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省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 11-2173/TU 国内刊号
  • 1000-7237 国际刊号
  • 0.1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古建园林技术是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古建园林技术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传统建筑设计、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历史·理论·文化、传统建筑园林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地域建筑调查、古建医生、行业动态

古建园林技术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行业动态
传统建筑分会积极探讨传统木构技艺的现代演绎4-4

摘要:2017年5月12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加拿大木业协会、中国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产业联盟、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木结构建筑专业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品发展中心——中国民间艺术品红木鉴定评估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主题为“木构艺术的现代演绎”在北京东四如园启幕。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历史·理论·文化
普宁学宫历史格局研究5-9

摘要:普宁学宫为明清两代潮州府普宁县立之孔庙,成立于普宁设县之初,是粤东地区存世的几座学宫之一。它保存有大量重要的历史信息,包括有粤东地区明清学宫建筑的构成与史料、粤东地区较早期的明代学宫建筑实物与特征,以及与地方政治、社会、经济、民生等多方面关联的历史见证,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及社会价值的古建筑。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民间访谈以及建筑现场勘查的研究,尝试对普宁学宫的修建沿革及历史格局进行梳理,提出修复设计的方案,为下一步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建立基础。

传统村落修缮保护技术研究10-13

摘要:传统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其民居建筑的格局、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其丈量尺度也不和现代建筑的300mm模数相吻合;其空间布局、院落、建筑形式及细部装饰充满着建造工匠的精湛技艺,彰显着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本文从修缮等级划分研究入手,对传统村落内院落(含建筑物)按照保存完好程度及历史文化重要性等,进行等级划分;进而对其修缮保护方法包括材料的使用等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以确保传统村落的修缮从专业技术方面来说,既保存和维护了村落的环境、人文、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又有所发展,体现活态传承的理念。

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记录方法溯往14-19

摘要:现存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形式多样、功能复杂,是历代内檐装修的集大成者。长期以来,该领域备受学术界、艺术界与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在既往研究中,如何全面记录内檐装修的各方面信息,学术界尚未进行系统地总结。通过梳理自清朝以降的清代皇家建筑内檐装修记录方法,追溯各领域记录方法在内檐装修上的运用,以期裨益内檐装修尺寸、材料、结构、功能、装饰等各个方面定性与定量的记录方法的总结,为其保护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唐叔虞祠历史沿革及其价值20-22

摘要:普祠,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早期的皇家园林——晋国采祠”,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享誉中外。唐叔虞祠作为晋祠的主祭神殿几经兴废,其规格之离、规模之大,仅次于帝王宫殿和大型佛寺道观。其作为祭祀文化的载体在漫长的历史中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正是统治阶级出于对宗法制度和礼治思想的政治需要,并极力推崇这类札制建筑的结果。唐叔虞祠便产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它的存在自然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传统建筑园林研究
造梯如云,自若山起——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云梯的设计理法23-27

摘要:山石云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山石与建筑相结合的最具代表性的设计手法,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造园“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理论精要,其广泛存在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活动中,但目前相关理论研究却几近于空白。本文在分析山石云梯产生的文化背景.梳理山石云梯发展的历史沿革基础上.结合现存古典园林实例总结山石云梯的设计理法,为保护、修缮古典园林奠定相关理论基础,也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方式提供借鉴。

浅议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桥与亭桥28-33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桥与亭桥姿态优美、气韵生动,是将廊、亭架设于桥上的一种特殊构造形式,隶属于园林建筑。二者虽命名不同,但究其共性,则都可理解为“筑于桥上、连接水岸的开敞覆顶建筑”。古典园林中廊桥与亭桥源自传统廊桥,是在传统廊桥引入古典园林之后发展起来的,兼具传统廊桥形态和园林环境属性的园林建筑类型。本文以传统廊桥为出发点,从位置经营、造型形态、造景作用等方面,探索廊桥与亭桥在园林中的营造理法。

清代至民国时期北京正阳桥牌楼彩画研究34-39

摘要:正阳桥牌楼彩画经历过多次修缮,但档案资料缺乏。本文通过档案及老照片分析,研究了其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修缮做法,为恢复不同时期的彩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建筑设计
颐和园花承阁建筑群复原设计研究40-44

