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62-1050/S 国内刊号
  • 1001-1463 国际刊号
  • 0.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甘肃农业科技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甘肃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试验研究、旱地农业、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试验研究
冬小麦新品种轮抗6号引种报告3-4

摘要:轮抗6号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用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母本与“京中25”、“抗病183”等多个父本杂交、回交,经多年轮回选择,从分离后代中选择优良可育株系谱选育而成,宁夏西吉县种子繁育管理站从甘肃省西峰市种子公司引入。该品种在宁南山区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5371.5kg/hm^2,比对照品种中引6号增产9.5%;株高82~95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籽粒红色角质,千粒重40.8~56.2g;抗旱抗寒抗青干、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279d,属强冬性中晚熟品种,适宜宁夏南部山区及同类生态区水地种植。

春蚕豆新品种临蚕6号选育报告4-5

摘要:临蚕6号(原代号9232-2-2-5)是临夏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英175”作母本,“荷兰168”作父本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大粒蚕豆新品种。在2002-2003年的全省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866.3kg/hm^2,比对照品种临蚕2号增产14%,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该品种耐根腐病,高抗叶部病害,生育期125d,株高150cm,百粒重180~200g;籽粒含蛋白质30.41%、赖氨酸1.77%、淀粉47.75%。适宜临夏、定西等地种植。

甘蓝新品种宁甘1号选育报告6-7

摘要:宁甘1号是宁夏西吉县种子繁育管理站从当地农家品种变异单株中采用单株自交选育而成。在宁南山区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78488.75kg/hm^2,较对照品种晚丰增产23.4%。该品种株高40cm,株幅110cm,莲座叶12片;叶球高26.5cm、叶球直径45cm、叶球重8~12kg,生育期175d左右,属大平头晚熟甘蓝品种,抗寒、抗涝、抗病性强。适宜黄土高原冷凉区水地种植。

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玉米带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7-9

摘要:在小麦/玉米带田对玉米带采用平作、开沟种植、微垄种植3种种植模式进行了带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带田小麦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玉米带开沟种植处理的小麦、玉米合计产量最高,为16503.8kg/hm^2,平作次之,微垄种植最低;开沟种植模式玉米与小麦间0~100cm土层土壤的平均含水量的差异最大,微垄种植次之,平作最小;玉米带开沟种植模式带田的玉米单株产量、百粒重、生物产量、双棒数、行数、行粒数、株高、穗周长、穗长均高于其它处理,而穗位高、茎周长、秃顶长最小。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研究10-11

摘要:以大岩桐新生嫩叶为外植体进行了植株再生和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诱导不定芽以MS+3%蔗糖+0.5%琼脂+0.05mg/L NAA+0.50mg/L 6-BA效果最好,分化率达100%;增殖培养以MS+3%蔗糖+0.5%琼脂+0.10mg/L 6-BA+0.10mg/L NAA培养基增殖倍数最大,为6.5倍;诱导不定根,在1/2MS+1.5%蔗糖+0.5%琼脂+0.10mg/L NAA培养基上生根率为100%,达到植株再生和快繁的目的。

密度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临汾138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12-14

摘要:通过5个密度和5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品种临汾138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在300万~375万株/hm^2范围内,产量最高,达6900.98~7016.55kg/hm^2,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显著;密度对品质的影响较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当施氮量在210~240kg/hm^2时,产量最高,达7076.52~7092.31kg/hm^2;施氮量对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因此,临汾138的密度以300万~375万株/hm^2为宜,施氮量宜控制在210~240kg/hm^2。

低温弱光逆境对西葫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14-17

摘要:以西葫芦品种早青一代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低温弱光组合及低温弱光持续时间对西葫芦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昼温20~25℃、夜温10~15℃条件下,光照强度从250μmol/(m^2·s)避渐减弱到150μmol/(m^2·s)、50μmol/(m^2·s)时,西葫芦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干物质积累量下降,根系活力减弱,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增加,根系活力避渐提高;在昼温15℃、夜温5℃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西葫芦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鲜(干)重下降,根系鲜(干)重和根冠比提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活力下降。

