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62-1050/S 国内刊号
  • 1001-1463 国际刊号
  • 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甘肃农业科技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甘肃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旱地农业、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丰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57选育报告3-4

摘要: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57是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85(加)1-3作母本,平凉41号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75.9~91.2 cm,穗长7.5 cm,千粒重48.8 g,容重786.1 g/L,籽粒含粗蛋白109.2 g/kg、赖氨酸3.1 g/kg、湿面筋(14%水分基)180.7 g/kg、粗淀粉68.1 g/kg;抗冻、抗旱性好,高抗条锈病,耐瘠性好,适应性广。在2002-2004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4 303.95 kg/hm2,较统一对照品种西峰20号增产8.17%。适宜在陇东地区山塬旱地、高寒阴湿山区、丘陵干旱山区及周边类似生态区种植。

抗条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483选育报告5-7

摘要: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483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条锈育种中心以多亲杂交后代91385F3为母本,多亲杂交后代91504F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90~100 cm,穗长7.5 cm,千粒重40.6 g,容重782.5 g/L,籽粒含粗蛋白14.4%(干基)、赖氨酸0.5%(干基)、湿面筋26.4%、沉降值69 mL,属丰产中筋优良品系;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在天水市2 a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5 355.0 kg/hm^2,较对照品种咸农4号增产10.65%。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GA对3类观赏百合继代培养中芽增殖的影响7-9

摘要:在3类观赏百合东方百合马可、亚洲百合新中心、铁炮百合白狐进行继代培养的M 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和添加不同浓度GA、细胞分裂素(KT)、生长素(NAA)互作配比组合的试验结果表明,GA与KT及NAA互作比单独使用GA和不添加激素(CK)对3类百合芽增殖的促进作用都比较明显。其中以添加GA 0.5 m g/L处理的诱导效果最好,其次为添加GA 0.1 m g/L的处理,在相同GA浓度下,以马可百合芽增殖效果最好,其次为白狐,新中心最差;在M S中添加GA 0.5 m g/L、KT 1.0 m g/L、NAA 0.5 m g/L时马可的芽增殖最多;在M S中添加GA 0.1 m g/L、KT 0.5 m g/L、NAA 1.0 m g/L时白狐的芽增殖最多,在M S中添加GA 1.0 m g/L、KT1.0 m g/L、NAA 0.5 m g/L时新中心的芽增殖最多。

南美斑潜蝇幼虫龄期的研究9-11

摘要:通过对南美斑潜蝇幼虫龄期的研究表明,南美斑潜蝇幼虫龄期可分为三龄,即初龄(一龄)幼虫口钩宽度27μm;二龄幼虫口钩宽度50μm;三龄幼虫口钩宽度70μm。研究同时表明,拉美斑潜蝇幼虫虫体大小与龄期无关,不能作为判断虫龄的依据。

冬小麦新品系鉴定试验结果初报12-14

摘要:在2005-2006年度冻害、干旱、干热风等灾害较重的条件下,对引进的28个冬小麦高代稳定品系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2000-15-16-1、96-550C-1a-1-b-2、陇原033-9、99-467-14-2-2、99-27-1-3-1-1等5个品系稳产性、丰产性比较突出,可进入品比试验;2001-150-2、98-40-6-2-1-1-1、2000-430-1-1等3个品系抗寒性差,予以淘汰;其余品系应进一步鉴定。

春播全膜覆盖玉米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初报14-16

摘要: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的7个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株型紧凑,生长整齐,双穗率高,生育期较短,表现中晚熟,抗逆性较强,折合产量最高,为14 086.5 kg/hm2,可作为示范推广的首选品种;其次承单20、金穗2028折合产量分别为12 615.4、11 942.3 kg/hm^2,应有选择地进行示范推广,并注意轮作倒茬;奥玉3101、金穗2009可在秦州区中、低海拔地区重点示范推广;QT 0296属晚熟品种,可做搭配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吉单261属中晚熟品种,抗逆性较差,不宜推广。

