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现状

摘要:LiFePO4正极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比容量高、工作电压适中、循环性能好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首选正极材料。介绍了LiFePO4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及主要合成工艺,讨论了针对其缺点的改性研究,并对LiFePO4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581-584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长链接枝减阻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长链高聚物已大量应用于管道减阻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将其制成涂层应用于航行器减阻则存在着有效减阻时间短等问题。利用接枝共聚反应将聚丙烯酰胺长链分子固连在水性环氧树脂基材上,制备了长效性长链接枝减阻薄膜。通过实验,对其耐水性能、减阻率、有效时间等材料特性进行了研究,验证了长链薄膜在长时间水流的冲刷下仍能保持表面光滑完整,并保持大量聚丙烯酰胺分子固连在薄膜表面发挥减阻作用;长链薄膜在3.6~10m/s的水速下具有明显减阻效果,平均减阻率为9.1%;有效减阻时间在3h以上,具备一定长效减阻能力。
585-588

蔗糖、柠檬酸及其复配对合成纳米碳酸钙的影响

摘要:采用碳化法在添加剂-Ca(OH)2-CO2-H2O多相体系中合成纳米碳酸钙,研究了蔗糖、柠檬酸的浓度,复合型添加剂(柠檬酸/蔗糖)添加比值、添加过程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纳米碳酸钙的形貌、尺寸和晶型。结果表明,控制蔗糖的量可合成粒径〈60nm的单分散性好的立方体碳酸钙,在添加剂柠檬酸的作用下可合成棒状纳米碳酸钙,首次利用柠檬酸-蔗糖复合添加剂控制合成长径比不同的棒状纳米碳酸钙。
589-592

快淬纳米晶/非晶Mg_2Ni_(1-x)Mn_x(x=0~0.4)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摘要:用快淬工艺制备了纳米晶和非晶Mg2Ni型Mg2Ni1-xMnx(x=0、0.1、0.2、0.3、0.4)合金,获得长度连续,厚度约为30μm,宽度约为25mm的薄带。用XRD、HRTEM分析了快淬合金薄带的微观结构,测试了合金薄带的电化学性能及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测试了电位阶跃后的阳极电流-时间相应曲线,并计算了氢在合金中的扩散系数(D)。结果表明,快淬无Mn合金均具有典型的纳米晶结构,而快淬含Mn(x=0.4)合金显示了纳米晶和非晶结构,这证实Mn替代Ni有利于Mg2Ni型合金形成非晶相。Mn替代Ni及快淬处理显著地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包括放电容量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合金的高倍率放电能力(HRD)随淬速的增加而单调上升,但随Mn替代量的变化HRD具有极大值。
593-597

Fe(3+)/Bi(3+)对纯相BiFeO_3薄膜的影响及生长机理研究

摘要:以Bi(NO3)3.5H2O,Fe(NO3)3.9H2O为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用液相自组装法,在ITO玻璃基片上制备了纯相BiFeO3薄膜。研究了前驱液中Fe3+/Bi 3+摩尔比对BiFeO3薄膜的影响。利用XRD,EDS,XPS,FE-SEM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BiFeO3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柠檬酸对Fe3+的掩蔽作用,使得Bi 3+络合物比Fe3+络合物沉积速率大,导致薄膜出现Bi2O3和Bi2O2.33相,随着Fe3+/Bi 3+摩尔比增加到2.6时,制备了纯相BiFeO3薄膜;薄膜表面平整致密,颗粒均匀,生长完好,薄膜厚度约为275nm;BiFeO3薄膜中Fe原子的氧化态是Fe3+;Bi 3+和Fe3+的络合物以不同的速率被—OH诱导吸附到ITO玻璃基片上,形成牢固的化学键结合,退火处理后形成晶态BiFeO3薄膜。
598-600

卵磷脂对磁性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亲油性的TiO2和Fe3O4为显示颗粒,SDS,span80为乳化剂,变压器油为分散介质,卵磷脂为分散剂,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的悬浮液。以上述悬浮液为囊芯材料,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磁性微胶囊。实验发现,卵磷脂对多相囊芯的稳定和乳化有促进作用,滴酸速度、搅拌速度、SDS及卵磷脂的量影响微胶囊大小及成壁,TiO2和Fe3O4不同质量比影响显示效果。
601-604

