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无助剂一步合成巢状钨酸铋微球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采用微波水热法在200℃时制备了形貌均一的正交晶型的巢状微球状的Bi2WO6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分别对巢状Bi2WO6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也考察了Bi2WO6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500W氙灯的照射下降解罗丹明B的过程中,巢状Bi2WO6微球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这与组成它的纳米片的纳米尺寸效应、微球大的表面积、本身层状堆积结构密切相关,其纳米片堆积起来的巢状结构可以使可见光在层状微球内经过多次散射和反射,延长了可见光传输的光程,增加了可见光的利用率。
409-412

基于非凸本构模型的磁流变流体圆管流动分析

摘要:采用了基于唯象相变理论的非凸本构关系,对圆管中磁流变流体的层流运动进行了分析。所采用的本构关系能模拟磁流变流体特有的剪切力-应变率关系中的滞回特性。通过分析,建立了圆管层流的流速分布函数,同时对圆管层流的流量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固定磁场强度时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对分别采用的非凸本构模型和宾汉本构模型的流速和流量公式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非凸本构模型的优点。
413-416

新型生物素接枝聚乳酸纳米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自组装方式制备生物素接枝聚乳酸材料(BPLA)的纳米球,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体外探讨BPLA纳米球与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的结合能力,据此判断BPLA纳米球的潜在靶向性。结果表明BPLA纳米球呈球形,平均粒径〈200nm,分散系数〈0.15,平均电位〈-25mV;静置1月稳定;浓度为0.01~1.0mg/mL的BPLA纳米球的溶血率均低于5%;在37℃体外模拟体液静止和流动情况下能够与链霉亲和素进行结合;同时,在以链霉亲和素为臂时,BPLA纳米球仍然具备与生物素特异性结合能力。显示出BPLA纳米球在药物靶向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417-420

石墨基导电砂浆电热炕采暖研究

摘要:以自制高性能石墨基导电砂浆制作电热炕发热面,设计了北方火炕模型,通过Fluent数值模拟分析了电热炕的采暖性能,结果显示炕面温度分布均匀,致热效果好。经实测,在1kW快速升温档,电热炕迅速升温,其平均升温速率达0.75℃/min,在安全电压保温档时,电热炕炕体温度维持在25.7℃左右,环境温度也相对实验前升高2.7℃。
421-423

柔性投影显示屏增塑机理及规律的研究

摘要:柔性投影显示屏具有可弯曲、易携带、耐冲击等优点,用途非常广泛。对柔性投影显示屏的增塑机理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合适的添加量,发现了增塑剂含量与塑性-脆性转变规律,为制备柔性投影显示屏提供了理论依据。
424-425

ZnO纳米四脚状阵列电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摘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四脚状纳米ZnO和ZnO纳米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ZnO的晶型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VD法制备的四脚状纳米ZnO具有三维空间结构,其最小平均臂宽约为70nm,臂长约300nm,制备的纳米棒直径约为84nm,长约2μm,且都为六方纤锌矿晶型结构。将ZnO纳米四脚状及纳米棒利用滚涂法在FTO导电玻璃上形成ZnO光阳极,经N719染料敏化后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结果表明,染料敏化小尺寸的四脚状纳米ZnO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η=1.88%)高于染料敏化大尺寸的四脚状纳米ZnO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η=1.18%),远高于染料敏化ZnO纳米棒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η=0.7%)。
426-429

静压法合成含硼金刚石结构及电阻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在铁基触媒中加入硼铁粉的方法制成Fe-Ni-C-B系触媒,用静压法合成含硼金刚石。研究了含硼金刚石的形貌、晶体结构和电阻-温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区间内,金刚石具有不同的电离能,分析了其原因。同时测得此含硼金刚石的最高工作温度为773K左右。为高温半导体金刚石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430-432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凝胶性能研究

