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 省级期刊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 11-2173/TU 国内刊号
  • 1000-7237 国际刊号
  • 0.1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古建园林技术是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古建园林技术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传统建筑设计、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历史·理论·文化、传统建筑园林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地域建筑调查、古建医生、行业动态

古建园林技术 200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纪念刘敦桢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刘敦桢全集》出版
难忘的教诲 永远的怀念——纪念刘敦桢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3-5

摘要:古人有云:“光明似箭,日月如梭”,今天我方始信其言之不谬,回想起我考入中国营造学社拜刘敦桢、梁思成等为师学习古建筑已经67年过去了。值今刘敦桢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怀念之情不禁涌上心头,因为如果没有恩师的教诲,我今天也就没有以古建筑这门知识与技能来从事古建筑保护与研究这一崇高事业的本领。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理事单位名单3-3

大师与经典——写在《刘敦桢全集》出版之前6-7

摘要:刘敦桢先生的全集终于出版了。付梓之前,先生哲嗣叙杰教授嘱我写一篇纪念文章,藐予小子,没有这个资格,因而坚辞。但叙杰教授说,先生晚年付出心血最多,陷入困惑也最多的是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而我和傅熹年作为助手,对他的心血和困惑了解得最多,写出的文章可能更为切实。应当说这也是实情。但是,先生的心血和困惑,绝不是一篇短文所能道尽,有心的读者从收入文集中致傅熹年和我的信里所感触到的,远比四十年后的追忆更接近事实。我在这里只说一点,当此书历经八稿,终于完成送审时,却受到一些别有所图的权力人物不公正的批判,全盘否定加以封杀,

关于刘敦桢遗稿《中国封建制度对古代建筑的影响》的说明和认识8-8

摘要:此遗稿原是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绪论的第四节,写于1964年7月。《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编写,起始于1959年,历时七年,经过八次修改,于1964年初完成。当打印订册送审之际,正是大批“封、资、修”之时,刘先生预感到这本书稿很可能成为建筑界批判的靶子,踌躇再三,采纳了汪季琦等先生的建议,在书稿中“加”一些批判的内容。但书已写成,难以整体改动,只好在绪论中单列一节加以批判。因为在编史的后期,我经常充当刘先生的文字助手,所以先生命我先写一个初稿。但是我既没有思想准备,又缺少知识储量,只好按照当时的主流基调,用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来了个“急就章”。初稿原名“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局限性”,用当时的文风套路,引用两段《毛选》中的论述,又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批判了统治者,

中国封建制度对古代建筑的影响9-10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起来的,因而受到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和思想意识的制约,有着明显的社会特点和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传统技术
福建贯木拱桥的建造技术11-14

摘要:中国桥梁建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创造出精湛的桥梁工艺。廊桥亦称屋桥、风雨桥、是在桥面上建遮风避雨的廊屋,有木拱、梁式、拱券之分,而贯木拱桥就是其中之一。

汉纹锦彩画的构图与等级15-18

摘要:地方彩画是具有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属性的建筑文化遗产,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作为山西地方彩画,大量出现在晋中商宅中的汉纹锦彩画代表了晋中地区从清代至民国期间建筑彩画的最高水准。汉纹锦彩画在构图特征、等级划分、图案纹饰和色彩运用等诸多方面均与清代的官式彩画差异显著,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鉴于汉纹锦彩画的研究目前尚在起步阶段,其构图特征与等级划分无疑属于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本文拟从这两方面人手,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国传统建筑翼角处理19-23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之屋顶一显著特色即是其翼角的处理。由于其随着屋面形式存在历史悠久,而且在中华大地上不均衡地发展着,对翼角的认识可以帮助理解传统建筑的地方做法,提供对建筑物的断代依据,同时还可以从翼角的处理方式寻找出木构构件比较合理的受力形式和相对合理的变化形式。结合近来所调查的一些实例做一个粗略的比较。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建筑理论与历史
明洪武朝分封制度下王府建筑群基址规模初探24-26

摘要:一、洪武朝的亲王分封制度 明代的皇子,“皇嫡子正储们,众子封王爵,必十五岁选婚,出居京邸。至长始之国。”亲王之国,于各地建造规模巨大的藩邸。关于明代王府的建筑制度,吴承越、刘大可二先生在《明代王府述略》一文中进行了综述性的研究。该文论述了藩封制度的历史与历代的王府制度;研究了明代的王府藩封制度的变化,在对王府规制的讨论中,收集了诸多正史中的数字资料,比较了一些王府的异同。该文从大处着手,将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变化结合,是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关于单个王府的研究,以秦王府与靖江王府的研究最为丰富,二王府的基址规模和大致而已都已有部分研究成果。

