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社
分享到: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5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职业健康、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环境管理与咨询、土壤修复、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等。
  • 主管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1001-425X
  • 国内刊号:42-1640/X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4
  • 创刊时间:1975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3
  • 综合影响因子:0.479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污水处理

秸秆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将麦秆、向日葵秆和玉米秆低温热解制备生物质炭。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仪器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解温度、溶液p H值、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各生物质炭吸附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炭均含有多孔的微晶炭,表面存在大量的活性-OH,-COOH等基团,对亚甲基蓝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玉米秆炭、向日葵秆炭以及麦秆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6.6,26.2,14.7 mg/g。
1-3

硫酸盐还原菌去除铅的实验研究

摘要:考查了初始p H值、反应温度、接种量等对硫酸盐还原菌菌株的生长和对重金属铅去除效果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XRD)、表面能量色谱分析(EDS)对沉淀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及去除铅的最佳条件为:p H=8.0,温度30℃,接种量10%,该条件下的去除率高达99.79%。所得到的沉淀物为硫化铅,立方方铅矿结构,结晶度良好。进一步研究了最佳条件下不同初始浓度硝酸铅对硫酸盐还原菌细胞中亚硫酸盐还原酶(SiR)和腺苷酰硫酸还原酶(APS)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铅质量浓度低于950mg/L时,亚硫酸盐还原酶和APS还原酶比活力受到轻微抑制,当硝酸铅质量浓度为1 100 mg/L时,其比活力受到明显的抑制。重金属铅对亚硫酸盐还原酶比活力抑制作用相对明显。
4-7

食物废弃物基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

摘要:研究用食物废弃物制得的吸附剂(FRA)对水中多种重金属的吸附,并研究酒石酸钾钠对FRA吸附重金属的影响,探讨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离子共存体系中重金属离子的竞争吸附系数相当,均在0.46~0.54之间。增加共存重金属种类减弱FRA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初始浓度较低时,竞争吸附对FRA吸附量的影响较小。较低p H值时酒石酸钾钠的浓度对重金属Cu^2+,Zn^2+及Cd^2+的吸附去除效果影响更大。FRA对Cu^2+,Zn^2+,Pb^2+和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
11-13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烟尘治理

烧结机尾“电改袋”除尘器数值模拟

摘要:针对现有“电改袋”除尘器不易实现在运行中更换滤袋且内部气流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结合某烧结厂190 m2“电改袋”工程实例,提出一种可以在运行中更换滤袋的分室式“电改袋”除尘器结构,并利用CFX软件模拟其流场。结果表明,烟气由进气烟道进入袋室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发生突变,大颗粒粉尘受惯性力和重力作用易被中间灰斗捕集,有效减缓粉尘对滤袋的磨损;滤袋底部附近区域和两侧灰斗内的烟气速度分别小于5 m/s和6 m/s,可有效防止滤袋间的碰撞磨损和灰斗二次扬尘;各袋室的烟气流量分布比较均匀,标准差为0.152。
14-17

矿用湿式引射除尘器的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煤矿井下钻孔工作面粉尘浓度高和降尘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湿式引射除尘技术,分析其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分别进行了钻孔风力排渣气体流量测量试验和湿式引射降尘试验。前者得出了压气压力和钻孔深度的变化关系式以及钻孔过程中所需处理的含尘气体量。降尘试验表明,湿式引射除尘技术对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都有很好的降尘效果。
18-20

钢铁窑炉烟尘PM2.5控制技术与装备

摘要:简述了国家863课题“钢铁窑炉烟尘PM2.5控制技术与装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成果,介绍了细颗粒物预荷电技术、基于海岛纤维的表面超细过滤材料、预荷电袋滤器、“一阀多喷”清灰等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行,验证了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将为工业窑炉烟尘细颗粒物深度净化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适用于新建除尘项目和除尘项目改造。
21-24

可吸入性粉尘电凝并效应的实验研究

摘要:可吸入性粉尘对环境、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但由于粒径小而难以被除尘器直接捕集。电凝并是通过电场的作用使粉尘粒子荷电而发生凝并,使之有效直径增大从而便于捕集的简单、易行方法。研发采用偶极荷电凝并器并利用重力沉降作用测试可吸入性粉尘电凝并效应的实验装置,在测试段设置沉降板放置若干载玻片作为取样点。采用粉煤灰为实验样品,分别在未荷电、电压18kv,20kV3种状态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研发的实验装置可以有效测试粉尘在测试段的沉降效果,显微镜直接观察和图像粒度分析处理以及中位径分析表明,荷电凝并后的粉尘粒径明显增大,大粒径粉尘百分比明显提高,平均粒径亦有所增大,且电压越高,效果越明显。
25-27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环境工程

低分子有机酸对湿地磷吸附饱和填料的解吸研究

摘要:针对人工湿地基质磷吸附饱和后服务年限缩短的问题,以植物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有机酸为解吸剂,开展磷吸附饱和基质的解吸再生研究,探讨4种有机酸种类及其浓度(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及三者混合酸)对两种基质(煤渣和废弃混凝土)解吸的影响,并对再生后的基质开展磷的再吸附研究,确定再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煤渣和废弃混凝土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88.24 mg/kg和1 428.75 mg/kg,4种有机酸中,柠檬酸的解吸性能显著优于其他三者,当柠檬酸浓度达到2 mmol/L时,对两种基质的解吸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此时解吸率为53.23%和15.71%。在以柠檬酸作为解吸剂的条件下,将解吸后的填料进行再次吸附,此时对25 mg/L磷酸盐溶液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2.08 mg/kg和120.31 mg/kg,是首次磷吸附量的43.35%和90.35%,证明了基质再生的可行性。
28-31

