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功能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开发、工艺·技术、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等。
  • 主管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主办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9731
  • 国内刊号:50-1099/TH
  • 出版地方:重庆
  • 邮发代号:78-6
  • 创刊时间:197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61
  • 综合影响因子:0.53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功能材料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碳纳米管内药物传输机理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针对纳米科学技术发展对药物传输方式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综合介绍了基于碳纳米管的分子传输机理的研究结果,指出了相关重要研究结果在药物传输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同时,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分析了碳纳米管内药物传输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1-4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锥头籽晶对DKDP晶体生长和损伤阈值的影响

摘要:籽晶是影响DKDP晶体生长和光损伤阈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传统降温法,分别利用Z片和锥头作为籽晶,从氘化程度为85%的溶液生长了DKDP晶体,并选取部分样品进行3倍频光损伤阈值测试。实验证明,DKDP晶体可以在不同籽晶下基本实现稳定生长,锥头籽晶所得DKDP晶体对晶体损伤阈值提高有积极作用且能有效缩短生长周期。
5-7

水热法制备ZnO及其光致发光

摘要:以氯化锌做为原料,氢氧化钠为矿化剂,在温度180℃、反应15h的条件下,利用水热法制备ZnO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光致发光谱表征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溶液pH值的增大,ZnO的微观结构逐渐由一维棒状变成三维花状。对三维花状ZnO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pH对ZnO粉体的光致发光的影响。
8-11

电压控制发光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摘要:基于空穴阻挡层BCP掺杂红光染料DCJTB的简单体系制备了一种电压调制发光颜色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发光颜色随电压改变发生了从橙色到紫色的连续变化。通过不同层间的能级势垒对这种发光颜色改变的特性进行了合理化的解释。
12-13

退火对CoFe/IrMn双层膜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高真空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结构为//Ta(5nm)/Co75Fe25(5nm)/Ir20Mn80(12nm)/Ta(8nm)的双层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退火对双层膜的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样品在反向饱和场下停留不同的时间,研究了退火对双层膜的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使得IrMn(111)织构减弱,表面/界面粗糙度增大,交换偏置场减小,矫顽力增加,退火降低了双层膜的磁稳定性。
14-16

水雾化Fe74Cr2Mo2Sn2P10C2Si4B4非晶磁粉芯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水雾化Fe74Cr2Mo2Sn2P10C2Si4B4非晶磁粉制备出了高频特性较好的磁粉芯。研究了样品的形貌、相组成和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非晶磁粉芯压制后的去应力退火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磁导率和品质因数,过高的热处理温度会使非晶粉末晶化,析出导电性较差的非铁磁相,恶化磁性能,最佳的退火温度为400℃ 绝缘包覆是制备高性能磁粉芯的必备工艺,增加绝缘剂添加量会有效的降低磁粉芯的损耗,提高品质因数,绝缘剂添加量过多会降低磁粉芯的密度和磁导率,导致综合磁性能下降,Fe74Cr2Mo2Sn2P10C2Si4B4非晶磁粉芯最佳的绝缘剂添加量为5.0%。
17-19

La1-xPrx(Fe0.862Al0.138)13(x=0、0.1、0.2、0.3)化合物的磁热效应研究

摘要:对La1-xPrx(Fe0.862Al0.138)13(x=0、0.1、0.2、0.3)化合物的磁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系列化合物在1223K下退火15天后,室温下表现为NaZn13型结构。升温过程中,该系列化合物经历从铁磁态到反铁磁态的一级磁性转变。随着Pr含量的逐渐增多,磁性转变温度逐渐升高,铁磁态下化合物的磁化强度增大。在2T外磁场下,La0.8Pr0.2Fe11.206Al1.794化合物升温过程中的最大磁熵变为-4.21J/kg·K,降温过程中的最大磁熵变为-4.39J/kg·K。
20-22

Mn成分对CoFe/Pt_(50)(Cr(100-x)Mnx)50体系交换偏置的影响

摘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CoFe/Pt-CrMn交换偏置体系,反铁磁的Pt-CrMn是利用[Pt/CrMn]n多层膜并经过300℃、2h的退火获得。通过调整Mn的成分,系统地研究了体系交换偏置场的变化。获得了钉扎性能良好的L10相反铁磁钉扎材料Pt-CrMn,即CoFe/Pt50(Cr88Mn12)50钉扎体系,其界面交换耦合能为0.22×10-7J/cm2,截止温度(blocking temperature)为480℃。
23-25

磁性5A沸石的制备及其性能

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流体,再与5A沸石复合制备一系列不同Fe3O4载量的磁性5A沸石,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表征分析,测定了磁分离回收率及铜、锌、镉离子饱和交换吸附量。结果表明,Fe3O4微粒主要赋存于5A沸石粒间,磁性5A沸石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铜、锌、镉离子的饱和交换吸附量随Fe3O4载量增加而小幅降低,但仍与5A沸石相当。Fe3O4载量为25%时,其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分别为13.817、0.351A.m2/kg,磁分离回收率为98.78%,铜、锌、镉离子的饱和交换吸附量分别为77.1、70.8、135.3mg/g。
26-28

防辐射聚酯布的化学镀制备与表征

摘要:采用化学镀方法在聚酯布表面沉积1层Ni-P合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对镀层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酯布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由大小为0.1~1μm的微粒组成 镀层为非晶结构、热稳定性好、与聚酯布之间的结合力好 表面化学镀Ni-P合金后的聚酯布对频率〈20GHz的电磁波屏蔽效能可达到60dB,具有较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29-31

