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省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 11-2173/TU 国内刊号
  • 1000-7237 国际刊号
  • 0.1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古建园林技术是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古建园林技术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传统建筑设计、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历史·理论·文化、传统建筑园林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地域建筑调查、古建医生、行业动态

古建园林技术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纪念罗哲文先生逝世一周年
罗老为《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的四次题词3-4

摘要:《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最初是由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简称房修二公司)与北京东城区土木建筑学会等单位于1983年共同发起创办的。第一届编委会主任由时任房修二公司总工程师庞树义先生担任,副主任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周志良、东城区土木建筑学会会长周砚田等同志担任。罗哲文先生当时是编委会委员。

忆往三件事 令人钦敬之5-5

摘要:我与师哲罗哲文先生相识三十余年,共事于四个学术团体(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民族建筑研究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深受老人家教益。

尊古创新 博学远见——纪念我的恩师罗哲文6-6

摘要:听筒那边传来的是师傅罗哲文先生去世的消息,放下电话,我呆呆地陷坐在沙发里,师傅患病我几乎天天去北京探视,昨晚还在,今晨隔世,不过短短几个小时。震惊、悲痛猛地涌上心头,好一阵动弹不得。赶去北京的小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窗外的景物快速从车窗闪过,与师傅朝夕相处的日子,师傅的音容笑貌,师傅的关怀、鼓励和希望也不断地在我脑海里闪现……

罗哲文先师结缘泉州红砖建筑7-7

摘要:先师罗哲文自16岁考入中国营造学社研学营造技艺,凡七十二年如一日,初衷不改,毕生为守护祖国的文物古建筑,守护人类文化遗产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先师生前即有“万里长城第一人”、“国宝栋梁”、“古建徐霞客”等美誉,仙逝后,更有挽联赞曰:“修长城修故宫参襄国徽设计无愧文物卫士,护名城护运河舍身文化遗产堪称古建护神”。这是对先师一生真切的写照。

恢复营造学社 完成恩师遗愿8-9

摘要:罗哲文先生嘱托恢复营造学社 2012年1月6日,罗哲文先生在拜师会结束后,把我叫到家中,颤颤地拿出了一幅写有“中国营造学社”的题词,表示希望在东北大学恢复中国营造学社,委托我着力去办。提起复建,忙碌了一天的他仍旧精神盎然,向我讲述了中国营造学社诞生的始末——那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并特意为校史馆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斯人已去 风范长存——纪念罗哲文老师仙逝一周年10-10

摘要:巨星陨落,泰斗折损。转眼间,罗哲文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作为弟子,我深切怀念。怀念他的高尚品德,怀念他的渊博学识,怀念他的谆谆教诲,怀念他那伟人般的凤范。

怀念我的老师罗哲文先生11-11

摘要:转眼间,恩师罗哲文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了,每每想起尊敬的老师匆匆离我而去,有病期间几次去北京看望老师都没有见上一面,我内心非常纠结。在我的心里老师一步也没有离开我们。他老人家为国家文物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工作的精神,热情待人的风范,始终鼓励着我继承他老人家的遗愿,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上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

呕心沥血育桃李 全心全意扶临海——忆恩师罗哲文先生12-14

摘要:不知不觉,时间又过去一年了。一年前的5月14日,我国一代古建筑杰出保护巨匠——罗哲文老师驾鹤西去。全国文物界、名城保护界、古建筑界人士悲痛万分。 罗老,是我尊敬的老师。在这一年里,他老人家奋力保护古建筑,呕心沥血培育桃李,全心全意帮扶临海的点点滴滴,始终在我脑海里回旋,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的回忆……

柴泽俊先生收徒 传承古建艺风14-14

摘要:五月十五日,原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博大家柴泽俊先生,在其寓所举办了收徒仪式,研究员李钢、古建筑高级工程师祁伟成,向柴泽俊先生行了拜师礼,柴泽俊先生则向李钢、祁伟成二位分别赠送了由其本人书写的以示鼓励的题词,仪式精炼、简洁,参加仪式的全体亲领了大家风范。

我眼中的恩师罗哲文先生——纪念罗哲文先生逝世一周年15-15

摘要:转眼间,恩师罗哲文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有一年的时间,可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他的谆谆教诲还时常浮现在我脑海中,历久弥新。 与罗老最初的相识是在90年代初,那时我任职于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研究会与中国建筑北方装饰艺术公司联合成立的古建处。那时对罗老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古建筑事业的执着和坚持。这最初的印象一直伴随着我与罗老之后的接触,也是这份执着和坚持从那时起便深深打动了我,在我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传统技术
样式雷“已做现做活计图”研究16-34

