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 32-1774/G4 国内刊号
  • 1673-8381 国际刊号
  • 3.4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校教育管理是江苏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校教育管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题企划:“双循环”与高等教育、专题企划: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高教研究、教师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设良好教风取决于教师的“三个投入”1-5

摘要:教风是一所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源泉.我国高校在教风建设上参差不齐,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和形成良好教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三个投入”,即教师要将足够的时间、深厚的情感、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学校要为教师的“三个投入”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努力营造一个尊师重教、有利于每一位教师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应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6-9

摘要:当前,国家正在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已开始了向应用技术高校的转型试点.文章从国际的视野分析了技术技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从国内历史的角度揭示了技术技能为什么没有发展壮大的成因,阐释了技术技能积累的意义.最后,文章分析了学校在技术技能积累中的作用,提出了应用技术高校的建设重点.

实践教育:内涵、特征与改革策略10-15

摘要:在教育界,更多是从日常用语而非哲学角度理解实践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应从理念高度来理解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教育者秉持的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良好品格的教育理念.实践教育具有主体性、实践性、过程性、综合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加强实践教育,并不必然弱化理论教学;实践教育也不只适合工科人才培养和应用型(职业型)大学.针对中国实践教育的问题,应让教育面向实践,将实践引入课堂,创设良好的实践教育环境,构建“致用”的评价体系.

中国该如何发展应用技术大学16-20

摘要:发展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命题,它的出现是为了解答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问题,也是为了解答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结构优化问题.但要促进应用技术大学顺利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应用技术大学的确切内涵和评判标准,需要转变人们关于大学的传统观念,需要选择得力的大学领导人,特别是要促进大学办学实现开放化,真正应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真正呼应市场的需要.

应用技术大学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21-24

摘要: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政策导向.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面临着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从理论上而言,建设“应用型大学”是否过时了,应用技术大学是什么类型的大学,我国是否存在应用技术大学等问题,亟需理论研究者解答.从实践上而论,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能否破解人才需求困局,能否解决高校分类管理问题,能否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等难题,亟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求解.

科研观转变: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关键25-27

摘要: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已然成为高教界热议的时代话题.这种转型在根本上是办学理念的转变,也意味着办学定位的重塑,特别是科研观的改变.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塑造了科研观的认识偏向及其逻辑悖论.因此,实现从“纯粹真理”到“效用真理”、从“探究学术”到“应用学术”、从“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的科研观整体转向终将是应用技术大学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然道路.

大学本科教学如何赢得尊重28-34

摘要: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失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科研的崛起是大学回应时展、社会需要的结果.在科研崛起的同时,大学本科教学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迟钝、被动地拖在社会实践的后面.多年来教学一直面对诸多责难,教学地位的衰微与教学自身存在的知识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僵化、教学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分不开.要解决大学教学科研关系失衡不能通过降低科研的地位来实现,只能通过强化对教学自身的变革来实现.大学教学人员应当勇于承担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重任,自加压力,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为本科教学赢得尊重.

从大学理念到高等教育理念:纽曼与巴尼特的对话35-42

摘要:大学理念和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哲学发展史上两个重要概念和主要阶段.以纽曼的《大学的理念》和巴尼特的《高等教育理念》为参考文本,探讨了高等教育的哲学从大学的理念到高等教育理念的演绎与嬗变过程.研究表明:从传统的大学理念到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绎过程,一个从大学实体论到教育本体论的本质转变过程,内含着教学与研究逻辑关系的演变、教师与学生主体性转变的具体特征.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职称评聘质疑辩析43-49

摘要:针对学界源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专业性和管理人员双肩挑的不同理解,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职称评定所提出种种质疑的甄别与反思,阐明高校教育管理研究岗位的目的在于激发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出评聘结合促进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建议.

教育智库的基本特质分析--基于20世纪"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案例分析50-55

摘要:20世纪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积极践行“财富的福音”和“效率的福音”理念,在美国医学教育专业化、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制定、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和大学教学运动的开展等高等教育实践中,积极发挥教育智库的理论引导、方向指导、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服务等职能,展示了教育智库独立自治、源于实践、主题明确、主动作为等基本特质.

高校智库建设:服务社会的应然与实然56-60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校在国家智库建设过程中承担关键的角色,各国高校均陆续参与到国家智库建设之中.目前,我国高校参与智库建设存在定位模糊、偏重理论、创新不足、数据有限、标准单一等问题.大学应着力明确发展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咨询解读并重、改善评价机制、完善数据库建设;同时,需妥善处理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服务当前与引领未来、政策咨询与人才培养等关系.

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61-65

摘要:为破解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治理困境,推进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以“内部优化、外部协同、章程统领”为路径,探索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横向上“权力平衡”、纵向上“重心下移”的体制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构建“产教融合、校地联动”的社会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促进学校与外部的协同发展;实施“章程为统领”的制度改革,协调有序地推进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基于DEA模型的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N大学为例66-70

摘要:从高校内部管理的角度,结合N 大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高等学校内部学院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N 大学2011年20个学院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合DEA 模型计算了各个学院的超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提出绩效诊断意见,结合标杆管理的思想,找到学习的标杆及自身不足,促进其绩效进一步提升;针对DEA 无效的学院出现的松弛变量提出优化投入资源配置和改进效益产出的方法.

大学治理与中层干部执行力的自我提高71-74

摘要:一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单凭校领导的科学谋划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决策目标贯彻执行的力度,而中层干部执行力的高低与目标的完成力度密切相关.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是多种能力的结合与表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谋划力、组织力、沟通力、教导力以及创新力.高校中层干部应该加强自我教育,通过不断学习、增强素质、加强团结、克己奉公、务实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执行力,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高校学费变动的社会经济压力分析--基于南京地区高校的调查75-79

摘要:以南京地区各类高校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三种学费变动幅度下学生的反应状态、群体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计量分析表明,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求学意愿的重要因素,且位居制定学费应考虑因素的首位.因此,当前学费整体水平不宜过快上涨,结构性学费上涨也必须与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举措相配套,且学费制定程序必须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否则将会受到来自学生及其家庭的强烈抵制.

高校收费政策:理论基础、社会支持与争议80-85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收费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高校收费政策的理论回应和社会支持为切入点,发现学者们多以成本分担、人力资本等作为收费政策的理论基础,但学者们也注意到了该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此外,政府、高校和家庭虽然以不同的方式支持着收费政策的落实,但教育经费不足、高收费、乱收费等现象也影响了收费政策在社会中的认同度.

高校学费上涨与帮困助学政策问题及解决路径86-91

摘要:基于高校学费上涨的大背景,在简单回顾高校学费的发展变化以及对贫困生家庭经济和学生学业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厘清了目前高校的学生资助政策,分析了当前高校资助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认为可以通过拓展资助渠道、健全勤工助学制度、规范评价机制、注重资助育人、加强队伍建设等举措切实做好高校帮困助学工作.

独立学院转制后师资管理制度的重构92-96

摘要:独立学院师资管理问题与其他高等学校师资管理问题相比存在独特的差异性,其师资管理制度本身的寄生性是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转制背景下,独立学院师资管理工作面临诸多的新挑战,迫使其师资管理制度必须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逐渐摆脱寄生性制度因素转向真正的独立.而这种制度的重构需要站在真实的教育学立场上,在明确转制带来的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分别从制度的内生性因素与外生性因素的变革出发来进行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