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3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巨磁电阻多层膜结构的研究进展

摘要:归纳了巨磁电阻效应发现以来在各种合金体系中出现的巨磁电阻多层膜材料,对其性能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从界面粗糙度、元素混合和晶体学织构等方面,评述了巨磁电阻多层膜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各种结构参数对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1673-1678

在离子液体中蛋白质溶解性和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蛋白质在非水相中的溶解性及稳定性是蛋白质化学研究的难题之一。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可修饰、调变的阴阳离子结构以及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应用于蛋白质的溶解及稳定研究。综述了蛋白质在不同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能和溶解机理,并分析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影响蛋白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679-1685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铁镍合金对复合电磁屏蔽材料性能的影响

摘要:在导电组分中添加磁性合金粉末,利用复合效应增加电磁屏蔽材料的吸收损耗,以获得较好的屏蔽效能。通过在12%体积分数的金属镍粉中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FeNi合金,研究了复合材料中FeNi合金对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4%体积分数的FeNi合金时,屏蔽效能最好。分析得出FeNi合金粉末的加入能够增加材料的磁导率,增加材料对电磁波的吸收,在提升屏蔽效能的同时达到低二次污染的目的。
1686-1689

管状阳极氧化铝模板的表面氧化应力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纯铝片预制铝管分别进行“外表面阳极氧化”(外氧化)和“内表面阳极氧化”(内氧化)制备了管状多孔氧化铝模板(AA0),考察了氧化过程中Al/A12O3界面的应力影响。实验直观表明,“外氧化”过程中AI/Al2O3界面产生拉伸应力易导致管状模板产生轴向裂纹;而“内氧化”过程中A1/Al2O3界面产生压缩应力使管状模板更加紧密而不易破裂。研究结果表明,A1/Al2O3界面上拉伸应力的有效释放是获得无裂纹管状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关键。最后,利用管状氧化铝模板制备了放射状Cu纳米线阵列,并对其在膜渗透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尝试。
1690-1693

载铁有序介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对对氯酚的吸附性能

摘要:以酚醛树脂为碳源,F127为模板剂,硝酸铁为铁源,采用软模板路线,一步合成了载铁有序介孔碳(Fe/OMC)复合材料。采用XRD、N2吸附、TEM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OMc复合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二维六方介孔结构,孔径均一。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未载铁介孔碳(OMC)与Fe/OMC对对氯酚的吸附性能。在初始浓度为1.20×10,吸附剂用量为0.5g/L的条件下,OMC对对氯酚的去除率为46.6%,Fe/OMC对对氯酚的去除率94.6%,去除率约为OMC的2倍。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线对吸附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对氯酚的吸附行为均能较好地拟合Langmuir方程,OMC材料对4-CP的饱和吸附量为82mg/g,Fe/OMC材料对4-CP的饱和吸附量为284mg/g,Fe/OMC材料的饱和吸附容量约为OMC的3倍。
1694-1698

微波辅助制备接枝阳离子淀粉及其理化性能研究

摘要:以阳离子玉米淀粉(CS)为原料,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8-羟乙酯(HE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在微波场中进行接枝共聚,制备出接枝阳离子淀粉(GCS)。通过FTIR、SEM和XRD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产物的理化特性,并测试了其粘附性能。结果表明,经微波辐射接枝变性,C-CS理化性能改善:淀粉结晶度降低,团粒结构弱化,水舍能力增强;特性粘度与表观粘度下降,流变性能改善。GCS对涤棉纤维粘附性提高,克服了PVA对疏水性合成纤维粘附力不足的缺陷。深入探讨了淀粉理化特性对其浆用性能的影响机理。
1699-1702

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壳聚糖作为载体,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以叶酸靶向受体改性壳聚糖,然后选择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新型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通过红外光谱和1H—NMR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化学结构,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紫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和分析方法对载药微球的形貌结构、粒径、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药物被成功包埋到叶酸改性后的壳聚糖微球中,包埋率E和载药量L最高可达86.5%和32.7%,载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251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056,球形度、分散性良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微球为核壳结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具有持久的缓释作用,24h后栽药微球在模拟胃液(PH值-1.2)中释放率为70%,在模拟肠液(pH值-7.4)中释放率为40%,释药速度与释放介质的pH值密切相关。
1703-1708

