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用于NFC中NiCuZn铁氧体磁片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动态

摘要:阐述了高磁导率、低损耗 NiCuZn 铁氧体磁片在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中的应用,氧化物烧结法制备铁氧体的工艺步骤。详细介绍了主成分配方和微量添加剂的选取以及对该类 NiCuZn 铁氧体的影响,并介绍了NiCuZn铁氧体磁片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指出了NiCuZn铁氧体磁片研究中的不足。
1-5

水热法调控羟基磷灰石微结构研究进展

摘要:羟基磷灰石由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修复和替代领域.而磷灰石的不同微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其微结构的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水热法是人为构建高温高压的密闭环境,通过添加Ca源和P源,在较为极端的条件下合成具有较高的结晶性磷灰石晶粒.受仿生矿化的影响,高分子有机物由于具有磷灰石定向沉积的活性基团,因而被用于水热法制备形貌新颖的磷灰石粒子.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种类有机物模板运用于水热法的制备方法,探讨了有机物调控磷灰石晶粒形貌和尺寸的规律以及展望了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发展趋势.
6-10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含碳纳米管、石墨烯的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

摘要: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进行了表面羧基、氨基接枝改性,并制备了碳纳米管/聚四氟乙烯和石墨烯/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利用表面官能团的供电性和聚四氟乙烯表面氟的强电负性的诱导效应,改善了纳米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并实现了纳米增强体/基体界面的强化.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两类碳系纳米增强体中,均为经过氨基化接枝改性者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优,而未经改性的增强体最差.两种复合材料均为增强体含量为1%(质量分数)时磨损率最低.碳纳米管在PTFE基体中可有效承载,避免基体在载荷剪切下形成的微观撕裂,使得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明显降低,最大降幅为69.6%;石墨烯除具有承载功能外,还可以有效地形成转移膜,降低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复合材料磨损率的降幅更高达73.9%.
11-16

纳米隔热材料导热特性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气凝胶纳米隔热材料的导热性能,在考虑气凝胶固体纳米颗粒尺寸非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建立了SiO2 气凝胶气固耦合导热计算模型.纳米颗粒的导热系数采用格子波尔兹曼法数值模拟.基于建立的结构模型,研究分析了密度、孔隙率及颗粒尺寸非均匀分布等因素对气凝胶气固耦合导热特性的影响.
17-19

陶瓷纤维过渡层对碳化硅非对称过滤膜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由莫来石纤维和硅酸铝纤维组成的陶瓷纤维过渡层对高温气体过滤用碳化硅非对称过滤膜的成膜和过滤压降的影响.利用SEM 测试了陶瓷纤维过渡层的表面形貌以及非对称过滤膜侧面的形貌.厚度约为60μm 的陶瓷纤维过渡层介于支撑体和过滤膜之间,有效阻止了小粒径的过滤膜颗粒进入支撑体孔隙而减小了过滤膜的实际厚度,进而降低了过滤膜的过滤压降.同时陶瓷纤维过渡层还大大提高了成膜过程中过滤膜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20-23

辽宁后仙峪镁电气石热处理改性及其磁性研究

摘要:对辽宁省后仙峪矿区的黑色电气石进行研究.对该地电气石进行热处理,并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分析仪(IR)研究了电气石随热处理温度的改变导致的结构与物相变化规律,并利用磁化率测试仪测定了电气石磁性,探讨了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对电气石磁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黑色电气石为镁电气石,红外光谱数据以及磁化率变化表明电气石在700℃时,晶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在加热温度到达800℃时,镁电气石已开始转化为钙长石、赤铁矿,并呈现出烧结现象,电气石的磁化率随热处理的温度增加而降低,在900 ℃ 时低频磁化率降至33.6×10^-6cm^3/g.分析认为电气石的物相变化和离子价态改变是热处理后电气石磁性减弱的根本原因.
24-27

