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功能材料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 50-1099/TH 国内刊号
  • 1001-9731 国际刊号
  • 0.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功能材料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功能材料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研究·开发、工艺·技术

功能材料 200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聚合物表面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与应用1413-1417

摘要:聚合物固有的柔软、易老化、不耐磨等特点,使它们的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在聚合物表面制备1层DLC薄膜,将两种材料的优异性能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拓宽聚合物应用领域、提高聚合物应用价值。综述了近年来在聚合物表面制备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进展,重点将介绍聚合物上DLC薄膜的制备方法、相关核心问题的解决及聚合物上制备DLC薄膜的应用前景。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Sc,Gd和Lu-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及光伏特性研究1418-1419

摘要:研究了稀土(RE)配合物(RE=Sc、Gd或Lu)(RE-配合物中的RE离子为三价离子)的有机二极管,在电驱动和紫外光照射下分别表现出电致发光(EL)和光伏(PV)特性。作为EL二极管时,m-MT-DATA(4,4’,4″-tris[3-methyl-pheny(pheny1)-amino]triphenyl-amine)和稀土配合物分别用作空穴和电子传输材料,EL发射仅仅来自m-MTDATA和稀土配合物层间界面激基复合物,当配合物的中心金属分别为Sc、Gd或Lu时,EL发射峰分别为656、607~590nm。作为PV二极管时,m—MTDATA和稀土配合物分别作为电子给体(D)和受体(A),它们的开路电压(U∝)分别为1.17、1.65和1.92V。还讨论了EL和PV特性与配合物中中心稀土离子的核电荷数关系。

硫杂芴-三苯胺树枝形分子的合成与电致发光特性研究1420-1422

摘要:选择硫杂芴为π-中心、三苯胺为“枝”,合成了新型硫杂芴-三苯胺树枝形分子-2,8-双-[4-三苯胺乙烯基-4’,4”-二(三苯胺乙烯基)]硫杂芴(简称ST-G2),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表征。以硫芴-三苯胺树枝形分子(简称ST—G2)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TCTA/ST-G2/BCP/Mg:Ag的3层发光器件,测试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该器件在6V开启,12V电压下亮度和效率接近1000ed/m^2和0.21m/W。

锑掺杂对二氧化锡薄膜结构及发光性质的影响1423-1424

摘要: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SnO2:Sb薄膜。所制备的薄膜为四方金红石结构的多晶薄膜。PL谱表明,样品在396、450、500nm附近存在室温光致发射峰,发光峰的起因分别与SnO2薄膜中的氧空位缺陷及掺杂所致的施主-受主对之间的跃迁以及电子由其激发态向基态能级跃迁等因素有关。

电沉积制备CuCo颗粒膜微观结构和巨磁电阻效应研究1425-1429

摘要:采用电化学的方法在半导体Si表面沉积了CuCo颗粒膜。研究了膜层电沉积过程中颗粒膜生长的显微结构及热处理过程颗粒膜元素的分布情况。经过450℃退火处理1h后Cu80Co20薄膜GMR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膜层的电阻率也随之下降。面扫描元素分析和XRD分析表明经过退火处理膜层中出现Co粒子的析出,出现了局部富钴的区域。磁阻测量表明此时有利于提高膜层的GMR值。更高温度的退火处理使GMR值降低。磁性能测量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膜层的饱和磁化强度Ms、矫顽力Hc和剩余磁化强度Mr也随着变大。

磁致伸缩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1430-1435

摘要:首先由退磁场效应分析得到有效磁场强度与外磁场强度的关系,继而根据复合材料细观力学中的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和Mori-Tanaka方法导出了颗粒磁场伸缩应变与复合材料磁致伸缩应变的关系,结合Terfenol-D颗粒磁致应变及弹性模量与有效磁场强度的关系,最终预测了环氧基Terfenol-D复合材料磁致应变及有效弹性模量与外磁场强度的关系,并分析了颗粒含量、形状及基体弹模对复合材料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及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磁致伸缩复合材料的饱和磁致伸缩应变随颗粒含量、纵横比增大而增大,随基体弹模增大而减小;有效弹性模量随颗粒含量、颗粒纵横比、基体弹模的增大而增大;颗粒的纵横比越大、含量越大,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场强度越小,磁致伸缩应变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越快;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亦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影响程度在颗粒体积含量和颗粒纵横比较大时尤为显著。