单晶硅炉用碳素材料的硅化腐蚀研究

摘要:对单晶硅炉用碳素材料的硅化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测试,研究不同碳素热场材料的硅化腐蚀性能。结果表明石墨内部延伸至表面的开气孔给熔融硅提供侵蚀扩散的通道,加速石墨硅化破坏。硅化程度受c/c复合材料内部纤维排布方向的影响,沿纤维排布方向液硅扩散速率较快,垂直于纤维排布液硅的扩散速率较小。随硅化时间延长,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石墨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初有所提高,之后随着时间而下降。
1709-1712

Sn02纳米晶修饰多孔C0304纳米棒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摘要:以CoCl2·6H2O和C0(NH2)。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多孔Co304纳米棒,之后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将Sn02纳米晶修饰到多孔Co304纳米棒上。研究了Sn02纳米晶修饰对多孔Co304纳米棒气敏性能的影响。气敏测试结果表明Sn02纳米晶的修饰明显增强了多孔Co304纳米棒对CH3CH20H和H2S的响应,对CH3CH2OH和H2S的检出下限分别达到5.0×10-6和1.0×10-6。
1713-1716

一维ZnO-Cu20核壳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摘要:利用光催化材料可以将水体中含有的有机染料有效地降解和去除,因此制备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光催化材料成为了当今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简单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并结合化学液相反应法大量制备了高质量的一维ZnO—Cu2O核壳纳米复合结构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该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利用甲基橙作为有机染料,氙灯作为光源对其光催化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纤锌矿结构的一维ZnO纳米线表面成功包覆了立方结构的Cu2O纳米颗粒,形成了平均直径约为35nm的一维纳米复合结构,其在60min内使甲基橙的脱色率超过了919/6,光降解速率常数K达到了2.45h,在紫外至可见波长光照射下具有非常好的光催化效果。
1717-1720

富硼渣制备BN-MgAlON复合材料及氧化机理分析

摘要:在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富硼渣和炭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BN—MgAlON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S)、扫描电镜(SEM)和DSC—TG等测定了产物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富硼渣中的B203生成BN、MgO、A1203反应生成MgAlON相。BN—MgAlON复合粉体的主要成分为MgAlON、Sialon、BN。以制备的复合粉体为原料,Y2O3为添加剂,烧结制备出了BN—MgAlON复合材料,主要物相为Mg—A10N、Sialon和BN,有少量A15Y3012和CaYAl307相生成。复合材料氧化温度988℃左右,继续升高温度,试样开始增重,增重速率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温度高于1320℃时,最大增重率为5.54%。
1721-1725

氨基功能化大尺寸SiO2大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摘要:以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为整体型模板,利用硅酸酯原位水解和高温烧结制备出大尺寸SiO2大孔材料。在溶剂热条件下,用3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io2大孔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氨基功能化SiO2大孔材料(H2N—Si02)。用SEM和FT—IR对制备的大孔材料进行了表征。以Cu2+和Pb2+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H2N—SiO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在pH值为6.5时能有效吸附Cu抖和Ph抖;吸附为放热自发过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结果优于Langmuir方程,H2N—Si02对Cu2+和Pb抖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6.0和143mg/g;H2N—SiO2对50mg/L水溶液中Pb2+的去除率可达99.4%,重复使用3次后对Pb2+的去除率保持在87.8%。
1726-1730

绣球状钨酸铋纳米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

摘要:以Bi(NO3)3·5H20、Na2WO4·2HzO为原料,NaOH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BizWO6纳米晶体,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进行表征,分析了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晶体生长的影响。利用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对不同温度下Bi2W06的水热晶化过程进行动力学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20~200℃范围内的Avrami指数n随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长,n介于0.5~1之间。Bi2WO6纳米晶体的水热晶化过程表现为较低温度下的扩散控制生长以及较高温度(T〉160℃)下的相界控制生长。同时,Bi2wO6纳米晶体的生长经历了一个成核、积聚和熟化的过程。
1731-1735