工艺参数对SiO2/PEG分散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摘要:用应力控制流变仪考察了合成温度和分散时间对SiO2/PEG分散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分散体系的表观粘度增大,剪切增稠行为显著;随着分散时间的延长,分散体系的表观粘度减小,剪切增稠行为不明显.进一步探讨了工艺参数影响SiO2/PEG分散体系流变性能的机理,研究表明,合成温度和分散时间主要是通过改变分散体系中气相成分的量而产生影响,体系中气相成分越多,其粘度越大,剪切增稠的特性也更加明显.
28-32

FeCoB基薄膜微波噪声抑制器的传导噪声抑制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获得高性能的微波噪声抑制器,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FeCoB基薄膜微波噪声抑制器,并用微带线法测试了其传导噪声抑制特性.研究了薄膜噪声抑制器的工艺参数和几何尺寸对其传导噪声抑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低氩气压有利于其噪声抑制性能的提高;通过控制FeCoB基薄膜和SiO2 介质层的几何尺寸,可以实现对其微波噪声抑制性能的连续可调,这主要归因于软磁薄膜的铁磁共振损耗和涡流损耗.制备的FeCoNiB薄膜(长25mm,宽10mm,厚250nm)微波噪声抑制器在3.4GHz时的信号传输功率损耗比Ploss/Pin达到75%.结果表明,该FeCoB基薄膜微波噪声抑制器可应用于GHz频段抗电磁干扰中.
33-36

利用机械研磨提高涂层力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利用滚压振动磨对喷涂前驱体6%(质量分数)Al2O3G7%(质量分数)YSZ(AYSZ)混合粉体进行了研磨处理,使前驱体发生了机械合金化,形成了AlxZr1-xO2-0.5x 固溶体.然后,利用高温等离子喷涂技术把研磨后的前驱体粉体制备成为AYSZ涂层,同时制备了传统的YSZ涂层.研究表明,AYSZ涂层的晶粒约为60nm,内部裂纹较小,而且没有横向断层.而YSZ涂层的晶粒约为260nm,内部裂纹较宽且较深,并带有明显的横向断层.测试结果表明,AYSZ涂层的孔隙率、弹性模量和硬度等力学性能都高于YSZ涂层.结果对于高性能涂层材料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37-41

镀镍冲孔钢带的耐蚀性能和电化学机理研究

摘要:通过浸泡法测量了镀镍冲孔钢带在Ni(NO3)2 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XPS分析进行了镍沉积层在5%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冲孔钢带基体沉积镍层显著改善了抗腐蚀性能,镍沉积层的固有性质和钝化膜的形成是提高镀镍冲孔钢带防腐性能的主要因素,相比于Watts镀液,从柠檬酸钠溶液中制备的镀镍冲孔钢带极化电阻高、腐蚀电流小、电极转移电阻大和腐蚀速率小.
42-46

杜仲叶酸性多糖EOP-1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

摘要:采用热水提取、用 Savage法除蛋白,过氧化氢法脱色得到杜仲叶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 from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经Sepha-rose CL-6B 分离纯化得到杜仲多糖的一个组分EOP-1,通过 HPSEC分析其纯度及测定分子量,表明该多糖约为6.0×10^5 D.部分酸水解和甲基化分析,结合GC-MS测试手段,对杜仲多糖 EOP-1的糖链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EOP-1的糖残基主要由 D-GalpA、D-Glcp、D-Galp、L-Araf 和 L-Rhap 组成,主链由1,4-D-GalpA连接,为半乳糖醛酸聚糖,侧链主要由1,4-D-Galp、1,6-D-Galp、1,5-L-Araf、1,2-L-Rhap 构成,其相对摩尔百分比为45.11∶35.9∶0.9∶10.5∶6.9.
47-50

