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3年第1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γ-Ce2S3的研究进展

摘要:详细阐述了在低温下稳定γ-Ce2S3的不同方法,添加碱金属、碱土金属、重镧系、碳或硅,磷酸盐、硼酸盐、少量的钒酸盐或砷酸盐前驱物。说明了磷酸盐和碱金属为更理想的添加剂。同时指出对γ-Ce2S3进行氧化物包覆处理可以提高其热稳定性以拓展其应用领域。制备出氧化物完全包覆的γ-Ce2S3以及使用液相法制备γ-Ce2S3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825-1828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聚烯烃型隔膜的表面亲液改性

摘要:为提高锂离子电池聚烯烃多孔膜的亲电液性,增加其离子导电性能,采用辐射聚合甲氧基聚氧化乙烯丙烯酸酯对聚烯烃隔膜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隔膜对高极性电解液具有良好的湿润性。由于对电解液更高的吸附作用,通过吸附更多的液态电解液,使膜更易传导锂离子。改性膜作为隔膜制备的碳/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不仅具有优良的容量保持性,也具有良好的倍率放电性能。
1829-1832

声致振动对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吸声性能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声致振动对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的影响,基于微穿孔板吸声理论与声电等效电路原理,对考虑声致振动时,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发现,考虑声致振动时,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低频吸声性能有所降低,高频吸声性能变化不大。且随着微穿孔板的质量密度的增加,考虑声致振动时的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曲线逐渐接近未考虑声致振动的情况。当其它参数保持不变时,随着穿孔板穿孔直径和间距的增加两共振峰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随着穿孔率的增加,两共振峰逐渐向高频方向移动。因此,声致振动对3层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吸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微穿孔板的质量密度和结构参数相关。
1833-1836

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对三相点电场的影响研究

摘要:Al2O3填充环氧树脂,并用偶联剂KH560对Al2O3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不同添加量的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Aglient 4294A阻抗分析仪对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的Al2O3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同时表面改性的Al2O3制备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增加,介电损耗降低。采用静电场仿真软件模拟爆电电源中三相点附近电场分布,结果表明随着介电常数增加,三相点电场强度具有降低的趋势。
1837-1841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吸水保水性能研究

摘要:高吸水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水性及耐盐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及应用。研究了不同阴、阳离子强度、pH值及不同质地的土壤对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树脂的吸水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价态的阴、阳离子盐溶液,其对树脂吸液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三价〉二价〉一价;树脂在酸碱性环境中的最佳使用条件为pH值=6~8;在不同泥沙比的土壤中施加PAA-AM树脂,能显著改善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及土壤团粒结构,其中施加PAA-AM树脂的沙土蓄水保水能力优于经同样处理的其它土壤,故PAA-AM树脂更适合施用于沙性土质土壤中。
1842-1846

溶液浓度对低温水热制备BiVO4形貌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低温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BiVO4样品,以XRD、SEM、UV-Vis DRS、BET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晶相结构、形貌、吸光性能以及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以MB染料分子模拟环境污染物,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不同起始溶液浓度对样品的形貌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反应中,起始溶液浓度对BiVO4样品的形貌和尺寸有很大影响,当起始溶液浓度为0.01mol/L时,所得样品呈"海藻头"形;浓度为0.05和0.1mol/L时,所得BiVO4均呈"鹅卵石"形;浓度为0.5mol/L时,所得BiVO4呈"土豆"形。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海藻头"和"鹅卵石"形BiVO4具有较高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光催化反应180min后,对MB溶液脱色率达到75%左右,而"土豆"形BiVO4仅达到45%。此外,对低温水热反应过程中BiVO4样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1847-1851

利用NiFeCr种子层提高AMR薄膜信噪比研究

摘要:NiFeCr种子层可以明显降低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提高信噪比。制备态下NiFeCr为种子层的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比以Ta打底的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下降10倍,250℃下保温2h退火后以Ta打底的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因扩散而明显上升,而NiFeCr为种子层的NiFe薄膜的低频噪声则有小幅下降。电镜分析表明NiFeCr种子层与NiFe层形成良好的晶格匹配关系,可以基本实现NiFe完全外延式的生长。
1852-1855

改进固相法制备Li4Ti4.95Nb0.05O12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为提高Li4Ti5O12的导电性和倍率性能,应用二步固相法制备了Nb掺杂的Li4Ti4.95Nb0.05O12负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具有单一的尖晶石结构和平稳的充放电平台,粒径分布均匀,Nb掺杂改性的Li4Ti5O12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0.1、0.5、1和10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4.1、159.7、147和123.3mAh/g。10C下,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为118.1mAh/g。
1856-1858

退火对Cr^3+离子掺杂Al2O3薄膜的结构及发光性能影响

摘要: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i(100)基底上制备了纯Al2O3、掺杂浓度为0.3%、1%(质量分数)的Cr3+∶Al2O3薄膜。制备态的薄膜为立方γ-Al2O3结构,经800℃真空条件下退火1h样品的结晶度有所提高,呈现α-Al2O3相与γ-Al2O3相的衍射峰。薄膜基本保持了靶材中原有各元素成分比例,平均粒径为250nm,形貌为条形。与Al2O3粉体相比,制备态薄膜在386nm处的发光峰强度明显提高。这可归因于薄膜中氧空位的增加使双氧空位吸收电子所产生的F2+色心浓度提高。薄膜经真空退火后在332、398nm附近的发光峰强度明显增强,这是由于薄膜中氧空位的增加提高了F+、F色心浓度。与此同时,制备态薄膜在386nm附近发光峰经退火后由386nm蓝移至381nm,可归因于退火后制备态薄膜的内应力得到了释放。1%(质量分数)Cr3+掺杂薄膜在646、694nm出现Cr3+离子由4 T2能级跃迁至4 A2能级及由E-能级跃迁至4 A2能级产生的荧光发光峰。
1859-1862

