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功能材料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 50-1099/TH 国内刊号
  • 1001-9731 国际刊号
  • 0.6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功能材料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重庆材料研究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功能材料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热点·关注、综述·进展、研究·开发、工艺·技术

功能材料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功能材料杂志综述
2002~2003年磁性功能材料新进展665-666

摘要:这每年撰写的磁性功能材料新进展综述开始于1994年.这次介绍的新进展有:(1)高磁导率铁氧体材料;(2)新的稀土-过渡金属磁性材料;(3)钙钛石型锰氧体的特殊磁性;(4)亚微米磁点和纳米磁线中的自旋波模;(5)Nd-Fe-B系永磁材料的新制备工艺.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667-671

摘要:研究与开发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种富锂的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和LiMn2O4.本文主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同时比较了几种不同电极材料的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指出了其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本文还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计算研究的进展.利用VASP软件包可计算形成能、相图、电压和材料的晶体结构参数及态密度等.

不锈钢无机复合分离膜研究进展672-674

摘要:不锈钢无机复合分离膜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膜,正以其优异的分离性能、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长的使用寿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目光.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的不锈钢无机复合分离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其已在工业生产中成功应用的领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PDP荧光粉涂敷技术新进展675-678

摘要:综述了PDP荧光粉涂敷技术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涂敷工艺以及涂敷浆料对PDP性能的影响,并对涂敷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SiC陶瓷纤维高聚物先驱体的研究进展679-682

摘要:先驱体转换法是迄今为止高性能SiC陶瓷纤维最为成功的一种工业化方法,而高聚物先驱体的结构与性能则是该法的关键.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SiC陶瓷纤维高聚物先驱体分子设计方面的研究动态及最近的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杂志研究与开发
硼元素对Fe-6.5%(质量分数)Si合金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683-685

摘要:含Si约6.5%(质量分数)的Fe-Si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但由于其室温脆性差而难以通过常规的冷轧工艺加工成薄板.本文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硼对铸态Fe-6.5%(质量分数)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该合金薄板在不同温度下拉伸的力学性能,并观察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硼元素的添加使得该铸态合金晶粒细化,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塑性. Fe-6.5%(质量分数)Si合金薄板在不同温度下的拉伸结果表明,室温延伸率达到6.4%,500℃延伸率达最大值(32.96%),明显高于600℃时的延伸率,原因是600℃处于B2和DO3两相区,在温度600℃下发生了DO3相到B2相的转变,使得B2相有所增加.B2相的增加降低了Fe-6.5%(质量分数)Si合金的塑性.

纳米晶FeCuNbSiB多层膜的巨磁阻抗效应研究686-688

摘要:研究了纳米晶态下Fe73.5Cu1Nb3Si13.5B9多层膜的巨磁阻抗(GMI)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巨磁阻抗(LMI)效应在3MHz时取得最大值为44%,横向巨磁阻抗(TMI)效应在6MHz时取得最大值为46%.LMI与TMI随外磁场有不同的变化行为,TMI曲线具有阈值行为,超过阈值磁场后出现明显的磁阻抗效应.晶化后出现最大值阻抗效应所对应的频率下降,由非晶态下的13MHz下降为晶化后的3MHz.薄膜样品的磁阻抗效应与样品中磁矩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磁矩垂直面向分布时,磁阻抗效应下降为5%

高能球磨法合成纳米晶NiZn铁氧体的结构和磁性689-691

摘要:报告了作者利用机械球磨方法成功制备纳米晶NiZn铁氧体软磁材料的实验结果.实验样品具有很好的单相结构,所形成材料典型晶粒尺度为10~50nm.结合纯Fe3O4球磨样品,初步估算其样品的合成效率大约为27%~44%,这一结果可利用两步合成及中间纳米颗粒的高活性给予理解.对本实验利用球磨方法直接获得的NiZn铁氧体样品表现出较低的磁化强度σm和较大的矫顽力Hc,其典型值为43Am2kg-1和377×103(4π)-1A/m.从实用化角度而言,必要的热处理将是必要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除了传统的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软磁合金材料以外,利用高能球磨制备纳米晶NiZn软磁铁氧体也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镧掺杂对PZT铁电薄膜漏电学特性的影响692-694

摘要:研究了镧掺杂对PZT铁电性能和相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镧掺杂增加了(110)和(200)峰的强度,减小了(111)峰的相对强度,导致矫顽场和极化强度的下降.研究了镧掺杂对漏电特性的影响,以及肖特基势垒电流模型.

GaP纳米晶对溶剂热合成氮化硼的物相和微观形貌的影响695-697

摘要:研究了溶剂热方法合成氮化硼纳米晶过程中异种晶粒对氮化硼微观形貌和物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反应原料种类的情况下,当体系内加入GaP纳米颗粒时,制备的氮化硼纳米晶呈现"树枝"状形貌,且样品中立方氮化硼为主要物相.文中对这种微观形貌的成因进行了简单讨论.