5种杀虫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17-18

摘要:对5种杀虫剂4.5%阿维·高氯乳油、3%高氯·啶虫脒微乳剂、3%啶虫脒微乳剂、3%高氯.啶虫脒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000、2000倍液进行了防治麦长管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不仅速效性好,而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d、3d、7d的防效分别达67%、83%、90%以上。

锌肥不同用量对花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18-20

摘要:基施锌肥对花生经济性状、产量和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基施硫酸锌15-75 kg/hm^2能明显改善花生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可使花生有效果数增加1.41-2.39个/株,饱满果指数提高0.80-2.07百分点,双仁果指数提高1.26-4.02百分点,百果重增加1.0-2.5 g,百仁重增加0.5-2.0 g,增产5.50%-6.57%,新增纯收入829.80-886.05元/hm^2,以基施15 kg/hm2硫酸锌最为经济有效。

天水市生菜腐烂病发生与危害情况调查20-21

摘要:对天水市秦城区生菜腐烂病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温室与大田均发生软腐类、萎缩枯死类、萎缩腐臭类3类病株。同一品种,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土壤消毒处理后,浸种处理的平均病株率为11.6%,较未浸种处理的发病率低7.8百分点。土壤棚体消毒后,平均病株率为9.4%,较未消毒处理低5.7百分点,且中心病株迟5~8d出现。小畦和膜下灌水平均病株率为4.5%,较大水漫灌低2.7百分点。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专题论述
甘肃省土壤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2-24

摘要: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土壤信息系统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针对甘肃省土壤信息系统在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充分搜集历年土壤资料。加强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加强“3S”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甘肃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战略刍议24-27

摘要:针对甘肃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战略对策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建立企业化经营管理机制,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建立园区的效应外溢机制。

陇东冬小麦病虫无公害防治策略初探27-30

摘要:针对陇东冬小麦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从确定重点防治对象.做好测报工作;利用薄弱环节防治病虫;立足全局预防远距离传播;利用农业防治措施;利用天敌资源及合理采用化学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陇东冬小麦病虫无公害防治策略。

旱塬冬小麦良繁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与措施31-37

摘要:通过2002--2006年“旱塬冬小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优质冬小麦产业化开发研究与推广”项目的实施,对冬小麦原种繁育技术程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完成了旱塬冬小麦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在陇东优质冬小麦产业化开发研究中,明确了其产业链属性为支柱性产业,确定了优质专用冬小麦良种、绿色专用优质小麦、优质专用面粉及小麦期货为主导产品,提出了陇东优质冬麦产业的开发框架,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目标、战略和对策,并概括了旱塬冬小麦丰产栽培的理论、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西吉县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7-38

摘要:在分析西吉县苜蓿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整顿牧草种子流通秩序,建立专业化种子生产基地;推动当地畜牧业发展,实行就地转化增值;走规模化、机械化发展道路;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建设的发展对策。

定西市小杂粮生产布局与发展建议39-40

摘要:通过对定西市小杂粮生产布局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定西市发展小杂粮生产的几点建议是: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生产基地、推广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加快小杂粮作物产业化建设。

成县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及其预防措施40-42

摘要:在分析成县水土流失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规,增强群众水土保持意识;坚持预防为主,治管并重的方针;巩固原有生态植被,加强现有植被保护;统一管理权限,建立审批制度;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构等预防成县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对农业中介机构融资问题的思考42-44

摘要:通过对农业中介机构的作用、现状及其融资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农业中介机构融资问题的措施是:解放思想,拓宽融资思路;政府牵头,成立融资中介;依靠财政,提供贷款担保。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新品种新技术
静宁县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模式化栽培技术44-46

摘要: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以冬小麦膜侧种植为关键,优化组装配套了优质专用冬小麦新品种、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农肥、合理施用微肥、叶面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将地膜覆盖技术与传统垄沟种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改善了小麦生长的微环境,从而提高小麦产量,是小麦生育期降水不足地区获得丰产的重要技术。静宁县从2000年开始先后在雷大、双岘、八里、甘沟等乡(镇)试验、示范和推广该项技术,面积逐年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