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3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高容量层状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层状锰基氧化物LiELix(MnM)1-x]O2(M=Ni,Co,Cr…)正板材料具有比容量高的优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层状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对其独特充放电机制和电化学性能的改善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最后总结了高容量层状锰基氧化物正极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2905-2912

生物医用镁合金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镁及其合金成为新一代生物医用可降解金属植入材料的研究焦点。但镁及其合金由于较快的降解速率,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步伐。开发高强度、高韧性、高耐蚀,且降解行为可控的高性能镁合金迫在眉睫。综述了生物医用可降解镁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镁及其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优势与不足、产品研发现状、降解机理及腐蚀行为和耐蚀性研究,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2913-2918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基于灰色理论的掺杂态导电聚苯胺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

摘要:以苯胺(An)为单体,氨基磺酸(S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掺杂态导电聚苯胺。考察了n(苯胺)/n(掺杂剂)、咒(苯胺)/n(氧化剂)和反应时间对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n):n(SA):n(APS)=1:6:0.4、反应时间为6h时,聚苯胺的电导率最高达到0.87S/cm。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定量地分析了各因素对掺杂态导电聚苯胺电导率的影响程度,得出了各因素影响电导率的大小顺序为掺杂剂、氧化剂、反应时间。并以氨基磺酸的添加量为基本建立了掺杂态导电聚苯胺电导率的灰色预测模型(灰色离散Ver—hulst模型),预测了氨基磺酸不同添加量下的电导率,平均预测精度为97.25%。结果证明,灰色系统理论在掺杂态导电聚苯胺的电导率的预测中是可行的。
2919-2922

稀土铈对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防垢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45号碳钢试样表面制备了稀土铈促进共沉积的Ni—PPTFE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了稀土铈浓度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镀层的沉积速率、镀层中PTFE含量以及镀层防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铈的加入使得镀层表面黑色粒子更加密集,即PTFE在镀层中的含量增加,在铈浓度为0.04g/L时达到最大;镀层的沉积速率与镀层中PT—FE含量均随铈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铈浓度为0.04g/L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8.25μm/h和40.43%,而镀层中PTFE含量也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加而升高;铈的加入提高了镀层的防垢性能,镀层的结垢率随着铈对镀层中PTFE含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铈浓度为0.04g/L时,结垢率最低,仅为9.026g/m2,防垢效果最佳。
2923-2926

溶胶-球磨超细W—Cu复合粉末烧结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球磨法制备W-10Cu、W-20Cu复合粉末,研究了球磨工艺对粉末粒度、形貌和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磨粉末呈现双峰粒度分布,球磨20h的W-10Cu、W-20Cu粉末的粒度分别为1.03和1.15μm。球磨过程中,粉末比表面积变换式ln[(Sm-S0)/(Sm-S)]与球磨时间t符合线性关系。W-10Cu、W-20Cu复合粉末球磨20h,可以在1380℃一步液相烧结达到近全致密,显微组织细小且均匀。
2927-2930

光子带隙调制下发光体间的能量传递过程

摘要:光子晶体具有光子带隙和光子局域等特有性质,光物理过程在光子带隙调制下产生新的现象特点为制备新型光电材料提供了可能。通过对光子带隙调制作用的机理探讨,设计制备蛋白石及反蛋白石结构光子晶体。对其中发光体的荧光光谱和给体荧光寿命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光子带隙频段与能量传递过程中给体的发射光谱相重叠,能量传递过程将得到增强。
2931-2935

铜基纳米Al2O3复合刷镀层组织形貌及耐磨性研究

摘要:在紫铜基体上分别制备了普通快速铜镀层和纳米Al2O3/快速铜复合刷镀层,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实验机对比研究了两种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纳米Al2O3颗粒的加入显著改变镀层组织形貌与性能。与普通快速铜镀层相比,纳米铜基复合刷镀层表面平整,组织更加细化致密,显微硬度增大,摩擦系数降低,减弱了磨损面的犁削效应和粘着效应,耐磨性优于普通快速铜镀层。
2936-2939

铜表面的纳米结构制备及其浸润性研究

摘要:通过水热法在铜表面成功制备了一层具有纳米机构的超亲水薄膜,其表面的接触角可达到6°。随后用氟硅烷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使表面由超亲水变成了超疏水,接触角达到了156°,滚动角小于10°。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等技术对超疏水表面进行了表征和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铜表面的片状结构为氧化铜。扫描电镜对铜表面形貌观察显示,温度、反应时间对表面的形貌影响比较大。片状结构之间的空隙和低表面的修饰是导致超疏水性能的主要原因。将铜超疏水表面放在不同高度的水底一段时间,取出后对其接触角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超疏水性能消失,接触角变小。
2940-2944

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氢氧化镁形貌和分散性的影响

摘要:常温常压下,以氨法制备氢氧化镁粉体,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制备片状、花朵状、球状、棒状、带状形貌的氢氧化镁,利用SEM、TEM、XRD等分析了氢氧化镁的形貌、分散性和结晶性。结果表明,简易条件下,通过控制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能实现具有不同形貌和良好分散性的氢氧化镁的连续、可控制备。
2945-2948

一种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基底材料的研究

摘要:制备一种新的硬度可变的生物基底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对比分析、吸水称重法、旋转流变仪法、MTT法等实验对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材料的结构、溶胀性、弹性模量、细胞毒性等性能进行测定。将HepG2细胞接种到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基底材料上,24h后对材料上生长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不同配方制成的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硬度具有明显梯度差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种新的生物基底材料可以为细胞力学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2949-2953

