

基于空间计量的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基于西部地区2000-2012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并且西部地区省域能源效率的提高对邻近省份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分析还发现,第二产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研发投入的增加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与能源效率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110-115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经济

人口转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来自空间计量模型的验证

摘要:本文使用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人口转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人口出生率、劳动力占比、人口增长率、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等人口变量对人均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不一致,说明了人口转变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冲击处于一定的转折期,但是技术进步可以弥补这个阻碍作用,起到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此外,东部省份除了广东和福建之外对人均经济增长的作用均为负值,并且2004年是人口转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的转折点。这意味着中国东部省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方式转变已经非常关键,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要注意推进产业转型和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
116-123

BRIC4和G7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

摘要: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运用科技力量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以金砖四国(BRIC4)和七国集团(G7)为研究对象,选取1992-2012年BRIC4和G7技术专利申请量与人均GDP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E—G协整检验、ECM误差修正模型等检验,研究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实证结论表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本文还从技术创新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关系、R&D支出占GDP比重、高科技出口额占比三方面比较研究BRIC4和凹的技术创新程度,比较结果表明BRIC4技术创新活跃程度日渐高于研。
124-129

货币供给与中国经常项目差额波动研究——基于跨时现值模型

摘要:本文通过对经常项目的跨时现值模型进行扩展,将货币存量包含进了模型,并利用中国198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包含货币存量的扩展模型对经常项目差额的预测能力有了提升,模型功效得到了显著改善。经常项目的决定不仅依赖于国民现金流的变化而且依赖于货币存量的变化,快速增长的货币存量使得居民对未来货币供给增加的预期进一步强化,导致了经常项目的增加。因此,保持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速并增强货币政策的告示效应,是调节国际收支的有效途径。
130-138

非对称联盟中组织公平感对承诺影响差异的实证研究

摘要:在分析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对联盟承诺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非对称联盟中不同规模组织对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反应的差异,包括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通过对我国不同规模医院之间联盟的实证研究表明: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能够提高组织对联盟的承诺;在非对称联盟中,不论是从组内差异还是从组间差异来看,分配公平都对大组织的承诺行为有更强的影响,程序公平都对小组织的承诺行为有更强的影响;这些结论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平在联盟中的作用机理,而且也为组织的联盟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13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