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试验研究、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463
  • 国内刊号:62-1050/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8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
  • 综合影响因子:0.26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利用外源抗锈基因选育抗锈小麦品种的研究

摘要:利用带有外源抗锈基因的材料与普通小麦多次杂交、回交,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 ruminterm Edium)、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黑麦(Secale cereale)和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抗条锈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带抗条锈病基因的抗病、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天选41号、天选47号、中梁22号、中梁23号、中梁24 号、中梁25号、中梁27号、中梁29号和中天1号.
1-4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选育报告

摘要: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1 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以开育12 号为母本、邯豆5 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2-2013 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650.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 号增产17.13%.2014 年在甘肃省多点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为2 00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 号增产6.69%.该品种株高63.5-86.3 cm,单株结荚45.652.3 个,单株粒重15.8-22.6 g,百粒重19.1-24.8 g,全生育日数115128 d,属中熟品种.籽粒含蛋白质(干基)41.94%,脂肪(干基)20.09%.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霜霉病,中抗大豆黑斑病.适宜在甘肃省河西灌区、沿黄灌区及陇东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5-7

4个白皮黄瓜品种在庆阳市的引种试验初报

摘要:在庆阳市西峰区对引进的4个白皮黄瓜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早春茬起垄栽培条件下,蔬研2号、农城新玉1号折合总产量高,分别为66300、65770kg/hm^2,较板桥白黄瓜(CK)分别增产9.14%、8.26%。这2个品种生育期长,综合性状优良,建议在当地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中推广。
7-9

白银区东大沟流域农田土壤Cd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为揭示白银区东大沟流域耕地土壤Cd 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采集土样的Cd、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CEC、pH、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GIS 手段分析了耕层土壤Cd 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耕层土壤Cd 浓度范围0.17082.400 mg/kg,属重度污染.土壤Cd 含量高值区出现在沙坡岗和民勤村,呈岛状分布,并以此为中心Cd 浓度向周边方向递减.Cd 土壤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规律,符合负指数方程递减规律.表层土壤Cd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pH 呈极显著负相关.
9-12

加工番茄新品种优立2号选育报告

摘要:加工番茄新品种优立2号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AT126为母本、AT147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在2009-2010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23 388.7 kg/hm^2,较对照品种里格尔87-5(CK1)增产29.2%,较对照品种屯河8号(CK2)增产20.4%.在2011-2012年的多点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总产量为121 948.5kg/hm^2,较对照品种里格尔87-5增产28.1%.该品种中晚熟,生长势强,单株平均结果数38个,果实近圆形, 成熟果红色,平均单果重87g.果实番茄红素含量168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7%.抗白粉病、叶霉病、疫病.适宜在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加工番茄主产区种植.
13-15

速冻苹果冻藏品质变化及冻藏工艺优化

摘要:以速冻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冻藏温度、冻藏时间和包装材料对速冻苹果冻藏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速冻苹果最佳冻藏工艺条件为:冻藏温度-18 益、冻藏时间180 d、采用铝箔袋包装.此条件下速冻苹果感官品质、色泽和硬度最高,干耗、可溶性固形物损失率、可滴定酸损失率、Vc损失率均最低.干耗为1.55%,吟E值为8.86,品质损失较小.
18-22

白银市沿黄灌区胡麻3414肥效试验研究

摘要:在白银沿黄灌区进行了胡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效果研究.建立了胡麻籽粒产量及粗脂肪产量与氮、磷、钾施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胡麻的最大施肥量为N 151.05-151.20 kg/hm^2、P2O5 130.20-130.95 kg/hm^2、K2O 64.05-69.60 kg/hm^2,该施肥水平下胡麻产量可达(2 971.510.9)kg/hm^2,粗脂肪产量可达(1 075.5±4.7)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31.10-135.75 kg∕hm^2、P2O5 113.40-118.20 kg∕hm^2、K2O 33.15-44.25 kg/hm^2,该水平下胡麻产量可达(3 018.0±10.9)kg∕hm^2,粗脂肪产量可达(1 066.54.7)kg/hm^2.
22-24

不同培养基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摘要:以6 个辣椒品种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A、6-BA,采取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辣椒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甜椒类型愈伤组织诱导率较辣椒类高,MS 培养基添加0.50 mg/L NAA 及0.50 mg/L 6-BA、低温处理48 h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
25-28

