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管理世界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anagement World

  • 11-1235/F 国内刊号
  • 1002-5502 国际刊号
  • 5.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管理世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管理世界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刊专稿、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述评

管理世界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管理世界杂志本刊专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1-9

摘要:本文研究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发展滞后是当前状况,今后将呈现出何种态势?受发展阶段、中国体育产业需求特点和相关供给要素的共同影响,体育需求快速增长,体育供给动力强劲。今后10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体育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成为支柱产业,为国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健康与快乐服务,并在全球竞争中有出色表现。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和开放力度,同时加强监管与引导。体育还有更多方面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要在发展中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

管理世界杂志对外经济关系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加入WTO的准自然实验10-27

摘要:本文以中国加入WTO后获得美国授予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考察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储蓄行为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降低了企业储蓄率,该效应在中国入世之后逐步增强。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提升效应明显大于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此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激励了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增加中间投入品进口以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降低了企业储蓄率。本文还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的储蓄率效应与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等特征有关;另外我们也得到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通过产业关联途径影响企业储蓄率的证据,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通过“下游关联渠道”降低了企业储蓄率,而“上游关联渠道”的作用不明显。本文从贸易政策变动的视角为理解近年来中国企业储蓄率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丰富了评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效果的相关研究。

中国企业嵌入全球生产链的位置及变动机制研究28-46

摘要:企业全球生产链位置的明确对于分析中国企业国际分工角色的演变、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增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微观层面研究了中国企业的全球生产链位置及其变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中国企业出口生产链位置实现了小幅提高,而进口生产链位置取得了大幅提升,其中加工贸易企业、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是推动全球生产链位置提升的主要动力。对于全球生产链位置变动进行结构分解,发现出口生产链位置变动主要由产业链升级效应主导,而进口生产链位置变动则由贸易结构效应和产业链升级效应共同主导。进一步探究企业生产链位置变动的机制,发现引进外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进出口国别差异均是影响企业全球生产链位置变动的重要原因。

管理世界杂志区域经济
产业转移、要素集聚与地区经济发展47-62

摘要: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要素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创新性地构造了既体现规模又体现方向性的产业转移指数,依据测算结果刻画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业转移地图,总结出中国制造业转移的空间特征。同时,基于产业关联的思想设计了由地理密度、专业化水平与行业相似度共同表征的要素集聚指数,测算比较了转出地和承接地的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而,以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产业转移通过要素集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随着地区间要素成本差异的扩大,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呈现出向周边次发达地区转移的洼地效应,中西部落后省份的生产要素Jn,4向区域经济中心不断汇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程度自2004年开始持续上升,产业转出地的要素集聚水平要明显高于承接地,实现了生产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产业转移与要素集聚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传统制造业的迁入在改善承接地生产率水平的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制造业迁出尽管降低了转出地的劳动生产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节能减排的正效应。

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基于1994~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63-73

摘要:本文利用199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增长阶段中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多种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具体表现为,1994-1999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但较弱的促进作用;2000-2011年间,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2012年以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已经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分地区和分类别的基础设施投资也都体现出这一阶段性特征。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实际基础设施的能力降低,而且基础设施的直接产出近年来开始下降;二是投资形成固定资本形成的比率显著降低,大量投资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三是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政府的直接投入或大量补助,对民间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大增加了全社会的资本错配程度。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时间成本、城市规模与人均经济增长——基于铁路时刻数据的实证分析74-85

摘要:本文利用“铁路时刻数据”,精确地描述了中国自1970年以来各省份之间的铁路运输时间和“时间成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铁路运输时间每年每下降l%会使各城市的人均GDP的增速额外增长1.382%~2.194%;城市人口规模越大,时间成本节省所产生的人均经济增长效应就越大。另外更高人均经济水平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会更慢,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显著促进人均经济增长速度。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全面准确估计中国铁路建设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管理世界杂志农村经济
新农保与农地转出:制度性养老能替代土地养老吗?——基于家庭人口结构和流动性约束的视角86-97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家中有老年人(60岁以上)和无老年人两类家庭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与机制,并识别了在家庭面临不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差异。在理论分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农业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两期数据,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无老年人家庭,加入新衣保能提升预期养老保障水平,制度性养老保障会替代土地养老保障功能并降低土地经营边际效用,促进土地转出,这种作用在家庭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尤其显著;而在流动性约束严重情况下,加入新农保的长远利益和短期家庭支出增加,会促使家庭短期减少闲暇、增加劳动强度和时间,无益于土地转出。对于有老年人家庭,新衣保会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降低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促进土地转出,特别是在流动性约束较强情况下;而在流动性约束较弱情况下,新农保对老年人生活保障和家庭福利的提升作用较弱,促进土地转出作用也较弱。

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FS微观数据的分析98-106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普惠金融的有效实施,我国农村家庭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居民的投资理念也逐渐向多元化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的农村家庭金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运用二元LOGIT模型以及TOBIT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患病状况及投资经验3个因素无论在农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广度还是持有深度方面均具有显著重要影响。

