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4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稀土元素的种类、特点及与镁基固溶体共存的化合物相,概述了稀土元素对镁合金的净化及细化净化晶粒的作用,通过 Mg-Al-RE、Mg-Zn-RE、Mg-Li-RE等合金系列分析了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综述了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及开发进展,展望了稀土元素在镁合金中的应用前景。
5001-5007

类金刚石膜在人工关节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摘要:类金刚石(DLC)膜良好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为研发高寿命人工关节提供了新希望。分别综述了采用常规摩擦学方法对 DLC 膜在钴铬合金、不锈钢、钛合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人工关节材料表面和采用模拟试验机方法对 DLC 膜在人工髋膝关节、人工椎间盘等假体的关节面发挥耐磨性、耐腐蚀性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对DLC膜失效机理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5008-5013

钠电池用Na/β″-Al2O3固体电解质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Na/β″-Al2 O3具有高Na+传导性、较小的电子电导性、耐化学反应腐蚀和足够的机械强度而成为最受关注的固体电解质之一。综述了固体电解质 Na/β″-Al2 O3的基本生产工艺、原料选择和杂质控制及影响,介绍了关键生产工艺如粉末制备、成型技术和烧结工艺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 Na/β″-Al2 O3固体电解质的未来应用和发展方向。
5014-5019

分散剂SDS对TiO2-H2O悬浮液稳定性和导热性的影响

摘要:采用“两步法”制备了TiO2-H2O 悬浮液,通过添加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来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对不同 SDS 浓度下 TiO2-H2O 悬浮液的粒径大小、zeta电势、吸附量、颗粒浓度和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研究了SDS对TiO2-H2O 悬浮液稳定性和导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浓度的分散剂能显著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其导热性能.在实验中,SDS浓度为0.35%(质量分数)时,0.7%(质量分数)的TiO2-H2O 悬浮液的稳定性和导热性最好.分散剂通过影响纳米颗粒的尺寸、吸附量和颗粒浓度,来影响悬浮液的导热系数,SDS 的吸附量越大,TiO2颗粒悬浮浓度越低,TiO2-H2O 悬浮液的导热系数越小.
5020-5023

纳米ZnO/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高岭土复合材料,用XRD、SEM、EDX 等对其表征,并研究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其中的ZnO 为纤锌矿型结构,晶粒尺寸为31~58 nm.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且可多次重复利用.
5024-5026

两亲性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成胶束化研究

摘要:通过开环聚合(ROP)、DCC 偶合反应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3种不同臂数(线性、三臂和六臂)的聚己内酯-b-聚乙二醇-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CL-PEG-PHEMA)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核磁氢谱(1 H NMR)红外谱图证明合成了设计产物。以溶剂挥发法制备胶束并进行载药实验。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束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用荧光光谱仪以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胶束载药量、包封率。结果表明,3种三嵌段共聚物均能形成稳定的载药胶束,其中具有星形结构的六臂的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最低的胶束粒径和临界胶束浓度、最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因此,星形六臂的PCL-PEG-PHEMA可作为新的药物载体材料。
5027-5031

酪氨酸酶催化氨基荧光素在丝素蛋白表面的接枝

摘要: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利用酪氨酸酶对丝素中酪氨酸残基的催化氧化特性,进行了酶促荧光素在丝素蛋白表面接枝研究,探讨了丝素材料酶促改性的反应机制.在分析酪氨酸酶动力学性质基础上,借助于紫外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体积排阻色谱等对5-氨基荧光素在丝素表面的接枝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 L-dopa 为底物时,酪氨酸酶的Vmax=11.98 U/min,Km=2.15 mmol/L,增加反应体系氧浓度有利于酶促反应;酶促丝素改性中,酪氨酸酶不但会催化丝素蛋白和氨基荧光素发生接枝反应,也会使丝素蛋白大分子间发生自交联.
5032-5036

