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2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高性能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具有高介电常数(k)的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兼有钛酸钡陶瓷和聚合物的各自优势,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电子材料,因而备受关注。综合给出了近5年来高性能钛酸钡/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指出了原材料选择、制备工艺及其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概括介绍了这类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预测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225-1229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溅射气压对Ge/Si纳米点表面形貌的影响

摘要: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Si(100)衬底上直接外延生长一系列不同压强下的Ge纳米点样品,并利用AFM、Raman和XRF对Ge纳米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e薄膜表面粗糙度在某一临界压强下发生突变,高能粒子热化的临界值与这种转变密切相联;分析讨论了Ge岛在不同溅射气压下的生长过程,在一定范围随着压强的增大会显示典型生长阶段的特征。
1230-1234

碳化硅纳米纤维改性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摘要:以电镀Ni颗粒为催化剂,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CCVD)法,在单向炭纤维(CF)表面原位生长碳化硅纳米纤维(SiCNF),制备出SiCNF/CF共增强毡体。以此共增强毡体为前驱体,化学气相沉积碳后得到密度为1.7g/cm3的SiCNF改性C/C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表明,SiCNF改性可使C/C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和显微硬度明显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观察表明,SiCNF改性处理改变了C/C复合材料中基体炭的结构,使其成为类似粗糙层(RL)或高织构的结构。
1235-1238

铝电解用NiFe_2O_4-10NiO基陶瓷铁元素优先腐蚀研究

摘要:在高温熔盐电解质78.07%Na3AlF6-9.5%AlF3-5.0%CaF2-7.43%Al2O3中对NiFe2O4-10NiO基陶瓷进行了电解腐蚀性能研究,结果发现烧结后的陶瓷NiFe2O4相中的Fe/Ni比为2.211~2.89,且NiO相的Fe/Ni比为0.136~0.34,而电解腐蚀后NiFe2O4相中的Fe/Ni比为2.07~2.335,且NiO相中Fe/Ni比为0.120~0.195,说明在电解腐蚀过程中Fe元素发生了优先腐蚀。铁元素在电解过程中发生优先腐蚀的原因可能是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1239-1243

两种沉淀剂对Pr:YAG纳米粉体的性能影响研究

摘要:分别采用碳酸氢铵和尿素为沉淀剂用沉淀法制备了Pr掺杂的YAG纳米粉体。并利用XRD、FT-IR、T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成分、粒度和形貌等性能分析,讨论了不同沉淀剂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沉淀法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制备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的YAG纳米粉体;而尿素沉淀法所制备的粉体需要较高的煅烧温度,粉体粒径大、团聚较为严重。此外,Pr∶YAG纳米粉体的荧光强度随粉体粒径的增大而加强。
1244-1246

聚6-氨基己酸-β-丙氨酸的合成及降解行为研究

摘要: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可降解的6-氨基己酸(6N)和β-丙氨酸(βA)的二元共聚物(PAA),并研究了该共聚物的性能。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材料是2种单体的聚酰胺共聚物;随β-丙氨酸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熔融温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分解温度呈依次减小的趋势,当共聚物中2种单体摩尔比为1∶1时,其为无定形共聚物。共聚物在去离子水中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不同单体比例合成的共聚物中,共聚物的降解速率与共聚物的结晶度成反比,当聚合物中2种单体摩尔比为1∶1时,聚合物的降解速度最快,2周后几乎完全降解;整个降解过程中,降解液的pH值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在环保方面,该材料可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247-1250

微波水热合成γ-AlOOH和γ-Al_2O_3纳米片

摘要:以九水合硝酸铝和尿素为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在180℃微波水热条件下反应30min,制备了γ-AlOOH片状结构产物。此前驱物经600℃热分解2h,得到γ-Al2O3纳米片。采用SEM、TEM、SAED和XRD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试了γ-Al2O3纳米片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水热法可以得到长度约为1μm,厚度为30nm的γ-AlOOH纳米片,该产物经煅烧处理后可以得到微观形貌保持不变的γ-Al2O3纳米片,且片状结构表面存在介孔结构。γ-Al2O3纳米片状结构表现出对废水中刚果红污染物的强吸附性能。
1251-1254

