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0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二氧化锰原料对固相法制备尖晶石锰酸锂性能的影响

摘要:提高尖晶石锰酸锂的结构稳定性并优化其电化学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研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二氧化锰作为制备尖晶石锰酸锂的最常用锰源,它的性质对产物锰酸锂性能的影响非常关键。从这一应用角度出发,综述了二氧化锰的研究进展,主要论述了二氧化锰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特征等对制备尖晶石锰酸锂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研发高品质的二氧化锰将成为提高锰酸锂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1485-1489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二联噻吩和联苯胺类交替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以联苯二胺及二甲基联苯二胺为原料,合成了相应的N,N′-二氯联苯醌胺单体,并以二价镍配合物为催化剂与二连噻吩共聚得到了相应的交替共聚物。所得聚合物通过FT-IR,1H-NMR进行了表征。所得聚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分别在330、437、327、410nm处最大吸收峰出现。所得聚合物在-0.1~0.8V之间进行循环伏安分析,每一个聚合物都观察到两对氧化峰和还原峰分别在(Epa=0.40V/Epc=0.31V和Epa=0.70V/Epc=0.56V)和(Epa=0.33V/Epc=0.28V和Epa=0.63V/Epc=0.50V)。
1490-1493

双模板法制备分级孔ZnO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摘要:以P123为介孔模板、以Zn(Ac)2·2H2O和LiOH·H2O为原料制备ZnO前驱体溶胶,对聚苯乙烯(PS)微球模板进行填充,55℃干燥后形成凝胶。经过600℃高温煅烧除去有机模板剂P123和PS,从而得到了具有介孔/大孔分级结构的ZnO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分级孔结构ZnO材料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介孔/大孔分级结构ZnO材料的发光强度是介孔ZnO材料的3.3倍。
1494-1496

电场激活压力辅助法原位合成TiC-TiB2-Ni/TiAl/Ti功能梯度材料

摘要:运用电场激活压力辅助合成(FAPAS)和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TiC-TiB2-Ni/TiAl/Ti功能梯度材料,主要研究了外加电场对材料合成及层界面扩散连接的作用,分析了材料各层及界面微观组织和相组成;分析了电场的施加以及TiAl的燃烧反应对材料合成过程及合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C-TiB2-Ni/TiAl/Ti功能梯度材料的界面区产生成分的互扩散和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从钛板到金属陶瓷层的显微硬度呈梯度变化。
1497-1500

修饰LB膜法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薄膜的光电性能

摘要:采用修饰LB膜法以二十烷酸(AA)LB膜为模板,通过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单体在LB膜亲水基团间聚合,制备了AA/PEDOT复合LB膜。UV-Vis、FT-IR和XPS分析表明EDOT在多层膜中有效聚合,生成了PEDOT导电聚合物;XRR和SIMS分析表明薄膜具有较好的层状有序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EDOT在AA多层膜中的聚合破坏了原有LB膜的有序性,这可能与聚合过程对层状结构产生的破坏作用有关;采用四探针仪及半导体测试仪研究了薄膜导电性能,发现AA/PEDOT多层膜的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变化产生突变,这与多层膜中导电通道的"渝渗"有关,在有效导电网络连通后电导率发生了突变。测试结果还表明AA/PEDOT膜导电性明显优于PEDOT旋涂膜和ODA-SA/PEDOT-PSS复合膜,这是由于原位制备的PEDOT共轭度较高,且薄膜具有很好的层状有序结构。
1501-1506

具有非对称磁滞回线的钴基非晶带局域晶化表征的研究

摘要:热磁处理后的钴基非晶薄带的磁滞回线具有不对称的特性。这种非对称的磁滞回线特性可以在室温下获得。对该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简单的唯象解释,认为热磁处理的非晶薄带基体内形成的磁性偏硬的结晶相是促成这种奇异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经过系列试验找到一种稳定而可行的热磁处理方法,然后重点讨论经热磁处理的钴基非晶带中微晶相结构特征与热磁条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以获取有潜在实用价值的回线偏置型软磁材料。
1507-1510

