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5年第17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天然可食/可降解抑菌膜研究进展

摘要:可食/可降解抑菌包装膜作为近年来包装材料的研究热点,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可食/可降解抑菌膜内抑菌剂通过膜基底向包装食品表面缓慢释放,以保护食品免受腐败菌污染,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延长货架寿命.从包装材料的来源、可食/可降解膜中抑菌剂的添加种类及抑菌剂释放释放动力学3方面阐述了可食/可降解抑菌膜的研究近况及发展前景.
17001-17007

元素A对钨青铜AxWO3晶体结构的影响

摘要:Ax WO3(0〈x〈1)型钨青铜是一类非整比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物理特性,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学和化学等领域.综述了文献已报道的钨青铜,按元素A 的不同可将钨青铜分为5大类.通过对各种钨青铜的晶体结构分析,发现A 离子的半径rA 满足一定条件(0.086nm〈rA〈0.143nm)时可以形成钙钛矿类型的结构,当rA 较大时可形成六方结构的钨青铜;而且A 离子的价态越高,所形成钨青铜单相区x 的范围就越窄.
17008-17013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Mn掺杂对尖晶石型MgFe2O4红外陶瓷的结构及红外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常规固相合成法制备Mn掺杂的尖晶石型MgFe2O4 红外辐射材料,并通过XRD、FTGIR、SEM 和红外发射率测试,研究Mn掺杂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Mn掺杂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烧结性能,改善材料的红外辐射性能.该体系中Mg0.8Mn0.2Fe2O4 的性能最优,在3~5和8~12μm 波段的红外发射率分别达到0.776和0.936.
17014-17016

椰壳活性炭复合改性及其对模拟烟气中CO2的吸附性能

摘要: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进行HNO3+TEPA复合改性和KOH+TEPA 复合改性,并考察活性炭复合改性前后对模拟烟气中CO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KOH+TEPA 复合改性后吸附性能提高,HNO3+TEPA 复合改性后吸附性能降低.KOH+TEPA复合改性后的活性炭(OH-TEPA-AC)在303K 条件下,对模拟烟气(10%(体积分数)CO2,90%(体积分数)N2)中CO2 的静态吸附量从改性前的0.670mmol/g提高到1.182 mmol/g.在303K 条件下,活性炭OH-TEPA-AC对模拟烟气中CO2 的动态吸附量稳定在0.970-1.152mmol/g间,对引入水分的烟气中CO2的吸附量稳定在1.192-1.215mmol/g间,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吸附性能及对水分的稳定性.动力学分析表明,OH-TEPA-AC对模拟烟气中CO2 的平均吸附热值为-52.0kJ/mol,保证了工业实际应用的经济性.
17017-17021

纳米SiO2对压力敏感导电橡胶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

摘要:以炭黑(CB3100)作为导电相,硅橡胶为基质制备柔性触觉传感器用力敏导电复合材料.通过SiO2填料对导电橡胶的纳米改性,研究了纳米SiO2 对导电橡胶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影响.静态特性结果表明,适量纳米SiO2 粒子对导电橡胶具有良好改性作用,增强了导电橡胶的导电性,缩短电阻弛豫时间,改善其压力-电阻曲线的线性度,提高导电橡胶对温度的稳定性.动态特性结果表明,SiO2 的加入能够缩短阶跃力作用下导电橡胶电阻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但对响应时间和频率响应无显著影响.此外,SiO2 的加入也存在负面影响,如使得阶跃响应信号的峰值时间增长.
17022-17026

变频率条件下Galfenol驱动器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摘要:利用线性压磁方程和欧拉-伯努利方程建立了基于Galfenol(Fe-Ga合金)驱动器的动力学模型,在变频率条件下,驱动磁场存在扩散效应,直接影响模型对于驱动器动态特性的预测.为解决普通梯度算法无法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动力学模型参数辨识方法,无需满足持续激励条件,可对变频率条件下驱动器的压磁系数和阻尼系数进行辨识.计算结果表明,辨识算法收敛性好,经过7次迭代以后即可寻找到最优值.同时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驱动频率低于220Hz时模型参数变化较小,更高驱动频率时模型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利用该方法可以在变频率条件下准确掌握驱动器结构参数的变化,为Gal-fenol驱动器磁路的设计与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17027-17032

