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4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高导热率低膨胀复合型硅橡胶及导热填料研究进展

摘要:主要综述了高导热率低膨胀加成型硅橡胶及导热填料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常见的导热填料及其基本性能,主要包括金属类、氧化物类、氮化物类、碳化物类等;详细描述了各类填料的性能特点,并指出了填料基本性能对导热系数的影响,主要包括填料的比例、尺寸、尺寸分布、形状及填料的表面性质等。其次详细介绍了提高导热系数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导热机理介绍;基体材料研究;研发新型高性能导热填料;进行导热填料表面改性;对硅橡胶成型工艺进行优化等;然后介绍了降低热膨胀系数的一些基本途径,主要包括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等。最后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及解决思路,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001-20006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低温成型抗车辙功能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摘要:我国寒冷地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季节短,为了减少低温条件下压实成型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不利影响,开展掺加低温施工高性能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工作。研究了掺加低温高性能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工艺,通过室内车辙实验、水稳定性实验和力学性能实验分析其路用性能特点。结果表明,掺加PRLT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成型,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可压实性,可以延长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季节,适用于寒冷地区的沥青路面建设;该添加剂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并一定程度上改善低温抗裂性能、抗水损害性能和力学性能。
20007-20011

耐高温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摘要:以三烯丙基氯化铵(TAAC)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为引发剂,丙烯酸钠为聚合单体,室温(25℃)下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耐高温吸水树脂。考察了交联剂和引发剂用量以及中和度对吸水树脂在200℃下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合成的吸水树脂200℃下在蒸馏水中的吸液倍率为824 g/g。并且该树脂样品在高温下表现出优异的耐酸碱性和耐盐性。
20012-20014

羧甲基纤维素化学结构对乳蛋白稳定性影响

摘要:采用异丙醇/乙醇高浴比混合介质体系和单一乙醇介质低浴比体系,分别制备了两种乳蛋白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CMCm和CMCe。通过乳液体系耐酸、耐盐、稳定性等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两种稳定剂对乳液蛋白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异丙醇/乙醇高浴比混合介质体系得到的CMCm的耐酸、耐盐性好,沉淀率低,乳液稳定期长。通过SEM对乳液形态观察分析表明,添加CMCm的乳液蛋白间形成较均匀连续网络形貌,而添加CMCe的乳液体系则有明显的网路缺陷,蛋白有团聚趋势。为了深入了解两种稳定剂结构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测试对比研究了CMCm和CMCe大分子链上—CH2COO^-基团的分布。研究发现,异丙醇/乙醇高浴比混合体系制备的CMCm,其葡萄糖残基上C-6位羟基的羧甲基化程度较高,而单一乙醇介质低浴比体系得到的CMCe则是C-2位上羟基的羧甲基化程度高。
20015-20019

丙烯酸甲酯/二乙烯基苯接枝交联共聚合改性聚丙烯隔膜

摘要:研究了在聚丙烯(PP)隔膜表面接枝二乙烯基苯(DVB)/丙烯酸甲酯(MA)交联聚合物网络,提高隔膜高温条件下尺寸稳定性的改性方法。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证明DVB和MA在PP隔膜表面发生了聚合反应。考察了接枝共聚合体系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对PP隔膜接枝率和耐热性能的影响。在隔膜表面成功接枝P(DVB-co-MA)的基础上,探索了通过聚合物中DVB结构单元上未反应的双键与KH570发生共聚合反应,在隔膜表面引入SiO2粒子的改性方法。用SEM观察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SiO2粒子确实结合到了隔膜中,且该改性方法对隔膜表面孔结构影响不大。热收缩率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膜的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130℃下4 h热收缩率从12%可降低到4%。
20020-20023

中低温环境下Al2O3-乙醇纳米流体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采用"两步法"制备浓度为1.0%且不含分散剂的Al2O3-乙醇纳米流体,研究了中低温环境下温度变化对Al2O3-乙醇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吸光度方法评价了纳米流体的稳定性;测试了悬浮颗粒的粒径分布并拟合出不同温度下粒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计算了悬浮颗粒的沉降速率并拟合出不同温度下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势垒值变化的角度解释了温度影响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原因。结果显示,Al2O3-乙醇纳米流体能在低温下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20024-20027