摘要:颐和园花承阁建筑群是一组具有佛寺意向的山地文人园,经英法联军焚毁后未能重建,现仅存建筑台明和多宝琉璃塔一座。本文通过整理分析相关历史文献、样式雷图档、清宫档案、老照片等获取该建筑群空间尺度与形象信息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与人工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遗址进行测绘调查,同时参照同期实物建筑遗存和清工部工程做法的相关尺度权衡关系,完成了花承阁遗址的复原设计。复原成果再现了皇家园林的完整格局,完善了建筑历史研究,为颐和园后山遗址保护与展示,及清代其他皇家建筑的遗址复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鲁中地区天主教堂建筑及其营造理念研究45-49

摘要:天主教堂建筑是传入中国的重要西方建筑类型之一,19世纪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开始大量建造。建造地区不仅包括交通便捷、开放程度高的沿海城市,也逐渐深入到中国的内陆城市。而中国的大部分内陆城市的城市结构都较为封闭、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西方外来建筑的建造困难重重。本文以鲁中地区为例,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天主教堂建筑是如何在中国内陆城市建造的、地方建造技术、传统文化又是如何影响其建造的,总结不同历史时期的本土化特征。以期为中国天主教堂建筑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并以小见大,展现外来宗教建筑在中国内陆城市的建造历程及建造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地域建筑调查
松阳三都乡上庄村乡土聚落的田野调查50-54

摘要:浙南地区松阳县域是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独特的地形营建起的村落与地势形成积极的呼应关系,并与周围环境产生良性互动。在此开展田野调查,分析探讨浙南地区的地形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群聚居状况在群体建构上对村落结构、形态产生的影响,在单体建构上对民居建筑的形制、结构及材料等方面的影响。

水系适应视角下的闽西古村落景观解析55-59

摘要:多角度解析了闽西古村落与水系的复杂共生景观,深入揭示其中蕴含的传统生态智慧和乡土文化价值,并展望这笔景观遗产在当代村落改造过程中的保护与传承。

南疆地区麻扎建筑形制与装饰艺术研究60-63

摘要:麻扎作为新疆伊斯兰陵墓建筑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南疆地区的麻扎建筑,茌了解麻扎的历史背景基础上,从构成要素、结构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入手研究其特征。借此引发各界对麻扎墓室的保护与重视,为地域性建筑的保护与发展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建筑认知与文化选择:晋东乡土建筑类型浅析64-67

摘要:晋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文化区,乡土建筑遗存十分丰富。窑洞与木构瓦房是这一地区乡土建筑主要的两种技术类型.但两者在空间组合中的功能认知却存在地区内部的差异。在阳泉盆地的宅院中,窑洞夏为普遍,主要用于居住功能,瓦房仅用于礼仪性功能;而在盂县北部,瓦房被普遍用作居住建筑,窑洞仅用于辅助性的次要功能。两地的气候、材料、技术、经济条件相似,对建筑类型的认知却迥然不同,居住习俗带来的选择差异是最可能的原因。乡土建筑是对居住需求的解答,物质性因素限定了解答的范围,而非物质性因素则影响了人们在这一范围做出的选择,成为建筑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文化遗产保护
成都历史园林体验式保护模式探析68-72

摘要:成都历史园林是四川地方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负荷超载、保护方法呆板、部分园林没有受到相应保护等问题。通过回顾成都历史园林的发展、调研历史园林资源保护现状,提出适合成都地方文化和历史园林特征的体验式保护模式,论述了体验式保护模式的概念、缘由、保护及延续,增强城市园林体验性、参与性,同时使历史园林与新建绿地公园融为一体,激发园林生态功能,传承地域特色。

太庙享殿结构安全性鉴定73-77

摘要:以享殿为例,依据DB11/T1190.1-2015《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木结构》,介绍了此类木结构的安全性鉴定方法。首先完成了结构的建筑图纸测绘工作,并对结构承重构件及主要节点的受力、变形以及损伤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测,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无损检测技术,如采用探地雷达对地基基础情况进行了探查,采用脉动测试法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最后,对调查和检测验算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定,确定其安全性等级。

居庸关长城南瓮城城墙数据获取与分析78-81

摘要:通过对居庸关南瓮城城墙现状的调研,运用科学数据获取、整合和分析的方法,对现存南瓮城城墙客观评析,将城墙的构造现状和残损情况归类整理,最终形成完整的城墙病害分布图,从而为城墙修缮工作提供切合实际并完整的资料,试图说明建筑遗产测绘方法的重要性。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建筑施工
中国古代桥梁基础木桩加固技术82-85

摘要:中国古代桥梁基础加固技术,主要是木桩基础,其上往往为石块或石板,共同构成坚固的桥基。木桩亦有横铺的,称之为睡木或木筏基础,主要是加强桥基的整体性。木桩加固技术,还用于桥台燕翅及河岸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