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2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制备方法对石墨烯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石墨烯处于当今电化学纳米材料研究的前沿,因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得到的石墨烯材料性能也存在相当大差异。综述了通过目前流行的制备方法获得的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成果,分析了制备方法间、制备条件间的不同对石墨烯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121-2125

Ag-基等离子体共振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Ag-基等离子体共振光催化剂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分解水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Ag/AgX(X=Cl、Br、I)类等离子体光催化剂,由于其在可见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优异表现,成为近年来可见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Ag-基等离子体共振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其光催化反应机理。Ag-基等离子体共振光催化剂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原料成本低,光催化效率高,必将在应用光催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126-2130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新型电解质材料[BMIM]ClO_3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物化性能

摘要:以N-甲基咪唑为原料合成了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酸盐([BMIM]ClO3),用IR、NMR、DSC-TGA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相关物化性能,如密度、表面张力、黏度、电导率和电化学窗口等,并考察了该离子液体的溶剂性能。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作为新型的电解质材料,具有低黏度、高电导率,密度、表面张力、黏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与温度符合Arrhenius方程。该离子液体与多数常规溶剂互溶,并对某些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溶解度,为离子液体在选矿、电解金属氧化物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131-2134

三角形和六边形片状氮化硼微晶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以氟硼酸盐和氨基钠为反应原料,氨基钠或金属钠为生长介质,在600℃下恒温反应24h,成功制备出了三角形和六边形片状氮化硼微晶。XRD、FT-IR和XPS分析表明,产物为六方氮化硼,无其它物相存在。FESEM和TEM分析发现在氨基钠熔体中产物为三角形片晶,而在氨基钠和钠混合熔体中得到的是六边形的氮化硼片晶。三角形片晶边长约400~500nm,厚度约为100nm;六边形片晶的边长在300~500nm范围内,厚度约100~150nm。研究结果表明,NaNH2不仅能作为氮源,同时也是氮化硼晶体生长的介质。
2135-2137

结晶温度对左旋聚乳酸的晶体改性和晶体形貌的影响

摘要:以左旋聚乳酸(PLLA)为原料,制备了无定型PLLA膜及无定型PLLA在不同温度下等温结晶的样品。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OM)分析了结晶温度的改变对PLLA样品的晶体改性及晶体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晶温度的改变对PLLA样品的晶体结构、晶型转变及晶粒形貌特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结晶温度低于100℃时,PLLA主要以无序的α'-晶型存在;随着结晶温度的增加,PLLA的晶体结构和晶型开始转变,当结晶温度超过120℃后,PLLA主要以α-晶型的形式存在;而当结晶温度在100~120℃范围内,则形成的是α'-与α-晶型PLLA的混合形式存在。另一方面,POM照片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PLLA的晶体形貌发生了改变,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结晶速度增加,晶粒数量减少,PLLA晶体由α'-向α-晶型发生了转变。
2138-2141

阳离子超支化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离子传导性能研究

摘要:以间苯三酚、1,2,4-偏苯三酸酐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合物(HBP),利用合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氯原子与N-甲基咪唑进行离子化反应,制备含咪唑阳离子的超支化聚合物电解质(HBPE)。利用1H-NMR、FT-IR、DSC、TG和复阻抗谱分析等对HBPE的化学结构,热力学性能和离子传导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2.3×10-4S/cm,热稳定性在270℃以上。
2142-2145

ZnO/TiO_2光催化降解烟草中的农药残留及有害成分

摘要:合成了ZnO/TiO2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运用于烟草农药残留及有害成分的光催化降解中。结果发现,所合成的ZnO/TiO2复合纳米材料平均粒径约为15nm,Zn、Ti摩尔比为1∶1,在紫外和可见光区范围均有较高吸收强度,光催化活性高。该材料对烟草中的农药残留及特有亚硝胺(TSNAs)的前体物亚硝酸盐均有明显的光催化降解效果,且降解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2146-2149

聚吡咯/石墨烯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摘要:利用电化学合成和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聚吡咯/石墨烯(PPy/GNs)复合电极材料,分别对比了恒电流和脉冲电流条件下石墨烯对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断口形貌及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因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可有效提高电极的比容量,与聚吡咯(PPy)相比,恒电流制备的PPy/GNs(DC-PPy/GNs)电极比容量提高了13.5%。另外发现,脉冲电流制备的PPy/GNs(PC-PPy/GNs)超级电容器具有更大的比容量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导通时间为100ms时,PC-PPy/GNs复合电极材料在100mV/s的扫描速率下比容量可达280F/g。
2150-2152

低损耗铁粉芯的制备与磁性研究

摘要:通过三层包覆法制备了铁粉芯,用XRD和BH分析仪对其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1kHz频率下初始磁导率随温度变化,样品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在f=1kHz、Bm=1T的损耗为115.6W/cm3,样品具有低损耗特征。
2153-2155

苯基喹啉/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喹啉衍生物单体-2-苯基喹啉-4-羧酸-丙烯酸-乙二醇二酯(PQFAED),并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QFAED和丙烯酸酯单体(MMA/MAA/BA)的共聚物-P(PQFAED/MMA/MAA/BA)。用IR、UV、GPC、TGA、PGC-MS及荧光光谱表征了单体及共聚物的结构,分析了硝基爆炸物(TNT、RDX及PETN)对该共聚物膜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共聚物薄膜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36nm,相对于单体的最大发射峰发生了36nm的红移;荧光"结构自猝灭效应",使PQFAED在相同生色团浓度下的荧光强度远低于其相应共聚物的荧光强度;共聚物薄膜对多硝基爆炸物有较好的荧光响应,可作为爆炸物检测的传感材料。
2156-2160