消失模铸造镁合金表面陶瓷化研究

摘要:利用消失模铸造工艺,以PbO-ZnO系低温玻璃粉作为主要的陶瓷化材料,进行了镁合金表面陶瓷化研究。利用SEM、XRD、线能谱分析和极化曲线等手段研究了镁合金表面陶瓷涂层的组织结构、相组成和元素的分布,测试了陶瓷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在基体的表面形成厚度为40~80μm左右的陶瓷涂层,涂层的主要成分有低温玻璃粉组成,并且成分组成由表层到基体变化明显,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结合界面。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表面陶瓷层的腐蚀电位大幅度的提高,腐蚀电流密度降低,经过表面陶瓷化的镁合金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提高。
32-34

混合合金法添加DyH_x对烧结Nd-Fe-B磁体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摘要:以Nd31.5FebalB6.0Co1.2Cu0.04(质量分数,%)为母合金,添加不同含量DyHx粉研究Dy对Nd-Fe-B磁体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Dy未扩散到主相晶粒中,主要分布在晶界相中 Dy使磁体晶粒得到细化、均匀化,异常长大晶粒基本消失,晶粒边界结构得到改善 添加0.5%(质量分数)的DyHx粉可以明显提高磁体矫顽力Hcj,但添加量超过1.0%(质量分数),磁体矫顽力Hcj增幅变小,磁体密度严重下降。
35-38

玻璃钢激光烧蚀的微波透射性能研究

摘要:为了解激光辐照对玻璃钢材料微波透射特性的影响,对激光照射后的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红外谱分析了烧蚀样品的微观结构变化,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损伤细观形貌,结合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变化讨论了微波透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激光烧蚀会导致玻璃钢材料微观组分的变化、宏观结构的改变,形成烧蚀层、碳化层、热解层和原始层组成的多层结构。其中,碳化层、烧蚀层的微观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形成了微波的散射和吸收机制,进而导致了微波传输性能下降。
39-41

聚丙烯酰胺及其多孔材料吸湿性功能研究

摘要: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亚硫酸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PAM)吸湿材料。系统研究了单体浓度、交联剂用量和水解度等聚合条件对其吸湿性能的影响。吸湿实验表明,PAM的吸湿性能优于传统的无机吸湿材料硅胶和分子筛。采用聚乙二醇(PEG)、碳酸钙(CaCO3)两种致孔剂合成多孔PAM,并与PAM的吸湿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知PAM/PEG的吸湿速率比PAM提高50%以上,吸湿容量也显著提高 而PAM/CaCO3的吸湿效果并不理想。热失重分析TGA得出PAM/PEG比PAM的热稳定性稍稍降低,而PAM/CaCO3的热稳定性则稍稍提高。
42-46

苯并[a]芘在表面负载不同金属离子的SY-6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

摘要:主要研究了苯并[a]芘在金属离子改性活性炭表面的脱附活化能,程序升温脱附实验测定了苯并[a]芘在Fe3+,Zn2+和Ag+等金属改性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并应用软硬酸碱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其脱附活化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苯并[a]芘在改性活性炭上脱附活化能的顺序如下:Ag(Ⅰ)/AC〉AC〉Zn(Ⅱ)/AC〉Fe(Ⅲ)/AC。和原始活性炭相比,Ag+增强了苯并[a]芘和活性炭表面间的结合力,Zn2+和Fe3+减弱了苯并[a]芘和活性炭表面间的结合力,并首次用软硬酸碱理论解释了试验结果。
47-50

Ti和Y双掺杂的BaCeO_3的制备和电性能研究

摘要:以BaCO3、CeO2、Y2O3、TiO2为原料,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固体电解质BaCe0.8YxTi0.2-xO3-δ(x=0、0.05、0.07、0.1、0.15、0.20),并对其物相、微观结构、收缩率、烧结性、电导率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掺杂Ti和Y的配比,来优化固体电解质的性能。结果表明,Ti和Y双掺杂的BaCeO3具有钙钛矿型结构 质子导体BaCe0.8YxTi0.2-xO3-δ的电导率随着Y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烧结性能随着Ti的含量的增加而越好 通过对样品的收缩率的研究,说明Ti的加入具有助烧的作用。
51-54

氧化锌自组装微球的微波水热合成与影响因素

摘要:以Zn(NO3)2.6H2O和聚乙二醇(PEG,Mn=2000)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出了结晶性能良好的ZnO微球。利用XRD、EDS、SEM、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微波水热过程中辐照时间、水热温度、表面活性剂和超声处理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ZnO微球是由很多直径约300nm,长1μm的ZnO棒自组装而成,微球直径约为2μm,自组装结构的形成可能与PEG模板的导向作用有关。延长微波辐照时间,ZnO微球的直径有所增加,微球结构的完整性受微波水热温度影响较大。
55-58

以PVA为溶剂ZnO薄膜的液相法制备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以聚乙稀醇(PVA)水溶液为溶剂,采用液相法制备了高度c轴取向的ZnO薄膜。采用XRD、Raman以及AFM分析了退火温度与涂层厚度对ZnO薄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ZnO薄膜的结晶度及其均方根粗糙度有所提高 同时厚度的增加使得ZnO薄膜的单一取向性减弱。其生长机理可表述为:在每一层涂层中一致或不一致的成核同时产生,通过层内与层间晶粒的聚合、联并,最后形成具有(002)取向的柱状与颗粒状并存的ZnO连续膜。
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