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化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 31-1953/R 国内刊号
  • 1673-534X 国际刊号
  • 2.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国际消化病是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国际消化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述评、综述、论著、专题笔谈、临床研究、文摘、其他。

国际消化病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国际消化病杂志综述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321-324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虽然仍不十分明确,但近年来除了在内脏高敏、肠动力异常等传统观点认为的病理生理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外,在其他多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进展。此文从基因易感性、神经递质、感染及免疫、肠黏膜屏障、神经系统、精神心理因素、动物模型等方面较完整的对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肥大细胞相关介质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325-328

摘要:目前认为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异常等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有关,肥大细胞(MC)及其相关介质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此文综述了肥大细胞相关的介质如类胰蛋白酶、5-羟色胺(5-HT)、组胺等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调节性T细胞与炎症性肠病329-331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疾病。肠黏膜免疫调节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耐受异常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此文就调节性T细胞与IB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克罗恩病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鉴别332-334

摘要:克罗恩病(CD)与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IL)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属于少见病,但在中国该两种疾病发病病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由于这两种疾病临床表现相似,均没有特征性,内镜和内镜下病理诊断阳性率低,术前确诊率低。因此,这两种疾病误诊率较高,国内外有不少关于PIL误诊为CD的报道。此外,有关CD并发PIL的文献也让人们感到更加困惑,究竟是这两种疾病中的一种,还是在CD基础上并发了PIL?此文总结了CD与PIL的特点,从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病理多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335-337

摘要: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是一种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见于中年患者,发病率无性别差异,症状无特异性,内镜下表现不尽相同,组织学检查是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包括膳食和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包括灌肠、内镜下治疗)、生物反馈和外科治疗。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及治疗进展338-339

摘要:自发性食管破裂(SER),即Boerhaave综合征(BS),系指健康人突然发生非外伤性的食管壁全层破裂。SER为较少见的急性胸部疾患,常易误诊或延误治疗,严重危及生命,是致死频率较高的胃肠道穿孔性疾病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此病治疗模式正在转变。此文拟就SER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贲门失弛缓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340-342

摘要: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难以通过贲门,常伴食管近端扩张和失蠕动,临床常见症状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以及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可伴有体重减轻甚至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失弛缓症以外科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治疗为主,开放式Heller肌切开治疗失弛缓症有效率可达80%,但创伤大,费用高,存在手术死亡及其他并发症,使多数患者不愿接受。此文结合近期的一些文献,总结贲门失迟缓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A型肉毒毒素注射和气动扩张治疗,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对比,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治疗选择。

脂联素与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343-345

摘要:脂联素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对机体存在广泛保护作用,也是唯一发挥保护作用的脂肪因子,可防止肝脏脂肪的积累。同时,脂联素具有抗炎、抗纤维化特性,可以对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岛素抵抗,从而发挥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将脂联素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此文着重就脂联素与常见慢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346-348

摘要:饱和脂肪酸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坏"的脂肪酸,被认为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有关,但是也有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对某些疾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ALD)有防治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饱和脂肪酸可以从调节脂质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减少炎症及纤维化等多方面对ALD进行防治。此文拟就饱和脂肪酸对ALD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治疗进展349-351

摘要:肝硬化由肝纤维化发展而成,是所有慢性肝脏损伤的最终病理阶段。传统观念认为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最近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证据表明早期的肝硬化仍然是可以逆转的。此文就近年来肝硬化治疗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

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血栓与肝移植术式研究352-354

摘要: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以往PVT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禁忌证,以后随着对PVT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手术技术的逐步成熟,此类患者肝移植术效果也明显改善,PVT逐渐纳入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但终末期肝病合并PVT的肝移植术式多样,目前还没有统一术式,此文就其肝移植术式作一综述。

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与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355-356

摘要: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TREM-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在炎性反应的触发及放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蛋白;TREM-l通过特殊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促进促炎介质的产生、抑制抗炎介质的表达而激活和放大炎症级联反应,因此在脓毒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等炎症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脑肠肽、摄食调控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357-360

摘要: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是能量代谢失衡的表现。脑肠肽包括促食欲肽和抑食欲肽,与摄食中枢的调节及能量摄入密切相关。Ghrelin是目前唯一可知的外周促食欲素,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摄食。而另一些脑肠肽如胰多肽(PP)、肽YY(PYY)、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胃泌酸调节素(OXM)的作用主要为抑制摄食。两类激素通过食欲调节中枢相互作用,对肥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并阐明脑肠肽激素在胃肠道中的分布、代谢与食欲调控机制,有可能成为未来肥胖预防和治疗的靶标。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进展361-364

摘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使用抗生素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近年研究发现腹水总有核细胞计数、白细胞酯酶浸试条、乳铁蛋白、多种细胞因子、腹水细菌DNA,对早期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具有一定意义。

MEN1基因与胃肠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65-367

摘要:MEN1基因为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MEN1)的易感基因,在调节基因的转录、维持基因的稳定、调控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方面起重要作用,而MEN1基因失活可能与胃肠道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发生机制有关。

胃MALT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基础368-371

摘要: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此文综述了其病因、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特点、分子遗传学改变,尤其是分子遗传学改变与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的关系。

胃癌患者预后与癌基因关系的研究进展372-374

摘要:胃癌相关癌基因在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以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与胃癌转移、复发呈正相关的癌基因有p53、PCNA、ras、Bmi-1、CD44V6等,这些基因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而与胃癌转移、复发呈负相关的癌基因有nm23、p16、PTEN、KAI1等,这些基因高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好。

DNA甲基化与RUNX3抑癌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375-377

摘要: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抑癌基因,因其低表达或不表达在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是基因失活的重要原因。此文现对RUNX3的甲基化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予以综述。