环氧基功能化块体SiO2大孔材料对漆酶的固定化

摘要:采用后嫁接法在溶剂热条件下对新型块体SiO2大孔材料进行环氧基化改性,以环氧基功能化SiO2大孔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固定化诺维信(Novozymes)工业级漆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在固定化时间为4 h、pH值为4.5、初始酶液浓度为25 mg/mL时,固定化效果最好,固定化漆酶活力达到101.7 U/g;固定化漆酶的最适pH值为4.0,最适温度为50℃,其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显著优于游离漆酶。固定化漆酶具有可重复操作的性质,与底物反应反复操作10批次后剩余活性为43.4%。
20028-20032

SrO分子在GaN(0001)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摘要:建立了SrO/GaN(0001)2×2表面吸附模型,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SrO分子的吸附生长进行了计算,详细研究了SrO分子在表面的吸附位置、吸附能及表面化学键特性。计算发现,SrO分子在GaN(0001)表面吸附不会发生分解,最稳定吸附位为Ga桥位,吸附能达到7.257~7.264 eV。通过电荷布居数和态密度分析,SrO分子吸附后O与表面的一个Ga原子形成的化学键表现出共价键特征,电子由SrO转移给表面部分Ga原子,GaN(0001)仍存在表面态。
20033-20036

基于多巴胺自聚合及多肽固定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摘要:针对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内皮细胞相容性不足的特点,通过在其表面沉积聚多巴胺涂层并固定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EDV)多肽改善PTMC的细胞相容性。水接触角测试表明PTMC表面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相比于PTMC,沉积聚多巴胺及固定REDV后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QCMD结果显示表面固定的REDV密度可达到98.4 ng/cm^2,证明REDV可实现对PTMC薄膜的固定修饰。体外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粘附与增殖评价表明REDV改性的PTMC薄膜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但对平滑肌细胞粘附增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20037-20042

丁苯乳液改性水泥混凝土弯曲性能研究

摘要:研究了丁苯乳液掺量对混凝土压折比、最大弯曲荷载挠度、弯曲韧性系数等弯曲性能的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乳液掺量由0提高至60%时,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与弯曲韧性系数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现象;当乳液掺量为17%时,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达到最大值7.54 MPa,而当乳液掺量为19%时,混凝土的弯曲韧性系数达到2.029;混凝土最大弯曲荷载对应挠度值随乳液掺量的增加则大致呈现线性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压折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规律,在丁苯乳液掺量为19%时达到最小值。弯曲荷载-挠度曲线特征显示改性后混凝土弯曲变形能力随乳液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综合考虑聚合物乳液的成本,建议丁苯乳液的最佳掺量为13%~15%。经过数据归纳分析,当乳液掺量≤21%时,压折比、最大荷载挠度随弯曲韧性系数的提高而分别呈指数降低、线性增加。
20043-20048

交换耦合软/硬磁双层膜体系磁动力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基于Laudau-Lifshitzt方程,在一维原子链模型的框架内研究了交换耦合软/硬磁双层膜体系的磁动力学性质,得到了软磁层在磁反转前处于一致磁结构和交换弹性磁反转过程中处于螺旋磁结构时的本征自旋波模式的频率及其空间分布特点,以及自旋波色散关系曲线。研究表明,软磁层的反磁化机制与自旋波的软模现象有密切关系,一阶自旋波模式的软化诱导了软磁层的磁反转,且磁反转的形式与一阶自旋波模式的空间分布状态相关。由磁动力学方法得到的磁反转临界场与近似的解析解得到的结果一致。
20049-20054

羰基铁粉/硅橡胶磁性复合软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在无外磁场条件下以硅橡胶为基体,夹杂不同体积分数的微米级磁性羰基铁粉颗粒,经过室温硫化等过程,制备了羰基铁粉/硅橡胶磁性复合薄片材料,并对其在无外磁场以及磁场加载下开展了拉伸力学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增强了该类磁性复合软材料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拉伸模量随夹杂体积分数的增大显著增强,断裂伸长率随羰基铁粉颗粒夹杂体积分数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与趋势。通过对无外场与磁场下磁性颗粒复合软材料的实验测试与对比分析发现,羰基铁粉/硅橡胶磁性复合软材料的力学行为仍表现为与单一高分子聚合物基体材料类似的超弹性行为,含有较少参数的修正Mooney-Rivlin超弹性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其应力-应变关系,为该类磁性智能复合软材料的工程应用、力学性能与行为表征研究提供了可能的便捷分析途径与方法。
20055-20059

