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社
分享到: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试验研究、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463
  • 国内刊号:62-1050/S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8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
  • 综合影响因子:0.269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8号选育报告

摘要:春小麦新品种陇春2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807-2-14为母本,以从CIM-MYT引进的"CM7033"和"CM7015"为父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甘肃省水地春小麦(东片)10点(次)的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5 205.2 kg/hm2,较对照陇春23号增产6.51%,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株高75~80 cm,穗长8.5~9.2 cm,千粒重42.8~46.6 g,容重754~795 g/L,生育期92~105 d。籽粒含粗蛋白13.06%(干基),湿面筋29%,降落值382 S,Zeleny沉降值38.2 mL,面团形成时间3.3 min,稳定时间3.6 min。经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感病,成株期对供试菌系水4、水7、HY8表现抗病,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及混合菌表现中抗。适宜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高寒阴湿区和二阴地区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3-4

线椒新品种天椒5号选育报告

摘要:天椒5号是对地方品种甘谷线椒优良变异单株进行连续6 a的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鲜干兼用型线椒新品种。2006—2007年在天水、陇南市进行的区域试验中,2 a折合鲜红椒平均产量35 517.0 kg/hm2,折干椒平均产量5 428.1 kg/hm2,较对照品种天线3号增产35.2%。该品种抗病性强,果肉厚,辣味浓,干物质含量166.8 g/kg,维生素C含量413.0 mg/kg,粗脂肪含量106.4 g/kg。适宜在甘肃省天水市及陇南市的礼县、西和等同类地区露地栽培。
5-6

基本培养基及温度和pH对黄芪组织培养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温度及PH对黄芪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初代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是1/2MS+1.5 mg/L NAA+15 mg/g蔗糖+2 mg/g AC,25℃,pH5.8;最佳继代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是1/2 MS+0.1 mg/LNAA+30 mg/g蔗糖+2 mg/g AC,20℃,pH5.8。带顶芽的茎段在1/2MS+1.5 mg/L NAA+15 mg/g蔗糖+2 mg/g AC培养基中的生根率为85%。
7-9

6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毒力测定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的抑菌作用,并得到了6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不同药剂之间有差异,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EC50由低到高依次为25%金力士乳油、25%巨佳乳油、10%世高水分散粒剂、70%纳米欣可湿性粉剂、250 g/L阿米西达悬浮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其中以25%金力士乳油抑制效果最佳;25%巨佳乳油、10%世高水分散粒剂抑制效果次之;70%纳米欣可湿性粉剂、250 g/L阿米西达悬浮液抑制效果也比较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抑制效果最差。
10-12

甘肃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效益研究

摘要:对河西地区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蒜苗/玉米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可作为河西地区粮、经间套作最优模式;小麦/玉米模式在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上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粮、粮间套作的最优模式。
13-15

糯玉米杂交种陇糯1号选育报告

摘要:陇糯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自交系w202为母本、引进自交系w0702为父本选育的白糯玉米杂交种。在2008—2009年甘肃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鲜果穗平均产量13 818.8 kg/hm2,较对照品种垦粘1号增产9.0%。籽粒中支链淀粉占总淀粉的98.4%,达到我国鲜食玉米二级标准;外观及蒸煮品质达到农业部部颁鲜食玉米一级标准。在甘肃省各玉米种植区域均可种植。
15-17

春小麦新品种武春7号选育报告

摘要:春小麦新品种武春7号是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引进种质"永434"作母本、"鉴94-11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7—2008年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8 282.55 kg/hm2,比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4.83%。籽粒含蛋白质14.14%、湿面筋31.30%,面团稳定时间3.3 min,降落数值277 s,沉降值34.0 mL,属优质中筋粉小麦。对条锈病免疫,中感白粉病,适宜在河西走廊地区及西北同类地区春麦区水地种植。
17-19

小陇山林区的蝶类资源(二)

摘要:记述了采自甘肃小陇山林区眼蝶科昆虫23属、71种。
19-22

甘肃小陇山林区的蝶类资源(三)

摘要:记述了近年来在小陇山林区采集到的蝶类蛱蝶科昆虫45属、114种。
22-27

4个外引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摘要:对从加拿大引进的4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在宁县进行品比试验的结果表明,甘蓝型品种BANJO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3 523.23 kg/hm2,较主对照品种82-2-1、副对照品种宁油1号分别增产35.59%、4.44%。但抗寒、抗旱性差,较白菜型冬油菜晚熟10 d以上。
27-29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马铃薯品种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晚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的12个品种(系)进行多个性状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品系05-7-35和05-7-5表现产量高、抗病性能强、综合性状优良。
30-33

临洮县高海拔区马铃薯引种观察试验初报

摘要:在海拔2 282.5 m的临洮县峡口镇马家岔村,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品种庄薯3号、陇薯5号、上梁红花的田间长势较强,抗早疫病和晚疫病,抗旱、丰产、商品性状好,折合平均产量分别为26 239.7、25 771.3、23 677.7 kg/hm2,大薯率均在60%以上,适宜在临洮县高海拔地区种植。
33-35

秦州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比试验初报

摘要:在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旱作农业区进行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中,以正德304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折合平均产量12 727.3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24.1%,居第1位;登海3251、登海3622次之,分别为12 171.7、12 070.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增产18.7%、17.7%,居第2、3位。
35-37

旱砂田覆膜栽培西瓜品比试验结果

摘要:以西农8号和京欣1号为对照,在旱砂田覆膜栽培条件下对初选的8个西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陇抗9号、金城5号及早熟品种美抗9号综合性状及产量优于对照,可在旱砂田推广种植。
37-39

高海拔地区早熟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

摘要:在高海拔(2 100~2 300 m)地区进行的早熟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玉米品种利玛59种植密度为4.55万~5.18万株/hm2时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6 666.0~6 728.0 kg/hm2。
39-41

玉米品种金凯3号在陇东旱塬区的密度试验

摘要:在平凉市黄土旱塬区的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金凯3号在陇东旱塬露地种植的适宜密度为60 000株/hm2,在此密度下和中等水肥条件下,综合性状表现优良,产量可达5 612.2 kg/hm2。
41-42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配方施肥

靖远县沿黄灌区水稻配方施肥试验初报

摘要:在靖远县沿黄灌区进行了水稻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地块的整体地力属中等水平,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表现为低N,中P、K。在该地力条件下,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374.14、131.91、298.33 kg/hm2时,水稻产量为12 000.49 kg/hm2,达最大经济效益水平。结合靖远县沿黄灌区水稻生产实际,推荐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240~270、60~90、30~60 kg/hm2。
42-44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专题论述

构建甘肃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刍议

摘要: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信息化的关系及农业信息体系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必要性,提出构建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议是:开展农业信息知识普及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生产经营者信息综合应用能力;以实施"金农工程"为契机,加强农业信息建设;制订规范,突出重点,加强信息服务;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功能。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