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聚(乳酸一酪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摘要:以乳酸(D,L-LA)和L-酪氨酸(Tyr)为原料[n(D,L-LA)/n(Tyr)-95/5],采用梯度升温法,通过直接熔融缩聚合成了系列聚(乳酸-酪氨酸)共聚物(PLA-CO-Tyr)。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0.095MPa,催化剂Sn((21)。用量为0.4%(质量分数),聚合温度170℃,反应10h。用特性粘度测试、FT-IR、^1H-NMR、GPC、XRD、DSC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系列共聚物与PLA相比,分子链中引入了活性基团,具有较小的Tk,结晶度有所降低,并且通过控制酪氨酸的加入量可以调节聚合物的结晶度。该聚合物分子量能满足用作药物缓释试剂的要求。
681-683

牺牲硅胶骨架法制备盐酸黄连素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以盐酸黄连素(berberine-C1)为模板分子,硅胶为牺牲载体,甲基丙烯酸(MAA)或4-乙烯基吡啶(4-VP)、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及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别为功能单体、交联剂及引发剂制备了黄连素印迹聚合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形貌,红外光谱(IR)研究了印迹聚合物(Mip)对模板分子的再结合性能。静态吸附法及Scatchard分析研究了模板在聚合物上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以MAA为功能单体制备的黄连素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较高的再结合能力,其选择亲和特性来源于聚合物基体中大量在大小、形状及功能基诸方面与模板相匹配的键合位点。由Scatchard图得到了聚合物中两类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a)和最大吸附量(qmax)。
684-687

低温化学气相沉积两种DLC膜的摩擦性能研究

摘要:低温条件下在单晶硅表面沉积DLC膜和Si-DLC膜层,采用UMT-2微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了两种膜层的摩擦磨损特性,借助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及立体三维形貌仪分析了两种膜层的表面形貌和组成。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两种膜层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两种膜层表面都非常平滑,属于纳米硬膜;两种膜层都具有良好的减摩托磨作用,其中DLC膜层的减磨性能好于Si-DLC膜,而Si-DLC膜的抗磨性能优于DLC膜。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具有Si过渡层的DLC膜与硅基体的结合更为牢固造成的,但其同时促使DLC膜的减摩性能降低。
688-691

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24的切削温度实验研究

摘要:通过实验,分析了使用YWl刀具切削K24时,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对切削温度影响最大的是切削速度,但是,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削温度的增加量是下降的。这是因为在切削过程中,速度的增加使得副后刀面磨损加剧,切削深度减小,切削力减小,切削温度也随着相对降低。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其次是进给量,影响最小的是切削深度。通过实验所得的切削用量与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将这3个公式合并可得到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总的经验公式。
692-695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双相核材料的电子墨水纳胶囊

摘要:摘要:利用细乳液法制备包含炭黑纳米颗粒/TiO2纳米颗粒和分散剂[四氯乙烯(TEC)和SPAN-80的混合液]的双相核材料的电子墨水纳米胶囊。以苯乙烯(S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反应单体,十六烷(HD)为疏水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溶剂。把分别包含TiO2有机胶体、炭黑纳米颗粒、TiO2纳米颗粒聚合物纳胶囊以及什么都不包含的纯聚合物纳米胶囊进行了对照。讨论了PVA含量对纳米胶囊粒径的影响,乙醇对纳米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表面修饰物对包含碳黑纳米颗粒/TiO2纳米颗粒纳囊的影响。
696-699

钙热还原法制备钛粉过程的研究

摘要:摘要:以颜料级TiO2、分析纯无水CaCl2和金属钙为原料,探索一种真空钙热还原制备金属钛粉的新方法,并借助XRD,SEM/EDS等设备对产物成分和钛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的CaCIz可有效地减弱烧结影响并增大了气一固反应界面有助于还原反应。当CaCl2与Ti02比例为1:4时,片状原料在1000℃下和钙蒸气充分反应6h,还原产物酸洗干燥后制备出低杂质含量的钛粉。粒度分布在10-20μm之间,粉末颗粒呈不规则形状,分布均匀且无大块团聚现象。
700-703

