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5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动力学Monte Carlo方法对量子点生长微观机理模拟的研究进展

摘要:为深入理解生长因素及应变对量子点形成的影响,科研工作者采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对量子点的生长进行了大量研究.简要概括了采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法(kinetic monte carlo,KMC)模拟量子点生长的研究进展.主要从模型结构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差异来介绍量子点二维层状生长向三维岛状生长过渡、成核位置、量子点尺寸分布以及量子点形貌转变等内容.此外还简单介绍了图形衬底上有序量子点生长的模拟研究进展,为量子点生长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001-22009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泡沫钛力学性能重复性初探

摘要:重复性生产是实现新材料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重要前提.泡沫钛作为新近出现的一类新型泡沫金属,在生物医学骨科植入替代材料和电池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已展现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对造孔剂技术制备泡沫钛力学性能的重复性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孔隙率具有可重复性,而压缩性能如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重复性差.讨论发现,力学性能重复性差主要归因于工艺中微细结构和孔壁缺陷不可控等因素造成的.从工艺的角度看,增大造孔剂的含量或减小其尺寸大小,是提高泡沫钛力学性能重复性的一个可行路径.
22015-22021

g-C3N4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将尿素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置于马弗炉煅烧,制得了产率较高的g-C3N4.用XRD、TEM、BET、FTGIR、UV-Vis、PL、TG-DSC 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为目标化合物,LED 灯为光源,评价了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520℃,尿素含量为60%后,制备的g-C3N4呈片状结构,比表面积达到40.63m^2/g,在12 W 的LED灯照射下2h对15mg/L的亚甲基蓝降解率达到91.1%.
22022-22026

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与Eu(Ⅲ)离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摘要:通过几步大分子反应过程,将双齿席夫碱(SB)配基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了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SB.使大分子配体PSGSB与Eu(Ⅲ)离子螯合配位,制备了二元高分子G稀土发光配合物PS-(SB)3-Eu(Ⅲ),也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第二配体,制备了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SB)3-Eu(Ⅲ)G(Phen)1 .研究结果表明,键合的双齿席夫碱(SB)配基兼具有螯合配位与传能敏化双重功能,所制备的高分子G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大分子配体PS-SB本身具有强的荧光发射,但与Eu(Ⅲ)离子配位后,其自身的荧光发射大为减弱,通过配合物分子内能量转移,可强烈地敏化Eu(Ⅲ)离子发光.
22027-22031

羧基功能化榴莲壳对水中Pb(Ⅱ)和Cr(Ⅲ)的生物吸附研究

摘要:研究了柠檬酸改性榴莲壳对水中Pb(Ⅱ)和Cr(Ⅲ)的吸附效果、动力学与等温吸附特性. 通过SEM、FT-IR 和XPS表征测试,分析榴莲壳改性前后的特征变化,并探讨榴莲壳的改性和吸附机理.表征分析发现,以N,N’G羰基二咪唑为活性剂进行榴莲壳表面改性后,在1730和1640cm^-1处分别出现明显的酯羰基和自由羧基吸收峰,且改性后m (O)/m (C)原子质量比明显增大,说明柠檬酸成功接枝到榴莲壳表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榴莲壳经改性后对Pb(Ⅱ)和Cr(Ⅲ)的吸附量有明显地提高,分别是未改性榴莲壳的3.15和2.42倍,且当两种金属离子共存时,Pb (Ⅱ)的竞争吸附优于Cr(Ⅲ).动力学研究显示,改性榴莲壳吸附Pb(Ⅱ)和Cr(Ⅲ)在120min内达到平衡,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75). 在25℃下,等温吸附过程可采用Freundlich模型(R2〉0.9902)进行拟合.吸附G解吸实验表明,CM-CDI-DRS对Pb(Ⅱ)进行4次吸附再生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吸附能力.
22037-22044

磁流变弹性体的导电机理分析

摘要:磁流变弹性体的制备过程中,其内部导磁颗粒沿外加磁场方向聚集成链状.颗粒链能作为导电通道使得磁流变弹性体导电.根据磁流变弹性体的颗粒结构特点,在其内部选取导电单元作为导电模型.分析了导电单元的导电特性,得到磁流变弹性体的电导率表达式.制备了磁流变弹性体样品并测试其导电性能,验证了理论表达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流过磁流变弹性体的电流由传导电流和隧道电流组成,其电导率是与电压相关的非线性函数.
22045-22048

