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62-1050/S 国内刊号
  • 1001-1463 国际刊号
  • 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甘肃农业科技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甘肃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旱地农业、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1-5

摘要:对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及产量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7%,其中株高相关性状变幅较大,单株产量、叶片数次之,生育期、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花盘径等相关性状较小。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籽仁率、籽粒长、百粒重、茎秆粗、花盘直径、叶片数、籽粒宽、株高、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叶片数、花盘直径、籽粒宽、株高、籽仁率、生育期、百粒重、茎秆粗、籽粒长。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影响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小区产量的主要性状为“株形因子”、“籽粒因子”。

胡麻两系杂交种陇亚杂4号选育报告5-7

摘要:陇亚杂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而成的胡麻杂交种。在2013—201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773.00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506.75kg/hm^2)增产8.9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陇亚杂4号为油用型品种,株高59.4cm,单株果数25.5个,果粒数7.5粒,千粒重8.0g,单株产量0.95g。生育期106d。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白银、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抗条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0号选育报告8-10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0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周麦11为母本、9362-10-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6a定向选育而成。在2014—2016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6531.00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2.30%。该品种株高81cm左右,穗长平均9.20cm,千粒重42.75g,容重822.00g/L。籽粒蛋白质含量112.0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2.80%,沉降值40.00mL。经接种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条中33号、G22-14、条中32号、条中34号(G22-9)、贵农其他菌系和混合菌表现中抗。主要适应于天水市及陇南市川区种植。

甘南高寒阴湿区甘青6号青稞种植密度与肥料配比试验初报10-12

摘要:在甘南高寒阴湿区采用裂区设计对青稞新品种甘青6号进行了肥料配比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施入尿素150kg/hm2、磷酸二铵225~300kg/hm2,氮磷质量比1∶0.9~1.1,密度为450万~600万粒/hm2时青稞折合产量较高,且综合农艺性状优于其余处理。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注灌施肥技术研究13-17

摘要:在榆中县试验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商品性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80%NW(N120.0kg/hm^2、P2O590.0kg/hm^2、K2O60.0kg/hm^2,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注水30m3/hm^2)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6285kg/hm^2,马铃薯期初花期-盛花期0~60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2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在水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注水对水分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

特色黄瓜新品种天香3号选育报告17-20

摘要:天香3号是用金山黄瓜(V05A0115)和黄瓜(V05A1412)为亲本杂交育成的杂交新品种。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a10点(次)前期平均折合产量25101.9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5%;总平均折合产量73694.3kg/hm2,较对照品种白地黄瓜增产20.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g/kg,维生素C含量7.3g/100g,可溶性糖含量29g/kg,干物质含量57.4g/kg。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均表现为抗病。该品种是春季早熟品种,生长势强,回头瓜多,瓜条商品性好,口感香脆,品质好,单瓜重120g左右。适宜在春秋保护地或露地栽培。

甘草提取物对甘草内生真菌G11的生长及产甘草酸能力的影响21-23

摘要:将产甘草酸的甘草内生真菌G11在甘草提取物中培养,观察了其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2.0%甘草提取液可提高菌株产甘草酸的能力;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3.0%甘草提取液时,该菌株菌丝体长势最好,生长速度最快。

2种生防菌对苹果树3种病害病原菌拮抗作用比较24-29

摘要:以生防放线菌长枝木霉T6和放线菌ZZ-9为试材,采用圆盘滤膜法和对口培养法比较T6、ZZ-9所产生的代谢物对苹果树腐烂病病菌、苹果树轮纹病病菌和苹果树早期落叶病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长枝木霉T6的非挥发性物质对这3种病原菌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分别达到97.50%、83.69%、68.35%。放线菌ZZ-9的非挥发性物质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树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96.25%和72.42%%,对早期落叶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弱,抑制率小于50%。长枝木霉T6和放线菌ZZ-9的挥发性物质对这3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抑制率均小于50%。长枝木霉T6和放线菌ZZ-9对苹果树三种病害的拮抗作用主要由二者所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起作用。

转录因子DREB1A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29-31

摘要:研究转录因子DREB1A在植物抗渗透胁迫反应中的作用。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DREB1A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拟南芥中克隆DREB1A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1A1300-DREB1A。该结果为进一步利用DREB1A基因做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5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2-36

摘要:土壤呼吸速率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A对甘肃省玉门镇饮马农场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裸地、葵花、小麦、孜然、茴香)呼吸速率、空气湿度、土壤温度、水分等影响因素的日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明显不同,5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茴香[7.710±1.705μmol/(m^2·s)]>小麦[5.266±0.953μmol/(m^2·s)]>葵花[5.237±0.568μmol/(m^2·s)]>孜然[3.504±0.431μmol/(m^2·s)]>荒地[2.567±0.666μmol/(m^2·s)]。对于有植被覆盖的地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在13:00—15:00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大致呈“S”型曲线;而对于裸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大致呈“M”型或倒“V”型。

