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管理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 42-1725/C 国内刊号
  • 1672-884X 国际刊号
  • 2.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管理学报是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管理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管理学在中国、组织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创业、营销与服务、物流与运作管理、述评

管理学报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管理学报杂志管理学在中国
企业危机逆淘汰效应的行动逻辑及形成机制研究1421-1434

摘要:通过引入情感承诺理论重新构建了PDALA危机管理框架,对比分析4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在面临相似产品危机情况下的两类行动逻辑(关系型与交易型),发现了危机处理结果的"逆淘汰效应"。为解释该效应,又借助组织合法性理论,发现背后原因实际是成熟期企业对合法性鸿沟感知钝化,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对合法性鸿沟感知锐化。两种不同的合法性鸿沟感知造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危机响应行动逻辑差异,进而产生不同的危机管理结果。此外,建立了危机"逆淘汰"效应形成机制模型,丰富了危机管理研究,为企业实践提供指导。

中国管理本土研究的现状评估与发展建议——以基于制度理论的学术论文为例1435-1445

摘要:以2000~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和CSSCI(2014~2015版)管理类来源期刊等42种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制度理论的141篇管理研究论文为分析样本,基于中国管理本土研究的分析框架,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有关制度理论的国内管理类学术论文进行本土研究现状评估。研究发现,尽管基于制度理论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仍以追随西方研究范式为特征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研究为主,而以中国管理为主位的本土研究极少,中国管理本土研究呈现出"叶公好龙"现象,即倡导的多、实际投身其中研究的少。随后,从研究者自身的角度,构建了一个"能力-意愿"分析框架,探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管理本土研究的发展建议:学者自身的学术价值导向的转变、3种研究能力的构建和学术考核机制的改革。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质性研究1446-1455

摘要:通过对企业76个样本的深度访谈和小组访谈获得文本资料,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经过概念化与初步范畴化、核心范畴发掘和模型构建3个阶段,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概念模型,将其定义为: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形成履行各自责任、保障对方权利的良性循环,双方权责对等、各得其所,雇员与雇主劳动关系满意度均高的动态平衡状态。并为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实施路径。

管理学报杂志争鸣与反思
论本土实践经验对中国管理学的理论建构1456-1461

摘要:通过对《管理学报》"管理学在中国"学术主旨活动的回顾,集中讨论了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建构基础问题。研究结论表明,管理学的学科基本属性在于它是管理人经验的学问,中国管理学理论的建构应该以民族史至今的管理者的经验为研究对象;以经验哲学为基础,以中西互诠的方式寻找到的人类共同文明经验是中国管理学与西方主流管理学能对话进而达到人类普适性管理理论的基础。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经验在管理学理论建构上的作用,对从理论到理论的管理学理论建构方式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管理学报杂志组织与战略
国有企业员工组织政治知觉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双重影响机制研究1462-1470

摘要:通过对1 224份国企员工的问卷分析,以防御型和获得型两种竞争型印象管理动机为中介,剖析了员工组织政治知觉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一般性政治行为知觉和沉默静待好处知觉通过防御型印象管理动机影响尽职行为和助人行为;一般性政治行为知觉和政治性薪酬与晋升政策知觉通过获得型印象管理动机影响助人行为和建言行为。研究结论表明,不同组织政治知觉对不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内在机制,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注重明辨不同组织政治知觉的作用逻辑和组织公民行为的生成动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管理。

高管团队心理所有权对企业战略反应方式的影响研究1471-1481

摘要:以两个企业应对两个环境变化的5个意义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高管团队心理所有权如何导致企业意义构建过程的差异,企业意义构建过程的差异如何影响管理认知内容变化的方向,及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反应方式。研究发现:环境变化后,企业间存在问题解决型和自我增强型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构建过程,这是造成企业战略反应方式差异的根本原因。高管团队心理所有权影响着环境变化后企业采取哪种意义构建过程。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效地控制自身的战略反应方式。

管理学报杂志人力资源管理
包容型领导风格对雇佣关系氛围和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研究1482-1489

摘要:基于134家企业的调查样本,首次检验了CEO的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员工主动行为的正向影响,并验证了雇佣关系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和组织结构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CEO包容型领导风格可以通过在组织中形成良好的雇佣关系氛围,进而影响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行为。通过跨层次整合组织层面和员工层面的因素,揭示了包容型领导风格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影响过程,这能为企业的员工行为管理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任务不确定性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研究1490-1498

摘要:通过260份配对样本,基于聚焦任务特征对个体角色外行为的影响,探讨中国文化情境下,员工内部人身份认知和传统性在任务不确定性影响建言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任务不确定性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内部人身份认知和员工传统性显著调节任务不确定性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内部人身份认知越高,任务不确定性对建言行为的倒U型影响越弱;传统性越高,任务不确定性对建言行为的倒U型影响越强。