木粉/聚乳酸可降解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摘要: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和桉木粉(WF)为原料,制备木粉/聚乳酸(WF/PLA)复合材料,为实现木塑复合材料完全生物降解提供新思路.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同步热分析仪(TG/DSC)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改性前后木粉的红外结构,WF/PLA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性能以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 KH-570的烷基结构成功接枝到了木粉表面;改性后的木粉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均匀;木粉的添加有利于 WF/PLA 复合材料异相成核结晶和热稳定性的提高;木粉对 PLA 起到增强作用,当木粉填量为50%(质量分数)时,W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值为29.9 MPa,比纯PLA提高了10 MPa,木粉填量为30%(质量分数)时,WF/PL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最大,值为43.2 MPa,比纯 PLA 提高了7.3 MP a .
5037-5040

基于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马来酸酐)的微-纳杂化表面的构造

摘要:在超临界CO2中合成了具有交替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PVDF进行共混通过相互法制备复合膜,最后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 )溶液中对共混膜进行改性。采用SEM、FT-IR-ATR接触角分别对膜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润湿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 THF 为APTS溶剂时,膜表面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并具有明显的微-纳结构,水接触角<10°,润湿特性表现为超亲水性。而采用乙醇为溶剂时,虽然具有微-纳结构,但由于表面亲水基团比较少,润湿特性表现为强的疏水特性,水接触角为(111±2)°。
5041-5044

La掺杂对Ba1-xLaxCo0.9Nb0.1O3-δ透氧能力及稳定性能的影响

摘要:利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Ba1-x Lax Co0.9 Nb0.1 O3-δ(x=0~0.3)透氧膜材料.研究发现,La 的掺杂虽然降低了材料的透氧率,但使得相结构更加稳定.分析结果表明,BaCo0.9 Nb0.1 O3-δ在较低工作温度下透氧率的衰减是由相分解所致. La 的掺杂能够减小容差因子,有利于立方相的形成和稳定,并有效改善透氧率衰减问题.Ba0.9 La0.1 Co0.9 Nb0.1 O3-δ在850℃、Air/He条件下表现出稳定的高透氧率,达到1.75 mL/(cm2?min).
5045-5048

甲醛交联对明胶/PVA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流延成型法制备了明胶(gel)/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用甲醛作为交联剂进行溶液交联制备了交联改性的gel/PVA复合膜,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gel/PVA共混膜力学性能及溶解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等对复合膜交联前后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甲醛用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基本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FT-IR 光谱结果表明,甲醛不仅与明胶中-NH2反应,也与 PVA 发生了缩醛化反应;DSC、TG结果显示,交联后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加。
5049-5052

C诱导层温度对Ge/Si量子点溅射生长的影响

摘要: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通过改变诱导量子点形成的C层生长温度,在n型Si(100)衬底上自组装生长了一系列Ge量子点。利用 AFM和 Raman光谱对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C层的温度从600℃升高到700℃时,Ge 量子点的密度逐渐降低,且结晶性变差;此时,量子点中的 Si 组分升高。当C层的生长温度从700℃升高到800℃过程中,Ge量子点的密度逐渐增大,结晶性也有所改善;此时,量子点中的Si含量降低。
5053-5056

Pr掺杂α-Bi2O3光催化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 Pr 掺杂α-Bi2 O3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 Pr 掺杂α-Bi2 O3后, Pr4f轨道发生分裂,高能轨道进入导带并与 O2p、Bi6p轨道发生作用,低能轨道进入禁带形成新的杂质能级,从而使得禁带宽度减小,光吸收带边发生红移,理论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一致,较好地阐明了 Pr掺杂提高α-Bi2 O3光催化性能的机理。
5057-5059

