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功能材料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 50-1099/TH 国内刊号
  • 1001-9731 国际刊号
  • 0.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功能材料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功能材料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研究·开发、工艺·技术

功能材料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Cd0.9Zn0.1Te晶体的Al掺杂研究529-531

摘要:采用改进的垂直布里奇曼法(MVB)分别生长了Al掺杂和In掺杂的Cd0.9Zn0.1Te晶体,并对比分析了掺杂元素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Al掺杂晶体获得了6×10^9~2×10^10Ω·cm的高电阻率,呈弱P或弱n型导电;In掺杂晶体电阻率在10^5Ω·cm数量级,呈扎型导电;Al掺杂晶体在波数4000-500cm^-1范围内红外透过率平直且较高,而In掺杂晶体红外透过率随波数下降而降低,在波数1250cm^-1处降至零。采用Al掺杂晶片制备的探测器对^241Am59.54keV射线的能量分辨率为14%,表明所生长Al掺杂晶体基本满足了探测器材料使用要求。

InP/GaAs异质键合界面的XPS研究532-534

摘要:用直接键合技术在480℃实现了InP/GaAs真的异质键合,用X射线光电子谱研究了样品的界面化刺学态。研究分析表明,InP/GaAs样品在480℃的键合能过程中发生相互扩散(除P外),键合界面处形成了由InP、GaAs、InAs和GaP构成的中间过渡层,过渡层厚。度约为6nm。

Al替代Ni对La2MgNi7.5-xCo1.5Alx贮氢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535-538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La2MgNi7.5-xCo1.5Alx(x=0.0~0.5)合金的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结果和EPMA观察表明,Al替代改变了合金的物相组成和物相的丰度。LaNi3相消失,αLa2Ni7相丰度的变化表现为先增加(x从0.0-0.1)后减少(x=0.3和0.5),LaNi5相随合金中Al含量x的增加而明显增加。Al替代Ni降低了合金的最大电化学放电容量和活化性能,但明显改善了La2MgNi7.5Co1.5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

大小颗粒混和的纳晶多孔TiO2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539-542

摘要:把大小颗粒的纳晶TiO2进行混合,制备了蚋晶多孔TiO2薄膜电极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研究表明,混合一定量的大颗粒纳晶,改善了纳晶多孔TiO2薄膜对染料的吸附量和薄膜电极对光的散射性能,提高了光电输出,在100mW/cm^2光照条件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66%。

工艺参数对富硼渣合成(Ca,Mg)α′-Sialon—AlN—BN的影响543-546

摘要:以富硼渣、硅灰、高铝钒土熟料和碳黑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Ca,Mg)α′-Sialon-AlN—BN陶瓷粉体。采用XRD、SEM和EDX对合成粉体的相组成、显微形貌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时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对粉体的合成过程影响显著,随着温度升高,产物中(Ca,Mg)α′-Sialon相含量增大,1480℃时(Ca,Mg)α′-Sialon含量达最大.是最佳的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也很明显,4h以下,产物含有较多的中间过渡相,较长的恒温时间可使还原氮化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恒温8h的试样中α′-Sialon含量最高,是较理想的恒温时间。合成过程中SiO的挥发导致试样较大的质量损失,且随着合成温度升高和恒温时间延长而增大。

CoFe2O4/TiO2复合体的制备及微波电磁特性547-549

摘要:以钛酸丁酯和金属盐酸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制备CoFe2O4/TiO2复合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产物的结构组成和形貌特征,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样品在8~12GHz频率范围内的微波电磁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体生长过程中两相组分晶体各自析出长大,没有新的物相产生,复合体的生长对热处理温度依赖性较大。前驱液pH在4~5范围内,经800℃热处理后,得到结晶度良好的CoFe2O4/TiO2微晶,平均粒径为320~400nm,复合体在X波段具有一定的电磁损耗。