甘南州春小麦新品种(系)引进试验初报17-19

摘要:在甘南州夏河县王格尔塘乡下滩村进行了6个春小麦新品种(系)引进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系9414-9高抗条锈,经济性状优,折合产量最高,为3850.00kg/hm^2,较对照品种临麦30增产43.0%;97174-1、98y003-9、941-1轻感条锈,经济性状好,分别较对照品种临麦30增产41.5%、30.0%、26.3%。以上4个品系均未发现白秆病、白粉病,生育期均为133d,适宜在大夏河沿岸种植。品系93元-7和97096轻感条锈病,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33%除草通防除马铃薯田杂草试验初报19-20

摘要:采用33%除草通防除马铃薯田间杂草试验结果表明,33%除草通乳油4500ml/hm^2防效最好,株防效药后30d达87.8%、药后50d达95.7%,产量达29589.75kg/hm^2,较对比药剂48%氟乐灵乳油1800ml/hm^2处理的增产25.1%,较对照增产83.1%,且对马铃薯出苗、生长发育安全。

胡麻新品种定亚22选育报告21-22

摘要:“定亚22”(原系号定18-89T3,简称定新18)是定西市旱农中心油料试验站从“定亚18”中的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抗旱、抗枯萎病能力较原品种明显增强,单株成茎力强,田间长相整齐,在2000-2002年国家华北、西北胡麻联合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990.00~2852.55kg/hm^2,比对照陇亚8号平均增产4.5%,尤其在甘肃、宁夏表现更佳,平均产量1900.05kg/hm^2,比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9.4%,居参试品种首位。

PAL肥料抑制氨挥发模拟研究22-23

摘要:在室温20℃条件下进行的PAL肥料抑制氨挥发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量(纯氮0.1g/kg)和高量(纯氮0.3g/kg)施氮水平下,尿素氨的挥发量均高于相应的PAL肥料;PAL肥料的施用量对其氨的挥发量影响不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水平下,分层施缓释效果明显高于混施,以加入3.23g/kg PAL肥料,氨的总挥发量为12.99mg,对氨挥发抑制效果最好。

李树花前花后防治李实蜂效果试验24-25

摘要:在李树花前花后分别用25%绿亨101乳油1500倍液和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防治李实蜂的试验结果表明,花前施药的防效分别为96.70%和98.33%,而花后施药防效仅为46.84%和40.27%,花前施药的防效明显优于花后的防效。

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25-26

摘要:4种杀菌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2.25%锁病(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1000倍液防治黄瓜白粉病防效(第2次药后14d分别为96.97%、88.19%、85.32%)显著高于常用药剂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6.61%和75.38%),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施用浓度以600~800倍液为宜。

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补灌试验初报27-28

摘要:利用集雨窖集蓄水进行玉米补灌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定额为225m^3/hm^2时,以大喇叭期灌水处理的效果最好,玉米产量为8689.53kg/hm^2,较不灌水对照增加16.4%。

通渭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系)丰产稳产性分析28-30

摘要:对7个冬小麦品种(系)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分析和产量稳定性比较的结果表明,品系98030、92474高产、稳产、适应性好,在生产上利用价值高。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专题论述
影响陇东地区冬小麦生产发展的自然灾害及防御措施31-34

摘要:通过分析陇东地区农业气象自然灾害(干旱、霜冻、冰雹、大暴雨和大风以及干热风等)的发生和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提出了具体防御措施。

对佛山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34-36

摘要:简述了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指出现代都市农业要向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不同地域确定不同的主导功能。在对佛山市都市农业进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佛山市都市农业生产布局与空间的调整。

岷县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36-39

摘要:分析了岷县中药材种植现状,针对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扶持龙头企业,创建名优产品;扩大GAP种植规模,建立稳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强化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条;创建中介服务体系,推进服务多样化;加强中药材产地市场建设的岷县中药材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