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1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Tm:YAP激光晶体的生长及激光性能的研究

摘要:采用提拉法生长了高质量的4%(原子分数)Tm∶YAP晶体。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确定生长的晶体为Tm∶YAP晶体。吸收光谱分析表明Tm∶YAP晶体在688和794nm有较强的吸收峰。采用793nm激光二极管泵浦Tm∶YAP晶体,实现了2.01μm激光输出,最大输出功率5.1W,光转换效率为37%,斜率效率高达43.5%,连续可调范围从1894~2066nm,在2010nm得到最大的输出功率值为1.84W。
1735-1737

溶胶-凝胶法合成高温稳定的大孔结构二氧化钛

摘要:用钛酸丁酯作钛源,95%的乙醇水溶液作溶剂,柠檬酸铵作螯合剂,利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大孔结构的TiO2。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差热-热重分析(TG-DTA),N2吸附等方法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孔的直径在2μm左右,这种材料比表面积比较高,并且热稳定性好,可以耐800℃的高温。550℃焙烧得到的锐钛矿对罗丹明B具有光催化活性。95%的乙醇溶液对生产介孔-大孔TiO2材料很有利。TiO2微孔-大孔多级孔结构的形成是微相分离和有机酸铵螯合作用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738-1741

碳纳米管接枝聚乙二醇负载ZnO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利用聚乙二醇接枝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g-PEG)作为介质,在低温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在PEG修饰后的MWNT表面负载花瓣状的纳米氧化锌(ZnO)。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波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MWNT-g-PEG/ZnO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ZnO纳米粒子和MWNT之间结合紧密,ZnO的尺寸比较均一,推测了ZnO纳米粒子在MWNT表面的生长机理。MWNT表面的PEG对ZnO的负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ZnO原位生长的活性点。
1742-1745

炭化温度对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吸附特性及孔结构的影响

摘要:以速生杉木为原料,经过苯酚液化物后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熔融纺丝,初纺纤维固化处理后直接炭化制备出碳纤维,并对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以及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木材液化物碳纤维样品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Ⅰ型吸附等温线,其吸附滞后回线属于H4型。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孔径主要以微孔为主,微孔率达到73.4%。碳纤维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微孔面积、微孔容随着炭化温度的提高呈增大趋势,其中600~800℃是其孔隙结构发生变化的关键温度区间。液化原料中木材/苯酚比对其制备的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的影响变化不大。
1746-1749

二氧化钛纳米管生物膜的通透性能研究

摘要:介绍了两端通透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过程,并对形貌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刻蚀纳米管阵列底部的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的通透装置,运用光电比色计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比分析了苯酚红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通透性能,考察了通透时间和纳米管管径等参数对通透性能的影响规律。
1750-1753

V_2O_5-TiO_2离子存储电极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利用无机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V2O5-(TiO2)x离子存储电极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Raman光谱、循环伏安法(CV)和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分别研究了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化学计量、锂离子注入性能以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薄膜具有V2O5的层状结构,其c轴方向的结构取向性有所降低;颗粒尺寸和表面粗糙度显著减小;同时TiO2的复合导致薄膜中V2O5的化学计量发生偏移,氧空位数量增多。当x=0.2时,薄膜具有相对较高的离子存储容量及循环稳定性,并且在离子注入/脱出状态均获得相当高的可见光透过性。
1754-1757

稀土掺杂钨钼酸盐类荧光粉水热法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摘要:利用水热法制备了A0.925(MoO4)0.5(WO4)0.5∶Dy03.+05(A=Ca、Sr、Ba)固溶体微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析(FA)等测试手段对微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0.925(MoO4)0.5(WO4)0.5∶Dy03+.05(A=Ca、Sr、Ba)复合钨钼酸盐微晶均呈现典型的四方晶相白钨矿结构。荧光光谱中的480nm处的偶合双峰和575nm处的锐而强的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稀土离子Dy3+的4F9/2→6 H15/2和4F9/2→6 H13/2跃迁。其中具有球状颗粒(尺寸为0.7μm)形貌的Ca0.925(MoO4)0.5(WO4)0.5∶Dy03.+05微晶的发射峰强度最强,在光学材料中具有潜在应用。
1758-1761

