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管理世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nagement World

  • 11-1235/F 国内刊号
  • 1002-5502 国际刊号
  • 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管理世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管理世界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专稿、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述评

管理世界 2019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管理世界杂志本刊专稿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1-7

摘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的转变,更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过程。因此,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体制机制。针对国内现有的发展測度体系、指标存在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以反映“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财税改革框架研究8-1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稅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现代财政是伴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过程产生的,在回顾近代以来国家职能和财政体制有关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并针对我国财稅体系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央地关系、预算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财税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支柱,并就近期财稅改革重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建议。

管理世界杂志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中国银行业70年:简要历程、主要特点和历史经验15-25

摘要: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中,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3个时期: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体系探索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银行体系时期、构建中国现代银行体系时期。70年间,尽管历经磨难曲折,但中国银行业不忘初心、风雨兼程,既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又积极推进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给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银行业70年的发展经验主要有5个方面: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第一要务,坚持符合国情的银行业发展模式,坚持发挥国有银行的功能,坚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坚持依法严格监管。

管理世界杂志应用经济学
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26-42

摘要: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以2002-2014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在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表述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并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的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则会更好,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得到一定地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扭曲投资结构,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挤占以及导致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机制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本文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垂直财政不平衡的形成机制与激励效应43-59

摘要:文章基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这一重要事实,利用地方层级政府数据和GMM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地方政府平台举债行为的激励效应。结论表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垂直不平衡固然有1994年体制选择的原因,但除此之外,预算软约束也是垂直财政不平衡不断加深的重要机制,并且这一机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期间作用更强。尽管晋升竞争机制也一直被认为会加深财政体制的垂直不平衡,但本文实证结果并没有显示这一机制在发挥作用。在预算法的约束下,财政体制垂直不平衡对地方政府在预算法框架外的举债融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体制垂直不平衡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产生了显著激励效应。

人工智能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60-77

摘要: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本文研究了人工智能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是具有新型基础设施属性的通用技术、对劳动或资本都可能产生偏向的替代性、在不同产业具有差异化的应用前景等3个特点,本文建立一个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提出人工智能服务或人工智能扩展型技术提高,都会促使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间流动,流动方向取决于不同产业部门在人工智能产出弹性和人工智能与传统生产方式的替代弹性上的差别。这一结构转型过程也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本文在理论上给出了有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方向的条件,并就发展人工智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交通基础设施、金融约束与县域产业发展——基于“国道主干线系统”自然实验的证据78-88

摘要:在产业升级和发展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县一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借鉴Faber(2014)“国道主干线系统”的自然实验,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了金融约束不同而导致的产业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带来了县域产业增加值、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从业人数和投资的增长。(2)金融约束显著地影响了各行业从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中获得的市场机遇:金融约束越弱的行业,从整合的市场中获益越大。上述发现在增加控制变量、更换度量指标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都是稳健的。我们进一步发现,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且对金融约束较弱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更强。

人口迁移的地区代际流动偏好:微观证据与影响机制89-103

摘要:本文从人口迁移行为偏好的视角讨论了地区代际流动的重要性。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构建了城市层面的父子社会地位代际流动指标,并将其与城市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相匹配,实证检验了地区代际流动对人口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代际流动水平高会降低个体迁出概率,相反代际流动水平低则会对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家庭社会次序较低但具备社会地位跃升能力的高技能人群中,而来自于高社会次序家庭或者低技能的子辈群体则对代际流动的反应不敏感。机制分析显示,地区收入不平等是代际流动影响人口迁移行为的重要传导机制,而个体迁入高代际流动地区会提高自身代际流动水平是其微观行为动机。在多种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下,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结论表明,人口在进行迁移决策时具有地区代际流动偏好,机会公平的发展环境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现实需要,也是城市吸聚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值税比较研究104-115

摘要:本文比较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值税制度,总结了可供我国学习的经验,包括:稅率档次简化、税收优惠规范、税收扣除规定明确、对留抵税额给予退稅、对小企业实行简化的征税办法、进行增值税协调等。增值税是我国减稅降费的重头戏,近年来一直处于改革过程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税率档次较多、有些税收优惠具有过渡性质、留抵税额退税的负担方式尚未明确等问题。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与沿线相关国家进行稅收协调的必要性逐步显现,需要及早进行路线设计。根据国际经验,本文提出我国应进一步简并稅率、规范稅收优惠、条件成熟时取消加计扣除、完善留抵稅额退税办法等建议:根据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我国应首先与东南亚各国进行增值稅协调。