Dawson结构磷钨酸稀土盐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合成四氢呋喃研究

摘要:用复分解法合成出通式为RE2P2W18O62(RE—La,Ce,Y)的3种Dawson结构磷钨酸稀土盐,利用IR、SEM、XRD、Py—IR对其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并用于催化1,4-丁二醇液相环化脱水合成四氢呋喃。考察了稀土元素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四氢呋喃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E2P2W18O6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当磷钨酸镧用量占1,4-丁二醇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25min,THF收率可达97.6%,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有所降低,THF收率仍可达86.6%。采用TG—DTA和Py—IR方法对使用前后催化剂表征结果显示,积碳结焦使催化剂Lewis酸中心减小是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与传统酸性催化剂相比,采用RE2P2W18O62作为反应催化剂不仅提高了反应收率(高于浓硫酸),简化了工艺流程,无酸腐蚀和污染问题,且催化剂无需处理即可重复使用多次。
1736-1740

稀土掺杂碳纳米管/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La(N03)3和Ce(N03)3掺杂的碳纳米管(MWCNTs—La(N03)3和MwCNTsCe(N03)3)作为吸收剂、聚氯乙烯(PVC)作为基体,制备出MWCNT—La(N03)3(或Ce(N03)3)/PVC复合材料。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MWCNTs、MWCNTsI.a(N03)3、MWCNTs—Ce(N033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使用同步热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MWCNT/PVC、MWCNTLa(N03)3/PVC、MWCNT—Ce(N03)3/PVC复合材料的热解行为和吸波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2~18GHZ频率范围内,适量掺杂La(N03)3或Ce(N03)3可以使MWCNT/PVC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大幅度提高,而热解行为变化不明显。在反射率R〈-10dB的范围内,MWCNT—Ce(NO3)3/PVC复合材料的吸收频宽(约为5.4GHZ)虽然不及MWCNT—La(N03)3/PVC的吸收频宽(约为5.6GHZ)宽,但是吸收频段和吸收峰峰值均向高频区域移动,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高频吸波性能。
1741-1744

新型冲击防护微凝胶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研究

摘要: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扩链剂、钛酸异丙酯(TIPT)为改性剂,通过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与三甲氧基硼氧六环(TM()B)的沉淀聚合制备冲击防护微凝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微凝胶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以微凝胶整理的3D织物抗冲击性能为主要性能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实验设计,确定单体投料最佳比例为Ⅲ(Si)/m(B)=15:1,m(MDI)=2.00%,m(TIPT)=4.20%。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文献报道的涨流型硅硼共聚体系,MDI的引入可通过提高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改善整理后复合织物的抗冲击性能。同时微凝胶粒子的产生一方面降低合成及干燥温度,减少能耗;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降低产物运动粘度,改善材料加工与应用性能。
1745-1749

聚吡咯/硝酸活化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摘要: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出碳气凝胶,对其进行硝酸活化,与聚吡咯复合(化学氧化聚合法)及先活化后复合,探究活化、复合对碳气凝胶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材料的成分和形貌,通过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及循环性测试等考察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方式为先活化后复合。比电容量大大提高,约为纯碳气凝胶的3倍,扫描速率为5mV/s时,比电容量达31lF/g;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稳定在较高数值;导电性也得到提高。
1750-1754

负载活性炭硅藻土多孔陶瓷的制备和过滤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注浆成型技术制备了负载活性炭的硅藻土多孔陶瓷,研究烧结温度对其孔径、孔隙率、强度和晶相的影响,并测定其细菌过滤性能。研究发现,经1000。C烧成的产品,硅藻土保持原有的微孔结构,孔隙率最高(67%),强度较好(5.81MPa),而且对大肠杆菌截留效果好,滤液中未检测出大肠杆菌,可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要求。
1755-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