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省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 11-2173/TU 国内刊号
  • 1000-7237 国际刊号
  • 0.1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古建园林技术是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古建园林技术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传统建筑设计、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历史·理论·文化、传统建筑园林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地域建筑调查、古建医生、行业动态

古建园林技术 2011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专题报导
纪念中国建筑宗师李诫逝世900周年系列活动在郑州举行3-4

摘要:2010年11月20—21日,纪念建筑宗师李诫系列活动在郑州举行。包括罗哲文、谢辰生等国内外文物界、建筑界的3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市领导丁世显出席活动并致辞,市文物局阎铁成、任伟、王杰等也出席相关活动。

纪念李诫 缅怀先哲5-8

摘要:今年是我国宋代建筑宗师李诫逝世的九百周年,我们隆重纪念这位在中国建筑领域中树立卓越丰功的哲匠,不仅是由于他为世间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宝笈《营造法式》,更重要的是为后人开辟了一条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途径。作为世界上唯一完整的建筑技术经典,它吸引了我国乃至世界各国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纷纷进行了长期与积极的研究与探讨,至今已形成了建筑史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

李诫墓园筹建与纪念李诫活动记9-12

摘要:李诫(?-1110年),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县(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是北宋年间著名的建筑学家,所著《营造法式》于1103年被颁行。2003年和2010年分别是宋《营造法式》颁行900周年和李诫逝世900周年,海内外建筑界和其他社会界都为此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整修李诫墓园”和“立揭李诫故里碑”分别是这两次活动的重要见证。

《大壮营造录》首发仪式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13-13

摘要:2011年1月15日,由著名古建筑专家马炳坚和他的团队倾力打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壮营造录一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作品集》在北京世纪国建宾馆隆重举行了首发仪式。同期并召开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座谈会”。《大壮营造录》的首发活动由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主办,

在《大壮营造录》首发仪式上的讲话14-14

摘要: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会议,我之前在办公室里看到这本书,一翻开,就回想起过去我们的老师梁先生设计的方案图,当时也包括一些这样的建筑类型,可惜后来得不到实现。这本书仿佛让我看到了过去梁先生的一些思想和作品。

在《大壮营造录》首发仪式上的讲话15-15

摘要:的确非常高兴,祝贺这本书的出版。这本书的意义从刚才的内容介绍、电视片和马炳坚同志的讲话都说了,我就不再重复了。在此我代表国家文物局,特别是代表单霁翔局长对这本书的出版表示祝贺;本来单局长是要来的,后来因为有其他事情,委托童明康副局长来,童局长也有事来不了了,我就全权代表了。

在《大壮营造录》首发仪式上的讲话16-16

摘要: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和朋友,大家好!今天,大家牺牲休息时间,冒着三九严寒,尤其是外地的朋友,不远百里、千里,赶来参加《大壮营造录》一书的首发仪式,令我十分感动。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位嘉宾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传统技术
广东潮州传统木构架漆艺初探17-19

摘要:一、潮州木构漆画探究缘起“漆”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工艺。从众多提及漆艺的古籍、近代关于出土漆艺遗物以及研究传统漆艺的资料可知,“漆”的本身物料,一般称作生漆或大漆。作为一种物料,漆必须趁着其尚维持液体型态的阶段依附在预设的基层上,本身不可能被塑造成独立的器物呈现。因此,被漆过的器物呈现出之精美,往往不是器物的自身形态,

晋东南歇山建筑“典型”做法的构造规律——晋东南地区唐至金歇山建筑研究之三20-25

摘要:“典型”歇山木构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横架结构为四椽袱对乳袱或三椽袱对副牵通檐用三柱,并使用双丁袱,即在内柱位置和减柱位置皆使用丁袱(本文所称“减柱位置”非减柱造做法,而指N椽袱对乳袱或刮牵的结构中,内柱以殿堂纵中轴线为对称轴的对称位置,也即下平樽缝下对应柱位。为行文方便,以下统称为减柱位置)。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修缮与复原
西藏阿里扎达古格王国遗址中的建筑修缮技术26-27

