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管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 23-1510/C 国内刊号
  • 1672-0334 国际刊号
  • 3.4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管理科学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管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组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创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营销、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

管理科学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管理科学杂志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专栏介绍1-2

摘要: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在线社会网络中信息观点的形成与传播给企业的管理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企业的网络舆情会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化媒体为企业的舆情监测、引导和管理提供了平台和条件。在线社会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舆情管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共享性、交互性要求企业舆情管理能够快速、高效地应对和处理网络舆情信息。

基于主题一致性和情感支持的评论意见领袖识别方法研究3-13

摘要:社交网络上兴起的意见领袖深刻影响着大众,而评论区的高影响力用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评论可能会引导突发事件的舆论走向,对事件的后期演变和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识别评论区的意见领袖对于掌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舆论走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提出基于主题一致性和情感支持的网络评论意见领袖识别方法,以山东辱母杀人事件为例,使用基于Relevance公式改进的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提取微博评论主题,根据可视化输出中评论与其回复所属主题节点之间的距离远近进行主题校正;通过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计算评论和回复的情感值,确定回复者对评论者的情感支持态度;构建意见领袖特征指标组,包括获点赞数和获回复数2个1级指标以及获回复数下的直接获回复数、间接获回复数、直接回复数3个2级指标;赋予1级指标权重,计算意见领袖值,根据评论者的意见领袖值的高低确定具有正面和负面高影响力的微博评论意见领袖;从用户主页基本信息和用户评论内容属性两个角度,探讨评论意见领袖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评论者的获点赞数、获回复数等指标可以作为用户成为评论意见领袖的基础,根据直接获回复数、间接获回复数和直接回复数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勾勒出用户在交互中的行为特征,评论内容的效应与用户概况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提出的网络评论意见领袖识别方法并不局限于只考虑用户本身影响力,而是着重关注评论内容以及用户之间的交互,能有效识别网络评论意见领袖。研究发现可为管理部门提供网民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焦点和情感态度,有助于其及时掌握网络舆情,迅速准确地定位网络评论意见领袖,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情感领袖群际效应研究14-27

摘要:现实中频发的信息安全事件使人们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发表看法、宣泄情感,形成网络舆情,社交媒体上情感的宣泄使网民群体情感的波动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中产生重要的作用。然而,已有研究较多关注网络集群行为本身,较少有研究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情感的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在此背景下,对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情感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提出情感领袖和集群情感的概念,分析微博中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用户评论数据获得情感分类和情感得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文本情感分析结合的方法识别情感领袖,借助情感传播分层网络建立集群情感传播模型,分析集群情感的演变过程并描绘其传播网络,挖掘情感领袖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中的集群情感效应。以360云盘关闭事件为研究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此案例微博评论中负面情感所占比例较大;情感领袖在集群情感的形成中产生群际情感效应和群际认同效应,并且在情感领袖的情感传播过程中促进新的集群情感产生;不同情感类型的领袖引发的群际效应趋于一致,即都使新的集群情感强度减弱;情感复杂度先增强后减弱,并且随着集群情感整体规模的扩大,集群中情感表达为中性的情感比例增大。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存在情感领袖,并且情感领袖会在集群间产生群际效应,揭示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民群体情感的形成机理,丰富了对情感领袖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方面的群际效应研究。研究结果对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如何利用情感领袖的群际作用治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指导意义。

双层社交网络上的企业舆情传播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28-41

摘要: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中企业舆情的形成与传播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深远影响。当前关于企业舆情传播的研究主要以在线社交网络为传播媒介展开,鲜有研究考虑舆情在传统线下网络与在线社交网络的同时传播。此外,通过识别社交网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权威节点以实现信息传播规模最大化是当前信息传播控制策略的主要思路,而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针对最小化负面舆情传播范围的控制策略相对较少。基于此,探索双层社交网络上的企业舆情传播规律和控制策略。考虑到线上、线下活动的相互依赖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播动力学等方法,构建双层社交网络上的舆情传播模型;对传播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将仿真结果与单层社交网络进行对比;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提出以减缓未知者向已知者转化为目的和以加速传播者向免疫者转化为目的的两类企业舆情传播的控制策略,并利用仿真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双层社交网络中,舆情的传播同时具备线上网络和线下网络中的传播特征;②双层社交网络层间的耦合连接模式对舆情的传播过程具有显著影响,同配连接最利于舆情的传播,而异配连接最不利于舆情的扩散;③企业的第1类和第2类舆情控制策略对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具有阶段性,即两类控制策略在舆情传播初期边际效用最大,资源投入越多,舆情传播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而在传播后期,控制策略的边际效用趋近于0,无法实现预期效果。现代企业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除利用正面舆情树立企业形象外,也应时刻关注负面舆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有效地规避负面舆情传播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可通过在社交网络中投入资源,如实施广告宣传、经济赔偿等价值共创策略来抑制舆情的传播,但需要注意控制策略及实�

企业危机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及其在供应链中的纵向溢出效应研究42-55

摘要: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为舆情传播提供了新的舞台,给企业危机管理和舆情应对带来深远影响。在人人皆是媒体的环境中,企业危机被新闻媒体曝光后迅速引发网络舆情在社交网站上的大规模传播和扩散,不仅给当事企业的声誉和业绩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可能在进一步扩散过程中牵连供应链合作伙伴,发生纵向溢出效应。以刺激-认知-反应模型为理论框架,提出新闻报道→网络舆情→企业绩效的外部传导路径;基于激活扩散理论,结合供应链关系的内部中介路径,进一步阐述对危机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纵向溢出效应的发生机理。针对危机企业在供应链中与终端客户的距离远近,提出该距离在纵向溢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选择金融数据库、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等多个来源,收集涵盖71个危机事件和602个供应链对的二手面板数据,探索上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当危机事件曝光后,纵向相关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确实受纵向溢出效应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网络舆情起重要的传导和扩散作用,从新闻报道引发,并经由线上口碑的发酵和扩散,最终对危机企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发生纵向溢出效应;从内部企业影响看,危机事件对危机企业的冲击也会直接波及供应链企业,对其产生负面溢出影响。当危机企业与终端客户距离近时,网络舆情诱发更强的纵向溢出效应;当危机企业远离终端客户时,新闻媒体报道对纵向溢出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对供应链纵向溢出效应的探索丰富了危机溢出理论,剖析了网络舆情在纵向溢出过程中的作用,阐述发生纵向溢出效应的情景,深化了对危机溢出发生机制的理解。从实践角度,为企业管理者应对危机和金融投资者的决策分析提供指导意见。

信息透明度影响团队任务绩效:以企业社会化媒体为例56-65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化媒体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影响员工的信息交流,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问题,也为企业寻求组织变革带来契机。基于信息透明度理论,以某企业社会化媒体平台为背景,测量其社会化媒体网络中信息透明度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探索社会化媒体对当今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采用企业实际数据,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成果,量化信息透明度概念的可见性和可用性两个子维度,选用OLS方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信息透明度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企业社会化媒体形成的企业社会网络中,不同的团队任务具有不同的信息透明度,即拥有不同的信息可见性值和信息可用性值,且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都对团队任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OLS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每提高1个单位,团队任务绩效相应变化2. 4%和74. 3%,有序Probit模型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较高的团队任务有更大的概率获取更好的绩效评分。研究结果验证了企业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透明度与企业团队任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拓展了信息透明度在IS领域的应用,丰富了企业社会化媒体、信息透明度和团队任务绩效的相关研究;识别出量化信息透明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给企业管理实践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启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企业社会化媒体辅助团队交流,以提高团队任务的信息透明度,即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管理科学杂志默认
致谢2018年《管理科学》审稿专家55-55

摘要:《管理科学》杂志在各位审稿专家的支持和关怀下,又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专家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送审稿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并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意见,正是您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使《管理科学》杂志的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在此向各位审稿专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祝福,祝您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020年《管理科学》杂志管理信息系统专栏征稿161-161

摘要:技术发展产生的海量数据只有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过程、合理的预处理 方法、有效的存储和管理手段以及详细的分析和挖掘,才能产生有价值的信 息,这些信息才会为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提供数据基础。大数 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对个人、企业乃至社会产生显著影响。个人层面,基于 行为大数据的个性化服务为个人用户提供了便捷,而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和 隐私问题也不可忽视。企业层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决策 依据,也对企业掌握和分析数据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层面,对于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争论也层出不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既是机遇也 是挑战,亟须理论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也在影响和改变管理信息 系统相关领域的研究范式,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正成 为热点。