淀粉/NaAA/CR吸水复合材料的性能在去离子水和盐溶液中的差异

摘要: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淀粉/丙烯酸钠(NaAA)/氯丁橡胶(CR)吸水复合材料,考察了去离子水和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两种吸水介质对其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并且观察了复合材料吸水前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浸水后,随吸水量的增加,材料力学性能的降低;复合材料在盐溶液中的吸水率远小于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在反复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其原有的吸水性能,具有优异的反复使用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吸水前后的微观形态结构,吸水组分聚NaAA颗粒吸水干燥后表面发生褶皱。
2161-2165

通过固相交换法制备的(Li,NH_4)-LSX分子筛骨架中Li~+的分布

摘要:采用固相交换法对NH4-LSX分子筛进行Li+交换,详细考察了交换温度和交换时间以及LiCl·H2O与分子筛的摩尔比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得到最佳交换条件,由此制备出不同Li+交换度的锂型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Li,NH4)-LSX),采用XRD、FT-IR、SEM、TG和NM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探讨了不同交换度的(Li,NH4)-LSX分子筛骨架中Li+的分布数量和结构变化。
2166-2170

交变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的研究

摘要:化学还原法被认为是实现大规模生产石墨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剥离氧化石墨为氧化石墨烯是获得高品质石墨烯的关键步骤。采用交变电场剥离氧化石墨,研究了电压U、频率f和电极间距d对剥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厚度和横向尺寸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在电压能满足剥离效果的前提下,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氧化石墨烯的厚度和横向尺寸呈减小趋势。
2171-2175

己二酸-1,4-丁二醇-尿素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以己二酸、1,4-丁二醇和尿素为原料,在氩气环境下,通过高温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可降解的己二酸-丁二醇-尿素共聚物,并对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差示量热扫描(DSC)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丁二醇和尿素的总量与己二酸(n(丁二醇+尿素)∶n(己二酸))的摩尔比为1.16∶1,丁二醇和尿素(n(1,4-丁二醇)∶n(尿素))的摩尔比为5∶1,最高反应温度为22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且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03%,总反应时间10h,所得到产物的重均分子量(Mw)可达12700,其颜色、热稳定性和降解性能等较好。
2176-2180

介孔TiO_2微球水热法合成及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摘要:以Ti(SO4)2为钛源,采用尿素辅助水热法合成了介孔TiO2微球,利用XRD、FES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样品的晶型、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分析,探讨了尿素加入量对TiO2微球的颗粒尺寸、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的影响。采用刮涂法,用所合成的介孔TiO2微球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光阳极,结果表明,尿素用量为1.2g合成的介孔TiO2微球所组装的电池在模拟太阳光的照射下(100mW/cm2,AM1.5),光电转换效率为6.2%,明显高于商用P25纳晶所组装的电池光电转换效率(4.24%)。
2181-2186

超支化HPPVs共聚物的Gilch聚合机理研究

摘要:在以Gilch路线合成了一系列含烷氧基超支化聚对苯撑乙烯(HPPV)共聚物的基础上,对其聚合反应的过程及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常,PPV的聚合是按照自由基机理进行,即反应物单体在分子内脱去卤化氢(HX)后形成一种对醌二甲烷单体,再通过自由基链增长达到聚合的目的。通过DFT(B3LYP/6-311G(d))方法对反应单体1,3,5-三氯甲基-2,4,6-三甲氧基苯(TCMTMOB)在分子内脱去HCl后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发现此单体同样可以形成稳定的间二醌结构,易于与对醌二甲烷单体共聚生成超支化共聚物,这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2187-2190

失活钒钛基SCR催化剂性能表征及其再生

摘要:主要研究了钒钛基脱硝催化剂失活机理及再生。采用SEM、EDS、XRD、BET等手段对国内某家燃煤火电厂运行20000h的SCR脱硝催化剂进行表征,然后使用0.5mol/L的硫酸和0.01mol/L的氢氟酸对运行过的催化剂进行了清洗再生并通过烟气模拟-催化剂活性测试系统考察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新鲜催化剂,运行后的催化剂活性明显下降,孔容和比表面积有所下降,其表面存在着组成复杂的飞灰,飞灰主要成分为SiO2;采用0.01mol/L氢氟酸溶液清洗能够明显恢复催化剂的脱硝活性,这是因为氢氟酸可以有效清除失活催化剂表面的SiO2。
2191-2195

棉秸秆活性炭吸附水溶性有机污染物研究

摘要:以棉花秸秆为原材料,采用"炭化-活化"工艺制备了高活性活性炭。研究了活性炭对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等3种芳香族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动力学及热力学;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活性炭对3种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棉秸秆活性炭对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表观吸附活化能分别为Ea(苯酚)=15.91kJ/mol、Ea(苯甲酸)=12.56kJ/mol、Ea(苯胺)=11.16kJ/mol;吸附过程为自发的放热熵减过程;吸附等温模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棉秸秆活性炭对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50、321和298mg/g。棉秸秆活性炭制备简便、成本低廉,对水溶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可用于芳香族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治理。
2196-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