管理学报杂志创新与创业
企业行为理论视角下的家族企业异质性、R&D投入与企业价值1499-1508

摘要:基于企业行为理论视角界定家族企业的异质性,并以2007~2012年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家族企业R&D投入的影响因素与异质化价值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当家族企业的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时,期望绩效差与R&D投入强度正相关;反之,实际绩效高于期望绩效时,期望绩效差与R&D投入强度负相关。2当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时,R&D投入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反之,实际绩效高于期望绩效则导致其减弱,甚至丧失价值效应。

基于耦合理论的中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评价研究1509-1517

摘要:引入耦合理论,将创新驱动发展解构为创新和发展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可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绩效的综合评价尺度。在此基础上,探讨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系统的耦合机理,并运用耦合评价模型对中国省域创新驱动发展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中国绝大部分省域创新系统在综合发展水平上落后于发展系统,但提升速度却快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绩效总体水平虽整体偏低,但呈现逐年提升态势,突破转型正在加快;东、中、西部省域在创新驱动发展绩效水平和其提升速度上存在明显空间差异。

能力建构视角下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研究1518-1524

摘要:基于能力建构视角,将资源拼凑视为新创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运用手头资源建构企业能力并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对349份调查问卷进行结构建模发现:要素拼凑有助于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会识别能力;顾客拼凑能够提升机会识别能力,而对资源整合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制度拼凑对机会识别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资源整合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越高,新创企业的绩效越好。

管理学报杂志营销与服务
互联网视频贴片广告下的品牌说服效果1525-1533

摘要:借鉴认知反应模式和事前预测的4种模型,结合感知行为控制理论,探讨在一定强制性的视频贴片广告下,受众对平台、广告和品牌态度的转变与行为意向,进而探索视频平台、广告商、广告投放主三方之间的平衡策略。通过归纳文献与焦点小组访谈提出假设,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视频贴片广告的出现对视频平台的打击大于广告本身以及品牌;高品牌熟悉度组倾向沿品牌态度这一中枢路径影响行为意向,且感知控制正向显著影响品牌态度。而低品牌熟悉度组倾向沿广告态度这一边缘路径影响行为意向,且感知控制正向显著影响对平台的态度;高网络视频使用程度组对广告更习惯且更能够接受;女性组感知控制正向显著影响平台与品牌的态度。

品牌自媒体内容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1534-1545

摘要:为了探讨自媒体内容营销与消费者品牌人格感知和品牌态度之间关联的内在机理,通过两个组间实验,获取363份有效被试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结论为:品牌自媒体3种内容营销形式对话、讲故事、顾客互动参与对消费者的品牌人格感知和品牌态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话与讲故事的影响几乎相等,顾客互动参与影响稍弱;品牌人格感知在内容营销与品牌态度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容与品牌关联度对内容营销与品牌态度、品牌人格感知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网购多线索环境对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的影响1546-1556

摘要:基于有限理性和双处理模型,设计了2(品牌熟悉度:低/高)×2(临场感:低/高)×2(在线评价:消极/积极)×2(任务重要性:低/高)多因素实验,通过16个不同的购物环境,271个样本数据,探讨不同情境下多线索共存的交互效应对消费者信息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信息易得的网购中消费者决策过程仍然倾向于减少认知努力的付出;2启发式线索的一致性是双处理模型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与任务重要性一起对线索和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关系产生交互影响。最后总结了理论与实践意义。

管理学报杂志物流与运作管理
基于顾客价值的供应链企业协同创新研究1557-1562

摘要:考虑当零售商进行提升顾客价值的创新投资时,供应商的协同对零售商创新投资、双方企业利润以及系统福利的影响,探讨信息技术带来的创新投资系数的变化对以上变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创新投资系数较低时,即顾客价值创新较难时,供应商的协同能够激励零售商加大创新投资,提升顾客价值,缓解"投资套牢"问题;当创新投资系数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顾客价值的提升将更容易给供应商带来更高收益。供应商会提供低于承诺价格的批发价格,此时零售商会加大创新投资,提升顾客价值,进而双方企业利润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供应商对零售商创新投资协同的意愿越弱,承诺批发价格的协议就越脆弱,越容易随着创新投资系数的上升而失效。

不同权力结构对再制造供应链技术创新策略的影响1563-1570

摘要:研究不同权力结构对独立再制造商技术创新策略的影响,建立并求解原制造商为领导(OL)、再制造商为领导(IRL)、无领导(NL)模式下的研发创新模型。研究表明:再制造商的均衡创新水平与创新成本负相关,与消费者对再制品认可度正相关;当创新效率较高时,IRL模式下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再制品需求量最大,供应链各方具有"先动优势";当创新效率较低时,OL模式下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再制品需求量最大,供应链各方具有"后动优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供应链的模式偏好为OLIRLNL。

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单生产商-两零售商供应链均衡决策研究1571-1578

摘要:为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针对生产商和其中一个零售商同时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单生产商-两零售商供应链,基于动态博弈理论,求解生产商统一定价和差别定价两种模式下的供应链均衡决策。研究发现:1生产商或零售商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强,消费者剩余越大。2生产商的最优批发价与其社会责任意识成反比,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与其社会责任意识成正比。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生产商或零售商并不总是具有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内在动力。3适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能够改善供应链整体的经济利益,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其达到集中决策下的最大值。采用数值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