pH值对合成聚苯丙炔酸的影响

摘要:苯丙炔酸上的羧基起到终止剂的作用,限制了苯丙炔酸的聚合。加入NaOH将单体转化成钠盐,聚合后用HCl酸化成聚苯丙炔酸。单体由肉桂酸和液溴通过先加成后消去反应制得。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TGA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2212cm-1处C≡C键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消失形成1602cm-1C—C键伸缩振动特征峰,表明了聚合物的合成。荧光光谱显示聚苯丙炔酸在375nm激发波长下发蓝光,于465nm处有特征荧光发射峰,与没有加NaOH聚合的聚合物相比较,紫外吸收波长范围更大,加碱聚合的聚苯丙炔酸分子量能达到10552,TGA测试结果表明聚苯丙炔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1255-1257

乙二醇溶剂热合成自组装SrTiO_3片状纳米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

摘要:以钛酸四正丁酯((C4H9O)4Ti)水解沉淀的钛羟基氧化物和硝酸锶(Sr(NO3)2)为反应原料,以氢氧化钾(KOH)为矿化剂,以乙二醇((HOCH2)2)为溶剂,经200℃溶剂热反应得到了由纳米颗粒自组装形成的SrTiO3片状纳米结构。分别用XRD、SEM、TEM表征SrTiO3粉体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通过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对比研究了乙二醇溶剂热合成的纳米颗粒自组装SrTiO3片状纳米结构和水热合成的SrTiO3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乙二醇溶剂热合成的SrTiO3自组装片状纳米结构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1258-1262

测量深亚微米薄膜内微小残余应力的测试圆环结构

摘要:为能灵敏地测出深亚微米薄膜中的微小残余应力,对现有的圆环临界屈曲结构做进一步改进,并利用改进后的圆环结构测量3种不同厚度的深亚微米尺度薄膜残余应力。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对释放过程进行观察并测量其临界腐蚀深度,然后借助ANSYS软件的特征值屈曲法计算出残余应力大小。改进后的测试圆环结构最终成功地测量出3种深亚微米尺度薄膜中10MPa以下的微小残余压应力,而制作在同一薄膜上的微旋转机构因在如此低的应力状态下未发生明显的形变而未能实现残余应力的测量。
1263-1267

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HfTaO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

摘要: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HfTa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微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的透过谱,计算了薄膜的折射率和禁带宽度,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Ta掺入量(10%,26%,50%)的增加,HfTaO薄膜的结晶化温度分别为800、900、950℃,Ta掺入量继续增加到72%,经过950℃退火处理的HfTaO薄膜仍然保持非晶态,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AFM形貌分析显示非晶HfTaO薄膜表面非常平整。在550nm处薄膜折射率n随着Ta掺入量的增大而增大,n的变化区间为1.90~2.15。同时HfTaO薄膜的光学带隙Eg随着Ta掺入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Eg的变化区间为4.15~5.29eV。
1268-1272

磁性羟基磷灰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为探索磁性颗粒在治疗因缺乏骨骼应有的应力刺激而导致骨质疏松方面的潜在应用,研究制备了兼具良好生物活性和超顺磁性的羟基磷灰石(HA)/Fe3O4复合物。以化学沉积法合成的纳米Fe3O4浆料为底物,在Ca、P溶液中通过尿素酶催化水解尿素缓慢升高pH值,从而使HA逐渐在Fe3O4上沉积,形成具有一定核壳结构的磁性HA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X)、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磁铁对底物及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纳米Fe3O4浆料为底物,一定浓度含氯化钠的Ca、P溶液(Ca、P原子比为5∶3,Ca、Fe原子比为5∶3)为媒介,在37℃水浴中,反应48h,可制得具有较好磁性能的HA复合物,其饱和磁化强度可达7.23A.m2/kg,剩磁为0.073A.m2/kg,矫顽力为261.08A/m。
1273-1276