活性碳纤维耦合喹啉铁的pH-tolerant性能研究

摘要:pH 值适应范围窄一直是制约芬顿反应发展的技术瓶颈,因此,开发pH-tolerant类芬顿催化剂成为环境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采用活性碳纤维(ACFs)耦合喹啉铁(QuFe)制得一种新型pH-tolerant类芬顿催化纤维(QuFe@ACFs),该催化纤维在中性条件下可以活化双氧水有效降解活性艳红MG3BE.采用自由基捕获剂邻苯二胺,结合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紫外G可见光谱等对催化纤维的重复稳定性进行了重点考察.结果显示,QuFe@ACFs在pH 值为3~9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表现出了优异的pH-tolerant性能.QuFe@ACFs制备方法简单,巧妙解决了制约传统芬顿反应发展的技术瓶颈,为制备新一代高活性pH-tolerant芬顿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17033-17037

氯氧镁水泥耐水性能改善研究

摘要:在磷酸、粉煤灰、硬脂酸钙单一改性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磷酸、粉煤灰、硬脂酸钙和磷酸、粉煤灰、苯丙乳液两种复合体系分别对氯氧镁水泥进行复合改性.结果表明,同时掺入1%磷酸、20%粉煤灰和1%硬脂钙或1%苯丙乳液均可有效提高5·1·8主晶相在水中的稳定性,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耐水性能,其中以磷酸、粉煤灰及苯丙乳液三者复合改性效果最佳;最优改性试样的3及7d强度分别高达63.4,75.1MPa,软化系数高达0.9,浸水7 d,泡水强度保持在68.1MPa,较空白样提升了60.2%,复合改性效果显著.
17038-17041

密度梯度变化预制体对C/C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设计一种沿着厚度方向分为“上中下”3层结构的密度梯度变化预制体,并采用该预制体经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了C/C 复合材料.采用恒温氧化实验研究了该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的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密度预制体没有改变C/C复合材料的氧化模式,即氧化动力学模式和扩散模式.预制体结构的变化对氧化动力学模式没有影响,但由于变密度预制体改变了C/C复合材料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阻碍了氧气在材料内部的扩散,从而提高了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17042-17045

导电剂对低温高电位热电池正极Cu3V2O8性能的影响

摘要:在低温高电位热电池正极材料Cu3V2O8 中分别加入铜粉、银粉等金属粉末及活性炭、乙炔黑、碳纳米管(CNTs)等碳材料作电子导电剂,通过放电测试研究了不同导电剂对正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导电剂都可使正极放电性能有所提高,并且碳材料比金属粉末更适合用作低温高电位热电池正极材料的导电剂.正极中活性炭、乙炔黑、CNTs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4%,3%和3%,其中CNTs的改善效果略好于其它两种.电解质的添加量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较小,其适宜的添加量为30%.
17046-17048

飞秒激光辐照对GaAs太阳能电池损伤的试验研究

摘要:开展了飞秒激光对GaAs太阳能电池表面辐照损伤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能量密度〉0.27J/cm^2 时,飞秒激光对GaAs太阳能电池表面开始造成损伤,其损伤程度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激光能量密度的条件下,其损伤程度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表面损伤形貌进行分析发现,其烧蚀面积随着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这是因为飞秒激光的光斑能量成高斯型分布.根据烧蚀区域光斑直径与脉冲能量的关系,对GaAs太阳能电池表层TiO2/SiO2 薄膜的损伤阈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其阈值为0.35J/cm^2 大于实验测试结果0.27J/cm^2.这可能是由于理论计算中对激光光斑模式的简化以及材料特性均化处理等不确定度因素影响的结果.
17049-17052

溶质对流对SCN-5%ETH模拟合金垂直向上生长的影响

摘要:采用实时观测装置和定向凝固系统研究了SCN-5%ETH(succinonitrile-wt% ethanol,wt%表示质量分数)模拟合金的垂直向上生长过程.实验结果与水平定向生长的SCN-5%ETH 模拟合金的胞晶组织,枝晶组织以及枝晶间距比较发现,胞晶垂直向上生长引起的溶质对流减小了胞晶的尖端半径,使胞晶组织呈现尖端尖细的形态;枝晶垂直向上生长时,二次枝晶臂生长速度减小,枝晶一次间距和二次臂长度也减小,并且减小幅度随着界面推移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枝晶二次间距和水平定向生长时相比有较小幅度的增大.
17053-17057

钇掺杂ZrO2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G凝胶法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成功制备出立方相结构的掺杂8%(原子分数)Y2O3 的ZrO2 (8YSZ)陶瓷块体.X 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样品烧结前后均为单一的立方相结构,但是烧结后的样品的晶粒尺寸增大,结晶性变好.Raman光谱结果表明烧结前样品为单一的立方相结构,SPS烧结后样品为单斜相和立方相的混合物,其中单斜相的含量较少.认为XRD与Raman光谱检测结果不一致是因为ZrO2 的单斜相和立方相的晶格常数接近以及XRD检测精度不够高造成的.采用SPS方法制备出的样品的致密度为92.7%,显微维氏硬度为1551MPa.
17058-17061