摘要:以草鱼鱼鳞为原料,分别提取鱼鳞中的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利用动态流变仪和物性分析仪开展胶原凝胶形成和凝胶性能的相关研究,并与哺乳动物来源的猪皮胶原(PC)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3种胶原蛋白均为典型的Ⅰ型胶原并具有完整的3螺旋结构;蛋白浓度和体系pH值是影响胶原凝胶形成的重要因素。ASC形成凝胶的临界pH值为4.5,而PSC和PC为5,3种胶原蛋白凝胶形成的临界蛋白浓度均为0.5mg/mL。粘弹性分析和质构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ASC容易形成一种硬度高但脆性大的凝胶,升高温度可导致其凝胶结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而PSC和PC更容易形成一种硬度小但韧性好的凝胶,在低于蛋白变性温度的条件下升高温度可以有效提高凝胶硬度;胶原蛋白凝胶质构受蛋白浓度、体系pH值和蛋白的3螺旋结构影响。蛋白浓度越高,体系pH值越接近中性,形成的凝胶硬度越大,但脆性也随之增加;当胶原蛋白因受热而导致其三螺旋结构破坏后,其凝胶形成能力急剧下降。
433-437

活性炭负载Co0.8Zn0.2Fe2O4铁氧体的制备及电磁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钴锌铁氧体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以柠檬酸为络合剂制备Co0.8Zn0.2Fe2O4铁氧体溶胶,加入活性炭于溶胶中,经浓缩制得活性炭/钴锌铁氧体凝胶,再经过低温煅烧,制备出形态和结构理想的活性炭负载钴锌铁氧体复合材料;详细地考察烧结温度、煅烧时间及活性炭与铁氧体的配比等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形态和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光谱(EDX)对制备出的复合材料进行形貌、结构及组成表征分析。采用波导法在8.2~12.4GHz波段对活性炭负载纳米钴锌铁氧体复合材料进行电磁参数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钴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磁损耗角正切值,其吸波性能较好。
438-441

共蒸发制备GaSb多晶薄膜的研究

摘要:GaSb的禁带宽度为0.72eV,是热光伏电池的理想材料。采用共蒸发的方法,在普通玻璃衬底上生长GaSb多晶薄膜。通过XRD谱、Hall及透射反射谱测试,研究了Ga、Sb源的蒸发温度、衬底温度以及薄膜厚度对薄膜的结构特性和光电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薄膜厚度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增大;随衬底温度的升高、Ga源温度的降低以及厚度的增加,迁移率逐渐上升,迁移率最高可达172cm2/(V.s);随衬底温度的降低、Ga源温度的提高以及厚度的增加,载流子浓度逐渐增加。
442-445

可电调谐超材料研究

摘要:超材料的谐振特性与其周期单元特性相关,周期单元的某一或是某几个参数的改变可以实现对超材料反射特性的调谐。利用有源集总元件的可变电阻特性,结合超材料设计,通过仿真优化和实验制备得到可电调谐超材料;分析对比了两种不同的布线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反射率特性和可调谐特性;并采用等效电路法对主动FSS层的阻抗特性进行了分析。
446-449

温度对高压烧结氮化铝陶瓷热导率的影响

摘要:以直接氮化法合成的AlN微米粉为原料,添加3%(质量分数)的CaC2为烧结助剂,在5GPa的压力下烧结30min,考察不同烧结温度对AlN陶瓷热导率的影响。用阿基米德排水法、XRD、SEM等技术手段对AlN烧结体进行性能检测。研究表明,在1500~1800℃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促使AlN陶瓷内部晶粒长大,晶型饱满,尺寸均一,晶界相减少,实现烧结致密化,利于热导率的提高。
450-453

温敏凝胶流变性能动力学研究

摘要:应用动态流变实验测定了温敏共聚物的流体特性,分析其在溶胶-凝胶转变过程共聚物溶液随温度变化形成凝胶机理。以室内合成的四元共聚物溶液为基础,采用动态流变实验测定了该共聚物溶液在不同温度、浓度下的剪切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变化,确定了凝胶特性,并与试管倒置法比较了凝胶温度。实验结果表明,临界温度为143℃,在一定浓度下(高于接触浓度C*),低于此温度共聚物溶液具有一般粘性流体特性;高于此温度可形成凝胶网络结构;溶液在测试温度(65~240℃)内,其损耗角从56.27°逐渐变为31.04°,溶液体系从粘性流体逐渐到粘弹性流体过渡;说明该溶液在一定浓度下具有温敏特性。
454-456

