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功能材料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 50-1099/TH 国内刊号
  • 1001-9731 国际刊号
  • 0.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功能材料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功能材料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研究·开发、工艺·技术

功能材料 2006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绝热薄膜的研究进展1859-1863

摘要:作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中最有潜力的绝热材料,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其绝热性能与微观结构密切相关。综述了纳米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和绝热机理,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二代PAMAM树型高分子的荧光现象及其荧光标记应用1864-1866

摘要:首次发现不含荧光团的二代poly(amido amine)(PAMAM)树型高分子的荧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荧光基团的PAMAM树型高分子中,胺类官能团是产生荧光的关键。不同酸度条件下,生成荧光中心的速度不同,而且荧光的稳定性也不相同。同时发现当反复变换酸碱性时PAMAM树型高分子的荧光强度逐渐变弱。由于低代PAMAM树型高分子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低廉价格,其有可能成为新型生物荧光标记物。

乙基橙偶氮聚合物全光开关特性的研究1867-1869

摘要:用偶氮染料乙基橙ethyl orange为客体材料掺杂到主体材料聚乙烯醇(PVA)并用旋涂法制成了偶氛聚合物薄膜样品,用不同功率和不同调制频率的控制光(532nm,CW)和探测光(632.8nm,CW)实验研究了乙基橙聚合物薄膜样品的全光开关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以及在几个毫瓦的弱功率和毫秒级控制光条件下,乙基橙聚合物薄膜具有45%以上的开关调制深度,最大的调制深度在90%以上;研究发现增大样品的掺杂含量可增强全光开关效应,但开关的本底信号也相应增大;选择合适的掺杂含量可获得较好的开关性能。

载银纳米磁粒抗菌剂的研究1870-1872

摘要:采用双层包裹法首次制备出载银磁粒抗菌剂。并对样品进行SEM、XRD、IR、磁性参数分析和抗菌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磁粒抗菌剂的平均粒径为75nm,粒径均匀,基本呈圆球型。二氧化硅以无定形状态存在,银以银单质出现在纳米粉体中。磁粒抗菌剂的饱和磁化强度比纳米铁氧体减小,但仍具有好的磁性。银含量〉3.87%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99.9%的杀菌性能。

离子交换法在磷酸盐玻璃中合成CdS/Ag复合微粒的研究1873-1875

摘要:采用离子交换法在磷酸盐玻璃中制备了CdS/Ag复合微粒,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样品的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发现离子交换后在380~420nm附近有一个大的吸收,光照后吸收带变窄,可以认为是银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而导致的吸收所致。在波长为325nm的光激发下。玻璃中不同化学状态的银分别在420、530nm附近发光。研究了银离子在玻璃表面的扩散、还原过程,结果表明控制离子交换时间可以控制交换层的厚度,而控制盐浴浓度则可以有效控制银离子在玻璃表面层的浓度分布及总扩散量。

Ni56Fe17Ga27-xCox合金的组织结构与马氏体相变1876-1878

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系统研究了Co含量对Ni56Fe17Ga17-xCox合金组织结构和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铸态Ni56Fe17Ca17-xCox合金显微组织由马氏体和γ相两相组成。γ相随Co含量增加而增多,Ni56Fe17Ga21Cox合金中γ相的体积百分含量达到70%。马氏体相为单斜6M结构。试验合金冷却和加热过程中发生一步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相变温度(Ms、As)随Co含量增加而升高。

转炉烟尘制备氮化铁磁粉的研究1879-1880

摘要:转炉烟尘通过湿法(硫酸和氨水)冶金提纯净化、高能球磨处理后,在NH3/H2气氛下进行还原氮化,以穆斯堡尔谱学、X光衍射等方法对处理试样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Ar气氛下球磨2h后,经550℃/2h还原、550℃/3h氮化(NH3/H2=3/4,降温时NH3/H2=1/6)处理,γ’-Fe4N的生成量≥91%。