小分子化合物表面修饰对金/二氧化硅纳米核壳粒子结构的影响

摘要:分别使用带有巯基的化合物半胱胺(Cys)、胱胺(CYS)、巯基丁二酸(MSA)和巯基乙醇(ME)对金/二氧化硅纳米核壳粒子(GNs)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利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修饰后的GNs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Cys和CYS修饰后GNs胶体溶液稳定性下降,核壳结构完整性破坏,从而导致其在近红外区最大吸收峰消失。而MSA和ME修饰的GNs胶体溶液稳定,金壳结构完整,光学性质稳定。这可能是由于Cys和CYS的胺基通过与金壳之间产生静电力作用和配位作用,破坏了GNs表面金壳。
1511-1515

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表面形貌表征与分析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D450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裸丝及原丝表面形貌,分析了表面形貌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裸丝在OM图像中呈光滑的圆柱状,细部特征难于呈现,在较低倍率的SEM图像中呈近似圆柱状,在高倍率SEM及AFM图像中呈桔皮状;3种图像中均未见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表面有裂纹存在。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表面浸润剂膜在OM图像中难于呈现,在SEM图像中主要呈光洁的连续薄膜状,同时伴有颗粒状的凸起、壳片状的凸起等形状。
1516-1519

水热法和微乳液物理混合法制备水合氧化钌/活性炭复合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摘要:通过水热法和微乳液-物理混合法制备了两种水合氧化钌/活性炭复合电极材料(HD和MP)。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等方法对材料的晶型、形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它们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制得了薄膜状RuO2·xH2O/AC复合材料,性能明显优于微乳液物理混合法制备的球状RuO2·xH2O/AC复合材料。HD材料在电流密度为3mA/cm2时,比电容(Cp)为337F/g,比MP的241F/g高39.6%,在电流密度为60mA/cm2时,其功率为1072W/kg,比MP的875W/kg高22.5%。HD材料适合大电流快速充放电,电阻小,循环充放电性能优异,经1000次恒流充放电测试,容量保持率为99.8%。
1520-1524

化学镀法制备Ag/Al复合粉末

摘要: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铝粉表面包覆银,研究了铝粉化学镀银的原理,探讨了氨水、银氨离子、稳定剂、温度和pH对化学镀银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可以增加镀液稳定性,改善镀层形貌;银氨离子浓度对镀层银含量以及粉末电阻率影响明显;少量稳定剂可以增强镀液稳定性,过量导致镀层疏松多孔;温度和pH的提高可以增加银的析出量,但也会导致镀液的分解。
1525-1528

不同强酸氧化对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强HNO3和HNO3-H2SO4氧化对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场发射特性的影响,采用TEM、Raman、XPS和J-E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HNO3和HNO3-H2SO4可去除碳纳米管中的催化剂颗粒、无定形碳及碳纳米微粒等杂质;由于H2SO4具有协同氧化和脱水作用,使得混酸氧化后的碳纳米管具有更高的无序程度和缺陷密度,且表面存在C—OH,CO,OCOH等氧化基团。HNO3和HNO3-H2SO4氧化碳纳米管的开启电场分别为1.7和1.1V/μm,当电场增大至3.0V/μm的电场下对应的发射电流密度分别为1.8和4.2mA/cm^2。
1529-1531

用水热法制备的Ba1-xPbxWO4微晶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a1-xPbxWO4固溶体微晶,通过XRD、SEM、荧光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微晶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室温光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当x从0~1.0变化时,Ba1-xPbxWO4固溶体微晶的表面形貌由四方锥型向树枝状变化。在270nm紫外光激发下,其发射光谱均呈现两个发射峰,即位于320nm左右的弱发射峰和400~470nm左右的强发射峰,前者为WO42-四面体的本征发射,其强度和波长随x值变化不大;而后者为掺入的Pb2+引起的激活发射峰,掺入Pb2+量(即x)对其强度和发射波长有较大的影响。当x=0.03时,微晶发射强度达到最强。
1532-1535