磷酸镁水泥固化Pb2+、Zn2+、Cu2+及其水化产物研究

摘要:利用磷酸镁水泥对Pb2+、Zn2+、Cu2+重金属硝酸盐进行固化,研究其浸出率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种类重金属对磷酸镁水泥水化产物种类、形貌及其微区元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磷酸镁水泥对重金属进行固化效果Pb2+>Cu2+>Zn2+,浸出毒性数值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Pb2+促进了水化产物的生成,Cu2+和Zn2+抑制水化.采用 EDS 能谱分别检测水化产物中Pb、Zn和Cu,分析磷酸镁水泥对重金属硝酸盐稳定/固化效果.
5060-5064

填料形态对丁腈橡胶杂化阻尼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影响

摘要:通过在丁腈橡胶 NBR/受阻酚类抗氧化剂AO-2246共混物中填充不同形态填料(玻璃纤维和炭黑),考察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动态力学性能分析仪、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发现,分别填充两种不同类型填料于 NBR/AO-2246共混物中,杂化阻尼复合材料阻尼值均呈下降趋势。填充炭黑相比短纤维,具有较为优异的阻尼性能,且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阻尼峰有被拓宽的趋势。结果表明,填料导致阻尼值下降主要归因于 NBR 与 AO-2246生产的分子间氢键逐渐消失;填充不同形态填料,杂化阻尼复合材料呈现不同阻尼特性,归因于材料内部形成不同内部微观结构,即在其内部形成了大量界面,使分子间运动呈现不同的滞后现象;而不同粒径炭黑对阻尼峰的影响,可从界面区数量得到解释。
5065-5069

锶对AZ31镁合金晶粒细化作用研究

摘要:研究了0.05%~0.35%Sr 对 AZ31镁合金晶粒细化的作用,并重点用差热分析方法分析微量锶对AZ31镁合金初晶析出反应的影响,通过合金凝固曲线特征值的变化,考察锶对 AZ31镁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进而探讨锶对AZ31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机理.研究表明,添加锶后AZ31镁合金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锶的添加一方面增加了合金的过冷度,从而增大了合金形核几率,使晶粒得到细化;另一方面降低了合金的初晶再辉温差,使α-Mg晶粒的长大受到了抑制.
5070-5073

添加剂EDTA对KDP晶体快速生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添加不同浓度(0~5×10-3)EDTA 的KDP饱和溶液中,采用“点籽晶”快速生长技术生长了KDP晶体,生长速度约20 mm/d.研究了不同浓度的EDTA对KDP晶体快速生长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溶液中EDTA添加量的增加,KDP 晶体(100)面的生长速度是先增加经过一个最大值然后减小;晶体宏观外形高宽比则是先减小经过一个最小值然后增加.在溶液中添加适量浓度的EDTA(5×10-5~5×10-4)可以有效地提高生长溶液的稳定性;而过量的添加 ED-TA(>1×10-3)反而会破坏溶液的稳定性,当溶液中EDTA浓度增至5×10-3时,溶液甚至发生“雪崩”,晶体出现母液包藏、添晶和粉碎性裂纹等缺陷.结合KDP的晶体结构和EDTA的分子特点,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讨论.
5074-5078

磁场强化壳聚糖水杨醛希夫碱吸附Cu2+

摘要:在壳聚糖的氨基与水杨醛的醛基缩合合成水杨醛希夫碱(SB)的基础上,研究了磁场作用下壳聚糖(CS)及其水杨醛希夫碱(SB)对Cu2+的吸附特性,磁场强度、磁场处理时间、Cu2+溶液的酸度等因素对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kA/m的磁场辅助下,壳聚糖和希夫碱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在磁场处理前后分别最少增强了4.86%和2.92%,0.1459和0.08747 mg/g.而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分别缩短了1/4和1/3.用经典的等温方程对壳聚糖和希夫碱对 Cu2+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行为与 Langmuir 和Freundlich两种吸附等温方程式均有较好的相关性.揭示了适当的磁场处理可强化壳聚糖及其希夫碱对金属Cu2+的吸附.
5079-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