爆轰纳米金刚石在基础油中稳定分散研究

摘要:采用加热氧化改性的方法对爆轰纳米金刚石进行表面修饰,超声分散到乙醇中后进行机械研磨,同时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和OP-10,采用XRD、FTIR、激光粒度分析、TEM等手段进行表征,然后使用聚异丁烯双丁二酰亚胺(T154)作为分散剂,超声分散于基础油中。结果表明此法分散的金刚石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在基础油中,粒度主要分布在50~150 nm之间,可至少稳定存放4个月。
20060-20063

颗粒形貌对Fe-35%Co合金吸收剂磁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处理水雾化Fe-35%(质量分数)Co软磁合金粉末,运用SEM、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分析测试不同球磨时间下合金粉末的微观形貌和静磁参数及其1~18 GHz频率范围的复磁导率(μ=μ'-jμ″)。结果表明,球磨处理可以使合金粉末颗粒扁平化,使得其复磁导率实部和虚部均明显提高;随着球磨时间增加,合金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减小、矫顽力逐渐增大、扁平率以及复磁导率实部和虚部均先增大后减小,过度球磨会使合金粉末软磁性能恶化,不利于其微波磁导率的提高。
20064-20067

双功能性离子液体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SiO_2

摘要:首先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功能性离子液体1-甲基-3-(3'-磺酸丙基)咪唑十二烷基磺酸盐([PMIM(SO3H)][C12SO3]),并采用FT-IR、^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以该离子液体为模板剂和酸源,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介孔SiO2,利用TGA和FT-IR研究了介孔材料的形成过程,采用SAXRD、SEM、TEM和氮气等温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介孔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以[PMIM(SO3H)][C12SO3]为模板剂和酸源制备的介孔SiO2其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大小分别为1 010m^2/g、0.95 cm^3/g、3.25 nm,其对重金属Pb^2+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20068-20073

用于人工血管的功能聚氨酯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研究

摘要:聚氨酯原料如二异氰酸酯的皮肤致敏性已有大量报道,而聚氨酯材料本身的致敏研究的报道却很少。采用豚鼠最大剂量实验(ISO 10993-10)研究了3种用于人工血管的聚氨酯材料的迟发型超敏反应。PCUL2为赖氨酸扩链的聚碳酸酯聚氨酯,PCUL2-PO和PCUL2-PN分别为接枝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以及接枝聚乙二醇二胺的梳形聚氨酯。3种材料均为多孔材料,且含有可反应的官能团,便于进一步接枝生物分子以提高血管的原位内皮化。测试组为(70±2)℃浸提(24±2)h的生理盐水浸提液(0.1 g/mL),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二硝基氯苯为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3种受试材料致敏率很低(PCUL2-PO∶2/12;其余1/12)。3种聚氨酯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结果均为阴性,值得进一步进行体内研究。
20074-20077

含端炔硅烷偶联剂处理石英纤维对透波用QF/PSA复合材料界面影响

摘要:运用一种结构中含有端炔的硅烷偶联剂(AG-2),提高透波用石英纤维(QF)/含硅芳炔树脂(PSA)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运用TGA、XPS、SEM、AFM、表面能分析等表征了偶联剂与纤维、树脂的相互作用。凝胶时间和TGA分析表明AG-2加入对PSA的高温性能影响不大;TGA、XPS、表面能匹配分析等推断AG-2的作用机理为偶联剂分别与纤维表面、树脂基体发生化学偶联,同时增大了QF的表面能,改善了与PSA的表面张力匹配;偶联剂处理后QF/PSA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强度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弯曲强度分别较未处理前提高了34.77%和38.30%。
20078-20084

PMMA/Cu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热学特性实验

摘要:CNT的准一维中空特性和优异的长径比让其成为优异的导热材料。利用酸化的多壁碳纳米管,分别采用原位聚合和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MWCNT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WCNTs/铜(Cu),以及MWCNTs/Cu/PMMA复合样品。实验结果表明,1.3%(质量分数)MWCNTs/PMMA和1.3%(质量分数)MWCNTs/1.3%(质量分数)Cu/PMMA相比纯PMMA的导热率分别提高8%和29.14%;2%(体积分数)MWCNTs/Cu相比纯Cu的导热率提高8.47%。利用SEM图观察到MWCNTs分散在基底中,并从Raman光谱得到MWCNTs的G带和D带峰。
20085-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