白光LED用白光荧光粉Gd2MoB2O9∶Eu3+,Tb3+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合成了由Eu3+ 和Tb3+ 共激活的Gd2MoB2O9 白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研究.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375nm)激发下发出较强的白色荧光(常温),光谱测试显示Gd2MoB2O9∶Eu3+ ,Tb3+ 的发射光谱中存在3个发射峰,分别位于486,543和613nm 处,能够合成较理想的白光;激发光谱在250~400nm 处均有较强的吸收,能与紫外LED很好地匹配,适用于白光LED.
51-55

化学接枝对碳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了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利用化学接枝法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加入引发剂和分步反应等方法,改善了传统化学接枝法反应温度高、时间长的缺点. 利用XPS、Raman、SEM、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纤维的结构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碳纤维经过氧化、接枝反应,表面活性官能团的含量和粗糙度增加,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增加.在相同条件下,接枝乙二胺、乙二醇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52.5%和47.9%,相比而言,乙二胺是较为理想的接枝单体.
56-60

CdxZn1-xS敏化TiO2纳米管阵列电极光电化学制氢

摘要: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片基体上制备出TiO2 纳米管阵列(TiO2 NTs),利用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SILAR)法在TiO2 NTs上负载CdxZn1-xS固溶体.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X 射线能量散射(EDS)、X 射线衍射(XRD)、紫外G可见漫反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在自制的三电极反应装置中进行光电制氢测试.结果表明,Cd0.8Zn0.2S@TiO2 NTs(x=0.8时)光电制氢活性最好,约为CdS@TiO2 NTs活性的4.3倍.
61-65

熔盐介质中石墨表面碳化钛包覆的研究

摘要:以NaClGNaF为熔盐介质,采用金属钛粉为原料,在熔盐介质中将鳞片石墨表面包覆1层碳化钛层,石墨表面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实验探讨了4种不同钛/石墨的比例和4个不同温度下对石墨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对碳化钛的形貌影响不显著,碳化钛以小颗粒的形态在石墨表面生长.实验温度对碳化钛层的形貌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有利于碳化钛的晶体生长,颗粒尺寸为1~3μm.用液滴法测量石墨处理前后与水之间的接触角,其接触角变化证明改性后石墨的润湿性有明显提高.热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石墨表面生成的碳化钛层优先氧化,起到了抗氧化的作用.
66-69

过渡金属掺杂SnO2超晶格磁学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性原理,采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FPLAPW)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来处理相关能,计算了n 层过渡金属Cr掺杂SnO2 超晶格的电子态密度、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n=1,2,3).结果表明,掺杂使材料均表现出了半金属性,并且导电性和磁矩随着n 的增大而增强.掺杂后材料磁矩主要来源于Cr3d态,Cr的加入使O 的态密度产生了自旋极化现象.在0~1.8eV 处掺杂所形成的第一吸收峰的位置随着n 的增加而向高能方向推移,在1.8~7.0eV 处所形成峰的峰值随着n 的增大而增加,在7.0~17.0eV 处所形成的峰的峰值随着n 的增大而减小.
70-74

溶剂热法中Na2S浓度对银纳米线合成的影响

摘要:系统地探讨了溶剂热法中不同Na2S浓度对制备银纳米线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Na2S浓度对银纳米线的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Na2S浓度的增加,银纳米线逐渐增加;当Na2S浓度为1mmol/L时,可以得到尺度均匀的纯银纳米线,浓度过大时又会出现类球状银纳米颗粒.
75-78

聚焦电子束辐照诱导单晶Si纳米线的选择性非晶化和新型同轴结构的形成

摘要:使用改进的原位透射电镜观察技术研究了室温下单晶Si纳米线在聚焦电子束辐照下的结构不稳定性.实验发现辐照区域内单晶Si纳米线外层会优先非晶化且局部径向膨胀,并随辐照剂量增加进一步形成新型3层包裹同轴结构等一系列有趣的变化.传统knockGon机制和电子束热效应并不能完全解释上述实验现象,然而利用最近提出的纳米曲率效应和电子束非热激活效应则能得到较好的解释.
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