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 部级期刊

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42-1640/X 国内刊号
  • 1001-425X 国际刊号
  • 0.43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工业安全与环保是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5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工业安全与环保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人物访谈、专题综合论述、节能低碳技术及应用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安全技术及工程
小波熵去噪在微差爆破延时精确识别中的应用1-3

摘要:在小波熵去噪理论的基础上,对实际隧道爆破工程采集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了小波熵方法去噪。利用db8小波对去噪后的信号在尺度a=16进行了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其模极大值,准确识别了隧道多段别微差爆破实际延期时间间隔,并验证了小波熵方法去噪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小波熵去噪方法能够有效滤除和抑制爆破振动非线性信号所夹杂的高频噪声分量,并且很好地保留了爆破振动信号的突变细节。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模极大值变换,信号局部奇异点的辨识更准确,可以精确识别隧道微差爆破延时间隔。

地下煤火回风裂隙火风压分布实验研究4-5

摘要:利用煤田露头火区模拟实验装置,通过对煤火燃烧过程中出风裂隙内气体温度的监测,发现裂隙内气体的温度沿裂缝逐渐降低并成指数衰减分布。通过分析得到火区裂隙温度的分布方程并计算得到了裂隙内火风压分布方程,得出煤田火区火风压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燃煤层温度、自燃深度和裂隙倾角。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复杂建筑物中人员逃生模型研究6-9

摘要:针对复杂建筑物中人群安全疏散问题,在原有的元胞自动机行人流模型基础上,利用不同人员行进速度、不同方向行进速度的差异以及疏散连续性等特征优化该模型,使其在模拟逃生规律和疏散时间方面更加合理、可靠。通过多组人群行进速度测定试验,利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取不同属性人群向不同高度的台阶行进的速度,并制定台阶等级划分规则,优化人员速度计算方法,结合累积位移量,构建复杂建筑元胞自动机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原有疏散模型及复杂建筑元胞自动机模型,分别模拟某海豚表演馆疏散情况。结果表明,复杂建筑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演习数据相比,在疏散总时间方面存在5%-8%相对偏差,相比原有疏散模型,在模拟复杂建筑疏散问题中更具说服力。

工业粉尘惰化抑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10-14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外已开展的工业粉尘惰化抑爆实验研究,就粉尘惰化抑爆的2个方面,即固体介质惰化抑爆和气相介质惰化抑爆,分别对粉尘惰化抑爆研究现状进行调研,结合调研结果,总结、分析粉尘惰化抑爆研究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惰化抑爆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正交分析的防烟缓冲区参数设置研究15-17

摘要:为了研究典型长廊型高层建筑中走廊-前室缓冲区不同参数设置对烟气控制的影响,利用FDS软件建立长廊型高建筑火灾烟气运动模型。利用空气幕配合正压送风在前室门前形成防烟缓冲区,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分析流量比、空气幕射流速度以及空气幕射流角度对缓冲区防烟能力的影响,得出防烟缓冲区最佳模式为空气幕送风量与前室加压送风量之比为2∶1,空气幕射流速度为8 m/s,空气幕射流角度为30°。与传统正压送风防烟模式相比,防烟缓冲区最佳模式下,前室的平均CO浓度降低了99.99%,平均温度降低了98.47%,防烟缓冲最佳模式使前室加压送风量减少了1/3,楼梯间加压风量减少22.56%,节约了送竖井的地面积,减少了进入走廊和火场区的送风量,使排烟效率提高了8.76%。

基于蝴蝶结模型分析“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18-20

摘要:为了找出"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发生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利用蝴蝶结模型将事故树与事件树结合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及后果,研究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在输油管线管理及泄漏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提高类似事故的管理与应急处置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易燃液态危化品道路运输燃爆事故演化概率研究21-24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易燃液态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演化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统计了近年来746起相关事故,对事故发生时间、道路、初发事故形式、运载危化品燃爆危险性及事故演化情况进行总结,利用变异系数法得出量化后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事故过程中多因素耦合对燃爆演化率的综合影响强度计算其燃爆演化概率,结合质量控制法划分该类事故的高、低事故率阈值,评价燃爆演化概率危险水平。

考虑松动圈影响的钻孔瓦斯抽放合理封孔长度确定研究25-27

摘要:以王行庄矿11071工作面为工程试验地点,通过超声波和钻孔窥视现场测试,结合理论计算,开展了瓦斯抽采煤巷松动圈范围和瓦斯抽放钻孔合理封孔长度确定的研究。确定了王行庄11071工作面二1煤层围岩卸压区宽度为8.87 m,极限平衡区宽度为9.87 m,合理封孔深度为10 m;通过极限平衡法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超声波法、钻孔窥视法的测试结果基本相符。