摘要:西藏阿里扎达古格王国遗址的主要建筑——红殿、白殿、坛城殿、大威德殿、度母殿五大殿,均为土木结构的单层、平顶、藏式建筑。据地勘资料分析,各建筑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基本安全稳定,未见不均匀沉降等破坏。因此可以断定,主要残损问题则是由于屋面漏雨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雨水渗漏、墙面裂缝、墙皮空鼓、脱落等问题。

云南姚安文峰塔保护修缮技术28-31

摘要:姚安,古称姚州,位于云南省中部,西汉延续至今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0处部级、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全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府,也是极少数至今仍然保留着厚重古文化内涵的县城之一。作为楚雄州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姚安文峰塔位于姚安县城南8公里的独树山之巅,由于受自然条件、雷击以及多次地震的影响,特别是2009年姚安“7.09”的6.0级地震影响,文峰塔塔身与塔檐出现裂缝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文物保护工作研究
我国历史小城镇(包括村寨)的保护发展与建设之管见32-32

摘要:一、积极地抢救历史小城镇小城镇伴随着人类从“野蛮社会”即原始社会后期进入了“文明社会”,走过了大约六、七千年的历程,至今仍然大量存在着。六、七千年的文明史,人类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满载着人类发展历程文明财富的小城镇如不注意保护就会在城市化、现代化的冲击下面临着“灭顶之灾”。

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式开发策划——以潍坊十笏园街区为例36-38

摘要:经过专家学者的多年呼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于2008年7月得到颁布施行,其中增加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容,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即“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有着较高的价值

建筑破损严重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探索——广州黄埔村黄埔直街、磐石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措施和实施后调查39-42

摘要:历史街区的建筑在发展速度较慢的区域,保护规划较容易做到整体性。但在发展较快的地区,常常造成街区的整体建筑景观遭到较大破坏。这时制定保护规划就会通常面临或恢复重建原有建筑,或用历史建筑构件改造现有建筑,但前者对于普通参观者会造成新旧建筑难以区分,甚至混淆的局面;后者会出现屋檐、山墙等的古典装饰与现代材料建筑较难融合而造成风格不匹配的场景。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园林历史与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寺院空间形态分析——以宋、金时期晋东南佛寺建筑为例43-45

摘要: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之后,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建筑也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中吸取养分,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建筑类型。其中山西的佛教建筑众多且历史悠久,从对其研究中不仅能够反映出佛教建筑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而且能反映出我国佛教的发展过程。

广东佛山祖庙建筑研究46-50

摘要:广东境内有三座著名的祠庙,即佛山祖庙、龙母祖庙和陈家祠。龙母祖庙是西江流域人民共同朝拜的祖宗——龙母娘娘之庙。据统计,西江流域在民国时有大大小小的龙母庙数以千计,这些龙母庙都以德庆县悦城镇的龙母庙为祖,称为“龙母祖庙”。广州陈家祠为广东全省规模最大的陈姓合族宗祠,落成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当时取名为“陈氏书院”,是因为广东官府担心宗族势力聚众与官府抗衡闹事,

对场营造51-51

摘要:在中国南方浙、闽、粤及台湾一带,很普遍可以发现一座传统古建筑由两组匠师合作完成的实例,通常以中轴线划分左右两边,分别由两组匠师施工,建筑物的高低宽窄相同,但细部却各异其趣,特别是斗棋及施雕的构件,尺寸不同而雕刻图案内容亦不同。这种建造方式未见于宋《营造法式》,也未见于清工部《工程做法》,相信应属于民间的惯例

民间传统建筑中“跑梁歌”52-53

摘要:中国民间传统建筑所创造出来的工程做法及习俗,一直是在劳动人民和匠工之间承传延续着,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不断影响着民间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民间造屋时的“跑梁歌”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通过对几代老匠工的访问,这种活动最迟也应是在清代早期。“跑梁歌”作为一种建筑中庆贺立木上梁典礼仪式,所产生的各种表演唱颂方式,包涵着很多综合性的文化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