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2年第2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石墨烯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材料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等领域。参考了最新的参考文献资料,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外延生长、气相沉积、机械剥离、氧化还原等方法,并探讨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185-3189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导电短纤维分散性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

摘要:通过电磁场仿真和实验,研究了导电短纤维的分散性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单根纤维,电磁波电场平行纤维极化时的电磁损耗明显大于垂直纤维极化时的损耗;对于多根平行纤维,随着纤维间距变小、团聚程度增加,其电磁损耗明显降低。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分别制备了短切碳纤维具有不同分散状态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层板,并进行了反射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短切碳纤维分散均匀性差层板试样,其吸波性能较差;而利用特殊工艺获得的短切碳纤维均匀分散的层板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
3190-3193

轻烧白云石的动力学及工艺优化

摘要:对万盛白云石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白云石煅烧工艺进行了正交实验,考虑了烧损温度、时间和粒度对锻白烧损率和水化活性的影响。动力学计算表明白云石的热分解过程中,活化能为148.16kJ/mol。煅烧正交实验表明白云石烧损率的影响因素的顺序为温度、时间、粒度,而水化活性的影响因素的顺序为温度、粒度、时间。优化后的煅烧工艺为温度1050℃,时间1.5h,白云石粒度6~13mm,在此工艺下,万盛白云石的烧损率为46.55%,水化活性为32.07%。
3194-3196

尖晶石型LiMn2O4酸洗提锂机理研究

摘要:以高温固相法合成的尖晶石型LiMn2O4前驱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离子筛和离子筛吸附产物的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分析和滤液中锂交换量与锰损失量分析,提出并验证了离子筛和吸附产物化学组成式可由LixMn2O4(0≤x≤1)表达,其结构依然保持尖晶石结构,阐明了以盐酸为洗脱剂离子筛提锂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给出了完善的洗脱过程与吸附过程反应式。实验结果表明,洗脱和吸附过程不彻底是导致离子筛吸附量与饱和吸附量相差较大的原因,离子筛中Mn3+歧化是离子筛发生溶损的主因;提出了关于尖晶石型离子筛提锂深入研究关键问题的建议。
3197-3200

溶液缩聚法制备聚酰亚胺绝缘膜及性能研究

摘要:以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原料,利用溶液缩聚法制备聚酰亚胺(PI)绝缘膜,采用XRD、SEM、FT-IR对不同热亚胺化温度合成的PI薄膜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超高阻微电流测试仪测试了热亚胺化温度和粉体含量对PI绝缘膜击穿场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度为1.0×10-2Pa条件下,300℃热亚胺化1h,聚酰亚胺酸(PAA)薄膜完全被热亚胺化,制备的PI绝缘膜内部结构致密;当BPDA和ODA的粉体含量为5%时,PI绝缘膜击穿场强高达2.15MV/cm,表明PI薄膜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
3201-3203

Cr含量对WC-Co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低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Cr含量的WC-8Co硬质合金,通过XRD、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Cr含量对硬质合金物相、显微结构和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含量〈0.9%时,合金由WC+γ-(WC)相组成,添加量增至0.9%及以上时,组织中出现缺碳相Co3W3C;随着Cr含量的增加,WC晶粒不断细化,当添加量为0.6%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及断裂韧性分别为3885MPa、1632.4HV30、9.82MPa.m1/2。
3204-3207

有机物热解碳包覆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人造石墨表面包覆不同有机物碳源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热解无定形碳包覆人造石墨改性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电流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CV)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碳源种类和包覆量对材料晶格结构、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碳源、5%(质量分数)的包覆量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约360mAh/g)和首次库仑效率(88.5%),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5%(质量分数)的PVDF包覆量在石墨表面形成的无定形碳包覆层比较完整且厚度适宜,无定形碳的各向同性结构特征增加了锂离子扩散的通道,促进了电极反应过程的进行。
3208-3212

