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功能材料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 50-1099/TH 国内刊号
  • 1001-9731 国际刊号
  • 0.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功能材料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功能材料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研究·开发、工艺·技术

功能材料 200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巨磁阻抗传感器敏感材料的选择1-6

摘要:利用巨磁阻抗(GMI)效应来研制传感器,敏感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其GMI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GMI磁传感器的灵敏度水平。讨论了GMI材料的选择标准,列出了能够产生GMI效应的各种材料,并分析和评述了这些GMI材料的软磁特性、GMI效应及其在传感器上的可能应用,提供了设计高性能GMI传感器的候选材料,这些材料以及新型材料的开发为GMI传感器的研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将会促进GMI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一种喹啉类镓配合物的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7-9

摘要: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8-羟基喹啉类有机金属配合物GaMq2Cl,通过^1HNMR、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分析GaMq2Cl的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GaMq2Cl分解温度为348℃;GaMq2Cl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在二甲亚砜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峰在511nm处,为蓝绿色荧光,色纯度高,荧光量子效率高,禁带宽度3.09eV;其粉末为发射峰在471nm处,半高宽(FWHM)86.2nm的蓝绿光发射。

激光防护材料SmBO3的制备及其光学吸收特性10-12

摘要:利用固相法制备了SmBO3粉体,讨论了煅烧温度对粉体合成及光学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经800℃煅烧后,即可获得单相的三斜SmBQ3粉体呈不规则颗粒状,颗粒大小主要分布在500~600nm;1200℃煅烧后,三斜SmBO3完全转变为六方SmBO3,颗粒尺寸长大至1~2μm。反射率图谱表明,在1.05~1.15μm波长范围,两种晶型SmBO3粉体对光均存在较强的吸收,并且在1.07μm波长附近反射率这最低值。红外图谱显示,三斜SmBO3在500~1400cm^-1波数范围内,存在较为集中的吸收峰;六方SmBO3在944cm^-1(10.6μm波长)处的吸收峰宽化,并且吸收明显增强。因此SmBO3是一种能兼容1.06和10.6μm波长的激光防护吸收剂材料。

硬模板法合成钴铁氧体微米磁管及磁性纳米粒子13-16

摘要:以优质纸纤维和脱脂爆化玉米为硬模板,采用共沉淀法在硬模板表面合成Co^2+Fe^2+Fe^3+-LDHS。然后程序升温在马弗炉中焙烧去除有机成分,得到钴铁氧体微米磁管和纳米钴铁氧体粒子。通过对合成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磁强、莫斯堡尔谱等表征表明,合成的管状铁氧体具有和粉末铁氧体相似的磁性和良好的晶体组成;同时发现,所合成的两种形貌钴铁氧体对甲基橙均具有较好的光降解性能。

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CaTiO3:Pr^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17-19

摘要: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在700~1000℃下制备出了CaTiO3:Pr^3+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产物进行了测试分析;就煅烧温度对产物的发光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900℃时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CaTiO3:Pr^3+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最好。

不同退火时间对[Ag/FePt]10多层膜磁性能和微结构的影响20-22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不同Ag层厚度的[Ag/FePt 2nm]10多层薄膜,经550℃真空热处理后,得到L10有序结构的FePt薄膜。实验结果显示,FePt单层薄膜经550℃退火30min后其易磁化轴处于垂直方向和面内方向之间,而550℃退火60min后其易磁化轴处于垂直于膜面方向,垂直矫顽力和面内矫顽力分别为634和302kA/m;真空退火后[Ag/FePt]10多层膜表现为面内磁晶各向异性,550℃退火60min后[Ag2.8nm/FePt 2nm]10多层薄膜垂直矫顽力和面内矫顽力分别为309和778kA/m,并且随着Ag层的加入,部分FePt颗粒已经被Ag原子隔开了,颗粒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变弱了。

SiCN扩散阻挡层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23-25

摘要:采用磁控溅射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SiCN及Cu/SiCN薄膜,并对试样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四探针测试仪(FPP)研究了SiCN薄膜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及在Cu/SiCN/Si结构中SiCN薄膜对铜与硅的阻挡性能。结果表明,沉积态SiCN薄膜为无定型的非晶结构,晶化温度在1000℃以上;SiCN薄膜作为Cu的扩散阻挡层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及阻挡性,阻挡失效温度在600℃左右。

水性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混体系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光谱学研究26-29

摘要:以水性聚氨酯(WPU)-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共混体系为聚合物基体,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高氯酸锂(LiClO4)得到一系列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交流阻抗测试结果显示,当LiClO4质量分数为15%时体系电导率最高,并且温度与电导率关系基本符合Arrhenius方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电解质中锂离子与羟基及醚氧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显示,当LiClO4质量分数为15%时,锂离子与羰基及醚氧基的配位作用均达到饱和状态。拉曼光谱(Raman)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体系对盐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增加盐浓度后,可使体系中有效离子的相对比例增加,有利于离子传输。

复合酸掺杂聚苯胺电极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30-32

摘要:采用了恒电压法在不同的电解液中分别制备出硫酸(H2SO4)和复合酸(SSA十H2SO4)掺杂的聚苯胺(PAn)电极膜。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塔菲尔曲线(TAF),对H2SO4和复合酸掺杂聚苯胺电极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导电性以及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酸掺杂的PAn电极膜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导电性以及较强的耐腐蚀性,更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BiFeO3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33-36