反铁磁Mn-Fe(Cu)合金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组织演化550-553

摘要:采用电阻-温度曲线、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调制示差扫描热分析仪(DSC)及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了的Mn-Fe(Cu)合金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的组织演化。研究结果表明,Mn-Fe(Cu)合金孪晶面为{011}面的FCT板条状马氏体孪晶组织。原位TEM观察可见,板条状马氏体孪晶具有良好的可动性。在较高温度下降温时,会出现由于反铁磁畸变产生的“花呢”状组织,导致原有孪晶的位置与取向发生变化。Landau自由能方程的解可证明反铁磁转变对马氏体孪晶形貌的影响。

不同煅烧处理对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锂锌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及其吸波性能的影响554-555

摘要:结合溶胶凝胶法与后期煅烧制备了纯锂锌铁氧体。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所得材料的晶相均与预定结果有所差异,而体系平均粒径为微米级。但制得的铁氧体/石蜡复合试样的吸波性能研究表明:在后期热处理中,将锂锌铁氧体以240℃/h升至1200℃下煅烧后所得的复合材料可在低频段表现出良好的吸波性能。

天然热释电材料电气石的微结构及对水的pH值影响机理的研究556-559

摘要:以新疆产天然电气石为原料制备了电气石微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高分辨电镜、PH酸度计研究了电气石的物相、微结构特点和电气石对水酸度及其随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气石单个微粒为单畴的铁电体,可视为电偶极子;利用电气石微粉可以使水的酸度呈弱碱性;电气石对水酸度的影响随温度的变化进一步佐证了电气石的热释电性,并探讨了电气石对水作用的可能机理。

沉积气压对磁控溅射制备ZnO薄膜的结构与光学性能影响560-563

摘要:采用CS-400型射频磁控溅射仪在Si(111)和石英基底上成功的制备了ZnO薄膜,分别用XRD、SEM、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光学性质。实验表明,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ZnO薄膜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的(002)峰和(101)峰的两种取向。在沉积气压〉1.0Pa时所制备的ZnO薄膜具有(002)择优取向,并且十分稳定。SEM图表明,ZnO薄膜颗粒大小较为均匀,晶粒尺寸随着气压升高而变小,沉积气压不同时,薄膜样品的生长方式有所差异。在400~1000nm范围内,可以看出除0.5Pa下制备的ZnO薄膜外,其余ZnO薄膜在可见光区域的平均透过率超过80%,吸收边在380nm附近,所对应的光学带隙约为3.23~3.27eV,并随着沉积气压上升而变大。ZnO薄膜的PL谱上观察到了392nm的近紫外峰和419nm的蓝峰;沉积气压对ZnO薄膜的发光峰位和峰强有影响。

钽酸锂单晶材料的横向场激励特性564-566

摘要:用(yxl)-16.51°切型的钽酸锂(LiTaO3)加工制作两个电极在同一基板平面的横向场激励器件来验证该材料的横向场激励特性。理论上用扩展的Christoffel—Bechmann方法计算了LiTaO3材料的横向场激励机电耦合系数,其c模式值最大为37.9%。实验结果表明在空气中横向场激励在5.257MHz频率附近引起了一个明显的谐振主峰,谐振处阻抗为727Ω;在液体中由于液体模拟电极的作用而形成了厚度场激励,使其在5.695MHz附近产生了另外一个谐振主峰。通过对声波相速度和谐振频率的计算也验证了实验结果。

合金元素对Cu—Te—Cr合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567-569

摘要:利用氧化增重法,结合SEM、XRD等不同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碲含量的Cu—Te-Cr合金在300~600℃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纯铜基体中加入Te、Cr元素,合金发生了内氧化,提高了氧化膜和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和氧化膜的致密度,增强了氧化膜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铜合金的抗氧化性能;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舍金的氧化趋势由抛物线规律向直线规律转变。

