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 22-1129/T 国内刊号
  • 1004-910X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工业技术经济是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工业技术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低碳经济、产业经济、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技术经济

工业技术经济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专题: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目标与经济发展的碳中性3-14

摘要:二氧化碳排放是公共物品,其影响所及并非一家、一国而是全世界。全球气温升幅越大损失越大,升温宜控制在+2℃以内。全球每年若以1%GDP的减排投入,可避免每年5%~20%GDP的损失。以GDP数量增长推动经济繁荣的时代必须成为过去,低碳经济的成长方式以去物质化为必要条件以去碳化为充分条件,经济发展最终与碳排放脱钩。低碳经济标示一个新文明的开始它不仅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改变,还涉及南北两个世界、穷国与富国间发展权益冲突的新平衡。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与策略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15-21

摘要:气候变暖的生态环境危机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共同利益的全球性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的紧张形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在国际气候谈判的平台上搁置争议、通力合作,实现全球气候的共同治理与保护。然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不同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与全球气候保护问题上均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在各国为自身谋求更多的排放权与发展空间的过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各国寄希望于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通过集体行动增进共同利益,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集团内部就减排与发展问题的利益冲突,特别是"搭便车"行为的普遍存在,致使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集团的气候谈判博弈中难以形成"合力"。本文旨在透过新制度经济学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就如何切实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与本国经济发展中的权益问题,从国际气候谈判规则的改革与重构,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应当坚持的原则这两个方面,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与建议。

产出节制型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学思考22-27

摘要:本文以经济学基本假设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内涵。研究发现只有投入约束的经济模式在低碳经济时代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产出约束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控制与调节。文章在时间和空间多维度下提出建立产出节制型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演绎了关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公平与均衡的经济学理念。

中国二氧化碳减排路径选择28-34

摘要: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碳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低碳利用之间关系,二氧化碳减排面临巨大压力。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及本身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意义远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探讨实现我国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提出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可能的路径,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煤炭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35-38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导并且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国情,要求我国尤其要重视煤炭行业经济的低碳发展。本文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煤炭行业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希望通过对我国煤炭行业相关指标的评价来达到对煤炭产业链进行进一步优化的目的,进而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低碳发展。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工业分行业的实证分析39-45

摘要:本文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在所有因素中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工业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也促使碳排放的增长。最后,文章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动态协整关系研究——基于VEC模型的计量分析46-52

摘要:利用我国1981~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总量、GDP以及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3E系统的长期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经济、环境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对三对协整关系综合分析表明,长期内能源与环境、环境与经济具有良性发展趋势;短期内,面对结构性冲击。我国3E系统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在消化冲击的过程中会表现出长期协调发展的态势,表明我国3E系统的长期协整趋势和短期动态调整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企业管理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研究述评——基于战略管理过程的视角53-59

摘要:高层管理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管理主体,对企业战略制定、执行及企业绩效起着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在梳理国内外有关高层管理团队、中层管理者与战略管理之间关系的文献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把既有的高层管理团队、中层管理者沿各自层面的研究方向拓展到高层管理团队与中层管理者的互动研究上来,并对高层管理团队与中层管理者互动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相关理论研究者提供借鉴。

基于AHP的资源型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研究60-66

摘要:本文以瓮福磷化工产业链核心企业瓮福集团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两个方面,对影响资源型产业链核心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核心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建议。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公司治理——嵌合治理框架的建构67-72

摘要: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均嵌合于公司治理,三者有产生发展的同源性、根本目标的内在一致性及工具上的交叉性。以内在一致性和价值逐层推进关系的目标结构做基础,构建关联密切的嵌合结构性框架。内部控制是出发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承担连接枢纽,成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间的桥梁,形成三者彼此制约的互动运转机制。本文建议,注重内部控制具体制度设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互补,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管,颁布并实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指标体系以提高对嵌合治理框架的实际运转效果。

权力结构、任务依赖与供应链协调机制73-77

摘要:协调机制是影响供应链绩效的主要因素,因而研究有效协调机制的特征及其建立条件,对于指导企业选择合作对象、管理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剖析协调机制研究主要流派的基础上,应用资源依赖理论和任务依赖模型,结合作者以往对我国家电行业供应链协调问题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机理。作者认为,每一种任务依赖关系都对应着一个潜在的有效率的协调机制,然而这一机制的运作需要特定的权力结构与之配合;成员企业凭借所掌控的关键资源,形成相对于其它成员的权力,并行使这一权力谋求收益份额最大化,这就可能导致协调机制的低效率;只有当权力结构与任务依赖关系相适应时,才可能实现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优化。

研发补助影响企业价值的规模差异78-86

摘要:研发补助通过两种路径影响企业价值,不同规模企业融资实力、财务约束的差异导致补助影响企业价值效果的差异。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数据,以股票回报率、财务业绩和市场价值作为企业价值的,对研发补助影响企业价值的效果及其规模差异进行了检验。发现补助并不能显著增加企业价值,但中小企业的研发补助显著增加了企业价值,对补助的负作用有显著抑制作用。本文的结论为评价和改进我国补助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提供了重要证据。

反倾销政策对企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DTGMIC模型87-92

摘要:反倾销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是既能抑制国外产品的倾销,又能弥补国内产业遭受的损害,实现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反倾销政策制定的合适与否关系到其效果的实现程度。本文以反倾销政策对企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动态两阶段非完全竞争博弈模型分析了反倾销政策对企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过程,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该结论的得出为我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制定反倾销政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供应链上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的影响因素探讨——基于以制造商为核心的视角93-98

摘要: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好坏已经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强弱产生重要影响。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供应链成员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其关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关系好坏的取决于合作中的供给产品、技术能力和人为因素等多方面的作用,明确了在每一方面又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且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着差异,这些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供应链上制造商与供应商的关系,最终决定了供应链运行的好坏。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技术经济
企业集成创新中知识整合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99-105

摘要:利用基于理论的实证分析方法构建集成创新中知识整合绩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建立假设关系。开发Likert量表对企业进行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得到知识整合绩效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知识特性对知识整合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组织结构、知识整合手段、组织学习和文化氛围对知识整合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组织学习、文化氛围、知识整合手段和组织结构。

定价权约束下的经销商机会主义行为防范——转售价格维持的新解释106-111

摘要:在电子商务和服务营销大行其道的今天,转售价格维持的经典理论依然囿于品牌内服务竞争的狭窄视野,对现实问题解释力不足。本文认为,企业采取RPM的动机,不是被动的避免销售服务市场失灵,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掌握终端市场定价上。制造商掌握定价权有利于防范零售交易中机会主义行为,从而维护品牌商誉,树立消费者信心,同时也便于进取型企业积极展开市场价格竞争。

服务创新与有形产品创新之比较112-119

摘要: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的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创新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服务产品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独特特征,服务创新也与有形产品创新有很多的不同。本文着重分析了服务创新与有形产品创新的不同之处,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明确了服务创新独特性,以便更好地探索服务创新的方法和规律。

长三角区域内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比较研究——基于创新主体政府视角120-125

摘要:区域技术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成为驱动区域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省域层面技术创新建设,本研究从创新研发投入、专利申请、创新平台和新产品及产值4个技术创新关键方面,选取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长三角的江苏、上海和浙江为对象开展比较研究,基于创新主体政府视角,总结其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共同之处,为我国其他省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