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62-1050/S 国内刊号
  • 1001-1463 国际刊号
  • 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甘肃农业科技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甘肃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旱地农业、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6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省主栽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与SSR分子标记分析1-6

摘要:利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的16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AFLP标记分析中,16个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244 9~0.649 6,平均值为0.401 2;SSR标记分析中,16个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135 9~0.801 4,平均值为0.477 0。AFLP标记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和较高的检测效率,SSR标记具有共显性、重复性好、扩增结果稳定等特点,两种技术均被应用于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等方面。

地面覆盖对苹果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7-11

摘要:在黄土高原陇东旱地果园,比较了不同覆盖模式对苹果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中的J相(2 ms)的相对可变荧光显著上升,在I相(30 ms)荧光强度趋于一致;不同处理在300μs左右的特征位点处,叶绿素荧光产量较清耕显著降低,出现明显K点;CK的ΔWoj、ΔWok值分别在K、L位点升高。综合分析认为,果园覆沙延长叶片在生育后期维持高水平的光合性能或延迟叶片衰老时间,覆膜与覆草处理叶片光合性能水平比清耕高,但显著低于覆沙处理。

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选育报告11-13

摘要:陇育5号冬小麦新品种是以西峰20号作母本,庆农4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的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a平均折合产量4 779.0 kg/hm2,较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7.0%。该品种全生育期269~275 d,株型紧凑,结实性好,抗旱、抗寒,适宜在甘肃陇东、定西及宁夏固原、山西长治及晋城等地推广种植。

缩节胺对胡麻株高和产量性状的影响14-17

摘要:2014—2015年,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缩节胺对胡麻株高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可使胡麻植株高度降低2.59~13.74 cm,一级分枝缩短1.25~4.45 cm,有效缩小单株株冠面积,且对正常生长发育和其他农艺性状以及种子产量影响不大,提高胡麻抗倒伏能力效果显著。缩节胺的最佳施用期是胡麻现蕾期,最佳施用浓度是60 000~90 000 mg/kg。

西葫芦新品种瑞美玉1号选育报告17-19

摘要:瑞美玉1号是以RZH07-5-9为母本、RZH08-8-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西葫芦一代杂交种。瑞美玉1号植株短蔓性,早熟,雌花多,连续坐果能力强,单株同时坐瓜3~5个。膨果速度快,瓜条顺直,长30~35 cm,皮色翠绿,耐贮运。采收期长,产量高,耐低温。对当地西葫芦常发病害具有明显抗性。平均产量71 829.2 kg/hm2。适宜张掖、酒泉、武威、白银等地区早春或延秋保护地栽培。

山丹县耕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规律研究19-22

摘要:采用Arc GIS9.3、克吕格空间插值技术对山丹县1986—2007年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时空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现增长趋势。

微生物肥料对松花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22-24

摘要:以松花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生物肥料对松花菜产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肥料对松花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施N 342 kg/hm~2、P2O5144 kg/hm~2、K2O 213 kg/hm~2、微生物肥60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为154、11.7 mg/kg,较施N 360 kg/hm~2、P2O5150 kg/hm~2、K2O 225 kg/hm~2分别增加35、3.8 mg/kg。说明施用微生物肥料对改善土壤微生物性状,增强土壤活性有显著效果。

甘肃麦积山景区的蝶类资源(二)24-27

摘要:记述了麦积山景区的蝴蝶类昆虫50种,其中眼蝶科47种,斑蝶科1种,蚬蝶科1种,喙蝶科1种。

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矿质元素组成及含量分析27-30

摘要:以陇黑麦838(黑粒)、平凉44号、农大3753(黑粒)、农大5181、陇鉴108和陇育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部分矿质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除含有大量C、O外,皮层富含K、Ca、Fe,其次是Na、Mg、Cl和Cu。糊粉层富含K、Mg和Fe,其次是Si、Cl、Ca和Mn。胚乳层O含量最高,Cl、K、Ca和Fe次之,并含少量Na、Mg、和Se等元素。胚中Mg、Cl、K、Ca和Fe含量较高,Na、Mn、Cu和Se次之。黑粒小麦陇黑麦838和农大3753籽粒Ca、Fe、Zn和Se元素的相对含量高于普通小麦。总体来看,所有品种(系)糊粉层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皮层和胚次之,胚乳最低。不同类型品种(系)籽粒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黑粒小麦矿质价值高于普通小麦。