丝胶/PVA/玉米淀粉共混凝胶膜的制备及其体外降解调控研究

摘要:废弃蚕茧中提取并制得易溶性丝胶蛋白(SS)粉末,玉米淀粉(MS)作填充剂,与PVA经水相共混和反复冻融制备了不同配比SS/PVA/MS复合凝胶膜。经红外检测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分别以去离子水和模拟体液(SBF)为介质,考察了SS/PVA质量比及MS含量对膜材料力学性能、溶胀性和降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S/PVA质量比为3/7,MS含量为18%时,膜的断裂伸长率为最优,拉伸强度可达到较优水平,而通过对MS含量和SS/PVA质量比的调整,可以达到调节复合膜降解速率的目的。
457-461

用于Cu互连的Ta/Ti-Al集成薄膜的结构和阻挡性能

摘要:应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001)Si衬底上制备了Cu(120nm)/Ta(5nm)/Ti-Al(5nm)/Si异质结,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和四探针测试仪(FPP)等方法研究了Ta(5nm)/Ti-Al(5nm)集成薄膜用作Cu和Si之间阻挡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发现,Cu/Ta/Ti-Al/Si异质结即使经受850℃高温退火后,样品的XRD图中也没有出现杂峰,表明样品各层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相对于800℃退火的样品,850℃退火样品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急剧增大,同时方块电阻也增加了一个数量级,表明Ta(5nm)/Ti-Al(5nm)集成薄膜在850℃时,阻挡性能完全失效。由于Ta和Cu之间存在良好粘附性以及Ti-Al强的化学稳定性,Ta(5nm)/Ti-Al(5nm)集成薄膜在800℃以下具有良好的阻挡性能。
462-464

含噁二唑类与咔唑类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由2-苯基-5-〔甲基丙烯酰胺基取代苯基〕-1,3,4-噁二唑(OXD)与甲基丙烯酸乙基咔唑酯(CzE-MA)两种单体合成了含噁二唑和咔唑基团的无规共聚物。通过红外、核磁、紫外、荧光、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有很好的溶解性,均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如THF,CHCl2,CHCl3等,其分子量在16950~22500之间。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90~222℃),最大吸收波长在220~340nm之间,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其荧光发射波长均在372~451nm范围内,是一类蓝紫色荧光聚合物。共聚物随着CzEMA组分的减少和OXD组分的增加,发射波长蓝移,其中以P(OXD8-CzEMA2)的荧光性最好,荧光量子产率高达0.70。
465-468

聚醚酰亚胺基炭分子筛膜的形成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摘要:以商用聚醚酰亚胺(PEI)作为前驱体,采用经过ZrO2-Al2O3复合溶胶修饰的陶瓷氧化铝为支撑体,浸渍涂膜制备聚合物膜,在空气中预氧化处理后,经500~800℃不同的炭化温度下制备出气体分离炭分子筛膜。为了考察炭化温度对炭膜结构和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气体渗透等测试手段,对热解过程聚合物膜热稳定性、炭微晶结构及石墨化进程、微观形貌和气体分离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炭化温度对所形成炭膜表现出不同物理和化学结构、炭结构和孔结构,最终影响炭分子筛膜的气体渗透性和分离选择性。
469-472

碳纳米管膜/电解液界面的整流效应

摘要:对碳纳米管(CNT)膜/电解液(电解质溶液)界面的整流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的碳纳米管用热灯丝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整流效应通过分析其伏安特性来研究。结果发现,在室温下与一定浓度的电解液中,碳纳米管膜/电解液界面呈现出较强的整流效应,且该效应随电解液温度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重点讨论了碳纳米管膜/电解液界面整流效应的产生机制。
47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