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 22-1129/T 国内刊号
  • 1004-910X 国际刊号
  • 1.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工业技术经济是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吉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工业技术经济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低碳经济、产业经济、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技术经济

工业技术经济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经济管理与改革
汽车工业技术创新:从企业自我研发到技术创新网络2-6

摘要:结合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演变历程,阐明汽车工业从企业自我研发到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之路,并结合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应按照以下途径形成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创新网络:企业SWOT分析、选择技术创新路线、确立技术发展战略、构建内部和外部创新网络、促进戊外网络协作创新、加强创新管理与评价。

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想7-11

摘要:经济全球化促使经济发展的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区域创新能力是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是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技术支撑,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本文在研究区域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因素,构建了一个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分布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想。

我国基本公共产品保障情况分析12-14

摘要:目前,基本公共产品的保障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提供完善的基本公共产品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基本公共产品的保障情况,并剖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基本公共产品保障的对策建议,来探讨基本公共产品投入的切入点,建立有效的基本公共产品保障机制。

基于区域经济的高技能人才整合性开发系统研究15-18

摘要: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高技能人才开发存在:人才短缺呈大面积蔓延趋势;人才梯次断档明显,年龄老化,分布不合理;人才的培养、配置、评价与激励等工作严重脱节,未能形成各环节有效互动的开发系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整合区域性高技能人才开发环节,探索构建基于区域经济的高技能人才整合性开发系统,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使区域性技能人才得以有效配置;降低高技能人才的流失率,从而保障区域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

吉林省工业企业重大项目节能减排的对策19-21

摘要:2008年是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首战之年、实施“十一五”环保计划的关键之年、全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攻坚之年。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要把节能和减排作为约束性目标。近两年,又提出并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目标责任制……”。可见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也是吉林省“十一五”期间的两项重要的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主要从对吉林省企业重大项目的节能减排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小企业组织结构模型研究22-24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突破性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发展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同时也对企业组织战略、规模、技术、环境等组织结构维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组织结构维度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动因,提出信息技术条件下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模型,并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运作框架进行一些说明。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5-3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国石油石化业揖让面临很多问题:石油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石油资源瓶颈的制约;我国石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石油石化产业规模竞争力低下,产业布局分散且小型化;石油石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石油业技术装备水平差,装置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产品结构和质量的提高;石油业研究开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一体化跨国石油企业相比还有显著差距。为此,要逐步推进正确的油气导向战略、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战略、炼油布局调整战略、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和节约替代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港口资源支撑能力研究33-37

摘要:港口资源能否支撑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它腹地货运需求,将关系到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通过对比研究河北省沿海港口在中长期将面临的货运需求和港口供给能力的极限水平,将港口货运需求分为通道性需求、省内腹地需求和临港工业需求三部分,独立解析了河北省主要港口的最大供给能力。在设定的高低不同的需求情景下分析供需的可能关系,识别了河北省港口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中美典型高技术创新集群的比较分析——以硅谷和中关村为例38-40

摘要:对任何国家或地区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不仅是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载体,也是获取其产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域。本文在分析硅谷和中关村创新集群的基础上,对二者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对如何提高中关村暨我国创新集群的竞争力提出了对策。

美俄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1-45

摘要:研究国外航空工业的体制、政策、寓军于民做法、军工技术转民用及军民互动政策对发展我国航空工业以及贯彻和实施航空工业军民融合的战略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拟从上述角度,选取了航空工业发展具有代表型的美国、俄罗斯两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先个体,后一般的总结出国外航空工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经济结合46-49

摘要:“十一五”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开局阶段,是实现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重要关键时期,在规划中,明确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今后5年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就规划中的统筹科技创新全过程进行展开,对注重加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扩散,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对我国科技创新建设的重要性与改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吉林省劳务品牌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50-51

摘要: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加速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和全省最大的项目来抓,而劳务品牌是劳务经济的灵魂,必须发挥品牌效应,形成吉林劳务“集团军”。但吉林劳务品牌建设中存在着制约因素,应从劳务品牌的评估指标和模型入手寻找相应的对策。

产业生态园发展必须关注的六个问题52-55

摘要:产业生态的思想打破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是相互分离,不相融合的假定。产业生态思想的核心是在了解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对产业系统进行重新构建,使其更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运行的方式。产业生态园是产业生态理论在实践当中的一种主动应用实例,但是产业生态园在实际运行当中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产业生态园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对企业间的相互交换与协同性、封闭系统的动态性与规模、参与者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地方协作与伙伴关系、公共政策的干预、可持续发展等6个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产业集群发育与城市会展业提升——以义乌市为例56-59

摘要:产业集群发育和会展业发展均是诸多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经济现象,大中城市中两者时常同时出现,但两者间的互动与联系仍属学界研究的薄弱。本文以义乌为靶区,在确定产业集群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产业集群的发展与会展业提升之间的相关性,再继之以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会展业水平的提高会拉动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但会展业水平的提高并非由于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因此,产业集群的发育与会展业发展之间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由嵌入性向根植性转变的航空产业集群研究——以天津航空城为例60-63

摘要:随着我国对航空产业的日益重视,航空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嵌入性航空产业集群的内容和适用性,指出嵌入性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有必要向根植性航空产业集群转变。并以天津航空城为例,提出了天津航空产业集群的总体发展思路和阶段发展思路,对由嵌入性向根植性转变的航空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践探索。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及其平台建设研究64-67

摘要:本文从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对该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最常见模式——生态工业园和废弃物交易网络进行分析,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生态系统本质及其培育原则的分析,借鉴“综合集成研讨厅”理论,提出了促进系统发育和发展的平台模式。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目标选择68-71

摘要: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近期(2008~2010)、中期(2011—2020)和远期战略目标(2021~2030)。

农民增收、消费与经济的协调发展72-73

摘要: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要素中,消费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拉动内需应主要靠刺激国民消费。而要使消费如期增长,必须增加国民收入,并且目前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得出农民增收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关键因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