共沉淀法合成小粒径PDP绿粉中的物相转变和颗粒生长过程研究

摘要: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出粒径为1~2μm的Mg掺杂的PDP用铝酸盐绿色荧光粉,研究了共沉淀产物在高温煅烧中的物相变化和颗粒长大过程,并使用该超细PDP绿粉进行了涂屏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产物的物相转变过程异常复杂,中间相包括Ba-CO3、γ-Al2O3、BaF2、BaAl2O4和两个含Mn的化合物,在整个物相转变过程中没有出现α-Al2O3相;合成温度比高温固相反应法明显降低,1200℃时即可形成物相纯净的Mg掺杂的BaAl12O19∶Mn2+荧光粉。该方法有效地控制了荧光粉的颗粒大小和形貌,制备出的荧光粉颗粒呈六角片状,粒径细小,且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喷涂实验表明,使用该荧光粉得到荧光粉层致密、表面平坦,有利于获得更大的放电空间。
605-608

硅基底上热解法生长CNT薄膜的强流脉冲发射特性

摘要:采用酞菁铁高温热解方法在直径为5cm的硅基底上生长了定向CNT薄膜,并对其强流脉冲发射特性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单脉冲条件下,当宏观场强为11.7V/μm时,发射脉冲电流的峰值约为109.4A;而在双脉冲模式下,当第一脉冲峰值宏观场强为8.6V/μm,第二脉冲峰值宏观场强为5.4V/μm时,第一脉冲和第二脉冲峰值电流分别约为117.2和720.8A。第二电流脉冲的电流峰值出现放大效应,放大倍数约为6.15倍。
609-611

酸度对掺杂Ce-SBA-15介孔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三嵌段共聚物(P123)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通过微波辅助加热快速合成出骨架掺杂的Ce-SBA-15介孔分子筛。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N2等温吸附-脱附法、紫外-可见漫反射(DRS)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凝胶的pH=2~7时,所合成的Ce-SBA-15分子筛中,Ce具有两种配位状态。当凝胶体系pH值=2时,所合成的Ce-SBA-15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
612-615

纳米石墨凝聚粒子红外消光特性研究

摘要:利用分形生长理论的有限扩散模型(DLA)模拟了凝聚粒子的可能结构,基于离散偶极子近似方法(DDA)对纳米石墨凝聚粒子的红外消光截面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凝聚粒子包含的纳米石墨粒子数目、原始粒径及凝聚粒子分形结构、空间取向对红外消光性能的影响,比较了纳米石墨凝聚粒子和等体积球的红外消光特性。结果表明,纳米石墨粒子适当凝聚有利于红外消光,在中、远红外,凝聚粒子的消光性能明显好于等体积球粒子的消光性能。
616-618

Eu(3+)和Sm(3+)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2和Eu3+/Sm3+共掺杂TiO2复合粉体,采用XRD,DRS和SEM等技术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探讨了Eu3+/Sm3+共掺杂对TiO2粉体光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Eu3+/Sm3+共掺杂可以显著提高TiO2粉体光催化活性,Eu3+/Sm3+共掺杂在TiO2粉体中产生协同作用,可以抑制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使TiO2的粒径减小。Eu3+/Sm3+共掺杂增大了TiO2粉体的晶格畸变,使TiO2粉体吸收带边蓝移。当Eu3+/Sm3+的掺杂量分别为0.05%和0.1%,TiO2光催化活性最高,光催化降解率达到84.8%。
619-623