叔虞祠与圣母殿——晋祠主体建筑年代探析27-29

摘要: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祠,为三晋古迹名胜区,千百年来,以园林古建名闻遐迩。祠内尤以居中的圣母殿宏伟壮观,在晋祠诸多建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圣母殿始建于何时?见祠内现存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太原路提举学校弋彀撰《重修汾东王庙记》:“〈魏书·地形志〉云:‘晋阳有晋王祠。’然则王祠在此其来远矣。自晋天福六年封兴安王,迨宋天圣后改封汾东王,又复建女郎祠于水源之西,东向。熙宁中始加昭济圣母号……”。此后的《山西通志》、《太原县志》、《晋祠志》等志书,大都沿袭此说,

敦煌莫高窟洞窟形制解读30-32

摘要:石窟寺起源于印度,经中亚、西域传人中国。在东传的过程中,其功能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的石窟寺一般包括寺院的所有部分,洞窟类型主要有礼拜窟(支提窟)和僧房窟(毗诃罗窟)两种。中国的石窟寺则往往只包括寺院的主要部分,一般都还有大量的地面辅助建筑来构成整个寺院,因此中国的石窟寺一般较小,而洞窟类型却比较多。

中外海上交流与古代广州建筑发展33-38

摘要:古代广州建筑肇始于先秦百越的干栏建筑,秦汉时中原建筑文化强势进入,奠定建筑文化基调。在此后丽千年的中外海上商品贸易、文化交流和对外军事防御历程中,古广州作为岭南古建筑的生长中枢,以汉族建筑传统和岭南地域性为基础,博采外域文化和建筑手法,发展具有特色的港市建筑文化和艺术,成就了传承历史、折贯中西的特色和风格。虽然封建广州也受到礼制规章的约束,但因位于远离国家政治中心的南方,其建筑创作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尤其是中外海上物质和文化交流使其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因素。综合归纳中外海上交流对古代广州建筑发展的影响,可以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秦汉至六朝时期,二是隋、唐、五代、宋和元代阶段,三是明代至鸦片战争之前。

更正38-38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园林艺术与理论研究
窑洞民居的典范——三门峡陕塬地坑院研究39-41

摘要:窑洞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中独特的民居类型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我国古代人类最早活动、繁衍生息的黄河流域,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特征和气象条件以及经济资源等等因素,长期以来发展了大量的黄土窑洞民居。时至今日,在黄河中上游流域广阔的黄土高原地面上,窑洞仍然是广大农村人民居住的主要建筑类型。聚居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认识、改造并巧妙地利用黄土沟壑、丘陵、坡地甚至是平地,创造了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维持生态平衡的窑洞建筑。陕县陕塬上的地坑院(学名下沉式窑洞,俗名地坑院,当地人简称窑院)就是平地建造的窑洞民居建筑,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修缮与复原
西安市安定门(西门)城楼修复加固工程纪实42-46

摘要:一、历史沿革明万历十九年刊本《陕西通治》卷首省会图和卷三建置记载,西安安定门城楼与西安城墙为同一时期建造;另据《明实录、太祖实录》和《大明一统志》明嘉靖刊本记载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年)改建完善的,改建加固后的西安城墙,西墙和南墙均利用唐皇城原城墙,向北、向东外扩建而成。正如康熙刊本《成宁县志》记,“今城西、南两面,俱即皇城之旧。”而安定门城楼则是在皇城城墙西墙顺义门旧址修建而成的,从发掘出唐代柱础可以为证。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文物保护工作研究
文物建筑搬迁保护中的场地利用与环境塑造47-48

摘要:1、文物建筑搬迁保护概述 文物建筑保护从保护的地址是否在原处来看可以分为原地保护和搬迁保护两种。其中,搬迁保护是由于兴建国家大型项目、城市建设以及文物建筑无法很好保护等原因,将文物建筑搬迁到别处进行的保护。搬迁保护主要分为整体搬迁和局部搬迁两种方式:例如在兴建安林高速公路的过程中,河南省慈源寺的三座建筑单体采取了整体平移搬迁的保护措施;在三峡库区的建设中,重庆市奉节县的瞿塘峡壁摩崖题刻分别采取了拆卸分割后局部搬迁的保护措施。

登封嵩山法王寺塔群现状及保护设计构想49-52

摘要:法王寺塔群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5km嵩山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的坡台地上,北距玉柱峰顶约2000m,东距嵩门山约1000m,西距东灵台山根约50m,南距法王寺院约200m。该塔群共有唐至清代砖塔6座。唐塔4座、元塔1座、清塔1座。其中唐塔分别为1号塔、2号塔、3号塔、4号塔,元塔为“月庵海公圆净之塔”,清塔为“弥壑澧公和尚之塔”。塔群在我国古塔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1号唐塔为十五层的密檐式,

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古建筑文物集粹
江南古民居木雕艺术中的闪光点——牛腿55-55

摘要:江南古村镇中的传统民居,傍山依水,黑瓦白墙,空灵隽秀,饰以素雅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充满着浓郁的文化底蕴,洋洋着诗情的神奇韵律,它们犹如一幅幅衬托在青山绿水中的水墨画卷,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