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社
分享到:

国际消化病杂志

《国际消化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299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2
  • 综合影响因子:1.197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国际消化病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关系

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通过调控组织中血管与淋巴管生成来影响炎性反应、肿瘤等疾病的进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IBD )中炎性肠组织的血管和淋巴管明显增多。同时,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VEGF家族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VEGF与IBD的关系,对探讨IBD的发病机制及寻找IBD新的治疗靶点有重要意义。
301-303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尚无治疗炎症性肠病(IBD )的特效药物,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作为新型潜在的治疗方法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有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IBD的病情,但细胞移植的具体方案还需进一步优化。此文就IBD的发病机制及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机制作一综述。
304-305

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 )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 C )和克罗恩病(CD ),具有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目前IBD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科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诱导并维持疾病缓解,其治疗途径包括传统的升阶梯疗法和早期生物治疗的降阶梯疗法。此文就近年来IBD生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06-309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作为一种崭新的内镜技术,在IBD的诊断、治疗、随访及致病机制探究等方面均有较高的价值。
310-312

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小肠评估中的应用

摘要:胶囊内镜(C E )自问世以来,迅速被应用于诊断及评估各种小肠疾病中,并在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预后监测中确立了地位。CE在疑似或确诊的克罗恩病(CD)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仍未明确,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并可能会造成CD的过度诊断,甚至影响治疗方案。该文对各种关于CE在CD中的应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其在CD患者中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313-316

解痉剂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 )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目前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解痉剂可调节胃肠动力,或同时降低内脏敏感性,临床上广泛应用于IBS的治疗。该文就IBS的发病机制以及常用解痉剂对IBS的作用机制、疗效和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317-320

合理饮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摘要:此文就饮食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IBS )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包括生冷、辛辣、油腻、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IBS患者消化道症状的诱发,以及依据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进行的饮食剔除法,提出应该在保证IBS患者饮食均衡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饮食方案。
321-322

肠道黏膜屏障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肠道黏膜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聚集的主要部位,与外部环境连通并相互作用。肠道拥有人体最大的黏膜表面,与外环境的作用较为密切,包括不断接触饮食抗原和各种微生物。因此,肠道黏膜组织是重要的先天和后天免疫调节屏障。肠道黏膜上皮功能的正常维持在预防肠道菌群紊乱和疾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23-324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摘要:结肠镜在结直肠疾病的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腹痛的发生使其普遍推广受限,因此缓解腹痛成为众多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改变注入媒介和内窥镜本身的特性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该文就注水式结肠镜、二氧化碳辅助式结肠镜、透明帽辅助式结肠镜、细口径内窥镜等在减轻腹痛中的应用效果作一综述,以期找到在结直肠检查中减轻腹痛的最佳方式和新的结肠镜检查方法,实现非麻醉、非镇静下的无痛检查。
325-327

早期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摘要: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是其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此文对早期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管侵犯等多种因素有关,为进一步完善早期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帮助。
331-333

长链非编码RNA调控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可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构等作用导致相关基因异常表达,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在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过程中,lncRN A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MALAT1、HOTAIR、HULC、H19、CCAT2的高表达起促进作用,而MEG3的高表达起抑制作用。研究提示,lncRN A为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提供了潜在的预测指标和新的治疗靶点。
334-337

循环microRNA 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微小RNA (microRNA )尤其是循环microRNA 已成为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microRN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抑癌或促癌基因的角色。不同肿瘤有相对特异的循环microRNA表达,而且肿瘤不同病程中循环microRNA的表达存在差异,因此循环microRNA 是临床潜在的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分子标志物。该文就循环microRNA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38-341

幽门螺杆菌、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

摘要:幽门螺杆菌(H p)感染影响全球几乎一半的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证据表明 H p感染与NAFLD有关。长期 H p感染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IR)和炎性反应,促进了NAFLD。NAFLD病情发展中涉及一些潜在的发病机制,包括慢性炎性反应、异常脂肪代谢等,主要的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胎球蛋白A等。根除 H p有可能是治疗NAFLD的一个新策略。该文就 H p、胰岛素抵抗和NAFLD之间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342-344

肝细胞癌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寻找高效的肿瘤标志物是HCC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经典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因敏感性较低,在诊断HCC上的应用有其局限性。近年来一些研究提出的许多新的血清标志物可以帮助诊断HCC ,其中还有一部分可以辅助HCC的分期及预后评估。此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也是新的研究方向。该文就HCC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45-348

COX-2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是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关于环氧合酶(COX)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X‐2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COX‐2抑制剂能减缓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有助于结直肠癌(CRC)的防治。COX‐2成为肿瘤诊断研究的热点,有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靶点之一。该文就COX‐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49-352

EGF-TM7亚家族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

摘要:EGF‐TM7是一类特殊的G蛋白偶联受体,能同时介导黏附及跨膜信号转导,研究显示其表达与肿瘤侵犯、转移或不良预后等有关。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以CD97及EM R2的异常表达为主,这为研究消化系统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353-355

前扣带回在精神应激诱发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前扣带回(ACC )与精神应激引起的内脏高敏感相关。精神应激可以增强ACC的活动,而ACC的活化增多则可以导致内脏高敏感引起的相关症状,如腹痛、腹泻等。该文就ACC在精神应激诱发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356-358
国际消化病杂志论著

艾司西酞普兰对伴健康焦虑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胃肠动力药物对伴有健康焦虑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FGID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伴有健康焦虑的FGID患者42例,根据原先的精神用药分为黛力新组和其他精神药物组(以下简称其他组),用艾司西酞普兰取代黛力新或原来的精神治疗药物,并继续联合使用原来的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评价患者胃肠道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黛力新组有效率为90.5%,临床痊愈率为81.0%;其他组有效率为80.0%,临床痊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85.4%,临床痊愈率为70.7%。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胃肠动力药物对伴有健康焦虑的FGID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3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