21个大豆新品种(系)在甘肃河西灌区引种观察初报37-40

摘要:对引进的21个新品种(系)在甘肃河西灌区的生长发育、产量和适应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和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邯14-34、陇黄3号、晋科6号、中作J13162和石7885个品种(系)折合产量分别为3540.00、3220.00、3193.33、3006.67、2986.67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分别增产19.86%、9.03%、8.13%、1.81%、1.13%。其中邯14-34在河西灌区属于中熟品种,其他4个品种相对早熟,属于早熟品种。以上5个品种(系)适宜在河西灌区种植。

生防放线菌ZZ-9对4种杀菌剂及温度的敏感性测定41-46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放线菌ZZ-9菌株对不同温度及不同药剂的敏感度,旨在为后期生物制剂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放线菌ZZ-9对供试4种杀菌剂均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其中,对戊唑·丙森锌最敏感,EC50值为82.99μg/mL;对辛菌胺醋酸盐和苯醚甲环唑次之,EC50值分别为139.51μg/mL和108.22μg/mL;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为267.55μg/mL。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戊唑·丙森锌、苯醚甲环唑、辛菌胺醋酸盐和甲基硫菌灵对该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46.09%、43.48%、39.13%、27.83%。放线菌ZZ-9菌株在35℃下生长最好,15℃和45℃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盐分胁迫对加工番茄种子萌发与幼根发育的影响46-49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对10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胁迫下,对番茄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浓度过高则明显抑制种子萌发。当NaCl浓度为50mmol/L时,石番15号、茄番0738、红杂33、IVF6172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随着NaCl浓度的加大,发芽率、发芽势降低;当NaCl浓度为150mmo/l时,发芽率明显降低,几乎不能发芽。综合各因素,石番15号、茄番0738、红杂33、IVF6172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可作为耐盐碱品种进一步试验。

播种密度对甘肃东部夏播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49-52

摘要:为提高旱作区夏播大豆种植效益,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自然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选择2个不同株型大豆品种,进行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逐渐下降,底荚高度逐渐升高。播种密度对主茎节数、荚粒数、百粒重无显著影响。在设计密度13.5万株~31.5万株/hm2范围内,中黄30适宜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晋豆19为22.5万株/hm2。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大豆籽粒产量和田间水分利用率。

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对马铃薯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初报53-55

摘要:以陇薯6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渭源县开展了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施肥纯养分总量480kg/hm2,其中N270kg/hm2、P2O5210kg/hm2,CK)纯养分总量的0~10%时,马铃薯的块茎数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0.3块/穴,块茎重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84.0~101.8g/穴,商品率较常规施肥处理(CK)提高4.0~6.5百分点,折合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产4785.0~6225.0kg/hm2,干物质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17.8~23.1g/kg,粗淀粉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9.8~17.2g/kg,VC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50.4~57.0mg/kg,粗蛋白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4.7~7.5g/kg。而烂薯率较常规施肥处理(CK)降低3.6~3.9百分点,还原糖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降低0.5~0.6g/kg。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低于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0~20%时,马铃薯的块茎数、块茎重、商品率、烂薯率、产量、干物质含量、粗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粗蛋白含量等指标较对照常规施肥均无明显变化。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施用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可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肥力,尤其是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高于对照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0~10%时,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0.03~0.05g/kg、速效氮含量12.2~23.3mg/kg、速效磷含量2.6~3.2mg/kg。

旱地苹果园不同秸秆覆盖的土壤水温效应及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56-61

IBA对大花月季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61-65

摘要:以大花月季绯扇和粉扇2个品种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进行嫩枝扦插,在全光喷雾条件下,采用浓度为30、50、70mg/L的IBA分别处理插穗20、40、60min。结果表明,当用浓度为30mg/L的IBA处理40min时,绯扇和粉扇生根率和平均根数最高,生根率分别为93.7%、94.9%,平均根数分别为9.8、10.2条,且根系发达健壮,移栽后小苗叶色深绿,生长旺盛,成活率高达100%。当IBA浓度为70mg/L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插穗不定根的发生,且处理时间越长对不定根的抑制作用越强。

氮素营养对旱地小麦群体生长特性的调控65-68

摘要:以氮肥为变量,在旱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小麦群体结构参数、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群体结构、分蘖、水分利用率和产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氮肥用量增加到一定量时,反而不利于群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因此,在旱作农业生产中,水肥之间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肥料的增产作用不仅在于肥料本身,更重要的还在于与土壤水分的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