摘要:以硝酸铁、硝酸铋为原料,采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可见光响应的BiFeO3磁性光催化材料,利用XRD、SEM、PPMS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染料的降解实验检测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制备的BiFeO3在常温下的最大磁化强度约为0.4~0.6Am^2/kg,500℃条件下制备的光催化剂在300W高压汞灯紫外光照射下,对曙红B和甲基橙的脱色率分别达到91.8%和83.2%,催化活性良好,而且在可见光下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活性,10h对曙红B的脱色率达到70.1%。

Au和Ni掺杂n型硅材料的制备及其热敏特性37-39

摘要:为了制备高B低阻的硅单晶热敏材料,采用开管涂源的方法,对n型单晶硅进行Au、Ni两种过渡族金属的双重高温掺杂,得到对温度敏感的补偿硅材料,并对其进行测试和分析。掺杂后得到的硅单晶热敏材料,其导电类型仍为n型,且电阻率较低,为欠补偿,测试结果表明其常温电阻率ρ25=64~416Ω·cm,温度敏感系数(B值)在5300K左右;根据半导体中深能级杂质理论推导计算得到的材料的B值,与实验值基本一致。

SPS法制备Bi2Te3基热电合金的热电性能40-42

摘要:用粉末冶金工艺结合SPS烧结制备了ρ型(Bi0.2 Sb0.8)2Te3和n型Bi2(Te0.975 Se0.025)3多晶半导体合金,研究烧结工艺对其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ρ型(Bi0.2Sb0.8)2Te3材料的热电优值Z为3.25×10^-3K^-1,n型Bi2(Te0.975 Se0.025)3材料的热电优值Z为2.21×10^-3K^-1。

低温热氧化处理温度与时间对氧化钒薄膜性能的影响43-47

摘要:采用直流对靶磁控溅射氧化钒薄膜再附加热氧化处理的方式进行金属-半导体相变特性氧化钒薄膜的制备,研究了低热处理温度下热处理温度与时间对氧化钒薄膜组分、晶体结构和相变性能的影响。新制备的氧化钒薄膜为V2O3和VO的混合相。经300℃/1h热处理后,薄膜内出现单斜结构VO2,薄膜具有相变特性;保持热处理时间不变,升高热处理温度至360℃,薄膜表面变得致密,致密的薄膜表面阻碍了氧气与薄膜内部V2O3和VO的反应,VO2成分含量与300℃/1h处理时的含量接近;增加热处理温度并延长热处理时间,如热处理条件为320℃/3h时,薄膜内VO2成分大量增多,电阻值变化幅度超过两个数量级;在300~360℃的热处理温度区间内,薄膜内V2O3和VO不断向VO2转变,相变性能变好,但对VO2的单斜金红石结构没有影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石墨-H2O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48-51

摘要: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作为分散剂,制备了稳定性较好的石墨-H2O分散液。通过测定石墨-H2O分散液的吸光度和Zeta电位,探讨了不同TX-100添加量、PH值、电解质对石墨-H2O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X-100的添加量存在一个最佳值,以石墨质量为基准,TX-100用量为25%时,分散液稳定性最好;分散液受pH值影响较小,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都能达到稳定,在PH=3的强酸性环境下,由于电荷中和及分散剂吸附状态的变化导致分散液稳定性下降;电解质的加入严重破坏了体系稳定性;该体系中,主要通过空间斥力使石墨粒子稳定,同时静电斥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石墨-H2O分散液的粒径分布及粘度曲线表明,石墨粒子在水中达到良好的分散。

WO3·0.33H2O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52-55

摘要:钨粉和双氧水过氧聚钨酸法,制备出了WO3·0.33H2O纳米粉体。通过XRD、DTA、FT—IR、XPS等测试手段对其晶相、热性能、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循环伏安法研究了WO3·0.33H2O的导带位置;紫外一可见光催化测试表明WO3·0.33H2O既有很好的紫外光催化性能,又有较强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蒸发速率对ITO光学常数的影响56-59

摘要:由于ITO具有复杂的微观结构和吸收机制,很难准确测量出它的光学常数。采用变入射角光度椭偏仪(VASE)建立了一套简单的拟舍模型,成功拟合出ITO光学常数在可见光范围内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子柬蒸发法蒸发速率对ITO薄膜光学常数的影响。根据Hall效应测量了ITO在不同蒸发速率下的载流子浓度,分析了ITO光学常数随蒸发速率增加而增加的机理。

三温区坩埚下降法生长Cd1-xZnxTe单晶体60-62

摘要:CdZnTe晶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室温核辐射探测器材料。在熔体法生长CdZnTe晶体的过程中,生长炉的内部温场分布对获得的晶体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根据CdZnTe晶体的生长习性,设计了三温区单晶炉,用坩埚下降法生长出CdZnTe单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透过率、I-V测试等分析研究,得到了红外透过率约为61%,腐蚀蚀坑密度(EPD)为10^4cm^-2,电阻率为10^9~10^10Ω·cm的Cd0.9Zn0.1Te单晶体。表明三温区坩埚下降法生长的单晶体结晶质量好、成分分布均匀、EPD低、红外透过性能好且电阻率高。

温度和pH敏感的磷酸腺苷荧光共聚物传感器63-65

摘要:合成了一种新的疏水单体N-丙烯基-N′-α-喹啉硫脲(AQT)及其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酰胺的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聚合物水溶液的荧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聚合物水溶液的荧光强度下降。聚合物水溶液表现出显著的温度敏感特性,且通过控制聚合单体的比例,可以在32.5~37.5℃范围内调节聚合物的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聚合物溶液中,ATP、ADP和AMP的滴定实验表明,聚合物对ATP表现出良好的响应特性,而对ADP和AMP则几乎没有响应,可望应用于生理环境中ATP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