管理世界杂志工商管理
宗族文化与家族企业治理的血缘情结116-135

摘要:“亲属抱团”的家族化治理模式在中国家族企业中广泛存在,这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宗族观念下的文化现象。本文利用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籍贯地族谱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家族化治理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宗族观念越强,其亲属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并且证实,宗族文化内含的亲属间信任及团结互惠是两条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宗族观念越强,亲属参与的差序格局愈明显;此外,宗族文化的影响在宗族影响力越大、外部监管环境越差时更突出,当实际控制人经历过"”、拥有海外经历时则被削弱。最后本文发现,在宗族文化的影响下,亲属参与对股东与管理层间成本的缓解作用得到加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成长性和市场表现。本研究为理解在正式制度有待完善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增长奇迹提供了来自传统文化视角的证据。

东山再起:怎样的国家制度设计能够促进失败再创业?—基于56个国家7年混合数据的证据136-151

摘要:本文基于制度理论,探讨怎样的国家制度设计能够帮助失败的创业者重新开始创业,从而提高国家创业质量。我们采用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World Bank Doing Business Report)和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Global Competitive Report)三大国际数据库中2007~2013年、56个国家的宏观和微观混合数据,运用分层随机效应模型回归方法进行检验。理论推演和实证结果发现:(1)特定的国家制度对连续创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国家层面破产法的友好程度、社会规范的支持程度、风险投资可得性得到改善和提高时,失败的创业者进行连续创业的概率会显著提高。(2)友好的破产法对失败再创业的激活效应最强,超过社会规范和风险投资对失败再创业的影响。(3)微观个体差异上,塑造支持性的社会规范对女性(相比男性)失败再创业具有更强的激活作用;提高破产法的友好程度、增强风险投资可得性对高风险承担的个体失败再创业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显著拓展了制度理论和创业失败的研究发现,对完善国家制度设计、激活高质量连续创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具有重要启示。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152-166

摘要:科学、有效地评价上市公司质量,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财务状况质量是上市公司质量最综合、最显性的体现。以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来源于美国,这种评价方法由于没有也不可能考虑中国情境下的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与信息披露变化等方面具体的制度背景、经营环境以及管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对会计信息造成的影响,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差的适用性,并在相当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在整体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质量的评价与判断。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中国情境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以“股权结构、经营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后果、管理质量”为分析路径,从资本结构质量、资产质量、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4个维度,解读上市公司的资本引入战略、资源配置战略、战略实施效果和战略支撑能力,透视公司的管理质量和治理效率,以期为评价上市公司质量提供更为有效的分析工具。

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分类操纵——来自业绩型股权激励“踩线”达标的证据167-181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型股权激励实践,研究公司是否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分类操纵。本文发现,近20%的观测(公司方案-年)在待权期内年度业绩考核时“踩线”达标行权业绩条件;而这些“踩线”达标公司的异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营业外支出正相关性更强;当审计师专业能力较弱或独立性更低时,抑或管理层现金报酬更低时,分类操纵行为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公司更可能在首个业绩考核年度中使用损益分类操纵,而在后续的业绩考核年度中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管理层在股权激励多期考核情境下对3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收益做出了综合考量。总体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股权激励“踩线”达标公司通过将经常性费用藏匿于营业外支出(尤其是识别难度更大的其他营业外支出)的方式对经常性与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分类操纵。

廉价交谈还是言之有据?——分析师报告文本的信息含量研究182-200

摘要:本文通过机器学习对2009-2015年的分析师报告进行了文本分析,以检验分析师报告的文字内容是否传递增量信息。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定量信息的影响之后,分析师报告中前瞻性语句的情感与报告后的累积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说明前瞻性语句向市场传递了增量信息;这一关系在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分析师报告质量较高以及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较强时更加显著,说明文字信息发挥市场影响力需要一定的作用条件。同时,当文字信息与定量信息能够相互佐证时,市场对分析师报告中各类信息的反应会显著强化。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发现前瞻性语句成功预測了企业未来的基本面变化,说明分析师报告中的文字并非“廉价交谈”而是“言之有据”。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影响前瞻性语句含量的因素。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打开分析师工作的“黑箱”,揭示了分析师在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效率、引导价值投资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管理世界杂志默认
管理世界杂志社关于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启事-F0004

摘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全面回顾7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入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推进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的政策研究与学术研究,管理世界杂志社将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