摘要:一、已做现做活计图与已做现做活计清单 在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中,有一类“已做现做活计图”(下文简称活计图),涉及样式雷世家第六、七代传人雷思起、雷廷昌主持设计的同治帝的惠陵(含惠陵妃园寝)和慈安,慈禧的定东陵(表1);与图纸对应,尚存大量“已做现做活计清单”(下称活计单),图文并茂,翔实反映了晚清大型皇家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如分段承包、工期安排、工序统筹、工种交接、质量监管,

焕彩辉煌:中国传统建筑彩画学术沙龙举行34-34

摘要:2013年1月19日,“焕彩辉煌:中国传统建筑彩画学术沙龙”在北京市朝阳区大悦公寓2号楼1812室举行。由文化遗产交流平台C-Salloon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段牛斗和独立研究者朱铃为此次活动召集人。

传统石雕技术讲座——第二讲:传统采石、雕刻工具的用途及制作35-37

摘要:一、传统采石工具及用途 1、烘炉 烘炉是一个打造捋制采石、雕刻工具的铁匠炉。钎子、錾、楔(图1)等工具,都是经过烘炉师傅把钎子、錾、楔捋制出来,由送錾工送往采料场。烘炉总成包括:风匣(现在已用吹风机代替,但是不如风匣控制自如)、炉子、盖火、火钩、水桶、蘸火盆、留水槽、铁簸箕、铁筛子、手锤、12磅大锤、大小葫芦鸭嘴钳(图2)、大小平嘴钳、无烟煤、工作棚等。采料山场的烘炉是整天连续为开采石料捋制钎子、錾子等工具的。

西藏白居寺古建筑群的建筑材料与构造38-45

摘要:白居寺建于西藏江孜县年楚河东畔宗山城堡西山脚下如U形的山坡地及山前平地上,修筑在山脊上的寺院东、北、西三面均用2m厚的夯土围墙环绕,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座碉楼;建筑风格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15世纪中叶后期藏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保存完整的大型建筑群(彩插图1)。

传统木作营造中梁栿拼合技术探析46-48

摘要:一、梁袱拼合现象 梁袱拼合古已有之,国内最早的实例唐南禅寺大殿,殿内四椽通袱即上叠单材枋。文献对此最早的记载见于(《营造法式》(以下根据情况称法式或营造法式)卷五·大木作制度二:“凡方木小,须缴贴令大;如方木大,不得裁剪,即于广厚加之……若直梁狭,即两面安樽袱板,如月梁狭即上加缴背下贴两颊,不得刻剜梁面”,在此,法式对待大料缺乏的总原则是缴贴令大(图1)。张家骥先生认为“缴贴令大”的梁是宋代常见的做法,“袱,以缴背附大木上的梁也。”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文物保护工作研究
文物建筑附属园林的保护与更新——以佛山祖庙公园设计为例51-54

摘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1982年颁布的《佛罗伦萨宪章》中,对历史园林的定义、特点、保护原则及方式等,做了详细的阐述。近些年来国内对历史园林的关注度很高,不少园林被单独定为保护文物,甚至评为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还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产生。相比之下,文物建筑的附属园林则少有提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修缮尚无成文的规定甚至详细的研究。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
北京碧云寺水泉院湖石掇山技法初探55-58

摘要:水泉院地处北京西山风景区,位于香山碧云寺北轴线最深处(图1),此院落以泉取胜,院内天然流泉。据《长安客话》载:“水自寺后石岩出,喷薄入小渠,人以卓锡名之”。当时有碧云寺以泉取胜的说法。“卓锡”之名自元代起便有,明代时声名更著。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扩建碧云寺,建涵碧斋、含青斋,与同期修整的水泉院共同组成清代皇家行宫御苑(彩插图1)。

南京杨柳村“九十九间半”59-63

摘要:一、前言 我国古代住宅类型繁多,地域特色鲜明。不少地域建筑,依据其独有的平面布局、构架形式、规模大小、当地用材等,逐渐形成某些相对固定的建筑技艺,并获得代表性的称谓。如浙江“九厅十八井”,云南“一颗印”、“三坊一照壁”,福建土楼的“三堂两横”,土家吊脚楼的“三柱两骑、五柱四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