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1436-1439

摘要:为了找到制备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材料的合理方法,采用一次烧结和两次烧结这两种制备方法制备惰性阳极材料,比较了这两种方法制备的材料的密度、电导率、腐蚀率、抗弯强度以及抗热震性等性能。通过比较发现两次烧结制备出的材料性能较好。两次烧结得到的阳极试样中金属银能够较好的沿着陶瓷颗粒的轮廓分布,而形成了联通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使得导电电子形成连通的通路,从而提高试样的电导率,还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两次烧结得到的试样密度要高于一次烧结得到的试样,这对提高试样的抗腐蚀性和电导率有利。

La0.7Ce0.3(Fel-xCox)11.44Si1.56(x=0.04、0.06、0.08)合金的结构与磁热效应1440-1442

摘要:通过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1300℃退火1h后的La0.7Ce0.3(Fel-xCox)11.44Si1.56(x=0.04、0.06、0.08)合金的相结构。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合金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合金主相具有NaZn13型结构,含有少量α-Fe和LaFeSi杂相;x=0.04、0.06和0.08时,合金的居里温度Tc分别为230.8、261、288.9K,在1.1T的外磁场变化下,等温磁熵变|ΔSM|分别为2.44、1.86和1.55J/(kg·K)。

溶胶-凝胶-微波法制备Li1+xV3O8及其性能研究1443-1445

摘要:直接利用微波将溶胶-凝胶制备的干凝胶前驱体于450℃下快速合成了纯相、晶粒发育度较低的层状Li1+xV3O8。通过XRD、Gy和循环充放对样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00)晶面取向显著降低,2.5V放电平台明显。室温下,截止电压4~2V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达318mAh/g。各项性能均优于传统固相法合成的材料。

聚碳硅烷先驱体法制备连续SiC自由膜研究1446-1449

摘要:以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通过自行设计的喷膜板熔融纺出连续PCS自由薄膜,并对其进行氧化交联与高温裂解烧结可制得连续SiC自由薄膜。用扫描电镜分析薄膜表面和横断面的形貌,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氧化交联后薄膜的结构,通过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X射线衍射(XRD)与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薄膜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熔融纺膜与聚碳硅烷先驱体法相结合可制得均匀、致密的连续β-SiC自由薄膜,其厚度可通过调节喷膜板的喷膜口尺寸大小和纺膜速度进行控制,薄膜的厚度大约在10~30μm。

超声雾化热分解法制备超细SnO2粉体及其形貌和粒度控制1450-1454

摘要:以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喷雾热分解法制备超细SnO2粉体,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炉温、前驱体溶液浓度、载气流量,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可以有效调控粉体的粒度与形貌。当反应条件为温度600℃、前驱体盐溶液浓度0.4mol/L、载气流量124L/h和柠檬酸浓度0.004mol/L,得到的Sn02颗粒大小在1.4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结晶度高,球形度好。

合成温度对Li2FeSiO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455-1457

摘要:采用球磨掺碳及目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C,研究了合成温度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焙烧温度下合成的Li2FeSiO4/C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50℃合成的Li2FeSiO4/C电化学性能最佳,在C/16的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44.8mAh/g,1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有136.5mAh/g。