管理科学杂志运营管理
众包模式下基于参与者胜任度和接受度的任务推送模型66-79

摘要:任务推送是众包模式下任务执行的重要方式,对提升任务完成质量以及提高参与者和发包方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将参与者胜任度作为确定合适参与者的主要指标,较少考虑参与者接受度对任务推送的影响。基于此,建立综合考虑参与者胜任度和接受度的任务推送模型,在模型中提出识别潜在参与者的思路和过程,利用启发式相似度算法测量任务相似度,描述并量化参与者表现,进而提出参与者胜任度测量方法。同时,基于参与者以往参与任务的特点,利用扩展的粗数方法,确定参与者接受度,并综合参与者胜任度确定潜在参与者的优先序。以一品威客平台为例,说明任务推送模型和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常用的自选择任务执行方式的不足,避免参与者从大规模任务列表中选择合适任务,缩短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同时能保障一定的参与者数量,为发包方提供多个较高质量的备选方案。与仅考虑参与者胜任度的任务推送相比,可以将任务推送给能够胜任且愿意接受任务的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参与者的回复率,提高任务推送的成功率,减少多次推送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和时间的增加。研究结果丰富了众包模式下参与者胜任度和接受度的测量方法,扩展了众包任务推送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后续解决多任务指派优化问题奠定基础。实践中,参与者应当多参与任务且具有较好的表现,才能进一步提高后续获得合适推送任务的可能性。同时,对一些重要且要求较高的任务,发包方可采用任务推送方式完成该任务。

管理科学杂志创新创业管理
感知的创业激情、信任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80-90

摘要:作为重要的情感特征,创业激情在新企业创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众多成功创业者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已成为创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并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加以探索。目前创业激情的研究多集中于探讨概念体系及创业者具有的激情如何影响创业成功,鲜有研究探究创业者具有这一情感因素对新企业内部员工层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缺乏关于不同类型创业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借助情感传染理论和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构建感知的创业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将创业激情划分为探索激情、创建新企业激情、发展新企业激情3类,探讨员工感知的不同类型创业激情对感知信任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以及员工感知信任与其创新行为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感知信任在不同类型创业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过程中的间接作用。以长春和郑州的122家新企业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对相应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探索激情和发展新企业激情正向影响其感知创业者的信任,感知创业者的信任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同时,员工感知的探索激情和发展新企业激情均通过感知信任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然而,感知创建新企业激情消极影响感知创业者的信任并通过感知信任消极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两个假设并未得到数据支持。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情感的传递效应,较好地弥补了创业激情对员工层面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不足,丰富了创业领域非理性情感因素研究。指导新企业创业者在创建和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应当适时通过工作互动和非正式交流等形式向员工表达创业激情,并让其充分感知到被信任,从而更好地开展创新行为。

管理科学杂志组织管理
员工建言促进工作绩效:谦卑领导的调节作用91-100

摘要:员工建言虽然有益于组织发展,但是对员工个人却并不总是有利,建言行为对员工自身发展的影响取决于管理者对建言的态度和回应。这方面的实证研究非常有限,并且更多研究探讨忽视和负面评价等消极领导因素在员工建言积极效应实现中的阻碍作用,而较少探讨谦卑领导这样一种积极领导因素对员工建言积极效应发挥的促进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群体卷入模型的视角,探讨管理者的谦卑领导行为在员工建言与工作绩效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并检验组织自尊在其间发挥的中介作用。收集湖北省和江苏省多家企业的367对有效的上-下级配对数据,采用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谦卑领导在员工建言和工作绩效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作为建言对象的管理者谦卑领导水平越高,员工建言对工作绩效的积极影响越强;②谦卑领导在员工建言与组织自尊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管理者的谦卑领导水平越高,员工建言对组织自尊的积极影响也越强;③组织自尊在谦卑领导与员工建言交互影响工作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即员工建言既可能出于对组织利益和发展的关心,也可能出于对自身群体身份和地位信息的寻求,而具有谦卑领导特征的管理者更可能对员工建言持开放态度并给予积极回应,有助于向建言者传递组织对其努力和价值的尊重、重视和认可等有关群体身份和地位的重要信息,增强建言者的组织自尊,进而激发其后续努力工作的动机并做出良好绩效。此即'谏者有为'效应实现机制的一种解释。探讨谦卑领导在员工建言与工作绩效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既是对近年来研究者呼吁探讨领导反馈在员工建言效应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已有研究的有益拓展。研究结果可以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关系强度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理研究101-113