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湿度敏感特性

摘要:采用多壁碳纳米管和硅橡胶制备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导电网络和湿敏特性。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经过化学修饰和未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形貌,扫描电镜观察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复合材料形成的导电网络结构;分析该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研究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感湿特性。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在11%-98%的范围,经过修饰后的多壁碳纳米管/硅橡胶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为0.03469/%RH,而且该复合材料具有响应时间短和重复性好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新型湿度敏感材料,可以在多种湿度环境的检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704-707

AC/ZnO发泡剂系对植物纤维增强淀粉复合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摘要:用偶氮二甲酰胺(AC)/氧化锌(ZnO)作为发泡剂系制备植物纤维增强淀粉复合发泡材料并讨论其含量对该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TGA曲线确定偶氮二甲酰胺(AC)/氧化锌(ZnO)的最佳比例为2:1;在温度为25℃,RH-50%的环境下保持7d,通过力学性能检测,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38MPa、91.3%;通过回弹率和孔隙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AC/Zn0发泡剂系对复合发泡材料发泡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当AC/ZnO发泡剂系含量为总质量的1.5%时,复合发泡材料具有最佳回弹性和最高孔隙率,分别为87.6%、91.6%。
708-71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NH3的敏感特性研究

摘要:石墨烯独特的原子结构赋予其电学、热学、力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氧化石墨烯不仅具有石墨烯结构特点,而且具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增强了对气体的吸附能力,更适合应用于气敏传感器。通过改进的Hummer方法制备了片状多层氧化石墨烯,并对不同浓度的NH3进行敏感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对NH3具有良好的响应,在(1.5-3.5)×10^-4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712-714

静电纺丝制备CMCAB超疏水纤维材料

摘要:以环境友好的纤维素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醋酸丁酸酯(CMCAB)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筑仿生粗糙疏水表面,成功制备了CMCAB超疏水纤维材料(4g触角155°)。采用SEM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下纤维的直径和表面形貌,质量比为8:2的二氯甲烷和乙醇混合溶剂制备的纤维表面粗糙。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材料表面凹凸起伏,具有类似荷叶的微结构。测定材料的接触角,发现纤维的直径和粗糙度是影响疏水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材料的疏水性,研究了溶液浓度和电压对纤维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优化了制备CMCAB超疏水材料的纺丝工艺。
715-717

Fe80P13C7块体非晶态合金与非晶薄带抗腐蚀性能的对比研究

摘要:通过J-Quenching技术在低冷速(低于1000K/s)下制备出块体尺寸达2mm的Fe80P13C7非晶态合金。通过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以及对样品在lmol/L的HCl溶液中浸泡后的腐蚀形貌的观察,对Fe80P13C7块体非晶态合金、非晶薄带以及晶态合金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块体非晶的腐蚀性能优于非晶薄带和晶态合金。这可能是由于块体非晶态合金在制备过程中冷速较低,原子发生结构弛豫的时间更长,结合能增大,使得合金中原子与溶液中离子的反应速率减慢,从而提高了块体非晶态合金的腐蚀性能。
718-721

控制降温对近空间升华法沉积CdZnTe薄膜形貌与结构的影响

摘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生长结束后的降温过程对以近空间升华法生长的CdZnTe薄膜形貌与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快速(炉冷,673K以上-8K/rain)和慢速(-2K/min)两种降温速率下获得的CdZnTe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并考察了降温中是否阻断生长源向薄膜的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薄膜均为闪锌矿结构,降温时薄膜的持续生长将抑制晶粒在平面内铺展而使其棱角钝化的趋势,以较慢的速率降温和降温时阻断传质均有利于提高薄膜的致密度,降低粗糙度及薄膜的织构强度。
725-728

纳米尺度PS/Ag核壳结构复合球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采用分步法制备了聚苯乙烯/银(PS/Ag)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球。首先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并利用丙烯酸(AA)的羧基对制备的PS球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带负电荷;然后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在改性PS球的表面沉积[Ag(NH3)2]^+,水浴(80℃)环境中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为还原剂将PS球表面的[Ag(NH3)2]^+还原,制备出PS/Ag核壳结构复合球。通过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S/Ag核壳纳米球的粒度分布、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AA的用量对复合球粒径及包覆的Ag壳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A用量的增大,所包覆的银层更加致密,厚度增大,当AA用量为15%时可得到Ag完全包覆的PS/Ag复合纳米球。
729-731