硅钙板-泡沫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直接浇注成型的方式制备了硅钙板G泡沫混凝土复合墙板,对其界面粘结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硅钙板处理工艺和不同添加剂对复合板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胶粉的掺量的增加,复合板的粘结强度增大;湿、干、干+胶、干+胶+凹四种处理方式的硅钙板,其复合板粘结强度大小为干+胶+凹〉 干+ 胶〉 干〉 湿;硅钙板相对含水率在0-50%时,复合板粘结强度不低于200kPa;掺入增稠剂对复合板粘结强度没有不利影响,但可以降低其塌模程度,掺入速凝剂降低了其粘结强度.从复合板的粘结性能、泡沫混凝土浇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乳胶粉掺量为1%、掺入少量增稠剂、硅钙板相对含水率为50%,可以制备出粘结强度较高、且不产生塌模的复合板.
22049-22053

热电池MgO改性石棉纤维隔膜的研究

摘要:通过高温分解乙酸镁前驱体,制备了MgO改性的石棉纤维隔膜.将NiCl2薄膜正极、载有LiCl-LiBr-KBr的石棉隔膜和LiB负极组装成单体电池,研究了隔膜中MgO 和电解质的载量及放电温度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粉末压片工艺制备的电解质片进行性能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以MgO载量5.2mg/cm^2、电解质载量53mg/cm^2为隔膜的单体电池放电性能较好,其单体电池以50,100和200mA/cm^2恒流放电,放电起始电压分别为2.4557,2.4375 和2.3285V,与粉末压片工艺制备的电解质片相比,电化学性能无明显差异.5个单体电池组装的热电池样机在100mA/cm^2恒流放电下,最高电压为12.75V,对应最高电压80% 的激活时间为0.26s,工作时间为110.0s,单体电池平均最高电压为2.55V.
22054-22057

Ce浓度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利用Castep计算模块,建立TiAl晶胞模型和不同Ce浓度掺杂TiAl2×2×2超晶胞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后计算其电子结构、弹性及电子性质,以期从本质上揭示稀土元素Ce掺杂浓度对TiAl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提高TiAl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计算结果表明,稀土元素Ce掺入使TiAl内部轨道杂化作用增强,共价性增强,成键方向性增加,硬度提高.Ce原子与Ti、Al原子之间成离子键,离子性增强,延性提高.随着Ce掺杂浓度的提高,TiAl延性和硬度均有所提高.
22058-22061

微珠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磨耗性能

摘要:制备了粉煤灰微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利用磨耗仪和邵氏硬度计测试了涂层试样的磨耗量和硬度.通过分析磨损表面微观形貌,探讨了固化工艺、固化剂和微珠添加量等对涂层试样磨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聚酰胺650的添加量显著影响涂层试样的硬度,当固化剂的含量增加时,涂层试样硬度随之增加,其表现出来的磨耗量也随之减少.试样的磨耗量也随固化工艺的不同而不同,在固化工艺为120℃1h时,试样的耐磨耗性能最好.随微珠添加量的增加,试样的磨耗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当粉煤灰微珠质量分数为20%时,试样的磨耗性能最好.
22062-22066

HWCVD工艺参数对a-Si∶H薄膜结构及其对单晶硅片钝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摘要:采用HWCVD法双面沉积aGSi∶H 膜钝化n-CzGSi片表面,利用光谱型椭偏测试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沉积气压、电流和热丝衬底间距对a-Si∶H 薄膜结构及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薄膜中SiH2键相对SiH 键含量随气压升高逐渐减少,随电流增大先减少后增大;(2)热丝衬底间距4.0cm 相比7.5cm沉积的a-Si∶H 薄膜微观结构中,SiH2键相比SiH 键的比例更高,钝化效果也更好;(3)本文范围内,工艺参数分别为热丝衬底间距4.0cm 时气压1.5Pa,沉积电流21.5A 情况下钝化效果最优,钝化后硅片的表面复合速率为2.9cm/s.
22067-22070

反相微乳液中纳米SiO2粒子的合成及其杂化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摘要:在以两亲性三嵌段大分子聚氧乙烯G聚氧丙烯G聚氧乙烯(PEO-PPO-PEO,F127)为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介质、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氨水为水解催化剂的反相微乳液中合成纳米SiO2粒子,进而采用微乳液原位聚合法制备SiO2/PMMA 有机G无机杂化膜.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反相微乳液中纳米SiO2粒子的形成与形貌.通过聚合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探讨纳米SiO2粒子对成膜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SiO2/PMMA 杂化膜的结构,结合气体渗透实验考察杂化膜的CO2/N2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增加TEOS的投加量,有利于更多纳米SiO2粒子的形成,但对原位聚合成膜过程的抑制作用增强.由于两亲性大分子F127的保护作用,原位聚合成膜后纳米SiO2粒子较均匀地分散在杂化膜中.杂化膜的CO2、N2 渗透性及CO2/N2 渗透选择性表现出随TEOS投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TEOS投加量为4.0mL 时,制备的SiO2/PMMA 杂化膜的CO2渗透系数为1.64×10^5 Barrer,CO2/N2渗透选择性可达27.31.
22071-22075

