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杂志社
分享到: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教师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研究、教学组织与教学改革等。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 国际刊号:1673-8381
  • 国内刊号:32-1774/G4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176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48
  • 综合影响因子:2.1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校教育管理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回顾与述评

摘要:回顾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覆盖了高等教育各研究领域,通过对全年已发表论著的全面检索研读,着重梳理了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校立德树人、地方院校转型、高考制度改革、现代大学治理、大学教师发展以及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等专题研究的成果,对研究成果中的创新观点、争议问题、研究前景等进行了评述.
1-7

教学改革的"人和问"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作为个体的教育工作者,想必不应去等待体制的变革,而应从自己脚下开始去改革我们的教学.在我们的课堂里关键词是“人和问”.学生问着,问着的学生.大学的课堂里,尤其应当如此,否则,怎么能称得上大学?怎么能做大学问?能引导学生常问、多问的老师是好老师,能引导学生爱问、会问的老师是更好的老师,能引导学生把自己问倒而挂在黑板上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聪明的人常问,智慧的人善问,天才的人能够石破天惊,一问惊天下.
8-1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意蕴

摘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一种价值渗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制度的技术理性而忽视其价值理性,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面向未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强化制度的价值理性,弘扬现代大学制度精神;重构制度的技术理性,增进现代大学制度的科学化;平衡制度的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12-15

如何建设中国高校智库--美国加州大学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光磊主任访谈与启示

摘要:为了更好地学习世界名校智库建设经验,特对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国际关系与太平洋研究学院21世纪中国研究中心进行了访问研究,并对中心主任光磊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从高校智库成功创设的可能性、高校智库研究议题的设定、智库研究人员的管理方法、研究经费的筹集方式、研究成果的社会推销方式五个方面对该智库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在访谈与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高校智库要进一步发挥资政咨询的功能,目前亟需从领导体制、管理制度、人员理念方面进行调整.
16-23

张楚廷"人主义"治校思想与实践

摘要:张楚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校长教育家之一,其一以贯之的人主义教育思想以人为根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赏识人、关爱人,关注人文、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特别关注人的尊严、自由、个性发展以及人的解放,主张“生本位”“师本位”而不是“官本位”.在治校实践中,大胆改革,以其独特的眼光率先大量招聘博士、引进知名教授;改善办学条件,开辟了一条“财从才来”的学校发展新道路;加强观念文化建设,注重建设隐性文化载体,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4-29

共生理论视角下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协同路径

摘要: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大学是科学技术与知识人才的汇聚地,在文化继承与创新、借鉴与传播、创造与培育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长期浸润在社会文化之中的一种亚文化,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存在以“平行、博弈、合作”为基本常态的互动机制,大学文化则通过“纠正、提炼、辐射”等方式引领着社会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共培文化意识、共育文化人才、共谋文化创新、共享文化成果逐渐成为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互动路径的主要模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30-33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而其转型发展的动力来源,既有人才培养结构转变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等外在动力,也有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招生就业压力等内部动力,内外动力共同构成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综合动力机制.为此,地方本科高校应尽快转变观念,科学定位,构建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重点推动学科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的转型.
38-42

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误区与超越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它的成功直接依赖于教师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传统上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上存在误区,容易出现形式主义流弊.借鉴德国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应该在教师的经历上寻求突破.结合我国实际,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分为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两步走.近期目标是从师资队伍结构改善入手,而长远目标就是从教师队伍的精细化管理和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办学机制上进行突破,最终使每个教师具备真正的“双师型”素质.
43-47

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体系的自主创新探索

摘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是高校对人文社科研究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但目前也存在许多难以克服和解决的问题.院系在执行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发挥院系组织规模小、管理纵深短、组织管理灵活等的优势,主动创新,制定本院系的人文社科研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并与学校有效衔接.这既是实现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活动,也能实现高校、院系、教师三方最大合成效能,从总体上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高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工作水平和科研实力.
48-53

依法治校视角下我国高校规章的法治化探讨

摘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学校治理领域的重要体现.随着法治中国理念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的教育规章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关键性.目前,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存在着制定主体不明确、制定程序不规范以及规章内容不合理等弊端,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我国高校脱胎于旧的行政管理体制,“高校自治”与“法律保留”间存在矛盾,我国法律未对其制定与实施给予明确的规定.因此,如何适应法治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切实提高高等学校规章制定与实施的法制化水平,是高等教育逐步走向法制化道路中的难点和重点.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观念、程序等各个方面入手.
54-57

大学知识功能与职能的遮蔽与迷失

摘要:大学功能与职能的关系一直为人所关注,当下大学功能的弱化与职能的泛化导致大学被许多外在的不断增加的职能所负累,而内在的本质的功能却被遮蔽与迷失.大学应以知识的保存与发展作为其功能的核心,这不仅从大学产生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是正确的,而且逻辑上也符合了大学的本质特征.
58-60

隐喻视角下大学理念的流变与反思

摘要:隐喻为理解大学理念打开了一个窗口.在大学发展史上,“象牙塔”“服务站”“有机体”是其中三个经典隐喻.这些隐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大学教育的哲学思想、精神价值与存在意义,也记录着人们对大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忧思.大学隐喻为理解大学的遗传特征与内在逻辑提供了更好的注脚,并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61-65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摘要: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2014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65-65

美国大学校园反性骚扰的政策与个案研究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大学校园的性骚扰问题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对大学校园性骚扰的状况、特点和类型进行了调研.进入21世纪后,美国大学校园性骚扰与性侵害现象有增无减.在联邦政府及教育部的敦促与法院判例的影响下,美国的大学和学院建立起较完善的反性骚扰政策及程序,数十所美国大学和学院率先出台了禁止或限制师生恋的政策措施,以防止因师生恋可能造成的性骚扰.
66-71

越南高校办学自主权现实困境及对策思考

摘要:近年来,落实办学自主权问题成为越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话题.越南高校希望根据其对社会所承担责任,获得更多办学自主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此,越南高校要集中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并将战略转变为系统化政策;教育部要在不越位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校监督;完善享有自主权的国家大学模型,并将现在享有自主权的高校模式扩大到全国所有高校;明确厘定国家教育管理机关和高校的职责、任务及权限.
72-78

加拿大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经济收益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2010年以来,加拿大陆续出台了多项国际教育发展战略,在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教育的经济收益.外国留学生通过缴纳学杂费以及进行一系列的“境外消费”为加拿大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对该国经济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应在注重国际教育的政治和文化影响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国际教育服务出口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
79-84

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政策述评--基于对"留学韩国计划"政策文本的解读分析

摘要:在面临高等教育严峻的生源流失情况下,韩国实施了“留学韩国计划”,该计划旨在提高韩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第一阶段“留学韩国计划”的结束,在总结第一阶段实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重在改进外国留学生吸引工作质量.
85-89

论我国大学课程范式的转变

摘要:转变大学课程范式,意味着大学课程不再是“框架”和“计划”而是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堂教学不可分;大学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制度性知识而是实践主体的实践活动,课程与具体的师生不可分;大学课程不再是单一的制度设计而是相关课程主体权力博弈下的结果,课程与具体的高校不可分;大学课程是基于理想、价值、利益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强调师生对自由的追求及实现.伴随我国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变大学课程范式则表明课程主体、主体关系、实践活动应该成为思考大学课程改革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