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及吸水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聚乳酸(PLA)及偶联剂马来酸酐(MAPP)对木粉进行改性,研究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的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微观特性,以及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力学性能方面,随着木粉含量从10g增加到25g,最大拉力增加了4倍,抗拉强度增加了3倍;偶联剂使用后,最大拉力和抗拉强度较未使用前最大增加值都超过了1倍。吸水性能方面,随着木材成分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同时增加,2和24h增重最多分别为2.85%和8.12%;偶联剂的使用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水率,2和24h增重最多分别为0.72%和3.58%。最后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同样木粉含量,添加偶联剂后界面更加光滑,PLA与木粉之间的粘合更紧密。
1762-1764

医用硅橡胶表面的亲水改性

摘要:利用表面处理并借助硅烷偶联剂在医用硅橡胶表面制备一层PVP亲水涂层。用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测量涂层的厚度;用接触角测量研究不同硅烷偶联剂处理对样品表面亲水性能的影响,测量了样品在37℃条件下100mL纯净水中浸泡不同时间后接触角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偶联剂KH792处理后浸涂2次PVP亲水涂层的样品涂层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约为110μm),亲水性能最优,在纯净水中浸泡7d后其亲水性能仍远优于基体。
1765-1767

聚乙二醇辅助电沉积ZnO纳米棒阵列的研究

摘要:以聚乙二醇(PEG-400)为添加剂,采用恒电位方法直接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分析手段对ZnO纳米棒阵列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ZnO纳米棒为六方纤锌矿型单晶结构,沿着垂直于基底的c轴极性生长,呈现出均匀的六方棒状形貌;在电沉积初期,PEG-400通过其大分子链的空间位阻作用及包覆作用对ZnO成核粒子的形貌和分散性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可以有效调整进一步生长所得ZnO纳米棒阵列的密度和垂直度,当PEG-400在电沉积液中的体积分数为2%时,可以得到取向良好垂直度高的纳米棒阵列;光电性能测试表明,ZnO纳米棒阵列膜电极的光电流随着阵列规整度提高而增大。
1768-1771

希夫碱钛配合物催化D,L-丙交酯本体开环合成聚乳酸

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希夫碱钛配合物,并将此作为催化剂用于D,L型丙交酯本体开环聚合,采用FT-IR、NMR、GPC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催化丙交酯开环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分子量可控性(PDI=1.09~1.24)。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该催化剂用量,聚合温度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在单体与催化剂摩尔比为2600,聚合时间为16h,聚合温度为160℃时,可得到数均分子质量Mn=9.058×104,PDI=1.16的聚乳酸材料。
1772-1775

Mg元素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影响

摘要:选择磷酸盐为主要成分的复合电解液体系,用微弧氧化方法对3种常用的商业铝合金物陶瓷膜分别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探讨了铝合金中元素Mg对陶瓷层的组织形貌、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的调制作用,并借助硬度、摩擦磨损测试评价了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膜的相结构主要为γ-Al2O3,α-Al2O3和AlPO4,并含有少量Mg、Cu、Zn、W元素;随着Mg含量的增加表面组织更加细密,膜层中大尺寸缺陷减少;膜层中α-Al2O3含量随Mg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少,当Mg含量接近2.5%时,膜层中只剩下γ-Al2O3;硬度与摩擦磨损测试显示Mg含量的增加导致硬度和耐磨性能下降。
1776-1779

