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功能材料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 50-1099/TH 国内刊号
  • 1001-9731 国际刊号
  • 0.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功能材料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功能材料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研究·开发、工艺·技术

功能材料 2009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关于不同粒度粉末层间烧结收缩不同步问题的探讨1591-1594

摘要:在利用粉末烧结法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材质或同材质不同粒度粉末共同烧结的问题。主要结合多孔材料和膜材料的烧结,对现有实现共同烧结的技术进行对比,着重介绍了通过调整烧结工艺以达到共烧的方法,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沉积位置对脉冲激光沉积纳米Si晶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1595-1597

摘要:在4.0×10^-4Pa的真空条件下,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在单晶Si衬底和石英衬底上制备了非晶纳米Si薄膜。在N2气氛下,经过900℃热退火得到纳米Si晶薄膜。采用表面台阶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等检测手段对样品不同位置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测量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Si晶薄膜厚度及其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随着测量点与样品沉积中心距离的增加,薄膜的厚度逐渐减小,纳米Si晶粒的尺寸逐渐增大。从脉冲激光烧蚀动力学的角度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短寿命铱(Ⅲ)配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OLED)中的应用1598-1600

摘要:设计并合成了两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Ir(ppi)2aeae和Ir(MeO-ppi)2acac,其中ppi和MeO—ppi分别为2-苯基苯并咪唑和2-(4'-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acac=乙酰丙酮,Ir(ppi)2acac和Ir(MeO-ppi)2ac,Ir(Ⅲ)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磷光寿命(τ)分别为52.0和43.6ns,在CBP薄膜中的τ分别为3.7和3.3ns,如此短的三重态寿命目前尚未看到报道。研究发现高效的Ir(ppi)2acac的绿电光致发光(EL)性能与短三重态寿命密切相关,7%(质量分数)Ir(ppi)2acac掺杂的器件给出55060cd/m^2的最高亮度(L),对应13.4%最大外量子效率(η),比Ir(ppy)。掺杂的参考器件提高了67.5%。

铕铽配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1601-1605

摘要: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铕铽比例的稀土配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SEM图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光学带隙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铕铽稀土配合物/甲基丙烯酸酯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均能产生发光峰在613nm附近的红光发射,发光亮度高,色纯度高,且发光强度与共聚物中MAA的含量有关;Tb^3+对Eu^3+荧光性能的影响与Tb^3+所占比例有关,即当Tb^3+比例较小时,对Eu^3+产生荧光猝灭作用,当Tb^3+比例较大时,对Eu^3+产生荧光敏化作用。

基础油对羰基铁磁流变液摩擦性能的影响1606-1608

摘要: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有外加磁场和无外加磁场条件下,考察了基础油对羰基铁磁流变液的摩擦系数的影响,记录了试验时间内摩擦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较低载荷下,基础油的运动黏度值与磁流变液的流变性能有直接关系;基础油的摩擦性能决定了磁流变液的摩擦性能。

BaTiO3铁电薄膜的光致发光研究1609-1611

摘要:以分析纯的乙酸钡和钛酸正四丁酯为前躯体溶液,冰乙酸为溶剂,乙酰丙酮为稳定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硅基上制备了钛酸钡(BaTiO3)铁电薄膜。研究了BaTiO3铁电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非晶态的BaTiO。铁电薄膜在蓝光激发下具有很强的光致发光现象。其中,经8h673K退火处理的非晶BaTiO3铁电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最佳,当455nm光激发时,非晶薄膜在540~660nm内发出强烈的黄光,峰值波长为580~610nm,峰宽约30nm,发光强度随薄膜的厚度增加而增强。晶态BaTiO3铁电薄膜无任何发光现象。

Ir^4+掺杂Co2Z平面六角软磁铁氧体的磁性能1612-1614

摘要: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Ir^4+掺杂的Co2Z型平面六角铁氧体,研究了少量Ir^4+掺杂对Co2Z型铁氧体材料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掺杂Ir^4+的Co2Z型铁氧体仍具有单相的Z型平面六角结构,其磁导率实部μ’明显提高。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磁导率实部μ’增大,但截止频率下降。在1275℃烧结的掺杂Ir^4+铁氧体样品,其μ’达到16.5,截止频率仍〉1GHz,具有较好的高频性能。

