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进展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摘要: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发展至今,其效率已经突破了5%,但是与染料敏化电池12%的效率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从电荷复合、量子点的光捕获、光阳极的结构、电解质和对电极5个方面分析了量子点敏化电池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针对以上5个方面目前量子点敏化电池的研究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1-7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开发

BSA对生物材料吸附行为的研究

摘要:以原子力显微镜为主要研究工具,研究了BSA分子对CoCrMo合金和Al2O3陶瓷的吸附行为,测试了BSA吸附膜的厚度及BSA分子对CoCrMo合金和Al2O3陶瓷的吸附力。
8-13

电源占空比对镁合金等离子体电解氧化陶瓷层腐蚀性能的影响

摘要:Na2SiO3-NaF-NaOH混合电解液中,利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技术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了氧化陶瓷层。重点研究了电源占空比对氧化陶瓷层腐蚀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氧化陶瓷层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model 1025电化学系统在3.5%(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中对氧化陶瓷层的耐腐蚀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占空比为50%的样品较占空比为28%的样品更为致密,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14-16

高真空低温剥离法制备高储氢性能石墨烯

摘要:采用Hummers法液相氧化合成了氧化石墨(GO),通过高真空低温热膨胀法制备得到了高比表面积的石墨烯(GNS)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手段对石墨烯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还原彻底,呈褶皱的片层状结构,缺陷少;BET测试及氢气高压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真空低温热剥离法制备的石墨烯材料比表面积高达908.3m2/g,并且拥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在温度为25、40和55℃,压力2500kPa条件下,氢气的吸附量分别达到了1.81%、0.995%和0.44%(质量分数),表明了石墨烯在储氢领域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7-21

S、Mn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纯锐钛矿相TiO2,S、Mn分别单掺杂及共掺杂TiO2的晶体结构、杂质形成能、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和带边位置。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TiO2的晶格发生畸变,原子间的键长、原子的电荷量以及晶体体积都发生变化,导致晶体中八面体偶极矩增大,从而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S掺杂在TiO2的价带顶部形成杂质能级,Mn掺杂在TiO2的导带下方和费米能级附近形成杂质能级,共掺杂后TiO2禁带宽度变窄,光学吸收带边发生红移,TiO2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吸收;同时S、Mn共掺杂后TiO2的带边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氧化还原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效率
22-27

电场对改性煤沥青中间相形成的影响

摘要:在氮气保护和高压电场作用下,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采用带程序升温的管式炉进行热转化实验,制备出煤沥青中间相。采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等测试手段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原料改性和电场对煤沥青中间相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改性对中间相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电场强度控制在20kV/m,在420℃开始引入电场,有利于生成具有各向异性的中间相组织。
28-31

N2流量对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TiAlN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AISI202不锈钢片和P(111)单晶硅基底上制备了TiAlN薄膜,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三维轮廓仪、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纳米压痕仪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随着N2流量的升高,TiAlN薄膜的沉积速率降低,Al/Ti比率先升高后迅速降低;薄膜主要由TiN立方晶构成,且随N2流量的升高晶粒尺寸减小,柱状晶结构变疏松。在氮气流量为20mL/min时,薄膜具有最高的硬度及结合力。
32-35

静电纺丝法制备SiO2纳米纤维及其形貌的调控

摘要:一维SiO2纳米纤维以其独特的长径比,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热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分离、催化以及传感器领域。以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结合无模板剂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直径均匀、连续无裂痕的SiO2纳米纤维。研究表明,合成的SiO2纳米纤维形貌良好,直径约为0.5~3μm,为无定形结构。通过改变陈化时间,调整凝胶的粘稠度,从而控制电纺SiO2的形貌与结构,得到了SiO2碗状结构和不同直径的纳米纤维,证明了利用无模板的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的可行性。
36-38

基于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再生谷朊蛋白纤维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摘要:以谷朊粉为原料,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的催化作用制备再生谷朊蛋白纤维,讨论了谷朊粉用量、酶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谷朊蛋白纤维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温度和pH值对成型纤维水解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谷朊粉的用量为30%,酶用量为5U/g(谷朊蛋白),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50℃时,制备出的谷朊蛋白纤维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所制备的纤维的水解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TGase的催化作用改善了纤维的水解稳定性。
39-42

激光合金化中SiC颗粒对镁合金热影响区晶粒生长的CA模拟研究

摘要:基于晶界能和晶界曲率的晶粒生长驱动力理论,建立了二相粒子晶粒生长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将二相粒子SiC对镁合金激光合金化中晶粒生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过程稳定,模拟结果与其微观组织相吻合,建立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适用于SiC颗粒对镁合金激光表面合金化的晶粒生长情况。
43-46

Sm^3+∶ZnO-B2O3-Al2O3-SiO2系透明玻璃陶瓷的制备和表征

摘要:采用熔融和晶化技术合成出含ZnAl2O4微晶的Sm3+∶ZnO-B2O3-Al2O3-SiO2(ZBAS)玻璃陶瓷材料,并通过DSC、XRD、SEM和UV-Vis-Nir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变换荧光光谱仪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玻璃陶瓷主晶相为ZnAl2O4,晶相粒径为30nm;可见光透过率为最高可达70%,近红外透过率为70%~85%。该玻璃陶瓷能够受激发射出红光,且发光强度高于同组分的玻璃。
47-50