表面涂覆对BaCo0.7Fe0.2Nb0.1O3-δ透氧膜耐CO2腐蚀性能的影响

摘要:利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表面涂敷多孔Sm0.7Sr0.3CoO3-δ (SSC)材料的BaCo0.7Fe0.3-x Nbx O3-δ(BCFN)钙钛矿透氧膜片,研究了SSC 涂覆对BCFN膜材料透氧量及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涂覆多孔SSC可明显提高BCFN 透氧膜的抗CO2腐蚀性能.无涂覆的BCFN 在5% CO2吹扫条件下透氧60h 后透氧量降低了85%,而在同样条件下对BCFN 进行表面涂覆改性后透氧量仍可达1.3 mL/cm^2·min,透氧率降低约31%.
22076-22079

表面微织构钛合金在不同对摩角度下的减摩抗磨特性

摘要:使用激光处理设备对钛合金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获取了间距为100μm 的规则等宽栅条表面,使用MRTR多功能摩擦磨损实验机在油浴条件下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中对摩摩擦副与织构化表面的滑动角度分别为0,45和90°,使用SEM 检测磨损后试样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织构化表面与对摩摩擦副呈不同角度相对运动时,摩擦因数在稳定状态下的数值全部约为平滑表面摩擦因数的50%.而对摩角度为45和90°时织构化表面的摩擦特性优于对摩角度为0°时.其中尤以对摩角度为90°最佳.
22080-22084

狭窄血管内支架变形行为及力学性能模拟研究

摘要:狭窄率反映血管的堵塞程度,不同狭窄率对血管内支架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利用有限元法对4种支架分别在30%,40%,50%的狭窄血管内进行力学性能模拟分析,研究狭窄率对支架变形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狭窄率对支架的等效应力影响较小,而支架结构对血管内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开环支架对血管内应力影响大于闭环支架;随着血管内狭窄率的升高,支架轴向缩短率呈减小的趋势、径向回弹率与扩张不均匀性呈增大的趋势,血管内等效应力具有增加的趋势;狭窄率对闭环支架径向回弹率与扩张不均匀性的影响比开环支架更显著.通过对狭窄率影响的分析,再现了不同堵塞程度血管对不同支架的影响,为支架的设计与植入提供理论依据.
22085-22089

碳纳米管/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原位聚合法,以2,4-二氨基-6-氯嘧啶(DCP)、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和碳纳米管(CNTs)为原料,制备碳纳米管/聚酰亚胺(CNTs/PI)复合材料,并且对它们的分子结构、结晶性、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CNTs/PI复合材料属于半晶型材料,PI均匀地包覆在CNTs的表面.CNTs/PI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氧化电位逐渐向高电位移动,还原电位逐渐向低电位移动,这主要是由于CNTs的加入导致复合材料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的结果.
22095-22097

磷酸镁水泥水化热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采用八通道微量热仪研究了不同m (M)/m (P)(氧化镁和磷酸二氢钾质量比)比值、水胶比(W/B)、硼砂掺量、粉煤灰掺量和磷酸盐种类对磷酸镁水泥水化热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的水化存在吸热和放热两个过程,包含一个吸热谷和两个放热峰,吸热谷产生于磷酸盐的溶解,放热峰与氧化镁溶于酸性溶液及产物的形成有关;提高m (M)/m (P)比值、水胶比、硼砂掺量和粉煤灰掺量都会降低磷酸镁水泥水化的放热速率和放热量;以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为磷酸盐所制备的磷酸镁水泥的水化放热峰峰值和放热量分别达到了0.430714,0.145677,0.194626 W 和1198.949,452.798,902.872J,表明了磷酸盐种类对磷酸镁水泥水化热和放热速率有显著的影响,这与三者的溶解度和pH 值有关.
22098-22102

聚合物离子交换膜的电导率优化及电致响应研究

摘要:首先制备了银纳米粒子(AgNPs)搭载的氧化石墨烯(GO)分子膜;接着,将之均匀分散在商业Nafion溶液中,得高储水、导电的GO/Ag杂化离子交换膜;然后,在膜两侧沉积Pt纳米电极,最终获得杂化的离子交换聚合物G金属复合材料(IPMC)电致动器.IPMC的交流阻抗谱(EIS)和电致响应测试结果表明,GO/Ag掺杂后,离子交换膜的电导率增加,IPMC 的偏转角和力输出随着增加;IPMC 的电致动性能与离子交换膜的电导率紧密相关,电导率可作为评价IPMC电致响应性能优劣的有价值参数.
22103-2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