缺氧YBCO多晶陶瓷的磁电耦合与磁电阻效应1615-1617

摘要:将高温超导陶瓷YBa2Cu3O6+x经过真空热处理得到氧含量x=0.13的缺氧陶瓷样品,利用HP4294A精密阻抗分析仪测量了样品介电常数温谱图,在温度为410K附近发现了介电异常现象,认为是由反铁磁相变感应铁电相变引起的。铁电测量表明缺氧YBCO多晶陶瓷在室温下有一定的铁电性。在零磁场和外加磁场条件下,采用标准四引线法分别测量了样品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温度低于400K时样品的磁电阻MR约为60%且基本不随温度变化,在反铁磁相变温度410K附近出现异常,认为是由于样品大量本征载流子产生并且外加磁场对顺磁区域影响较小所致。缺氧YBCO(x=0.13)陶瓷样品的磁电耦合特性,显示出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室温多铁材料从而在传感、控制和信息储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磁性智能混合体MAGIC中磁性颗粒分布的研究1618-1622

摘要:磁性智能混合体MAGIC(magnetic intelligent compounds)是一种含有磁性颗粒、磨粒以及粘结剂的可固化的磁性抛光材料,其抛光性能很大程度受其中颗粒分布的影响。MAGIC颗粒分布的研究是MAGIC抛光体制备及其抛光性能研究的基础,通过试验方法深入研究外加磁场、颗粒浓度、颗粒大小对磁性智能混合体中颗粒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外加磁场强度大、磁性颗粒粒径小、磁性颗粒浓度高时,磁性颗粒容易形成交叉链和团簇链分布;而外加磁场强度小、磁性颗粒粒径大、磁性颗粒浓度低时,磁性颗粒容易形成短链分布。

影响磁性纳米颗粒膜吸波性能的主要因素1623-1625

摘要:基于Landau—Lifshitz—Gilbert方程、Bruggeman有效媒质理论及纳米颗粒膜的电输运和介电理论,通过计算磁性纳米颗粒膜的有效磁导率、有效介电常数、计算分析饱和磁化强度、各向异性场、电导率和阻尼系数对纳米颗粒膜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磁化强度、各向异性场、电导率和阻尼系数均对纳米颗粒膜的微波吸收特性产生显著影响,通过调控纳米颗粒膜的电磁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吸波性能,可以应用于薄层吸波材料的设计中。

涤纶织物表面化学镀Ni—Co—Fe—P合金的研究1626-1628

摘要:采用化学镀技术在涤纶织物表面涂覆一层Ni—Co—Fe-P四元合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方法对镀层的形貌、组分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镀层表面较平整光滑,厚度均匀;镀层中铁钴含量约24%,但铁的含量明显较钴高,属非正常沉积,磷含量仅3.2%,属低磷镀层;对镀层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会有Ni2P、FeNi3等新相生成,且温度越高生成的新相越多;镀层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且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其导电能力显著提高。

顶部籽晶粉末熔化法制备的超导YBCO单晶畴性能研究1629-1631

摘要:采用顶部籽晶粉末熔化法(TSPMP)制备了Ф30mm×15mm的YBCO单畴样品。在77K、零场冷却条件下获得最大磁悬浮力值43N(NdFeB,0.5T)。在2T的静态磁场中场冷充磁后,77K下获得最大的捕获磁通为380mT。金相分析显示211粒子的粒度分布在1~3μm,ac面上的211粒子的分布密度〉ab面上的分布密度。从磁通钉扎角度分析了211的粒度对磁悬浮力和捕获磁通的影响。