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硅纳米晶多层膜及微观结构表征

摘要:摘要:在室温下,分别利用常规磁控溅射和反应磁控溅射技术交替沉积Si薄膜和Si1-xNx薄膜在单晶硅基体上制备了Si/Si1-xNx纳米多层膜。接下来,在高温下对Si/Si1-xNx多层膜进行退火诱发各层中形成硅纳米晶。研究了Si1-xNx层厚度和N2流量沉积对si/Si1-xNx多层膜中Si量子点形成的影响。TEM检测结果表明,N2流量为2.5mL/min时沉积的多层膜退火后形成了尺寸为20-30nm的等轴Si3N4纳米晶;N2流量为5.0mL/min时沉积的多层膜退火后在Si层和Si1-xNx层中均形成了硅纳米晶,而在7.5mL/min N2流量下沉积的Si/Si1-xNx多层膜退火后仅在Si层中形成了硅纳米晶。
732-735

Dy1-xSrxFeO3的制备及其电磁吸收性能

摘要: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Dy1-xSrxFeO3(x=0、0.1、0.2、0.3、0.4)粉体,研究了其微波电磁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其结构和相组成。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粉体颗粒微观形貌。利用网络分析仪测试了其2-18GHz的电磁参数,并通过软件对其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模拟,利用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其在930-1250nm波长区间的反射率。结果表明粉体为钙钛矿结构;当x=0.3,涂层厚度d=2.8ram时,在11GHz处吸收出现峰值,约为-20dB,2-18GHz范围内吸收〉-10dB的频宽约为2.9GHz;当x=0.3时,粉末压片在950-1200urn波长区间的红外吸收性能最好,其反射率约为0.05%。
736-739

不同工艺条件对球形纳米硫酸钙制备的影响

摘要:摘要:制备纳米硫酸钙(CaSO4)颗粒的关键在于采用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配制反相微乳液.使CaSO4晶体在理想的环境中生长。采用AOT、OP-10复合表面活性剂/环己烷/正戊醇/水溶液反相微乳液反应体系,在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水表比)60=20、反应物浓度n([Ca^2+])/n(SO^2+])-0.125mol/L、陈化时间t=10min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形貌均一。平均粒径为70nto的球形CaSO4颗粒。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形貌和大小进行了表征。实验分析了水表比ω、反应物浓度n([Ca^2+])/n([SO2/4])值、陈化时间t等因素对纳米CaSO4颗粒粒径的影响。
740-743

HOPG片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初探

摘要:为探索羟基磷灰石(HA)在含碳基体上电化学沉积,采用了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片这一具有原子级平整表面的导电材料作为阴极材料,探索了电沉积时间、溶液pH值及溶液浓度对沉积层成分和形貌的影响,利用TEM、SEM、AFM、EDS及XRD等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初步探讨了羟基磷灰石电沉积机理。结果表明电解液初始PH值为5和钙离子浓度低于0.007mol/L时有利于促进HA的生长,并且可以形成单层片状结构,得到比较规整完善的多孔状单层HA涂层。而延长电沉积和陈化时间则有助于缺钙型HA垂直于基底表面生长,并促进钙磷比增加,形成缺钙性HA。研究将为电沉积羟基磷灰石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验支持。
744-747

活性炭改性及其对噻吩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摘要:吸附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汽油深度脱硫分离技术。采用硝酸氧化、焙烧、负载金属等方法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利用静态实验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硝酸氧化可以增加活性炭表面酸性基团的量,提高脱硫性能;N2气氛下焙烧后吸附剂脱硫效果明显优于未,彼理活性炭;活性炭表面负载Fe、Zn、Cu、Ni金属离子改性中,Fe离子改性活性炭脱硫效果最好。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活性炭复合改性实验,得出68%硝酸氧化后再进行Fe离子负载,吸附剂脱硫率最高,噻吩的脱硫率可达到85%。
748-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