高固含量低粘酮肼交联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摘要:以丙烯酸类单体为聚合单体,采用种子聚合制备了高固含量聚丙烯酸酯微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软硬单体比例等对乳液粒径及粘度的影响,并用IR、TEM、粒径仪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乳液粘度不断增大,粒径逐渐减小;乳液粒径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乳液粘度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着软硬单体比例的增大,乳液粘度逐渐增大,而对粒径的影响不明显;当pH值=7.5~9时,聚丙烯酸酯微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3213-3216

可控孔隙结构三维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采用快速原型技术构造了3种不同形貌的高分子多孔模板,然后通过浆料灌注和凝胶注模原位凝固技术制备出以β-磷酸三钙为主要成分的三维多孔支架,实现了对骨组织工程支架孔结构的控制。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精确地对支架的孔隙结构进行了观察和表征,并对支架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以及抗压强度进行了分析和测试。采用高分子模板制备的规则孔结构支架,大孔隙相互连通构成三维连通结构,并且具有大孔-微孔多级孔结构,抗压强度可达2MPa以上,大孔孔隙率为50%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备的连通多孔高分子模板,结合原位凝固成型技术,可以制备出孔径和结构可控、孔隙完全连通的β-磷酸三钙支架。
3217-3221

纳米TiO2中空微球的酸催化水解-水热法制备

摘要:以水热法制得的炭球为模板,通过酸催化水解法在其表面合成TiO2前驱体壳层,经煅烧除去炭球,最终制得中空TiO2微球。使用SEM、TEM、XPS、XRD及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以苯酚为模型物在紫外光下对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煅烧后TiO2前驱体实现由无定形向锐钛矿相的转变,炭球烧蚀,从而生成具有中空结构的TiO2微球。随葡萄糖溶液浓度增加,炭球直径增加,TiO2中空微球的球径也随之增加。通过调整葡萄糖溶液浓度可以对TiO2中空微球尺寸进行控制。当葡萄糖溶液浓度为0.7mol/L时,最终所得TiO2中空微球直径约为200nm,壁厚约为28nm,比表面积为66.6m2/g,孔径为6.56nm,整体排布平整。煅烧温度为600℃的TiO2中空微球对苯酚去除率最高,可达81.5%,为同法制备的非空心TiO2的1.35倍。
3222-3227

CFRP的剪切力阻效应

摘要:自制装置构造构件的平面纯剪切变形,将薄层状的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粘贴在构件的纯剪切区域表面,在弹性范围内分析了CFRP的电阻对平面纯剪切变形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剪应变导致单向连续碳纤维增强的CFRP的纵向电阻变化不明显,其剪切力阻效应灵敏度约为0.16;碳纤维毡增强的CFRP具有显著的剪切力阻效应,其电阻表现出随剪应变线性的可恢复的增加,其剪切力阻效应灵敏度约为2.58。结合线应变致力阻效应产生机制,并通过CFRP细观结构的分析得出,纤维的随机乱向分布及纤维搭接形态的多样性是碳纤维毡增强的CFRP存在剪切力阻效应的主要原因。
3228-3231

TSCR热轧工艺对3.2%Si无取向硅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TSCR)条件下热轧工艺对3.2%Si-0.7%Al无取向硅钢组织、织构演变及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均热温度和热轧温度有助于获得粗大的变形组织和强烈的{001}〈110〉织构,进而对后续的组织、织构演变进程及磁性能产生有利的遗传影响。与低温均热和低温热轧相比,高温均热和高温热轧得到的最终成品板的再结晶晶粒较粗大,λ纤维再结晶织构较强而γ纤维再结晶织构较弱,磁感应强度较高。
3232-3235

气流破碎Fe-Si-B非晶磁粉芯的制备与磁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技术,以气流破碎Fe78Si9B13非晶粉末为原料制备非晶磁粉芯。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B-H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热力学参数、相组成和磁性能,研究绝缘剂添加量和退火温度对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绝缘剂添加量可以降低磁粉芯的涡流损耗,但绝缘剂过多会降低磁导率和品质因数;去应力退火处理能有效提高磁导率和品质因数,降低磁损耗,但退火温度过高会使非晶磁粉芯晶化,导致磁性能的下降,最佳退火温度为400℃。
3236-3239