氧化改性活性炭吸附脱氮选择性研究

摘要:以芳烃萘作为参照物,研究了超大比表面积活性炭MSC-30对喹啉、吲哚和咔唑的吸附选择性。进一步采用3种不同的氧化改性方法对MSC-30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考察氧化改性对活性炭吸附脱氮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及氧化改性样品选择性吸附脱氮。氧化改性后,活性炭对氮化物的选择性进一步提高,并且对氮化物的吸附量增加。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目标吸附质的前线轨道能量分布进行计算,结果证明,活性炭对于氮化物的吸附选择性高于对芳烃萘的选择性,这和吸附质的反应活泼顺序一致。氧化改性的活性炭,由于表面含氧基团增加,不利于吸附稳定的萘,而有利于吸附较活泼的吲哚和喹啉,尤其倾向于吸附碱性氮化物喹啉。在强氧化的活性炭样品MSC—N和MSC—NS上,喹啉的吸附量分别高达1.05和1.06mmol/g。
2954-2958

智能热控涂层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高温烧结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锰化合物热控涂层。利用变温场稳态卡计法半球热辐射率测试设备研究了热控涂层的红外半球发射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低温条件下表现为低热辐射率特性,在高温表现为高热辐射率特性。此外,还对该热控涂层进行了真空一紫外、真空一质子、真空一电子辐照、热循环、真空放气等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实验表明这种智能涂层具有良好的空间稳定性。说明该热控涂层在未来的航天器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959-2962

磁性聚膦腈纳米管碳化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

摘要:在惰性气氛下对磁性聚膦腈纳米管进行高温碳化,制备了新型的电磁损耗型碳基复合吸波材料。在磁场中检验了磁性聚膦腈纳米管碳化材料的磁响应性,通过四探针法测量了其电阻率,采用同轴传输反射法测定了电磁参数,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聚膦腈纳米管碳化材料在磁场中沿磁场方向作规则的定向排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电阻率为7.88(Ω·cm),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在测试频率范围2~18GHZ内,磁性聚膦腈纳米管碳化材料同时存在一定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是一种磁损耗型和介电损耗型相结合的复合吸波材料;在14GHz附近存在最大反射损耗-14dB,并且显示了一定的宽频吸收特性。
2963-2966

炭载Pt—P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通过NaH2PO2自分解方法制备了高分散性的Pt-P/C催化剂,并且使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NaH2PO2的加入可有效降低催化剂的粒径,约为2.3nm。此外,亦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测试了P的掺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Pt—P/C催化剂不但能够增强催化剂对甲醇催化氧化的活性,而且还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该测试结果表明Pt-P/C催化剂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
2967-2970

取代度对羧甲基改性粘胶非织造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一浴水媒法制备了羧甲基改性粘胶非织造布(CM—VN),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羧甲基改性后粘胶非织造布中纤维结构的变化,并考察了取代度对CM—VN吸水性、透气性、扩散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M—VN取代度的升高,其结晶度逐渐降低,吸水性能显著增强,透气性逐渐降低,扩散性能先升高后降低,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取代度为0.35时,CM—VN吸水后形成均匀半透明的水凝胶体,其吸水性达到25.44g/g(蒸馏水)和24.38g/g(生理盐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85.7N和47.5%,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阻塞性,能够作为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用于制备高性能医用敷料。
2971-2975

四乙烯五胺基膦酸螯合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以聚丙烯接枝苯乙烯纤维(PP—g—ST)为原料,经过酰基化、胺基化和甲基膦酸化反应制备了四乙烯五胺基膦酸螯合纤维(TEPAPCF),采用L16(45)正交实验法对甲基膦酸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TE—PAPCF对Cu2+的吸附容量达到2.20mmol/g。并通过SEM、光电子能谱、IR、TG、XRD和机械强度测试进行了表征和性能测试。吸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TEPAPCF对Fe2+和In2+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对Fe2+和Fe2+的吸附能力大于类似结构的树脂。
2976-2980
功能材料杂志工艺·技术

聚碳硅烷氮化热解法制备Si3N4纤维

摘要:将PCS电子束交联丝在氨气氛中氮化热解、脱碳氨化,继在氮气氛中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生成硅氮烷并最终形成氮化硅(Si3N4)纤维。所制备的Si3N4纤维白色透明,横截面和表面均光滑致密,无明显缺陷和孔洞。还研究了氮化热解的反应机理以及热解工艺对氮化硅(Si3N4)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氮化热解脱碳彻底,Si3N4纤维C含量〈1%;烧结温度提高,N含量随之增加,O含量则先增后减;烧结温度不超过1500℃,纤维为无定型。力学性能结果分析表明,随热解温度的提高,纤维力学性能先提后降,1300℃时达到最大值。氮化热解过程是采用NH3进行脱碳氨化,并在N2气氛下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产生硅氮烷并最终形成Si3N4的过程。
2981-2984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巨菌草纳米纤维素及其性能表征

摘要:以巨菌草(pennisetumsineseroxb)为原料,采用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CNC),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纳米纤维素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即硫酸浓度、温度、时间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Design—Expert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较显著,当硫酸浓度为51%,温度为60℃,时间为120min时,纳米纤维素的得率达到最大值80%。制备的CNC呈棒状,直径约为20~30nm,长度100~200nm;XRD图谱表明CNC的结晶度较巨菌草显著提高;红外光谱表征显示,CNC仍保持纤维素的基本结构。
2985-2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