XRD研究沸水热处理对PAN原丝结构与性能的影响1458-1461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沸水热处理前后3种不同PAN原丝的凝聚态结构,并比较了它们体密度、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的变化。发现经过沸水热处理后,3种原丝的非晶散射峰所占比例均增加,结晶度降低。由于沸水热处理所采用的温度(100℃)略高于PAN原丝的玻璃化转变温度(95.78℃),在此温度下只有非晶区的分子链段可以运动,所以X射线衍射曲线的变化是由非晶区取向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该结果表明,原丝内部由微晶区、取向非晶区扣无规非晶区组成;除了晶区结构外,非晶区中的有序结构对X射线衍射峰同样有一定贡献。经过沸水热处理后,由于微晶边缘有序程度下降,导致微晶的平均尺寸也略有减小。沸水热处理使PAN原丝中伸直的分子链段变为蜷曲构象,增加了链段所占据的自由体积,因此处理后原丝的体密度减小;热处理后原丝非晶区有序程度降低,导致其取向度降低,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

烧结温度对1BaO-10NiO-NiFe2O4复合陶瓷导电性能的影响1462-1465

摘要:利用冷压-烧结技术制备了1BaO-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研究了1BaO-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烧结温度对相对密度和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BaO-10NiO-NiFe2O4复合陶瓷烧结样品中主要含有NiO和NiFe2O4两种,BaO与10NiO-NiFe2O4陶瓷组分反应并形成瞬时液相BaFe2O4和Ba2Fe2O5,且Ba^2+离子固溶到基体中,促进致密化烧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相对密度无太大变化,均在97%以上。但样品导电率逐渐增大,当烧结温度为1673K时,1BaO-10NiO-NiFe2O4复合陶瓷达到最大电导率21.16S/cm,是烧结温度为1473K时电导率10.17S/cm的2.08倍。

Pyrex玻璃/铝多层阳极键合界面结构与力学分析1466-1469

摘要:采用公共阳极法实现了Pyrex玻璃与铝多层晶片的静电键合,对玻璃/铝/玻璃阳极接合界面的组织结构及其连接机理和力学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分别利用微拉伸测试设备和ANSYS软件分析了连接区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应力分布特征。分析认为键合区由玻璃一过渡层-铝组成,过渡层为Al2O3-SiO2复合氧化物。玻璃/铝界面的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均以铝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在玻璃/铝/玻璃多层连接区,键合界面附近的残余应力和应变呈对称分布,多层结构的对称性有利于缓解接头应变和应力,表明应用公共阳极法可实现多层玻璃/铝/玻璃的良好键合。

温度对MoSi2/SiC配对副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1470-1472

摘要:在XP-5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MoSi2/SiC配对副在700~1100℃时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并用SEM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了MoSi2/SiC磨损面的形貌与相组成。结果表明,MoSi2/SiC摩擦副在700~1100℃高温滑动时,摩擦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MoSi2的磨损率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于1000℃达到极大值后下降;MoSi2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粘着、研磨和塑性变形等形式;对摩件SiC则随温度升高呈现出磨损增重现象,其主要磨损机理由700℃时的粘着磨损逐渐转化高温氧化磨损。

碳纤维织物金属镀覆及其毫米波RCS特性1473-1476

摘要:采用化学镀覆技术分别制备了镀镍、镀铜和镀银碳纤维织物,用于干扰毫米渡雷达。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导电性能及毫米波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属镀覆碳纤维织物镀覆均匀、光泽性好,有较强的导电性能。RCS值随着金属镀覆碳纤维织物导电性能的增强而增大,镀银碳纤维织物的RCS值与理论计算值较接近,是一种有效的毫米波干扰材料。

烧结助剂Co2O3对Ce0.8Gd0.2O1.9性能的影响1477-1479

摘要: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陶瓷试样,借助EIS、XRD及SEM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烧结助剂Co2O3对Ce0.8Gd0.2O1.9(CGO)的体密度、导电性能、相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GO中添加2.59,6(质量分数)Co2O3时,可使CGO试样的烧结温度降低200℃。添加0.75%(质量分数)Co2O3时,试样的晶粒电导率明显增大,晶界电导率下降,添加量为1.0%~2.5%(质量分数)时,晶粒电导率趋于不变,晶界电导率稍微有所增加。XRD图谱表明,试样在1100~1200℃烧结时表现为CGO纯相,在1300~1400℃的较高温度烧结时,为CGO相及少量的Ce24Co11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