温度梯度溶液生长法制备x=0.2的Cd_(1-x)Zn_xTe晶体及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温度梯度溶液生长法(TGSG)在较低生长温度下制备了掺Al和掺In的x=0.2的Cd1-xZnxTe晶体,晶体起始生长温度约为1223K,温度梯度为20~30K/cm,坩埚的下降速度为1mm/h。采用红外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和I-V测试分别研究了晶体中的Te夹杂相、红外透过率、Zn组分分布和电阻率。结果显示CdZnTe晶锭初始生长区、稳定生长区的Te夹杂相密度分别为8.3×103、9.2×103/cm-2,比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的晶体低约1个数量级,红外透过率分别为61%、60%。Al掺杂CdZnTe晶体的电阻率为1.05×106Ω.cm,而In掺杂CdZnTe晶体的电阻率为7.85×109Ω.cm。晶锭初始生长区和稳定生长区的Zn组分径向分布均匀。
1277-1280

聚吡咯/钒氧纳米管复合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

摘要:以V2O5粉末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十六烷基胺为模板剂,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钒氧纳米管,然后结合阳离子交换技术,用导电聚合物聚吡咯修饰替换钒氧纳米管中的有机模板剂,成功制备了聚吡咯/钒氧纳米管复合材料。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观察和分析了修饰前后纳米管的形貌和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证实聚吡咯不但成功修饰替换了钒氧纳米管中的有机模板剂,而且还很好地保持了纳米管的管状结构。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分别测试了修饰前后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导电聚合物聚吡咯的修饰替换极大地提高了电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循环伏安结果和20次循环后的表面形貌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由于聚吡咯具有高的电导率和良好的柔韧性,不仅提高了复合纳米管材料的电导率,而且还改善了复合纳米管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1281-1284

屏蔽层对支架涂层药物缓释影响的体外研究

摘要:载药涂层的药物释放行为对于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讨论了在聚碳酸酯载药涂层外面再加一层空白聚合物层(即屏蔽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从4方面的体外实验证明屏蔽层(drug free polymer layer,DFPL)可以防止聚碳酸酯载药涂层药物"暴释"的现象,并且屏蔽层厚度和释放速率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以及不同的药物梯度和不同的屏蔽层材料对药物释放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1285-1287

Ce、Cr∶YAG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光谱性能研究

摘要:目前白光LED在红光波段发射较弱,导致其显色指数偏低,在白光LED用Ce∶YAG微晶玻璃中掺入Cr3+来增强红光波段的发射,从而提高显色指数。通过X射线衍射、荧光光度计、电光源参数测试对样品的晶相、光谱性能及荧光寿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r3+对Ce∶YAG微晶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增红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基质玻璃在1400℃热处理可析出纯的YAG晶相;Ce∶YAG和Ce、Cr∶YAG微晶玻璃在460nm激发下,在480~650nm产生有效发射,发射光谱中心波长位于530nm;由于Ce3+(2E)-Cr3+(4T)之间的非辐射能量传递,Ce、Cr∶YAG微晶玻璃在688、692和705nm处有红色发射峰,能有效地提高白光LED的显色性能。
1288-1291

斜切基片上溅射生长高密度小尺寸Ge纳米点的研究

摘要: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在斜切的单晶Si基底上生长了高密度的小尺寸Ge纳米点。系统研究了斜切基底上的表面台阶对Ge纳米点生长初期表面原子吸附行为的影响,以及斜切基片上Ge纳米点随原子沉积量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斜切基片上原子级的表面台阶能有效地抑制吸附原子的表面扩散。因此,有利于Ge纳米点的形核,并抑制纳米点的过度长大,从而获得高密度、小尺寸的Ge纳米点。
1292-1294

多孔悬浮陶粒制备及荷正电改性的研究

摘要:以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密度与水接近(0.80~1.10g/cm3)且耐磨性好的高活性多孔悬浮陶粒。通过非均相凝聚、涂层法对悬浮陶粒表面进行荷正电改性,并对改性陶粒的吸附性能、铁负载量、体积密度、显气孔率、抗压强度、表面形貌、表面电性及改性涂层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优化的改性条件为:氯化铁浓度为1mol/L,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3h。此条件下的改性陶粒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86.3%,是未改性陶粒的3~4倍。检测结果表明改性陶粒表面附着一层厚度不均的铁氧层,其主晶相为α-Fe2O3,呈多孔结构。
1295-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