不同发泡剂制备废纸浆增强淀粉基复合发泡材料性能的对比

摘要:分别以水、碳酸氢氨、偶氮二甲酰胺/氧化锌(m(AC)/m(ZnO)=2∶1)为发泡剂,废纸浆为增强体,木薯淀粉为基质,聚乙烯醇(PVA)为增韧体,甘油和尿素作为复合增塑剂,辅以其它的各种助剂,利用挤出发泡法制备出可生物降解复合发泡材料,它们分别记作WPS、NPS、APS。并分别讨论和比较这些发泡材料的密度、发泡倍率、吸水性、热稳定性以及泡孔形态。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发泡剂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表观密度先减少后增加,发泡倍率、吸水率则先增加后减少;NPS的热稳定性能最佳,APS稳定性次之,WPS稳定性最差;随着发泡剂含量的增加,材料泡孔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孔径先减小后增大,APS泡孔大小较WPS、NPS分布均匀,泡孔数量较WPS、NPS分布多。
51-55

β-环糊精侧基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不同龄期的硬化水泥石进行XRD、SEM和孔隙率测定,研究了含β-环糊精(β-CD)侧基的聚羧酸减水剂(MPC)对硬化水泥石水化产物种类、数量及其微观结构的影响。XRD结果表明,MPC能明显地促进后期水化产物氢氧化钙(CH)的生成。SEM和孔隙率结果说明,MPC可使水泥石的结构更加紧密匀质、孔隙更加微小。混凝土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MPC可使混凝土7和28d的强度发展更具有优势。
56-60

纳米晶复合Nd10Fe76B10Nb4-xZrx(x=0~4)永磁合金的磁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熔体快淬法制备了成分为Nd10Fe76B10Nb4-xZrx(x=0~4)的合金条带,退火处理后得到了纳米晶复合永磁合金。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了该合金体系的退磁曲线、磁交互作用曲线(δM-H曲线)、磁化率χ随外加磁场变化曲线,研究了其磁性能及软、硬磁性相间的交换耦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Zr元素可细化晶粒,从而有效地增强合金中软、硬磁性相间的交换耦合作用,进而提高合金的综合磁性能。当Zr含量为2%(原子分数)时,制得的合金具有最佳的综合磁性能:jHc=1059.16kA/m,Br=1.08T,(BH)max=185.72kJ/m3。
61-64

壳中交联单体用量对中空乳胶粒形态及遮盖性的影响

摘要: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性良好的中空乳胶粒,并采用粒径分析仪、粘度计、酸值测量、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ry)测量考察了交联单体用量对中空乳胶粒形态和遮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壳中交联单体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强度增加,溶胀程度降低,空腔均匀性和表面平整性提高;且当交联单体用量〈6%(质量分数)时,中空乳胶粒的遮盖性随着交联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交联单体用量〉6%(质量分数)时,中空乳胶粒的遮盖性基本不变。交联单体的最佳用量为6%(质量分数)。
65-69

超支化高浓水煤浆分散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以脱氢枞胺为核心,采用发散合成法,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交替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酰胺化缩合反应,合成了1.5代的超支化分子。在此基础上,以1.5代的超支化分子为起始剂,与牛磺酸反应制备了一种超支化水煤浆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陕西神府煤制浆,考察了浆体的表观粘度、流变性及静态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分散剂用量用0.4%(占浆体质量百分比),水煤浆的成浆质量浓度可达到67%,粘度为987mPa.s;流变性实验研究表明,浆体属于假塑性流体;超支化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量曲线近似呈L型,吸附量大,并且其制得的浆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70-74

铁磷摩尔比对铁磷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不同铁磷摩尔比对铁磷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用溶解速率法(DR)研究了固化体的化学稳定性,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浸出液中各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当铁磷摩尔比为0.67时,在980℃下保温3h得到的铁磷酸盐玻璃陶瓷固化体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浸泡42d的质量浸出率变化幅度不大且浸出率较低,约为7.05×10-9g/(cm2.min),其中Ce、La元素均未检出,其余浸出元素来自玻璃相;固化体的主晶相为独居石,结构中主要含有大量的正磷酸基团[PO4]3-和少量的焦磷酸基团[P2O7]4-,不存在偏磷酸基团[PO3]-。
75-78

玉米秸秆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摘要: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化铵(DAC)、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3种单体接枝到纤维素骨架中合成玉米秸秆基两性高吸水性树脂。研究单体用量、秸秆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中和度对高吸水性树脂吸液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图、红外光谱图对其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秸秆、AA、AM、DAC的质量分别为1、5、1和0.5g,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比率为1.2%,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量比率为0.1%,中和度为75%,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60℃的合成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SAR)吸液率达最大,其吸水率为235.9g/g,0.9%NaCl溶液的吸收率为31.3g/g。
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