基于农户视角的北京自产蔬菜流通渠道分析31-36

摘要:基于对北京191户蔬菜生产种植户的实地调研、分析发现,农户的年龄偏大且受教育程度低,平均蔬菜种植面积为0.363 hm2;有73.63%的农户知道市场价格,但是多数农户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且处于被动;有53.46%的农户存在蔬菜滞销现象,有73.1%的农户对蔬菜销售价格不满意。农户对蔬菜安全生产认知与参与度不高。只有6.77%的农户通过网络电子商务销售蔬菜。集贸市场、大型批发商和合作社是农户选择蔬菜销售最主要的3种渠道。

盐胁迫对龙柏的影响36-38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在日光温室大棚内通过设置不同盐分(Na Cl)浓度对龙柏进行胁迫试验,并对在不同盐分浓度胁迫下成活率、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柏为强耐盐植物,在盐分浓度为5 g/kg时,成活率仍达100%;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龙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在一定的处理时间内均与盐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高海拔冷凉区露地蔬菜不同复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38-40

摘要:以娃娃菜、花椰菜和青笋3种高原夏秋蔬菜为对象,对9种不同复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娃娃菜—娃娃菜复种模式生产力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次是娃娃菜—花椰菜复种模式。

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龙科110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41-43

摘要:为探讨小麦新品种龙科1109的配套栽培技术,在位于沿淮淮北地区的安徽省龙亢农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龙科110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播量对龙科1109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推迟播期降低了龙科1109的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了产量;增加播量能提高成穗数和产量,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龙科1109在沿淮淮北地区10月下旬播种,播量以232 kg/hm2为宜。

温度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43-47

摘要: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28℃是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孵化的最佳温度,13℃下不适宜卵囊孵化,但有少量卵囊可孵化出二龄幼虫(J2),2℃下卵囊不能孵化。J2在13℃下存活时间最长,可存活30 d;13℃以上和以下J2存活时间都缩短,-12℃以下不能存活。田间调查发现,温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存活有显著的影响,土壤线虫数随大气温度的降低数量减少。11月中旬0~5 cm土层线虫数最多,12月5~10 cm土层线虫数最多;12月以后土壤线虫总数减少,10~15 cm土层线虫数最多;翌年2月中旬线虫数量接近0。

甘春25号旱地适宜播期研究48-50

摘要:在半干旱区对春小麦新品种甘春25号进行了适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甘春25号春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均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缩短。3月8日至3月15日播种时表现了较强的播期适应性,产量因素较协调,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236.05、3 356.22 kg/hm2。经模拟方程,最佳播种时间为3月12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会宁旱地条件下春小麦甘春25号的适宜播期为3月上、中旬。

6个高产优质鹰嘴豆品种的抗旱性评价51-53

摘要:对引进的6个性状优良的短期兼用绿肥鹰嘴豆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对各抗旱指标测定值用模糊数学隶属度的公式进行定量转换,用每个品种各项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来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FLIP95-68为典型的抗旱品种,FLIP94-80C、FLIP94-93为抗旱品种,FLIP95-13C、FLIP95-11、FLIP95-45为较抗旱品种。

不同地膜与覆膜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影响54-56

摘要:在定西市安定区比较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地膜覆盖的效果。结果表明,黑色地膜秋季覆膜保水保墒效果最好,玉米折合产量达8 681.8 kg/hm2,较对照白色地膜播前半覆盖增产1 522.7 kg/hm2,增产率为21.3%。

天祝县旱地小麦密度试验初析56-57

摘要:在天祝进行的旱地小麦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密度达到600.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密度再增加至保苗685.65万株/hm2(播种量300 kg/hm2),产量开始下降。保苗600.0万株/hm2(播种量262.5 kg/hm2)是最佳密度,经济系数保持在0.3~0.4,旱地可以获得较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