沂南铜井分矿深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山东省沂南地区地热资源丰富,造成了矿山深井开采高温高湿环境。为有效治理铜井分矿井下湿热,调查测定了铜井分矿井下环境参数,在分析通风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选定采用多种技术措施结合治理、多级机站通风的深井湿热治理方案,以风量平衡、网孔风压平衡和阻力定律为理论基础,根据矿山实际情况自行开发了通风网络软件,克服了传统软件的不足。应用结果表明,铜井分矿井下湿热状况明显好转,达到井下作业的环境条件,设计方案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32-35

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生态浮床是一种无占地、环境友好、集水体美化和污染物去除为一体的生态修复工程。首先分析了组合式生态浮床的原理、特点和弊端,以及生态浮床技术的研究现状,引出了湿地槽式生态浮床的概念;其次阐述了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最后探讨了纤维素物质在生态浮床领域应用急需解决的难题。为生态浮床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提供参考。
36-37

改性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中Mn淋溶迁移的影响

摘要:利用有机酸(柠檬酸和EDTA)螯合载铁改性生物质炭,探究改性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中Mn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淋溶液中Mn的迁移有明显的效果。添加柠檬酸和EDTA改性的生物质炭处理后,电解锰废渣淋溶液中Mn含量减少百分率较未改性生物质炭平均增加了1.46倍、2.05倍,Mn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别为8.63,5.61mg/L,且此时生物质炭对电解锰废渣中Mn迁移减少率分别达44.81%,64.08%。
42-45

爆炸法回收废旧轮胎实验研究

摘要:利用爆破法处理废旧轮胎,通过观察测量废旧轮胎爆破后的橡胶碎片量,考察了不同炸药对轮胎回收效果的影响。通过测量加入不同比例消焰剂的TNT爆破回收量,确定了最佳配比范围。研究表明,在TNT中加入消焰剂可有效提高轮胎爆破回收效果,消焰剂加入量10%~15%时效果最佳。
46-48
工业安全与环保杂志安全工程

多孔材料对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多孔材料对封闭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火焰传播的影响,设计加工了横截面积为80 mm×80 mm的方形试验管道,运用自发光拍摄技术和动态压力传感器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在该管道内传播过程中形状变化和压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管道尾部放置3种不同材质的多孔材料时,其对爆炸压力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聚氨酯泡沫对管道内压力的衰减效果优于聚苯乙烯泡沫和自制泡沫材料。对压力曲线进行一次求导,得出了压力变化速率,结果与空管道实验相比,在放置多孔材料的管道内压力降低的速率更快,时间更短。
49-52

高陡边坡三维实体变形预测的研究

摘要:从高陡边坡变形预测的机理出发,综合考虑三维点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变形的时间效应。根据三维实体变形预测理论,利用Matlab编制变形预测程序,建立了高陡边坡三维实体变形模型。结合实际工程监测资料,回归出相应的参数,并进行后续变形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相接近,相对误差在4%以内,由此为滑坡预警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53-55

基于可拓和组合赋权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摘要:基于可拓学物元理论,结合层次分析主观赋权法与灰色关联度客观赋权法,对评价因子进行组合赋权,避免单一赋权方法的片面性,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影响泥石流危险性的因子有很多,通过现场实际调查,选取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发生频率、24h最大降雨量等8个因子对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运用该模型对卡拉地区7条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此方法可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提供参考。
56-60

露天矿边坡分层多次高压注浆机理研究及应用

摘要:通过分析劈裂注浆机理,建立了不同浆脉长度和起劈宽度的分层多次高压注浆技术浆脉作用模型,共10组,对分层多次高压注浆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注浆方式可形成具有充分扩展和延展的锚固体,能够提高锚固应力影响范围并优化锚固效果。选取我国典型露天矿边坡作为应用实例,分别进行普通单次常压和高压注浆、分层2次和4次高压注浆,并通过拉拔试验验证效果,得知分层4次高压注浆相对于常规注浆有更高的最大拉拔力,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符,说明该注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锚固体的作用效果,具有经济、高效、稳定性强的特点,为露天矿边坡加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61-65

山体隧道油气管道安全稳定性规律研究

摘要:鉴于目前隧道内管道常规力学计算结果相对保守,没有考虑高强度管材较高延性的问题,构建了山体隧道管道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模型,采用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描述管材力学特性,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隧道内滑动支座和管卡特性,采用土弹簧模型描述分析地下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关系,对某隧道天然气管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隧道管道敷设的优化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66-69

液态危险品智能储运装置的设计

摘要:危险品的储存和运输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设计开发一套能够保障危险品安全的智能储运装置以及泄漏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液态危险品泄漏监测研究现状,设计一套以双层储运桶和远程智能预警器为主要硬件的智能储运装置,以及配套的危险品泄漏监测、预警系统。装置和系统通过气压传感器采集泄漏信息,GPS模块定位位置信息,感应标签读取物流信息,借助SIN模块发送给监管中心和驾驶员,达到监测和预警的目的。储运装置具有防撞防漏、自动测漏等功能,能够对液态危险品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