低温胁迫下梨枝条电解质外渗与抗寒力相关性分析

摘要:以-年生梨苗休眠枝条为试材,应用电导仪测定梨品种黄冠、玉露香在-20 益、-25 益低温下分别处理12、24、36、48、60 h的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并与低温处理下的冻害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及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梨品种的电解质渗出率变化呈“S”型曲线,-20、-25 的低温对梨枝条细胞伤害尚属于可逆的自我保护阶段,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低温具有适应能力,质膜透性的变化不能反映外部形态的变化,且黄冠梨对低温的自我保护反应要强于玉露香梨.
28-31

朝阳地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构建

摘要:以朝阳地区2005-2013年5-9月降水量记录为基础资料,通过经验法和Spearman、Pearson、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3种相关性检验法,选出与预报对象相关性好的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有无降水的概率预报,建立了朝阳地区降水概率预报模型.该预报方程具有较高的历史拟合率,为90.7%.将2014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个例作为样本对方程进行检验,当规定降水概率逸40%为有降水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最高,为86.26%,高于朝阳地区本地晴雨预报准确率3.29百分点,表明该方法对朝阳地区降水具有很好的预报效果.
31-33

浓硫酸处理对黄瑞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摘要:将黄瑞香种子置于浓硫酸中分别酸蚀20、30、40、50、60、70、80 min,然后用200 mg∕L赤霉素浸种24 h后置于穴盘中发芽,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研究浓硫酸酸蚀时间对黄瑞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酸蚀对黄瑞香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不同酸蚀时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明显差异,以酸蚀60 min效果最佳,发芽率达24.22%,发芽势达16.29%.
34-36

白菜型冬油菜杂种后代群体抗寒性分析

摘要:以超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 号与强抗寒性品种陇油9 号杂交的F2代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抗寒性相关指标的分析和越冬率的调查.结果表明,除SOD 活性外,其余各指标在F2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相关分析表明,SOD、POD、CAT 活性与越冬率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越冬率呈显著正相关,APX 活性与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F2群体分为2 个类群.
36-39

花卉胶囊肥中氮磷钾释放规律研究

摘要:研究了在盆栽条件下胶囊型花卉肥和粉状花卉肥氮、磷、钾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粉状花卉肥氮、磷、钾的释放周期较短,胶囊灌装后氮、磷、钾释放周期相对较长,即胶囊对氮、磷、钾的释放有延缓作用,有利于花卉的吸收利用,减少了养分损失.
40-42

玉门市冷凉灌区春小麦宽幅精播不同播种量试验初报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玉门市冷凉灌区进行了春小麦5 个不同播种量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播量为52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8 530.5 kg/hm^2.
42-43

黑膜全膜双垄栽培陇薯10号原种产量与氮磷施用量及密度的关系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半干旱地区黑膜全膜覆盖双垄栽陪下氮肥施用量(X1)、磷肥施用量(X2)和播种密度(X3)对陇薯10号原种产量(Y)的影响,通过试验建立了回归方程:Y=48.47-2.92X12 -2.65X3^2 -3.91X2X3,对方程的分析表明,陇薯10号原种目标产量大于30 t/hm^2的栽培方案是:施N129.79170.27 kg/hm^2、P2O5 117.10-152.90 kg∕hm^2,播种密度为49 583耀55 417株/hm^2.
44-47

9个大豆新品种在崆峒区旱地引种试验初报

摘要:对引进的9 个大豆新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冀豆17、汾豆78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增产幅度大,其中以冀豆17折合产量最高,为3 904.04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 增产48.08%;汾豆78 折合产量为3 601.01 kg/hm^2,较对照品种晋豆19 增产36.59%.适宜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推广.
47-49

3种生物有机肥对旱地冬小麦的影响初报

摘要:在崇信县旱塬地进行了3种生物有机肥对冬小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冬小麦产量,有效改善冬小麦的株高、穗长、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其中以苏地有机-无机肥600 kg/hm2处理的综合性状最优,折合产量最高,为7 180.00 kg/hm^2,较对照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14.64%;施蚨丰生物有机肥600 kg/hm^2处理和施嘉施宝腐殖酸有机肥600 kg/hm^2处理的综合性状优良,分别较对照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12.93%、12.61%.综合权衡认为,3种生物有机肥均可在陇东旱塬地冬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49-51

甘肃省鞘翅目昆虫新记录(天牛科、象虫科)

摘要:记述了甘肃省鞘翅目天牛科、象虫科昆虫新记录33种,隶属于25属.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