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 22-1129/T 国内刊号
  • 1004-910X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工业技术经济是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工业技术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低碳经济、产业经济、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技术经济

工业技术经济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我国汽车产业FDI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3-6

摘要:汽车产业备受国人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汽车产业通过大量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与我们这样的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中FDI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并由此提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措施。

矿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机制构建及方法7-10

摘要:国内外有关矿区预警的研究方兴未艾,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矿区预警机制的涵义、价值观、地位、作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关于矿区生态预警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矿业的特殊战略地位及当前生态文明研究的重要性,决定了这一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和潜力。鉴于此,本文对预警理论也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视角,以期丰富该理论的深度。

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运行机理探微11-17

摘要: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重要理论命题。考察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内在运行机理可以发现,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是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联结经济和速度经济等形态生成的,并与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等组织载体相耦合。因此,中国应通过多种路径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创造条件。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变化研究——兼论对外贸易顺差形成18-23

摘要:本文从经典的HOV模型入手,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1997以来的对外贸易。通过对1997~2007年(投入产出表最新数据)的对外贸易的资本劳动消耗进行计算。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处于资本比较优势正在形成的时期,对外贸易顺差扩大是结构升级中的暂时现象。并提出应抓住资本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钢铁行业实证研究24-30

摘要:回弹效应是能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国内无对高能耗的单个行业进行回弹效应的实证检验。本研究以中国钢铁行业宏观经济能源消费数据为样本,对这一命题在中国钢铁行业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2000~2007年区间,钢铁行业平均回弹效应高达130.47%,由于钢铁行业强"回弹效应"的存在,说明钢铁行业不能仅将技术进步作为提高能源效率的唯一手段来解决能源约束问题,适当的行业能源政策管制手段是有必要的。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汽车报废量预测31-35

摘要:随着汽车报废量快速提高,以及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推行,报废汽车回收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选取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且白色信息指标,运用MGM(1,n)模型对汽车报废量进行预测,为建立汽车逆向物流系统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数量依据,促进报废汽车回收处理,达到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障交通安全的目的。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创新系统视角36-44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世界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日益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视角,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困境、动因和效应研究45-50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是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不可忽视的重要源泉。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途径,装备制造业技术吸收的效应两个角度分析装备制造业吸收技术溢出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促进装备制造业吸收技术溢出提出若干建议。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财政与信贷
以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破解农民信贷配给难题研究51-54

摘要:2009年9月,作者主持的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组提出的"农民以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政策建议被财政部、吉林省政府采纳。本文阐述了提出这一建议的基本思路,介绍了政策建议从试点到全省推广的基本情况,并论述了财政在进一步参与农村金融创新方面的广阔前景。

从我国预算外资金变化看预算改革55-60

摘要:预算外资金的存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形成于建国初期,至今它已经经历了60年的发展和变化。预算外资金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但同时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我们的体制渐行渐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进地方财政的公共选择机制,将政府的预算收支公开化、透明化,在财政上建立起一个预算统一公开的政府。

保险业新主体公司的经济绩效与组织管理及人力资本利用61-66

摘要:近年来保险业许多成立的新主体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组织手段中,其最重要的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利用的制度却出现了矛盾和悖论,进而又出现了人力资源利用与经济绩效的悖论,并造成人力资本的"原子"状态,使公司成员缺乏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整体的合力,并带来公司内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究其问题的核心,发现其组织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机制是对人的扭曲,把人降低为物当成了工具。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早、尽快地解决,不仅会影响新主体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危及整个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我国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研究67-71

摘要: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VECM深入研究了我国固定资产总投资、各个产业投资与GDP以及各产业产值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第三产业投资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的关联程度很大;而第三产业产值对各业投资的依存程度较强。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却不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格兰杰原因。我国经济应该在增强自身内生发展能力下功夫。

产业集群中共生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研究72-76

摘要:产业集群是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经济共生体。共生技术是产业集群的生命线,促进产业群簇共生及持续提高产业群簇共生系统创新力和竞争力。产业集群共生技术创新动因趋向集成化,从创新动因角度看,共生技术创新模式分为外力推动型和内力驱动型,其典型组织模式有官产学研、企业技术联盟等,其有效实施途径有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大学科技园、组建重点实验室等。

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研究77-83

摘要: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不仅是对产业结构调整效果的测评,而且也是一国或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参考系。文章总结了产业结构理论演进,进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本质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

中小型企业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84-89

摘要:产业集群能否有效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本文从集群式供应链角度,分别探讨了集群内层单元和外层单元的协同管理,并对集群内层单元的协同管理做了细致的分析。总结了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策略,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我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90-94

摘要:本文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首先界定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外延,给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提取了生产性服务业现有规模水平、城市化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等因子。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大部分省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相一致,同时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并且影响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因子差异比较大。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分析——基于无形资产投资视角95-101

摘要:为了探讨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从回顾经济增长理论的沿革历程入手,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理论中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指出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文章认为,新经济增长理论虽然论证了知识和科技进步等无形资产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为了充分地揭示无形资产的经济贡献,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其框架结构及对驱动因素的分析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修正。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企业经济理论
基于EVA和DCF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102-106

摘要:EVA和DCF分别从经济增加值和现金流量的角度评估企业价值。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越性,但是孰优孰劣没有定论。本文从EVA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应用EVA技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与模型进行了完善。对比了EVA法和DCF法的不同,并利用某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论认为:EVA评估方法更加客观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