还原剂用量对HGM/Ni-P核/壳复合粒子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NaH2PO2为还原剂,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空心玻璃微球表面沉积Ni-P层,获得了轻质空心玻璃微球/Ni-P核/壳复合粒子(简称为HGM/Ni-P核/壳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网络矢量分析仪(VNA)研究了化学镀过程中不同还原剂用量对复合粒子形貌、结构、成分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还原剂NaH2PO2用量的增大,HGM/Ni-P核/壳粒子的表面形貌变化不大,壳层中P含量随之升高,非晶成分增多。HGM在镀覆后介电性质与磁导率较镀覆前显著提高。随着NaH2PO2由20g/L增加到30g/L时ε′和ε″的响应峰向高频移动,增加到40g/L时其响应峰消失,且介电常数下降。同时,HGM/Ni-P核/壳粒子的μ′和μ″曲线中6~8GHz处代表自然共振的峰随着NaH2PO2浓度的增加而消失。
3240-3244

高质量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以CdCl2和TeO2为原料,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采用水相合成法制备巯基丁二酸稳定CdTe量子点。研究了反应时间、碲和镉的物质的量之比等实验条件对CdTe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合成的量子点为立方晶型,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反应时间及碲和镉的物质的量之比对量子点的发光性能有明显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量子点的吸收与荧光光谱都向长波方向移动,在pH值为10.5的碱性条件下,当n(Cd)∶n(Te)∶n(MSA)=1∶0.05∶1.4时,在5h的时间内可获得发绿色到红色荧光的量子点,最高荧光量子产率为70.3%。
3249-3251

Eu^2+,Dy^3+掺杂夜光纤维用发光材料的余辉特性和陷阱能级分布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夜光纤维用Sr2MgSi2O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结合夜光纤维对发光材料性能的要求,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荧光光谱、余辉衰减曲线及热释光谱对材料的结构、发光性能和陷阱能级分布进行了表征,重点分析了稀土离子Eu2+和Dy3+的掺量及比例的变化对材料余辉过程和陷阱能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中的Dy3+掺量能产生合适的陷阱能级,从而获得较好的余辉效果,Dy3+掺量不同但衰减规律相似,经拟合余辉衰减包括快衰减、中衰减、慢衰减3个过程。而当Dy3+掺量不变,Eu2+掺量达到0.05mol时,发光强度骤然下降,出现发光淬灭。随着Dy3+掺量的增加,陷阱能级的深度E值逐渐变大,当Dy3+掺量增加到0.06mol时,E值反而大幅降低。
3252-3256

铜镍合金为衬底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研究

摘要:利用磁控双靶共溅射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铜镍合金薄膜,利用EDAX对合金薄膜衬底的铜镍配比进行了定量分析。以苯为碳源,选择相同的合金衬底分别在800、600和400℃的温度下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石墨烯,对样品进行了拉曼光谱和SEM表征,研究了温度对石墨烯生长的影响。选择不同配比的铜镍合金衬底,在400℃下生长石墨烯,研究了衬底中铜、镍元素不同配比对石墨烯生长的影响。
3257-3260

IA/AA/AMPS水煤浆分散剂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衣康酸(IA)三元共聚物为水煤浆分散剂,通过对水煤浆液体流变性能的研究得到了分散剂的最佳合成条件:单体配比为m(AMPS)∶m(AA)∶m(IA)=3.8∶1∶1,反应温度为85℃,引发剂的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次亚磷酸钠的最佳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并通过FT-IR、XRD、GPC等对聚合物分散剂的结构、分子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聚物中成功引入了磺酸基和羧酸基,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10^4,多分散系数为3.41。
3261-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