湿法超细研磨中α-氧化铁机械力化学效应研究1632-1635

摘要:粉体在机械研磨时会发生机械力活化现象。本文对湿法超细研磨条件下颜料级α-Fe2O3的机械力化学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研磨时间样品的粒度、XRD分析、SEM分析以及颜料性能的测试,对α-氧化铁粉体机械力化学效应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颜料级α-Fe2O3颗粒在湿法超细研磨体系中,其颗粒分散性明显提高,但表现粒度变化不大,原级粒度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有部分颗粒出现增大现象;晶体的显微应变和晶粒尺寸都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而先减小后增大,这表明颗粒在湿法研磨的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力活化现象。另外,在湿法机械力超细研磨体系中颜料级α-Fe2O3颗粒的遮盖力明显提高,亮度、红色度小幅度降低,而黄色度略有增加。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机械力活化后的α-Fe2O3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然后再在其它颗粒表面重新结晶的结果。

连续梯度不锈钢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1636-1639

摘要:利用离心沉积工艺制备连续梯度不锈钢多孔试样时,没有使用基体,而是直接在模具中成形,然后脱模、烧结。试验对制备出的连续梯度不锈钢多孔材料的微观形貌、透气度及最大孔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烧结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试样在烧结过程中因各梯度层收缩率不同而引起的变形、开裂问题;国标规定的厚度范围内,最大孔径〈60μm时,连续梯度多孔不锈钢试样的透气度要高于相同最大孔径条件下均匀多孔材料的透气度;另外,在保持相对较高透气度的前提下,连续梯度多孔材料有较大的试样厚度选择空间,此试验结果为连续梯度多孔材料在某些应用领域取代均匀多孔材料提供了试验依据。

Mg2Si1-xSnx(0≤x≤1)化合物的低温固相反应合成与热电性能研究1640-1642

摘要:采用低温固相反应法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法(SPS)合成了Mg2Si1-xSnx(0≤x≤1)三元化合物,研究了Sn固溶量对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n含量增加,材料电导率增加,Seebeck系数减小;材料晶格热导率先减小后增加,X=0.4时化合物晶格热导率最低,同时固溶体化合物的晶格热导率远低于Mg2Si和Mg2Sn二元化合物的晶格热导率,在室温附近Mg2Si1-xSnx固溶体化合物的晶格热导率均约为Mg2Si的1/3和Mg2Sn的1/2;Mg2Si0.8Sn0.2化合物具有最好的热电性能,在640K获得最大热电优值0.16。

核壳结构CdS/ZnS荧光量子点的制备与荧光性能研究1643-1646

摘要:以氧化镉为镉源、硫单质为硫源、油酸为配体、在十八烯体系中合成单分散的CdS纳米颗粒,研究了配体浓度对纳米微粒的生长动力学、颗粒尺寸分布的影响。采用乙基黄原酸锌作为Zn、S源的反应前体,采用逐滴滴加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CdS/ZnS量子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CdS/ZnS纳米粒子比单一的CdS纳米粒子具有更优异的发光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选区电子衍射证明ZnS在CdS表面进行了有效包覆。所制备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尺寸分布,荧光发射峰半高峰宽为18~20nm,荧光量子产率达40%。

热处理气氛对ZnO透明导电膜性能的影响1647-1649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空气、Ar气、H2气中热处理制备Al^3+、F^-掺杂的致密ZnO薄膜。利用XRD、SEM、分光光度计和四探针测试仪对薄膜性质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强还原性H2气处理促进了薄膜晶界中吸附氧的解吸,减少了晶界处缺陷数目,有利于薄膜晶化程度和载流子浓度提高,所制得掺杂ZnO薄膜最低方阻为10Ω/□,在可见光范围内的达透射率在可达90%以上,性能接近ITO导电薄膜。

电场处理对碳化硅/聚合物复合材料电导特性的影响1650-1653

摘要:通过在碳化硅(SIC)/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热压成型和SiC/硅橡胶的硫化过程中施加不同形式的直流电场,研究了电场处理对SiC/聚合物复合非线性绝缘材料电导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SiC/LDPE的热成型过程中待到模具中的物料流动结束后施加均匀电场仅使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发生微弱变化,而在SiC/LDPE的热压流动过程中施加均匀电场导致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明显增加;SiC/硅橡胶共混物的粘度较SiC/LDPE的粘度低,故均匀电场处理导致前者电导率增加的趋势较后者明显;非均匀电场处理导致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明显增大,电导非线性特性明显得到改善,其作用效果明显好于均匀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