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SrMgAl10O17∶Eu^2+、Mn^2+高效蓝绿荧光粉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G燃烧法制备了SrMgAl10O17∶Eu^2+ ,Mn2+ (SAM∶Eu^2+ 、Mn^2+ )高效蓝绿双峰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PL)、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GSEM)和EDX 能谱分析仪(EDS)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Eu^2+ 、Mn^2+ 共掺杂的SAM 荧光粉颗粒长度约为1μm,产物结晶度高,形貌规则,且均匀性好. 随着Mn^2+ 的掺入,发射光谱出现了双峰,分别为465nm 的蓝光和515nm 的绿光.当Mn^2+ 掺杂浓度达到11%时,对应515nm 的绿光发射光谱峰值达到最大值,Eu^2+ →Mn^2+ 间的能量传递也达到饱和.与传统燃烧法相比,溶胶凝胶G燃烧法提高了荧光粉的猝灭浓度,且增强了荧光强度.还以Dexter能量传递理论为依据,通过能量转移效率和临界距离的计算,对体系中存在的能量传递机制进行了讨论.此外,与单独掺杂Eu2+ 的SAM 相比,Eu^2+ 、Mn^2+ 共掺的SAM 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17062-17066

添加β-CD-反式-2-己烯醛微胶囊聚乳酸膜的性能研究

摘要:聚乳酸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研究β-环糊精-反式-2-己烯醛微胶囊的添加对聚乳酸薄膜性能的影响,包括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大,薄膜拉伸性能、断裂伸长率以及透光率均逐渐降低,而L· 值升高,且通过样品扫描电镜(SEM)结果发现,加入微胶囊的薄膜表面出现多个孔隙,出现不规则现象.
17067-17070

芴-三联吡啶钯齐聚物制备与电致变色器件性能研究

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A-D-A”型有机配体L(其中,A 为三联吡啶、D 为取代芴基)及其金属钯齐聚物((L2Pd)n),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图谱表征.将该芴G三联吡啶钯齐聚物作为活性层制备制得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结构为ITO/(L2Pd)n/PE∶Li-ClO4-PMMA-PC/ITO),对该器件施加0-2.4V 的偏压时器件的颜色由深黄色变为橘红色,在未封装条件下其变色态稳定时间可达1h;当施加反向电压时器件颜色可由橘红色回复至深黄色.
17071-17075

Eu、Nd、Y稀土掺杂CuAlO2纳米粉末制备及相组织研究

摘要:采用柠檬酸络合的无机盐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掺杂铜铁矿结构的CuAlO2 粉末,掺杂元素M 为稀土Eu、Nd、Y.用DSCGTGA、X 射线衍射仪、紫外G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分别对掺杂CuAl1-xMxO2 粉末的形成过程、物相结构、光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稀土掺杂前驱体粉末经950 ℃煅烧后形成CuAlO2 相;经1100 ℃保温4h的煅烧后,粉末相组成取决于稀土掺杂量,当稀土元素M(Eu、Nd和Y)的掺杂量为0.5%时,试样由CuAlO2 主相和少量CuO 杂相组成,当掺杂量≥1%时,由CuAlO2 主相、少量CuO 和MAlO3 杂相组成,YAlO3 杂相峰强度较低.提高煅烧温度有利于掺杂元素的溶入,生成CuAl1-x MxO2 纯相,但提高到1150 ℃时CuAlO2 分解;Eu掺杂量〈1%时,掺杂样品光学带隙增大,电阻率减小,光电性能得到改善.
17076-17081

Nb和Cr双掺杂γ-TiAl基合金的结构和延性研究

摘要:γ-TiAl基合金是一种轻质耐高温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Nb或Cr单替位掺杂、Nb和Cr双替位掺杂γ-TiAl形成的合金体系的几何结构、原子平均形成能、布居数、电荷分布和弹性常数等.通过对形成能的计算分析,揭示Nb始终倾向于替代Ti原子,Cr的替代趋向则不明显.4个双掺杂体系均具有负的形成能,显示其结构的稳定性和易于实验制备的优势.通过晶胞轴比、弹性模量比和布居数计算与分析,发现Nb和Cr双掺杂对于改善合金体系的延性具有重要作用,预测Ti7NbAl7Cr和Ti7CrAl7Nb体系对于改善延性有较好的综合效果,且前者更为突出,揭示了实验探索的方向.
17082-17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