双钙钛矿氧化物Sr2-x□xFeMoO6的晶体结构

摘要:采用传统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空位掺杂的系列样品Sr2-x□xFeMoO6(0≤x≤0.04),详细研究了其晶体结构。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m。晶胞参数随掺杂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空位的含量调控反位缺陷的浓度,Fe/Mo有序度从未掺杂时的91.02%降低到x=0.04时的61.26%。由Rietveld精修得到该系列样品详细的布拉格衍射峰的峰位信息。
1863-1867

盐酸浓度对TiO2纳米棒的影响

摘要: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在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了TiO2纳米棒阵列,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了盐酸浓度对阵列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机理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TiO2纳米棒为金红石相,在盐酸与去离子水的比例为1.0时,TiO2纳米棒阵列生长方向垂直于衬底,排列整齐,组织均匀致密。
1868-1870

炭黑填充型导电橡胶的压力/温度特性研究

摘要:分析了导电橡胶的压阻效应和温度效应,实验制备了导电橡胶试样,并研究了试样添加不同导电粒子后的压阻特性和温度特性。研究表明,导电橡胶添加不同导电材料时呈现出不同的温度特性,随温度的升高,单独添加乙炔炭黑的导电橡胶在30~70℃之间呈现负温度效应,在70~120℃之间呈现正温度效应;乙炔炭黑与N472并用的导电橡胶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正温度效应;添加纳米Al2O3的导电橡胶随温度的升高呈现正温度效应和负温度效应。探讨了压力变化时电阻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了产生不同温度特性的主要原因。
1871-1875

海绵状电正性聚合物微粒的合成以及抗菌性

摘要: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DOSS)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带环氧结构的纳米聚合物粒子(EPPs)。EPPs与三甲胺盐酸盐反应后制得粒径增大数十倍的海绵状电正性聚合物微粒(CPPs),CPPs的电荷密度用胶体滴定法进行测定,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用烧瓶振荡法研究了CPPs的抗菌性,结果表明,CPPs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均超过98.5%。
1876-1878

非金属元素C、N、F掺杂锐钛矿型TiO2的缺陷形成能和电子性质

摘要:非金属杂质掺杂TiO2半导体改善对可见光区域的光催化性质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相关杂质缺陷的形成能研究却不多。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非金属元素C、N、F掺杂锐钛矿型TiO2之后的缺陷形成能与电子性质。结果表明,3种元素掺杂进入TiO2后缺陷形成能的大小排序为C〉N〉F,说明F元素最容易掺杂进入TiO2晶格。但是掺入F元素后对TiO2禁带宽度的改变不大,在提高TiO2对可见光的响应方面F元素的效果不如N、C两种元素。因此,对于掺杂来改善TiO2对可见光的响应方面,N元素比C、F的效果更好。
1879-1883

CuO/ZnO复合纳米树阵列的制备及光学特性

摘要:通过热氧化法在铜基板上制备CuO纳米线,采用凝胶法制备ZnO/CuO复合纳米树阵列。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射光谱对样品结构、形貌、光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O/ZnO纳米树形貌规整完美,在CuO纳米线上二次生长的ZnO纳米棒具有各向晶体生长性质,CuO/ZnO复合纳米树在可见光区域出现了优越的发光性能;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通过光催化测试表明,CuO/ZnO复合纳米树还具有卓越的光催化性能。
1884-1887

电阻率用于混凝土养护状态与效率评价研究

摘要:通过测量电阻率可望实现对混凝土养护过程的监测。测量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1~5cm表层区域内电阻率随养护龄期的变化,然后测量不同条件养护28d的混凝土浸水后表层区域电阻率随浸水时间的变化,最后对比分析混凝土表层区域不同位置的电阻率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采用混凝土表层1~2cm与4~5cm区域电阻率的差值可以反映混凝土养护状态,差值越大表明混凝土的养护不良;根据水分侵入条件下混凝土表层不同区域电阻率降低程度,可以判断混凝土养护效率,电阻率降低幅度大表明混凝土养护不良。
1888-1891

基于不同载体的染料表面印迹复合微球及其识别性能

摘要:分别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RIM)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PMAA)微球(PMAA-TRIM)、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钙微球为载体,以甲基橙为模板,KH-570和KH-550硅烷为功能单体制备分子印迹复合微球。研究4种载体制备的印迹复合微球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印迹效率、识别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甲基橙印迹复合微球对其模板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和较大的吸附量。以PMAA-TRIM微球、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印迹复合微球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1892-1895

溶剂体系对c轴择优取向ZnO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摘要:以无水乙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甲醚/乙醇混合溶液(1∶1)为溶剂体系,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透明薄膜,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反射光谱仪等研究了溶剂体系对薄膜组成、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溶剂所制备的ZnO薄膜均为六方纤锌矿型结构,具有c轴择优取向;以乙二醇单甲醚/乙醇混合溶液(1∶1)为溶剂制备的ZnO薄膜平整、致密,在可见光区域透光率达到90%左右,禁带宽度为3.25eV,具备制作薄膜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电极材料的应用价值。
1896-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