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62-1050/S 国内刊号
  • 1001-1463 国际刊号
  • 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甘肃农业科技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甘肃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旱地农业、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2号选育报告3-4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2号是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以“德国2号”为母本、“兰天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天水市和甘肃省陇南片半山组区域试验中,2a平均折合产量5496.8kg/hmz,较对照品种成农4号增产15.25%。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致病类型水4、水7和水14以及混合菌全部表现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5.86%、赖氮酸0.53%、湿面筋24.56%。适宜在陇南半山区种植。

抗条锈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3号选育报告5-6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3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SXAF4—7/87-121。2004—2005年度在天水市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578.0kg/hm。,较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65.20%,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2005--2006年度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500.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10.30%,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致病类型水4、水7和水14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3.64%、赖氨酸0.42%。适于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冬小麦新品种宁麦5号选育报告7-8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宁麦5号是宁县湘乐镇农技站以“XS117.0.29”为母本、“庆农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2004--2006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131.9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5.48%,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该品种旱作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旱、节水、耐高温,抗寒、耐晚霜,高抗条锈病,株高80-100cm,千粒重32-40g,容重814.06g/L,籽粒含粗蛋白13.55%、湿面筋31.10%,沉降值24.2mL。适宜在陇东早塬、山地及周边同类地区种植。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8821—1—1选育报告9-11

摘要:春小麦新品系8821—1—1是定西市早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自育材料RFMI-87-A为母本、外引品种宁春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4年西北春小麦早地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704.95kg/hm^2,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20%.该品系适应性广,抗旱性较好,田间表现抗病、抗青干性强,较抗倒伏。籽粒含粗蛋白15.81%、湿面筋33.1%,沉降值20.7mL,降落值176s;经粉质仪分析,吸水率59.8%,面团形成时间2.4mim,稳定时间1.6mim,软化度153F.U,评价值37。适宜在甘肃定西、会宁、榆中、永靖、兰州,宁夏海原、西吉等地以及生态类似地区旱川台地、山坡地种植。

优质丰产冬小麦新品系陇鉴301选育报告11-12

摘要:冬小麦新品系陇鉴30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以抗锈亲本DW803为母本,以群体选择获得的中间材料799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2—200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2a平均折合产量4080.3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5.22%。经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系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表现感染,成株期对条中29号表现免疫,对条中31号、水4、水7表现免疫至中抗,对条中32号、混合茵表现中抗。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12%、湿面筋30.6%,容重平均804.76g/L。全生育期275d,抗倒伏,抗旱、抗寒,适宜在甘肃陇东地区、宁夏南部及六盘山以西的半干旱山区种植。

不同肥料水平对玉米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13-15

摘要:在不同肥料水平下研究了玉米杂交种沈单16号的籽粒产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氮、磷、钾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交互效应为正效应,并在OPT处理下达到最佳;其它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对照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OPT—P/2、OPT+P/2、OPT—K、OPT—N、OPT—P。试验条件下,磷肥对夏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影响不明显。在大田最佳施肥(OPT)处理下,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2777.0kg/hm^2,较对照增产31.6%,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在OPT处理的基础上,N和P、P和K、N和K的交互效应均为正效应,都有增产效应,但以OPT处理为最佳。

玉米新杂交种天科2021选育报告16-17

摘要:玉米新品种天科2021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公用自交系黄早四为母本、自育自交系970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30d,活秆成熟,粮饲兼用。高抗大斑病和红叶病,抗矮花叶病,中抗丝黑穗病。籽粒含粗蛋白9.45%、粗脂肪4.94%、淀粉74.05%、赖氨酸0.36%、灰分1.39%。2003—2004年参加天水市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a平均产量10647.0kg/hm^2,较对照中单2号增产13.4%。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8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2004—2005年酒泉市棉花多点试验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分析18-20

摘要:利用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方法,对2004--2005年酒泉市组织的棉芘品种(系)多年多点比较试验产量结果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陇棉1号皮棉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2040.45kg/hm^2,较对照增产16.9%;产量主效应值最高,为16.522,稳产性参数的方差(4.264)和变异度(1.518)较小,仅次于20504。综合评价认为,陇棉1号为高产稳产品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L9916、98—2的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差,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临洮县洮阳镇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20-22

摘要:对临洗县洮阳镇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的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Hg为0.012-0.170mg/kg,平均为0.044mg/kg;As为3.64-16.00mg/kg,平均为10.71mg/kg;Pb为8.60-27.80mg/kg,平均为17.88mg/kg;Cd为0.12~O.28mg/kg,平均为0.18mg/kg;Cr为18.50-79.80mg/kg,平均为53.39mg/kg。pH平均为7.5。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土壤标准,适于生产无公害蔬菜。

加工型胡萝卜日本三红金笋适播期试验22-23

摘要:2006年在山丹县良种场进行的加工型胡萝卜日本三红金笋适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商品性状影响较大,以5月中旬播种的产量最高,折合产量达81586.7kg/hm^2,较对照(传统播期4月20日)增产50.7%;单根重达246.70g,较对照增加84.33g;根径达5.3cm,较对照增加1.9cm。

互助县油菜引种试验初报24-25

摘要:2006年在互助县威远镇进行了油菜引种试验,结果表明,2个引进品系互丰020和互丰030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青杂1号,分别增产3.74%和7.04%;菌核发病率与不育株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2个引进品系农艺性状优,高产、抗病,建议在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书讯25-25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专题论述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经验及建议26-29

摘要:介绍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意义及经验,提出该区水土保持性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注重发展灌木林。

甘南州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与措施30-32

摘要:回顾了甘南州50年来粮食生产发展的历程与经验,针对存在的农业基础条件薄弱;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小;生产投入不足,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低等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合理调整作物布局;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保护耕地资源。

用共转化法培育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33-35

摘要:介绍了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培育无选择标记基因转基因植物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36-38

摘要:分析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是:加强野生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快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发挥品牌效应,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红豆杉属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38-41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红豆杉属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从而为红豆杉属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它相关研究提供相对系统的参考。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新品种新技术
半干旱二阴区双垄全膜覆盖马铃薯套种蚕豆栽培技术41-42

摘要:榆中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属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面积7.07万hm^2,山旱地5.15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2.8%。全县海拔1430-3670m,年平均降水量350mm左右,蒸发量高达1450mm,无霜期90-120d,年均气温6.7℃,≥10℃的有效积温1400-3000℃,属典型的一年一熟区。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半干旱区双垄全膜覆盖马铃薯套种蚕豆高效栽培技术,经在南部二阴地区试验,2005年马铃薯平均产量为24384kg/hm^2,产值13167元/hm^2;蚕豆平均产量为4890kg/hm^2,产值5868元/hm^2,总产值19035元/hm^2。2006年马铃薯平均产量为22800kg/km^2,产值14502元/hm^2;蚕豆平均产量为4162.5kg/hm^2,产值4995元/hm^2,总产值19497元/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