摘要:关系强度直接作用于信息的获取、传递、整合和利用,是影响团队创造力形成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学者多将团队内外关系强度割裂开,并未意识到其影响团队创造力的方式全然不同,且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甚至结论相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视角,揭示组织中团队关系强度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即探讨团队关系强度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过程中团队信息深化的中介作用以及团队工作标准化的调节作用,同时探索团队外部和内部关系强度的协同作用。通过便利抽样,收集四川、重庆和贵州的73个团队的调研数据,利用Spss 21. 0和Amos 17. 0统计分析软件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外部和内部关系强度均对团队创造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二者相互增益而非替代;团队信息深化在团队关系强度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工作标准化在团队信息深化与团队创造力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团队工作标准化负向调节团队关系强度经由团队信息深化对团队创造力的间接影响,即团队可以通过搭建起团队外部和内部的强关系,激发个体层面的认知资源在团队层面进行交换、共享和整合,在低团队工作标准化的情景中,团队信息深化将带来更多新颖的、有用的想法。通过厘清组织中团队外部和内部关系强度的作用,弥补了团队关系强度如何激发团队创造力的研究不足;引入团队信息深化的路径探索,丰富了团队创造力实现路径的理论认识;拓展团队工作标准化至团队创造力研究领域,提供了实践中权衡标准化与灵活性来确保团队有效性的微观知识基础。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深化团队关系强度在创造力领域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指导中国组织情景下团队层面的创造性活动。

管理科学杂志营销
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114-124

摘要: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重要影响得到理论界和管理实践者的一致认可,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直接影响,缺乏对间接影响的考量,缺乏从企业外部环境的视角探讨私人关系影响组织间关系的边界条件。基于关系营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关系规范为中介变量,以环境动态性(包括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为调节变量,构建从私人关系到组织间关系的中介模型,并建立5个研究假设。为了检验模型和假设,以制药企业与其分销商的关系为研究情景,通过问卷调查从制药企业收集数据,获得508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多元层次回归分析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边界人员之间的私人关系能够促成企业间关系规范的形成;②私人关系通过关系规范对组织间关系产生影响;③环境动态性的市场波动性、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3个维度显著调节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影响。竞争强度和技术波动性强化了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而市场波动性弱化了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关系规范在私人关系对组织间关系影响中的作用路径,丰富了私人关系、组织间关系、关系规范三者关系的理论研究,为组织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也为私人关系与组织间关系权变因素的研究做出了理论贡献。在实践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组织间关系的影响机理,从而能以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发展组织间关系,构建紧密的渠道合作关系。

管理科学杂志会计与财务管理
企业集团中违规处罚的信息和绩效传递效应研究125-142

摘要:上市企业的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后将产生显著负向的短期市场反应,其经营环境和治理环境也将受到冲击。作为企业集团内的成员企业,当其受到违规处罚后,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对其进行资源转移和支持,发挥风险共保机制作用,以平滑其业绩波动,满足监管者和投资者的预期。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是,企业集团的这种资源支持行为在集团内部将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将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违规的处罚行为和企业集团的相关理论整合在同一研究框架中,选取2003年至2015年沪深A股中非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模型,探究监管部门违规处罚产生的信息传递效应和绩效传递效应,探讨集团实际控制人持股结构对这种绩效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从边际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期间费用和借款成本4个方面解析绩效传递效应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当集团中有企业受到违规处罚时,同一集团未受处罚的成员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反应均显著为负,即违规处罚的信息传递效应;在此之后,其他成员企业的业绩表现显著下降,即绩效传递效应,并且受到的处罚越严重,绩效传递效应越大。集团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程度对违规处罚的绩效传递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将绩效指标进行分解,当集团中有企业受到违规处罚时,同一集团其他成员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提高、销售费用率减少,但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借款成本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丰富了违规处罚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丰富了对企业集团中信息传递和绩效传递现象的理解。政府监管行为不仅对受处罚企业本身有惩戒作用,与受处罚企业相关联的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同一集团其他成员企业应提前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可能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