壳聚糖修饰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测定铜离子

摘要:通过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的方法,以钽(Ta)为衬底,三氧化二硼(Be2O3)为硼源,制备掺硼金刚石(BDD)薄膜。并采用共价键合法进一步制得壳聚糖修饰BDD薄膜电极。以此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1mol/L,pH=4的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对Cu2+进行检测。实验表明,Cu2+在4.0×10-7~1.0×10-3 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6,检测限达7.0×10-8 mol/L。比较了不同富集方式对Cu2+的检测效果,并分别用未经修饰的BDD电极和经壳聚糖修饰的BDD电极对相同浓度的Cu2+进行电化学检测,发现不仅还原峰电流明显增大而且还原峰电位也发生偏移,这表明经化学修饰的BDD电极能更加灵敏、准确地测定Cu2+,同时也佐证了壳聚糖成功修饰在BDD电极上。
624-627

长度可调的TiO_2纳米管制备及其DSSC性能的研究

摘要:采用阳极氧化法在Ti片上制备高度取向的TiO2纳米管阵列。室温下,电压60V,在含有0.5%(质量分数)NH4F,1%(体积分数)HF,2%(体积分数)H2O的乙二醇电解液中,通过改变阳极氧化时间(8~20h),反应制得管长约为6.7~19.5μm,管径约为90~110nm,管壁约为20nm的TiO2纳米管阵列。利用SEM、TEM、EDS对TiO2纳米管的形貌和化学组分进行表征。采用XRD、SAED证实TiO2纳米管阵列的结构。分析不同长度纳米管阵列紫外-可见光反射率曲线,发现较长的纳米管对可见光有更强的吸收能力。将不同长度的纳米管阵列封装成染料敏化电池(DSSC),研究纳米管长度对电池性能参数的影响。
628-631

阳离子全氟烷基水性聚氨酯涂膜表面性能的研究

摘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1000)、N-甲基二乙醇胺(MDEA)、1,4-丁二醇(BDO)、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全氟乙基辛醇(FEOH)封端改性,制备了含全氟烷基侧链的阳离子含氟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I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量了涂膜与水和乙二醇的接触角,用表面电子能谱仪(ESCA)检测了聚氨酯成膜后的含氟成分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该涂膜的耐热性和耐蚀性能。研究发现,全氟烷基聚氨酯成膜时产生了较大取向作用,含氟基团向空气/聚合物界面伸展,有明显的"趋表"现象,这有利于形成低能表面,对聚合物内部分子形成了很好地保护作用,使涂膜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及优异的耐蚀性能。
632-634

壳寡糖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A549细胞凋亡

摘要: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s,COS)分子量小,可溶性好,具有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探究COS对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生长与死亡的影响。MTT结果表明COS浓度越高,刺激时间越长,其对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mg/mL的COS明显地降低了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活死细胞荧光染色实验表明,COS组死亡细胞比率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COS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的膜电位而促进A549细胞凋亡。
635-638

碳纳米管/尼龙66复合物的纳米压痕和结晶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熔融共混法,在尼龙66(PA66)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百分含量的碳纳米管(CNTs)制成了CNTs/PA66复合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纳米压痕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晶性能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CNTs均匀分布在PA66基体中,而且界面结合力很强;随着CNT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熔融峰温度略为降低,结晶峰温度增加,硬度和弹性模量增加;与纯PA66相比,CNTs添加量为5%(质量分数)时,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11.3%和19.2%。
639-642

不同沉积温度下V掺杂的TiN薄膜的结构和性能

摘要:利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在玻璃基板上沉积制备了钒(V)掺杂的氮化钛(TiN)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四探针电阻仪和分光光度计等对TiN薄膜的结构、形貌、以及光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呈典型的粒状结构。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强度不断增加,薄膜中V元素的比例增大,方块电阻逐渐降低。600℃时薄膜在近红外光区的反射率接近50%,在中远红外区的反射率达到93.74%,得到了兼具阳光控制功能和低辐射功能的V掺杂的TiN镀膜玻璃。
643-645

钼氮共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摘要: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钼掺杂比例的钼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DRSs)及光致发光光谱(PL)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降解亚甲基蓝(MB)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掺杂后TiO2在可见光区吸收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与未掺杂样品相比,共掺杂样品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但由于Mo掺杂引起的样品内部光生载流子复合,在共掺杂样品中随着Mo掺杂比例的增大,样品光催化活性逐渐降低。
64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