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1年第S3期杂志 文档列表

pH值对溶液燃烧法制备纳米LaFeO3的影响

摘要:以硝酸镧和硝酸铁为氧化剂,柠檬酸为燃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钙钛矿型LaFeO3。通过XRD和SEM研究了分别以氨水和NaOH溶液为pH调节剂,前驱物溶液pH值对制备的纳米LaFeO3粉体的晶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pH调节剂和前驱物溶液pH值对燃烧产物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和微观相貌都有显著的影响。氨水调节前驱物溶液pH值5、7和9,可制得纯相LaFeO3纳米晶体,对应产物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29.4、37.2和32.3nm,而pH为13时,产物为Fe2O3相和无定形相的混合物。NaOH溶液为pH调节剂,前驱物溶液在pH值5~13范围内均能制得纯相LaFeO3纳米晶体;其中pH为7的中性环境中产物为蓬松多孔网状纳米结构,具有最大的晶粒尺寸30.5nm,而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制得的产物为无规则颗粒的聚集体。
-

Mg2Si基热电材料的稀土掺杂优化

摘要:采用机械研磨-电场激活压力辅助合成(FAPAS)技术,快速合成了稀土Sc和Y掺杂的Mg2Si基热电材料,所得试样组织均匀、致密,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5~2μm,微量稀土元素不改变基体材料的组织形貌。分析表明两种稀土元素均在不同程度改善热电性能,其中掺杂0.427%(摩尔分数)Sc和0.173%(摩尔分数)Y的试样的综合电功率因子在378和468K分别达到未掺杂试样的2.67和2.03倍;掺杂0.173%(摩尔分数)Y的试样的热导率相对于未掺杂降低了20%,其无量纲热电优质系数ZT相对于后者提高了1.30倍,ZTmax为0.23,明显高于未掺杂试样的0.18。
-

多糖介质中分散聚合法合成P(PEGDA)凝胶微球

摘要:以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一定比例的壳聚糖多糖介质中,用分散聚合法制备P(PEGDA)凝胶微球。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及扫描电镜对微球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KCl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在70℃、KCl用量及分散剂用量分别为单体的20%和2%时,能制备出成球性好分散性较好的微米级凝胶微球。
-

微波合成体系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量对PbS形貌的影响

摘要:在两个微波合成体系中,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量对PbS形貌的影响,分别得出了星形和花状两种结构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显示在三水合乙酸铅为铅源、硫脲为硫源、二甲基亚砜(DMSO)作溶剂的体系中,加入0.1g CTAB,可形成完美的星形结构;不加CTAB时形成星形结构PbS的表面相对较光滑;当CTAB的加入量为0.05g时,则形成了纳米枝状结构。而在铅源、硫源和溶剂分别为硝酸铅、L-半胱氨酸和去离子水体系,加入0.05gCTAB时,可形成完美的花状结构;不加CTAB时,形成片状结构和部分立方体结构;当CTAB的加入量为0.025g时,虽然没有形成明显的花状结构,但是有组装成花状结构的趋势。同时结合实验和文献对星形结构和花状结构PbS的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

戊二醛交联淀粉微孔发泡材料(SMCF)的制备及表征

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将糊化后的淀粉溶液与戊二醛交联,采用溶剂置换制得高白度、表面带有微孔结构、并具有一定抗水性能的淀粉微孔发泡材料(starch microcellular foam,SMCF)。研究了交联反应及溶剂置换各因素对SMCF白度、湿含量及微孔形成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交联剂戊二醛的用量为10g戊二醛/100g淀粉,交联反应时间为2h,交联反应温度为50℃,溶剂置换方式为搅拌式,溶剂置换次数为3次。此外,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经戊二醛交联的SMCF分子中甲基和亚甲基数量增加,羟基数量减少,证实了交联反应的发生,属于醚化反应;热重(TGA)分析研究了SMCF的热降解行为,交联后的SMCF分解温度在330℃左右,热稳定性优于未交联淀粉。
-

端羧基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以乳酸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梯度升温法,在168℃、0.098MPa下直接熔融缩聚生成端羧基聚乳酸共聚物P(LA/SA)、P(LA/CA)和P(LA/AC)。用乌氏粘度法、FT-IR、1 H-NMR、DSC、TGA及XRD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和PLA相比,3种端羧基共聚物Tg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端羧基的引入降低了聚乳酸的刚性;TGA结果表明各共聚物热稳定性提高为一步热分解过程;XRD分析得出P(LA/SA)和P(LA/AC)比PLA的结晶度有所升高,而P(LA/CA)的结晶度略微降低,说明可通过调节乳酸和改性剂的配比来调节材料的力学性能。
-

聚氨酯功能泡塑的制备及其分离蛋白性能的研究

摘要:以改性聚丙烯酰胺、甲苯二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步发泡法,制备具有酰胺基(-NHCO-)的聚氨酯功能泡塑,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用该泡塑对溶菌酶/牛血清白蛋白混合液进行分离,通过SDS-PAGE电泳对其分离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制备泡塑的原料质量比为m(聚醚)∶m(甲苯二异氰酸酯)∶m(聚丙烯酰胺)∶m(丙酮)∶m(三乙烯二胺)∶m(二丁基二月桂酸锡)∶m(硅油)∶m(水)=100∶150∶25∶20∶0.6∶0.4∶1∶0.1时,合成的泡塑孔隙率高,孔泡均匀,内外孔连通,溶胀度为18%,溶损率为0.036%,且具有功能基团酰胺基,对混合蛋白液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45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