退火工艺对FeCuNbSiB非晶带材压磁效应的影响1881-1883

摘要:研究了退火工艺对非晶FeCuNbSiB带材压磁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300℃时,FeCuNbSiB非晶带材开始慢慢晶化,当温度上升到500℃时,带材内部结构已由非晶态完全转变成晶态。当退火温度〈300℃时,退火能够消除部分内应力,使阻抗变化的灵敏度提高;退火温度高于300℃,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压磁效应减弱。退火时间高于1h,带材的压磁性能变化不显著。非晶FeCuNbSiB带材经过100℃X2h退火,压力为2.7MPa时,阻抗变化最高可达40Ω。

新型耐蚀软磁合金的研制1884-1887

摘要:新型耐蚀软磁合金,其化学成分为(质量分数,%)≤0.02C,13~18Cr,Si和/或Al 1~3,0.3~0.8 Ti,0.003~0.03B。0.003~0.03Ce-La,同时含有或无0.4~3Mo和0.4~3Cu。余Fe。合金B25(H=25A/cm)≥1.15T。Hc≤48A/m。P0.75T/400Hz≤12W/kg(0.35mm冷轧带),电阻率p≥70μΩ·cm。按国军标GJB360.2—87规定的盐雾试验,96h无锈蚀。合金适于制作耐蚀航空微电机。汽车发动机电磁阀喷油器等耐蚀电磁元器件。

LaFe11.17-xCo0.78Si1.05Bx合金磁热效应的研究1888-1890

摘要:用工业纯原料研究了LaFe11.17-xCo0.78Si1.05Bx(x=0、0.1、0.2、0.3、0.4、0.5)合金在室温附近的磁热效应。B元素作为间隙原子进入晶胞,随着B含量的增加,磁相变点从x=0时的277K升高到x=0.3时的289K。同时,磁熵变和直接测量的绝热温变也随着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了,在低磁场具有较大的磁热效应。测量表明合金的热滞和磁滞均很小。

Cr—Si—Ni电阻薄膜在模拟环境中的电学稳定性及腐蚀行为1891-1894

摘要:研究了磁控溅射法制备的Cr-SiNi电阻薄膜在不同模拟环境介质溶液中的电学稳定性及腐蚀行为。结果表明,500℃热处理后纳米晶结构的Cr-Si—Ni电阻薄膜在25℃的模拟海洋、工业、酸性及碱性环境介质溶液中浸泡240h后,薄膜试样的相对电阻变化值(AR/R)分别为0.27%、0.08%、0.96%、3.31%。说明薄膜在上述4种环境中电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业环境、海洋环境、酸性环境、碱性环境。薄膜在4种溶液中都能发生自钝化现象而在膜层表面形成SiO2保护层,形成的钝化膜在模拟的工业环境中最稳定。

添加剂对Ag/陶瓷复合触点材料浸润性及电性能的影响1895-1897

摘要: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Fe0.25Ni0.75O3陶瓷并加入少量添加物作为改性荆,对其与Ag的浸润性,材料的电阻率以及Ag/陶瓷复合电接触材料的电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改性剂使陶瓷材料与Ag之间的浸润性发生明显的变化,且作用效果与改性剂的加入方式有关,添加剂的加入使材料的电阻率增大。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陶瓷在银基体中的分布状态,从而对电接触材料的使用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热处理对Cu-0.36wt%C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898-1901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对Cu-0.36%(质量分数)Cr舍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讨论了舍金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均匀化处理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微观偏析;经(990±5)℃×1h固溶、470℃×(3~4)h时效处理后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强度、硬度和电导率分别为494MPa、121.5HV和80.5%IACS;时效前预冷变形可以提高时效强化的效果,时效前经38%冷加工变形后进行470℃×2h时效处理,强度、硬度和电导率可分别提高到537MPa、146.7HV和85%IACS,远远优于国内外同类材料。