管理世界杂志工商管理理论
向家乡投资:信息、熟悉还是问题?107-119

摘要:本文探讨公司投资中是否存在CEO的“家乡偏好”,并且在信息、熟悉假说之外,基于身份认同经济学进一步提出问题假说,以检验中国情景下公司投资的家乡偏好动机。以手工整理的民营上市公司CEO家乡以及母、子公司地理数据,本文通过民营上市公司一地区一年度样本以及仅包含了异地任职CEO公司的子样本实证均发现:公司会更多在CEO的家乡建立异地子公司,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测试之后仍然成立;并且CEO家乡的子公司相比其他异地子公司绩效更差。这说明公司投资中确实存在CEO的“家乡偏好”,并且其更适合以问题假说来解释,而非信息和熟悉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自身问题越轻(CEO持股、年轻CEO)和外部治理越强(机构投资者持股高、分析师跟踪多)均会抑制公司向CEO家乡的投资;问题假说解释的“家乡偏好”投资并不存在于董事长个体中,我们虽然也发现公司会更多向董事长家乡投资,但这种投资的绩效并无显著差异,相对更适合以熟悉假说解释。本文从家乡偏好视角将身份认同引入经理人行为,不仅在公s-J投资层面丰富了家乡偏好的经济后果,也以经理人个人偏好拓展和丰富了经理人问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中国情景下经理人问题的新证据。

企业集团运行机制研究:掏空、救助还是风险共担?120-136

摘要:为什么企业集团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集团风险共担机制代替了发达市场的部分有益功能,弥补了发展中市场的缺失。为了检验风险共担假说,本文对证券交易所2011~2015年流通的公司债券进行研究,发现当大股东财务状况或相对于公司财务状况较好时,投资者预测到资源会从大股东流向公司,降低了债券成本;相反,大股东财务状况或相对于公司财务状况较差时,投资者预测到资源会从公司流向大股东,增加了债券成本。此外,本文还发现,公司不确定性风险越小,大股东财务状况与债券成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制度环境会对企业组织形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能生搬硬套美国等发达市场的经验。

管理世界杂志上市公司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企高管薪酬激励137-149

摘要:如何改善国企高管激励机制是新时期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以2008~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手_T-收集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性质、持股比例与委派高管的数据,分别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衡量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治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如何影响国企高管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无显著影响,但非国有股东向国有企业委派高管有利于改善国企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其次,非国有股东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升作用在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处于较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最后,非国有股东委派高管参与国企治理能有效抑制国企高管的超额薪酬和超额在职消费。以上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仅停留在资本层面的混合,还需确保非国有股东在国企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民营资本的监督和治理作用。

企业与税务局为邻:便利避税还是便利征税?150-164

摘要:根据地理经济学原理,企业与税务局之间在地理上的接近,既可能便利企业通过寻租进行避税(寻租成本的“距离衰减效应”),也可能便利税务局通过获取更多企业信息,强化税收征管力度(信息搜寻成本的“距离衰减效应”)。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我们发现,与基层主管税务局之间距离越近,企业的避税程度越高,从而支持了寻租成本的“距离衰减效应”假说,即:与税务局之间的距离越近,企业的寻租成本越低,越有能力通过寻租获取避税收益。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主管税务局为国家税务局或者样本公司为民营企业时,上述影响更大。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丰富了企业避税影响因素领域的文献,为地理经济学的“距离衰减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管理世界杂志会议综述
中国管理学如何为世界管理学做出新贡献——“第21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学术思想述要165-167

摘要:东西方管理理论的相互补充与不断融合是必然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管理模式、东方管理学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第21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围绕“开放分享、多元包容——东方管理学新发展”主题开展研讨。大会从东方管理新论、管理实践研究、高新技术与管理、管理学者的责任与使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开展东方管理学的研究与交流,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管理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心;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世界管理思想,为发展世界管理学做出新贡献。

中国股票市场短期反转效应的流动性供给解释——机构投资者退出的角度168-169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沪深股市2001年1月~2016年7月的相关数据,从机构投资者是市场流动性的供给方、活跃的机构投资者对个股持股比例的增加或减少影响个股的市场流动性的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短期反转效应予以研究。相关研究结论表明未预期的流动性供给变化是中国股票市场短期反转效应的原因,反转策略收益是对未预期流动性供给冲击的风险补偿.而未预期的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或退出是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供给的来源。此外本文研究还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短期反转效应,且短期反转效应的强度大小与投资组合的选择有关。

基于经济资本的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体系设计研究170-171

摘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以及较强的监管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无法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需要建立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授信审批体系,实现资本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的绩效评价。本文基于经济资本分别研究了单笔业务和多笔业务等情景下的授信审批机制设计。构建了贷款决策的最优化模型,为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授信审批体系提供参考。

中国旅游经济空间错位的动态演化及其机制分析172-173

摘要: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旅游经济空间错位动态变动的趋势及其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旅游空间错位的分布具有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的特性,并且这种差异化程度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对空间错位的影响路径相反,前者使得旅游经济的发展摆脱了旅游资源的限制,从而加剧了空间错位,而后者则有利于发挥旅游资源的区域比较优势.从而降低了空间错位程度。

低碳经济背景下厂商市场势力的形成和实施研究174-175

摘要:立足低碳经济视角探讨了纵向低碳壁垒的建立与实现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低碳规模经济效应下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及追加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与原有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之间呈负相关;单个创新活动中单个企业的边际产品价值小于整个产业时,将导致整个产业内创新不足:厂商的成本下降将抑制厂商的竞争对手的价格,且厂商所面临的需求弹性和竞争对手的价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纵向低碳壁垒使得形成低碳经济模式的在位厂商比新进入厂商更具价格优势。

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中相互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176-177

摘要:公私合作技术创新网络(PPTIN)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合作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形式,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探索PPTIN中异质合作主体间相互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PTIN中异质合作主体间的相互信任与知识转移机会、意愿和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机会在相互信任与知识转移行为之间发挥直接中介作用,而知识转移能力具有制约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