改进的肯特评分法在化工园区公共管廊中的应用28-31

摘要:针对化工园区公共管廊输送介质多样化、风险高、容易引发事故连锁的特点,将肯特评分法进行改进,使其成为适用于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的风险评价方法,并利用改进的肯特评分法对常州市滨江化工园区公共管廊进行风险评价。结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肯特评分法是对化工管廊进行风险评价的有效工具,其评价结果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发生后损失。

桥式起重机桥架主梁安全性鉴定及加固32-33

摘要:阐述了桥式起重机桥架主梁安全性鉴定的内容。依据检测鉴定的要求和规范,检测了桥架主梁的跨度、对角线、变形、应力应变、构件损伤状况、焊缝探伤。对结构的承载力进行验算分析,给出了加固方案、施工方法,消除了结构的隐患,恢复了起重机的起重能力。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安全管理与咨询
行为实验视角下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路径分析34-36

摘要:面对煤矿事故频发现状,立足矿井安全实际生产困难,深入探索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煤矿安全事故中,员工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实验平台模拟煤矿员工工作现场,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以及安全文化教育后矿工不安全行为发生率趋势。对比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次数不一定越低,且安全文化教育的刺激作用具有保质期。

煤矿瓦斯突出事故不安全动作原因统计分析37-39

摘要:为了从行为控制角度预防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在对88起重特大瓦斯突出事故资料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瓦斯突出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直接原因不安全动作及其相关法规特征,结果表明,非瓦斯突出矿井也可能发生瓦斯突出,突出事故在小型、乡镇矿井仍占主要地位;不安全动作原因可归为突出危险工作面作业、未及时支护、突出后未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等3类;突出危险工作面作业严重程度最高的3种动作为采煤机割煤、放炮、风镐落煤;不安全动作原因共违反了3种法律法规的14个条款。

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与我国非煤矿山安全制度管理40-43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非煤矿山在安全制度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的缺陷,总结出非煤矿山在制订、执行和完善安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安全制度的制订与实际符合度不高、安全制度的执行过程重形式轻实践、对安全制度的完善重视度不够3个方面。引入道家"自然无为"思想,分析了"自然无为"思想对安全制度的制订、执行和完善3个阶段的影响。提出在安全制度的制订时注重"道法自然";在安全制度的执行时强调"三和"观;在安全制度的完善时注重"顺道而为"。将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与安全制度管理相融合,能有效增强安全制度管理的"人情味",使其更好地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核电厂防人因失误管理有效性探讨44-46

摘要:介绍了核电人因管理的发展历史,在国际核电业界防人因失误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国内外核电厂的防人因失误管理实践,探讨了影响核电厂人因管理的模型,对业界普遍存疑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影响人因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核电厂防人因失误管理有效性的建议以及良好实践。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水污染治理
强化混凝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47-50

摘要:采用静态烧杯实验考察了强化混凝组合工艺解决某水厂出水COD(Mn)、色度及铝含量超标的问题。结果表明,高锰酸盐与次氯酸钠联合预氧化,配合使用少量黏土、粉末活性炭混合物强化混凝,可以在氯化物不超标的情况下,使出水COD(Mn)、色度及铝含量得到有效控制。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复合电极制备及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51-54

摘要: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活性炭制备复合电极,探讨了影响复合电极性能的因素并测定了其实际脱盐和选择性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选用矿物质活性炭,活性炭与树脂质量比为1∶3,粘结剂PVDF质量分数为10%,制备的复合电极平均电容量为92.0 F/g,对KCl溶液的脱盐率比纯活性炭电极提高了32.1%,对V(Ⅳ)、Al(Ⅲ)两种离子分离因数为29.57,分离效果显著,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和选择性吸附性能。

砷污染水体的微生物处理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55-58

摘要:针对以去除水中砷或降低砷毒性为目标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综述了水体砷污染现状、微生物法处理水体砷污染的机理及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水体砷污染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氢自养微生物除砷技术,最后对微生物除砷技术进行了展望。

新型凹凸棒土颗粒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刚果红的吸附研究59-62

摘要:利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的凝胶化,包埋制备有机凹凸棒土颗粒(GOAT)吸附剂,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制备的吸附剂对水中亚甲基蓝(MB)、刚果红(CR)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GOAT对MB和CR的吸附行为都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umir方程。吸附量的大小与溶液的初始p H值有关,且增加盐浓度,GOAT的吸附能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