SPS/PANI复合颗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698-700

摘要:掺杂态聚苯胺(PANI)在碱性环境下易脱掺杂是影响其应用的一个不利因素,本文通过对乳液聚合的聚苯乙烯(PS)颗粒进行磺化,得到表面磺化的PS颗粒(SPS),然后在颗粒表面原位合成PANI,进一步得到表面由磺酸掺杂的PANI包覆的复合颗粒(SPS/PANI).研究了PANI的原位聚合过程、复合颗粒的电导率和复合颗粒的耐碱性等,结果表明这种复合颗粒在弱碱性(pH=7~9)介质中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

4,4'-双(2-磺基苯乙烯基)联苯二酸掺杂聚苯胺的研究701-703

摘要:采用4,4'-双(2-磺基苯乙烯基)联苯二磺酸(BSBD)掺杂本征态的聚苯胺,得到BSBD掺杂的聚苯胺(PANI/BSBD),探讨了掺杂温度、掺杂酸用量对PANI/BSBD电导率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掺杂温度有利于提高PANI的掺杂程度和电导率,但过高的温度会引起PANI/BSBD的部分脱掺杂,电导率下降.增加BSBD的用量也可提高PANI的掺杂程度,提高PANI/BSBD电导率;但过量的游离BSBD会以固体杂质形式析出,使PANI/BSBD电导率下降.在90℃下,PANI链中亚胺氮(-N=)原子与掺杂酸中H+之比为1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1.0×10-2S/cm.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分析表明,随BSBD用量的增大和掺杂温度的提高,表征醌式结构的吸收峰强度逐渐下降,同时有一定红移,表明PANI/BSBD掺杂率的升高.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明,随着BSBD用量的增加,掺杂态聚苯胺的特征峰位置向低频移动,掺杂主要发生在-N=原子上.

电极制备方法对球形Ni(OH)2循环伏安特性的影响704-705

摘要:用镍粉和氢氧化镍压片制备了不同质量的氢氧化镍圆片电极进行不同扫描速度的循环伏安(CV)实验并和粉未微电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压片法制得的圆片电极随质量的减小电极可逆性递增.在同一扫描速度下,不同电极的电流密度大致相同.以0.1g Ni+0.03g Ni(OH)2配比制得的圆片电极表现出较好的准可逆特性.鉴于其良好的质量可计量性,这种电极在CV测试中的重复性和可对比性好于粉未微电极.

种子层厚度对以NiFeNb为新种子层的坡莫合金薄膜的零场电阻率和AMR的影响706-708

摘要:制备了(Ni82Fe18)72.9Nb27.1(dnm)/Ni82Fe18(3nm)/Ta(3nm)坡莫合金系列膜.测量了样品零场电阻率(ρ),各向异性磁电阻(AMR)和微结构.研究了ρ和AMR随种子层厚度(d)的变化.探讨了d 影响ρ和AMR的微观机理.

ZnO压敏电阻界面导电特性研究709-710

摘要:采用相同的工艺制备ZnO压敏电阻和未掺杂ZnO陶瓷片后,用扫描电镜(SEM)、电阻率计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它们形貌、电阻率、界面化学计量比和电子状态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未掺杂ZnO晶粒粒径小于10μm且均匀性差;ZnO电阻率对烧结气氛敏感,其值在2.36~47.97Ω·cm之间,界面存在非化学计量氧锌比,O/Zn=1.29.掺杂后,ZnO压敏电阻界面价电子峰减小,证实压敏电阻陷阱态的存在,表明需用载流子陷阱态补充双肖特基势垒模型.

BaTiO3/SrTiO3多层膜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质711-712

摘要: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BaTiO3/SrTiO3 (BTO/STO)多层膜.XRD结果表明:多层膜呈现出明显的(110)择优取向,与Ba0.5Sr0.5TiO3单层膜相比,多层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得到了明显的增强,而介电损耗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室温下频率为10kHz时,BTO/STO(n=6)多层膜的相对介电常数为506,而介电损耗仅为0.033.薄膜的C-V特性研究表明:多层膜呈现出较好的电容调谐度.

高导电的铜碲合金抗氧化性能的研究713-715

摘要:将碲加入工业纯铜中,改善了纯铜500℃高温抗氧化性能,这是由于高温氧化时在铜的亚表层生成一种新相,阻碍或减缓空气中的氧在铜基体中的扩散所至;氧化温度低于400℃下的抗氧化能力随碲含量的增加略有降低,这与晶格缺陷增多有关.

光化学沉积制备聚吡咯/Nafion^/Pt复合膜对于O_2的还原特性研究716-718

摘要:以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光化学还原反应,在聚吡咯/Nafion(R)复合膜上沉积了低当量、高氧气催化还原效率的催化剂铂(20~50μg/cm2).采用静态和旋转圆盘电极的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不同沉积条件对还原反应影响的基础上,同时实现了较低的铂当量(30μg/cm2)下较高的氧气催化还原活性(极限还原电流8mA/cm2).该复合膜有望成为氧气直燃型聚合物膜燃料电池的理想阴极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