有无重力作用下Al-Bi偏晶合金凝固过程的模拟研究

摘要:基于二元Al-Bi偏晶合金难混溶区间凝固过程的液-液相分解及分离机制,采用欧拉法求解该合金显微组织演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实际凝固过程中导致第二相宏观偏析的诸多复杂因素,包括形核、扩散长大、Stokes运动、Marangoni运动及重力沉降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无重力条件下Marangoni力驱动L2相小液滴向中心高温区迁移,而重力条件下却呈现轴对称环流运动形式;随着冷却过程的进行,L2相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聚积,铸件底部L2相体积分数和液滴直径增加显著;与重力条件相比,无重力条件更有利于晶核的形成。
1536-1539

纯铜钎料用于透氧膜陶瓷与不锈钢支撑体之间的封接

摘要:采用纯铜钎料用于透氧膜与不锈钢支撑体之间的封接,测试了纯铜钎料、透氧膜与不锈钢支撑体三者的热膨胀系数,研究了透氧膜与纯铜钎料在空气中钎焊后封接界面的形貌,以及钎焊接头在氧化/还原双重气氛下的密封性和稳定性。结果显示,在30~1000℃范围内,三者的热膨胀系数比较接近。封接后纯铜钎料与透氧膜连接界面无裂纹等缺陷,在透氧膜一侧生成一层由Cu扩散所致的厚度约为350μm的反应层。875℃透氧10h封接部位没有泄漏发生,透氧膜一侧的反应层厚度基本不变。
1540-1542

自组装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制备及作为鱼藤酮载体的研究

摘要:以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二亚胺(EDC)为偶联剂,将由N’N-二甲基甲酰胺(DMF)活化的脱氧胆酸接枝到海藻酸钠主链的羧基上,得到疏水改性的双亲性海藻酸钠(DSA),DSA在水相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动态激光光散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结构性质进行表征,平均粒径为208.7nm,粒径尺寸比较均一且分布较窄,具有较低的临界聚集浓度(criticalaggregation concentration,CAC),而且随着取代度的不断提高,临界聚集浓度不断降低,并将其作为鱼藤酮载体实验发现载药效果良好。
1543-1546

角膜组织工程支架壳聚糖基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摘要:以脱乙酰度50%左右的水溶性壳聚糖(Cts)为主要成分,添加不同比例的明胶(gel)、硫酸软骨素(CS)共混制备出3组共混膜,测定了共混膜的透光率、含水量、细胞毒性及兔角膜基质细胞在膜上的生长活性,并评价了筛选出的共混膜在大鼠股部肌肉和兔眼前房内的组织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V(Cts)∶V(gel)∶V(CS)=9∶1∶0.1的共混膜具有较好的透光率,合适的含水量,细胞毒性反应为0级,而且适合兔角膜基质细胞生长贴附;植入大鼠股部肌肉和兔眼前房后炎症反应较轻。该种膜片有望作为载体支架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角膜。
1547-1551

发泡温度对炭泡沫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AR中间相沥青为原料,采用中间相沥青自发泡法在初始发泡压力为3MPa、发泡温度在390~450℃范围内制备了4种炭泡沫。利用SEM观察了炭泡沫的孔隙结构,并测定了其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考察了发泡温度对炭泡沫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发泡温度(〈430℃)可以消除大的孔隙缺陷;当发泡温度为410℃时,炭泡沫导热系数最高,为0.256W/(m·K)。
1552-1555

大尺寸多孔7090Al/SiCp楔压致密化组织演变研究

摘要:基于对坯件进行多道次小变形累积实现大变形的思想,研究了大尺寸喷射沉积7090Al/SiCp复合材料锭坯(510mm×337mm×200mm)在楔形压制变形过程中SiC颗粒分布规律及孔洞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在楔压过程中,坯料发生局部塑性变形,使喷射沉积坯中的孔隙发生剪切变形、闭合,最终实现坯件的致密化;SiC颗粒在压制力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动,使SiC颗粒由沉积坯内的紊乱分布变为长轴垂直于压制方向的有序分布,但破碎效果不明显。楔压变形40%后,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分别为250及175MPa,伸长率为3.8%,致密度达到了91.76%。
1556-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