聚酰亚胺基偶氮聚合物的合成及热光性能的研究1902-1905

摘要:4,4’-二胺基二苯醚(4,4’-ODA),4,4’-(六氟异丙基)-苯二酸酐(6FDA)和分散红1(DR1)合成了可制作光波导器件的聚酰亚胺基偶氮聚合物;采用示差扫描量(DSC)、热失重分析(TGA)等方法对该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示差扫描量热和热失重分析结果显示,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23℃。5%的热失重温度为282℃,表明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测定了材料在复合光和577nm单波长光照射下该的折射率(n)和热光系数(dn/dT);通过热光系数的测量,计算了聚合物的介电常数(e)、介电热光系数(dε/dT)、体积热膨胀系数β和(dβ/dT)值。制得的聚合物材料在复合光下的热光系数(dn/dT)值为(-2.1464~-3.8857)×10^-4/℃,体积热膨胀系数变化率(dβ/dT)为(2.13~7.44)×10^-7/℃;在577nm单波长光照射下的热光系数(dn/dr,)值为-3.8445×10^-4/℃,体积热膨胀系数变化率(dβ/dT)为7.81×10^-7/℃,表明该聚合物在低驱动功率的新型数字热光开关、光通信器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层状二氧化锰/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共聚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1906-1909

摘要:采用软化学合成法合成出基面间距为0.70nm的层状二氧化锰(bir-MnO2),并利用表面吸附技术制备了层状二氧化锰/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共聚物复合材料(bir—MnO2/P(An-co—oAs)),借助FTIR、XRD、SEM、TGA、四探针和充放电循环实验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n-co-oAs)的引入,对复合材料中bir-MnO2的层状结构破坏较小,P(An-co-oAs)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吸附在bir-MnO2的表面。与bir-MnO2相比,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提高2个数量级。首次放电比容量由bir—MnO2的188mAh/g提高到复合材料的202mAh/g。

聚丙烯孔洞型铁电驻极体薄膜的压电性研究1910-1913

摘要:利用准静态法和激光干涉法测量正、逆压电d33系数,研究了经压力膨化处理的聚丙烯孔洞型铁电驻极体薄膜压电系数的压强和频率特性及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聚丙烯薄膜经压力膨化处理后,其压电性能改善的原因是:压力膨化处理既能有效地降低孔洞膜的弹性模量Y,又能增强其储电能力。聚丙烯孔洞膜的压电d33系数在激励信号压强为0.2~4kPa的范围内基本保持恒定,但当其值高于4kPa时,d33系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聚丙烯孔洞膜的压电d33系数随频率上升而下降(即从0.001Hz时的1200pC/N降低到其机械共振频率附近时的350pC/N),是与材料的弹性模量Y随频率的上升而增加直接相关。对不同工艺参数制备的样品,其机械共振频率位于150~400kHz范围内。实验结果还表明:聚丙烯孔洞膜的压电d33系数的热稳定性与非孔洞型聚丙烯驻极体薄膜的电荷储存热稳定性相近。

蓝宝石衬底的斜切角对GaN薄膜特性的影响1914-1916

摘要: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具有斜切角度的蓝宝石衬底(0~0.3°)上生长了非故意掺杂GaN薄膜,并采用显微镜、X射线双晶衍射、光荧光及霍尔技术对外延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质量、光学及电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具有斜切角度的衬底,可以有效改善GaN外延薄膜的表面形貌、降低位错密度、提高GaN的晶体质量及其光电特性,并且存在一个衬底最优斜切角度0.2°,此时外延生长出的GaN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质量最好。

高锰γ-MnFe合金双程形状记忆效应1917-1919

摘要:以γ-MnFe高锰(Mn〉80%(原子分数))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探索γ-MnFe合金的双程形状记忆效应(TWSME)。通过TEM和热膨胀法。研究不同预应变下γ—MnFe舍金的TWSME。通过测量不同预应变条件下合金形状恢复率的变化,来研究γ-MnFe基合金的双程形状记忆效应和双程恢复量‰的影响因素,最后对1.6%预应变试样进行热循环训练。用DSC测量合金马氏体相变Ms和逆相变Af。发现热滞为2K。几乎达到无热滞的形状记忆效应。研究显示经过训练后的高锰γ—MnFe合金形状回复无热滞是由于二级反铁磁转变耦合一级马氏体相变。使得马氏体相变与逆相变热滞几乎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