羟乙基与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细胞毒性试验

摘要:壳聚糖(chitosan,CTS)与氯乙醇反应制备羟乙基壳聚糖(hydroxyethyl chitosan,HECTS),并接合琥珀酸酐合成N-琥珀酰羟乙基壳聚糖(N-succinyl-hydroxyethyl chitosan,Suc-HECTS),考察琥珀酰化度的影响因素确定最适反应条件。用FT-I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1 H NMR测定脱乙酰度和琥珀酰化度,元素分析法测定羟乙基取代度,并评价了HECTS和Suc-HECTS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HECTS与Suc-HECTS均无细胞毒性。在生物医药和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780-1785

新型水溶性壳聚糖盐酸盐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摘要:以水溶性壳聚糖盐酸盐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盐酸盐微球。通过多种理化手段检测及体外MG63细胞共培养对壳聚糖盐酸盐微球的形貌结构、尺寸大小、粒径分布、成球机理、结晶度、热稳定性及细胞相容性进行了测试及表征,并与普通酸溶性壳聚糖制备的微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盐酸盐与戊二醛通过Schiff碱反应产生交联,易成球,球形圆整光滑;粒径分布较窄,粒径约为5~10μm;微球结晶度较低,其热稳定性较壳聚糖盐酸盐原料和酸溶性壳聚糖微球均有提高;细胞相容性良好。该微球表现出与酸溶性壳聚糖微球相似的理化性质,但因其原料为水溶性,微球制备条件更为温和,在药物载体研究领域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786-1789

基于正交试验的La_2O_3掺杂SnO_2气敏传感器的研究

摘要:以SnO2纳米粉和La2O3纳米粉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技术,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制备了经过高能球磨的纯SnO2纳米粉体和掺杂适量La2O3的SnO2纳米粉体。利用传统的厚膜气敏传感器制备工艺,制备了纯SnO2厚膜气敏传感器及掺杂一定量La2O3的SnO2厚膜气敏传感器。并对其本征电阻及其对乙醇、汽油、丙酮、氢气和CO等气体的敏感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综合气敏性能影响的显著性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La2O3掺杂浓度〉烧结时间〉老化时间〉烧结温度。同时,通过分析还得到了最佳组合工艺。La2O3掺量为5%(质量分数),烧结时间为2h,老化时间为7d,烧结温度为650℃条件下制备的气敏元件的综合气敏性能最好,其中对1.0×10-3乙醇蒸气的灵敏度达107.2,对相同浓度的干扰气体的选择性分别为S乙醇/S汽油=11.3,S乙醇/S丙酮=9.1。
1790-1794

交联改性阴离子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己内酯二醇(PCL)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再与高醚化度甲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HMMM)反应,制备了一种交联型阴离子水性聚氨酯。采用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讨论了交联改性对聚氨酯乳液粒径分布、胶膜耐水性、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结晶度的影响。红外分析证实HMMM与聚氨酯发生了交联反应。当m(HMMM)∶m(—COOH)=2.25时,胶膜拉伸强度达到30.3MPa,吸水率为17.2%,吸乙醇率为10.9%,与水接触角为69.6°,Tmax(最快分解温度)为301.5℃,结晶度为1.10%。
1795-1798

新型DCC修饰的吡咯并[2,1-a]异喹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作为氟离子探针的研究

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吡咯并[2,1-a]异喹啉化合物4,经核磁、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溶剂效应对其紫外和荧光光谱的影响。通过研究多种金属阳离子及卤素阴离子对该化合物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F-能使其荧光显著猝灭。因此有望将该化合物用于新型的F-荧光探针。
1799-1801

基于P3HT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

摘要:聚3已基噻吩(P3HT)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供电子体材料。通过真空蒸镀与旋涂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基于聚合物P3HT的结构为ITO/Buffer layer/P3HT/C60/Bphen/Ag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测试结果表明P3HT、C60的优化厚度分别为30、40nm。如果还引入金属氧化物MoO3作为阳极缓冲层,能够明显地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其中MoO3阳极缓冲层的优化厚度为1nm。因此,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引入新的器件材料,能更理想地调控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1802-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