A位置复合掺杂对钙钛矿氧化物(La1-xPrx)2/3Sr1/3Co0.8Ni0.2O3化学扩散系数的影响570-573

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1-xPrx)2/3Sr1/3Co0.8Ni0.2O3(LPSCN,x=0.2、0.4、0.6、0.8)钙钛矿型氧化物系列样品,采用电导弛豫法研究了LPSCN样品的氧化学扩散系数。结果表明,LPSCN样品具有较高的氧化学扩散系数.且随着镨含量的减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LPSCN样品的电导率与氧分压呈σ∝Po2^n关系,且电导率随镨含量的减少、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样品LPSCN-82在800℃下的氧化学扩散系数Dchem值为1.18×10^-4cm^2/s;样品LPSCN-82在500℃下氧分压为1.0×10^5Pa时电导率有最大值为974.74S/cm,是比较理想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材料。

微孔结构交联聚丙烯驻极体的储电性研究574-577

摘要:压电驻极体是以双极性空间电荷驻极体为基体的新一类人工微结构压电功能材料,其压电性能与基体材料的储电性有直接关系。采用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和开路热刺激放电实验方法,研究了经热压处理的交联聚丙烯(XPP)膜中电荷储存稳定性和电荷动态特性。结果表明,XPP中正电荷的储存稳定性强于负电荷;在老化温度低于90℃时,经过5120min时间老化,正电晕充电样品的表面电位仍然能够维持在初始表面电位的90%以上,而负电晕充电样品却低于86%;热激发脱阱的负空间电荷在驻极体内电场的作用下迁移的过程中大部分被更深的能阱捕获,即脱阱电荷的输运规律受快再捕获效应控制。

TiAl合金表面激光重熔热障涂层组织及抗高温氧化性能578-581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TiAl合金表面等离子喷涂ZrO2-7%(质量分数)Y2O3热障陶瓷涂层的性能,采用激光重熔工艺对涂层进行处理,研究了激光重熔对涂层微观组织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涂层形貌和微观结构,同时对其抗高温(850℃)氧化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等离子喷涂热障陶瓷涂层呈典型的层状堆积特征,有一定的孔隙且分布有微裂纹;经过激光重熔处理后,陶瓷涂层片层状组织得以消失,致密性提高,获得了基本没有裂纹等缺陷的重熔层;整个重熔层包括界面没有明显特征的平面晶和上部沿热流方向生长的柱状晶组织。等离子喷涂热障涂层具有较好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经过激光重熔后可进一步提高其抗高温氧化能力。

苯氧基蒽醌电致变色材料的合成、表征及电致变色性能582-584

摘要:用1-氯-蒽醌和2-氯-蒽醌与苯酚、邻甲氧基苯酚反应合成了1-苯氧基蒽醌、2-苯氧基蒽醌、1-(邻甲氧基)苯氧基蒽醌和2-(邻甲氧基)苯氧基蒽醌化合物。通过核磁、红外和紫外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循环伏安表明,它们都有两组明显的可逆氧化还原峰。简易EC器件表明,合成的蒽醌衍生物在通电时可产生可逆电致变色效应。

立方闪锌矿结构ZnS纳米线的合成与表征585-587

摘要:在NiS纳米粒子的辅助下,采用CVD方法,在NiS-Zn系统中成功地合成了长为25μm,直径大约200nm的具有立方相闪锌矿结构ZnS纳米线,其最优生长方向为[111]。由PL谱可知,在437.2nm处有一个很强的发射峰,说明ZnS纳米线具有很好的发光特性和单晶质量。并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作用下的VLS生长机制,较好的解释了ZnS纳米线的形成过程。

3,3′-二甲氧基联苯醌二亚胺与苯环和噻吩共聚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制备及性质588-590

摘要:Ni(Ⅱ)配合物为催化剂,具有给电子基团甲氧基的N,N′,-二氯-3,3′-二甲氧基联苯醌二亚胺分别与1,4-二溴苯,2,5-二溴噻吩共聚得到了相应的聚合物:聚(3,3′-二甲氧基联苯醌二亚胺-苯)(聚合物-Ⅰ)和聚(3,3′-二甲氧基联苯醌二亚胺-噻吩)(聚合物-Ⅱ)。单体通过^1H-NMR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所得聚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循环伏安特性等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聚合物-I和聚合物-Ⅱ分别在317、506、329、385、430nm处出现吸收峰。循环伏安图表明所得聚合物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